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说中环境描写作用题归纳练习 一、解题分析角度:一、解题分析角度: (一)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角度:(一)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角度: 1、环境本身: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暗示社会环境;营造氛围,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2、人物方面:烘托心情;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暗示命运。 3、情节方面: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 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 4、主题方面:表达、寄托、暗示、揭示主题;丰富、深化主旨。 (二)社会环境的作用分析角度:(二)社会环境的作用分析角度: (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2)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 (3)揭示社会关系;
2、 (4)交待人物身份,表现(影响、决定)人物性格; (5)提示社会本质,提示主题。 【附】自然环境的作用:【附】自然环境的作用: (1)突出季节特征;)突出季节特征; (2)表现地域风光;)表现地域风光; (3)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4)渲染、营造、烘托氛围或气氛;)渲染、营造、烘托氛围或气氛; (5)增加或缓和紧张的氛围;)增加或缓和紧张的氛围; (6)奠定感情基调;)奠定感情基调; (7)反映、暗示社会环境;)反映、暗示社会环境; (8)换转或展开情节,推动情节发展;)换转或展开情节,推动情节发展; (9)为情节发展作铺垫;)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3、; (10)前后多次描写,成为行文线索;)前后多次描写,成为行文线索; (11)为下文刻画人物作铺垫;)为下文刻画人物作铺垫; (12)烘托、映衬人物形象;)烘托、映衬人物形象; (13)表现人物心理、性格)表现人物心理、性格; (14)暗示人物心理转变;)暗示人物心理转变; (15)象征、暗示人物命运;)象征、暗示人物命运; (16)揭示人物命运的必然性;)揭示人物命运的必然性; (17)表达、寄托、象征、暗示、揭示主题;()表达、寄托、象征、暗示、揭示主题;(18)丰富、深化主旨;)丰富、深化主旨; (19)设置悬念,产生波澜,激发阅读兴趣。)设置悬念,产生波澜,激发阅读兴趣。 二、【破解
4、小说环境描写作用的五要素】二、【破解小说环境描写作用的五要素】 1、联系段落位置、联系段落位置 环境描写所处的段落位置不同,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也会有所区别。比如首段的 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交代地点、渲染气氛、明确基调等作用,处在文本中间的环 境描写大致能起到承上启下、转换情节等作用,处在末段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 呼应前文、营造余韵等作用。 2、联系词、联系词语选用语选用 作者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 性。 为了达到预期的表达效果,作者往往会相应地选择一些能突显主观情感的词 语来描绘环境。如用凄