高考常考的文言文词汇.pdf

上传人(卖家):四川天地人教育 文档编号:1059306 上传时间:2021-01-30 格式:PDF 页数:41 大小:52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常考的文言文词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高考常考的文言文词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高考常考的文言文词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高考常考的文言文词汇.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高考常考的文言文词汇.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常考的文言文词汇高考常考的文言文词汇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 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 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鼓励,奖励;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游玩,游览;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交际,交 往。 7.趣、趋: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通“促”, 催促。 8.劾: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

2、话。 11.害:嫉妒。 12.闻: 听说,听见; 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 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 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 事件显得突兀。 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 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责备,责怪;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临时驻扎(用于军队);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 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

3、义的词语。 21.坐:因犯罪或错误,触犯;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 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 (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

4、廷内侍,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宫廷侍卫。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13)太史:记史,管文收。 (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 (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 (20)主簿:秘书。 2.表官职变化的 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 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 府不就。张衡传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

5、以官职。如: 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 知: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侯可传 拜:授予官职。 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 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 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 授:授给、给予官职。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 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 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 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 史贾鲁传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6、。三国 志吴主传 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仕宦:做官,任官职。如: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孔雀 东南飞 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 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 魏其武安侯列传 绌、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 , 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7、 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谊传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 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 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如:以相 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 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 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新 唐书柳宗元传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

8、卜居 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琵 琶行 窜:放逐,贬官。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 (韩俞进学解 )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 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装延龄传)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 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后汉书明帝纪) 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汉书王尊传:“迁东郡太守。 ”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 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转、调、徙:调动官职。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 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

9、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 书王尊传 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 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 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 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代理、暂任。 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 传 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 相州。宋史韩琦传 假:临时的,代理的。如:乃相与共立为假上将军。 (史记项 羽本记) 摄:暂代官职。如:

10、俄检校侍中,摄史部尚书。(新唐书杜 如晦传) 守:代理官职。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为主薄,守高密令。 (三国志王修传) 表辞官 告老:官员年老。如:时年已七十,遂隐上山,悬车告老。 解官:辞去官职。如: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 归养 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如:祁溪请老,晋侯问嗣焉。 乞身: 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 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 如: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 (后汉书李 通传) 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如: 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 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如:即日父子 供移病,满三月赐告。(汉书疏广

11、传)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以刑部尚书致辞仕。(新唐 书白居易传) 这些词,都有个明显的特征,即后面常带表示官职或地点的专 有名词,这给我们的翻译带来了方便可以不译。更重要的 是,官职的变动特别是主观情绪明显的降职和升职,往往是我 们推断翻译主人公行为、事件中生难字词的重要依据。 3.表人物个性的: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 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 佞、诈、阿谀、谄谗、谲、狷介。 耿:光明。 埂:正直。 鲠:直爽,正直。 佞:能说会道,引为巧言谄媚。 谲:欺诈,玩弄手段。 4.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 (浊) 5.与

12、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6.与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7.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8.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 多:称赞。 嘉:赞美。 与:赞许。 9.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10.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 蛮:南蛮,古代统治阶级对南部民族带污蔑性的称呼。 夷:东部少数民族。 戎:西部少数民族。 狄:北部少数民族。 11.表人物地位的:贵、显、卑、官绅、豪。 12.表主管的:知、典、主。 13.与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 芜秽。 14.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

13、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 稔:庄稼成熟。 刈:割;镰刀一类的农具。 廪:米仓。官府供给粮食。 禀:给于各物。 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库。后 来成了同义词。 荒:荒年,收成不好。 15.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 赡:富足,充足;供给。 给:足,丰足。 16.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17.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 馁:饥饿,五谷没有收成。 馑:蔬菜和野菜吃不上。连用时饥和谨无区别。 18.表俸禄的:俸、禄、秩、饷 秩:官吏的俸禄。 19.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 罗、缎、绮、纱、绦、

14、缟、缣、缯、蚕、桑。 20.表穿戴的:纨绔、布衣、履、绶、冠、冕、巾、弱冠、免冠、 带。 21.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宇:屋檐。 庑:高堂周围的郭房,厨房;房屋。 22.表桌床的:案、几、床、榻。 23.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 忤:违反,抵触。 牾:逆。 24.表揭发的:劾、讦、揭、擿 劾:揭发罪状。 讦:攻击或揭发别人的短处。 25.表害怕的:畏、惧、惮、慑、骇、患。 26.表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 衔:藏在心中,特指怀恨。 诅:诅咒。 27.表暗中的:阴、间、密。 28.表诬陷的:中、谮、诬。 谮:说坏话诬陷别人。 29.表朝见的

15、:朝、觐 觐:原指诸侯秋天朝见天子。 朝:诸侯春天朝见天子,后来都泛指朝见帝王。 30.与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 畿:京城所管辖的地方。 31.与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 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 疏 祚:福;帝王。 践祚:即位。 32.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 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 告:告诫,嘱咐;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谕:告诉,使人知道;知道,了解,明白。 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诘:责备,追问。 诉:告状;诽谤。 33.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34.

16、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让:责备,责怪 尤:罪过,过错 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35.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36.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37.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骂、责、戾、诟、谩 戾:凶暴,猛烈违背,违反或乖张,不讲情理。 诟:耻辱骂 忿:愤怒,怨恨。 恚:恨、怒。 38.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 械。 族:灭族。 流:流放,古代的一种刑罚。 赭衣:赭,红褐色。“衣赭衣,关三木”是古代犯人特穿的衣服。 械:桎梏,脚镣和手铐。 39.表监狱的:囹圄、狱。 40.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 41

17、.表告别的:辞、别、谢。 42.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 43.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往、经。 44.与马匹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 驾、辕、辙。 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45.表行动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逋。 遁:逃,“遁”与“逃”均是逃离某个地方,但“遁”比“逃”更隐蔽, 多指悄悄地遛走,不知去向。 逋:逃亡,逃跑。拖延,迟延。 46.表死亡的: (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 、 终、圆寂。 三、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三、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1.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2.脱: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

18、祸”。 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3.第:只,只是,只要; 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单 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 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相如虽驽,独畏 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 5.他:别的,其他的,另外的。“又顾而之他”“王顾左右而言他” (齐人有一妻一妾)。 四、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四、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 1.下车:刚上任、刚到任。现有成语“下车伊始”。 2.乞骸骨、请辞、告老、请归、乞归:辞官。 3.用事:掌权,主管。 4.视事:在任,在职;办公。 5.听事:办公的地方。 6.逆旅:旅馆。 7.部曲:

19、私家军队。 8.祖道:在路上设宴为人饯行。祖,祭祀路神。 9.家人:平民,老百姓。不同于“家里人”和“佣人、仆人”。 10.起家:起于家,就是从家里被征召为官。 11.作色:发怒。 12.从子:侄子。从,堂房亲属;又如“从兄、从弟、从父”等。 五、相对稳定的通假字五、相对稳定的通假字 1.乡,通“向”:“侯生果北乡自刭”(史记魏公子列传)。 2.详,通“佯”:“行十余里,广详死”(史记李将军列传)。 3.蚤, 通“早”: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史记项羽本纪 ) 。 4.倍, 通“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史记项羽本纪 ) 。 5.禽,通“擒”:“禽灭六王”(史记秦始皇本

20、纪)。 6.畔,通“叛”:“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史记淮阴侯列 传)。 7.趣,通“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史记孙膑 列传)。 通“促”:“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 8.内,通“纳”:接纳,让近来;藏。“无内诸侯军”(史记高 祖本纪)。 9.郤,通“隙”:隔阂,矛盾。“令将军与臣有郤”(史记项羽 本纪)。 10.责,通“债”:“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史记高祖本纪)。 六、表示时间的词六、表示时间的词 1.表瞬间: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寻、 无何。 2.表过去: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曩、 尝,昔、向。 3.表一段时间:比、迨、逮、及、

21、洎、居(后带时间,则译作“过 了”,不译作“居住”,如“居无何,居三月”) 2 读文言文会用到哪些常识读文言文会用到哪些常识 一、人的称谓一、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 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 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 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 20 岁、女 15 岁)取字,字和 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 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 渊明为陶

22、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 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 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 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 的称号叫谥号。如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 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 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 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 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

23、为姚 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 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 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 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 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 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 称其为韩昌黎。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 “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称官名】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

24、称贾谊为 贾太傅;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 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 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 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柳永曾任屯田员 外郎,被称为柳屯田;苏轼曾任 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 学士。 【称爵名】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 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梅花岭记“和硕豫亲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 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再如贾谊 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 骆临海;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

25、;韦应物曾任苏州刺 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贾岛曾 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 【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 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 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 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2)古代 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 二、古代职官二、古代职官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 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 因时而异。 【丞相】是

26、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 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太师】 指两种官职, 其一, 古代称太师、 太傅、太保为“三公”, 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 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 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 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 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 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 未给太子讲过课。 【少保】 指两种官职, 其一, 古代称少师、 少傅、少保为“三孤”, 后逐渐成为

27、虚衔, 如 梅花岭记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 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 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 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 长官。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再如大书法 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 曾任兵部尚书。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 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 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 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

28、同。如(指南录)后序 “以资政殿学士行”,这是文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谭 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 这是专给帝王讲学的官职。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司马光、 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学士。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 贵者谓“上卿”。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为赵将拜为 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如汉高祖以韩信 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 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张衡 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邓骘当时为汉安帝的大将军。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

29、政务长官之一, 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范仲淹、欧 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 训俭示康“参政鲁公为谏官”,“鲁 公”指宋真宗时的鲁宗道。谭嗣同“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 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 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 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 清末汉人只有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等短时间地任过军机大 臣。谭嗣同“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 【军机章京】参见“军机大臣”条。是军机处的办事人员,军机 大臣的属官,被称为“小军机”。谭嗣同:“皇上超擢四晶卿 衔军机章

30、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 【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子丞相,主 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韩愈曾任监察御史。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 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 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宋欧阳 修曾任枢密副使。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 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 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 要职,如御

31、史大夫、谏议大夫等。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 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 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司马迁做过 太史令。文起为翰林院修撰,史官,故称太史。 【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如李斯曾任长史,相当于丞相的秘 书长。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 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详见“三 省六部”条)。韩愈曾先后任过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

32、帝左右,地位 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出 师表提到的郭攸之、费祎即是侍中。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 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 师表所说的参军蒋琬。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 幕僚,如陶渊明曾任镇军参军,后汉书著者范晔曾任刘裕 第四子刘义康的参军。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如杜甫曾 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华州司功曹参军,白居易曾任京兆府户 曹参军。 【令尹】 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 相当于丞相, 如 屈 原列传:“令尹子兰闻之大怒。”明清时指县长。 【尹】参见“令尹”

33、条。战国时楚国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 如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又为古 代官的通称,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县尹等。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 【冏卿】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 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 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 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 下。 【节度使】 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 原只设在边境诸州; 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

34、军事长官,与都督 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 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如梅花岭记“经略洪承畴与之 有旧”,洪承畴降清后曾任七省经略,驻扎江宁。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 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 刺史。 【太守】参见“刺史”条。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 【都督】参见“经略使”条。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 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如 梅花岭记:“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刘肇 基是驻地方卫所的军事长官。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

35、官, 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抚军】参见“巡抚”条。又称作“抚臣”,如“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如赤壁之战:“以鲁肃 为赞军校尉。”鲁肃当时担任协助主帅周瑜规划军事的副将。唐 以后地位渐低。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水浒传中的林冲就是 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 务。如水浒传中的鲁提辖鲁智深。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 赤 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登泰山记:“是月丁未, 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

36、登。”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孔雀东南飞:“还 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如促织:“令以责之里 正。”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促织:“里胥狡黠,假此科 敛丁口。” 【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 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 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 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 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 职。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 在的组织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

37、、礼部(管典礼、 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管 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 利等)。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 事等官职。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三、天文历法三、天文历法 【月亮的别称】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 的对象。它的别称可分为: (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 弓月。(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 金镜、玉镜。(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 蟾、银蟾、蟾宫。(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

38、宫、桂魄。(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 清虚。(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8) 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 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天狼星】为全天空最明亮的恒星。苏轼江城子词:“会挽 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其中用典皆出自星宿,雕弓指 弧矢星, 天狼即天狼星。 屈原 九歌 中也有“举长矢兮射天狼”, 长矢即弧矢星。 【银河】又名银汉、天河、天汉、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 一条乳白色亮带,由一千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 【文曲星】星宿名之一。旧时迷信说法,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 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

39、文曲星下凡。如 吴敬梓范进中举:“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 【云气】古代迷信说法,龙起生云,虎啸生风,即所谓“云龙风 虎”。又说真龙天子所产生的地方,天空有异样云气,占卜测望 的人能够看出。如鸿门宴:“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 五采,此天子气也。” 【农历】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 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 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 故称农历, 又叫中历、 夏历,俗称阴历。古人写文章,凡用序数纪月的,大多以农历 为据。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 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

40、序,把一 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 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二十四节气的名 称和顺序为: 正月立春、雨水 二月惊蛰、春分 三月清明、谷雨 四月立夏、 小雨 五月芒种、夏至 六月小暑、大暑 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 秋分 九月寒露、霜降 十月立冬、小雪 十一月 大雪、冬至十二月 小寒、大寒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 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初阳】约在农历十一月,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的一段时间。 此时阳气初动,故称“初阳”。孔雀东南飞:“往

41、昔初阳岁, 谢家来贵门。”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分 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 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社日】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在春分前后。 【初七】农历七月初七,民间有七夕乞巧的风俗。传说为牵牛 织女聚会之夜。 【下九】农历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 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黄昏一更一鼓甲夜 19-21 点 人 定二更二鼓乙夜 21-23 点 夜半三更三鼓丙夜 23-1 点 鸡鸣四 更四鼓丁夜 1-3 点 平旦五更五鼓戊夜 3-5 点 四、古

42、代地理四、古代地理 【中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 多义性的词组。 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 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 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 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 别称。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 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四海】参见“海内”条。指天下、全国。 【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 【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

43、称“天下”。 【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 【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 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 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 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 【江左】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 【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 【山东】 顾名思义, 在山的东面。 但需注意的是, 因“山东”之“山”, 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 不尽相同。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 东北地区。

44、【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 中。 【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 【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 称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 【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 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 忠毅公视学京畿。” 【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 员管辖的地区。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 军三位降将,故得名。 【郡】古代的行政区域。

45、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 互称,明清称府。 【州】参见“郡”条。隆中对:“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 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道】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道,这是一种行政特区,与县 相当。唐代的道,先为监察区,后演变为行政区,是州以上一 级行政单位。明清在省内设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区,而巡道 只有监察区性质。谭嗣同“旋升宁夏道”,这里的“道”,指道 的长官。 【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 指南录后序 :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永遇乐京口北固亭 怀古:“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古称别称】如南京又称建康、金陵

46、、江宁、白下。再如杭州 称临安、武林,苏州称姑苏,福州称三山,成都称锦官城。 五、科举制度五、科举制度 【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 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 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张衡传:“永 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 【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 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 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

47、辟 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 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 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 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 行了干三百多年。 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 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 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 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 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

48、熹四书集注为准。 【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 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 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 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左忠毅公 逸事“及试,吏呼名至史公”,这里就是指童生试,在这次考 试中左光斗录取史可法为生员(秀才), 当时史可法二十岁。 促 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 生试。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 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 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

49、jie) 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 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 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 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 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 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 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 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

50、祭 妹文:“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古时考中进士要披宫袍, 这里“披宫锦”即指中进士。祭妹文:“大概说长安登科,函 使报信迟早云尔。”“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进士】参见“殿试”条。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儒林外史 第十七回:“读书毕竟中进士是个了局。”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 甲都叫进士。据统计,在我国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史上, 考中进士的总数至少是 98749 人。 古代许多著名作家都是进士 出身,如唐代的贺知章、王勃、宋之问、王昌龄、王维、岑参、 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杜牧等,宋代的范仲淹、欧 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等。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 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二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考常考的文言文词汇.pdf)为本站会员(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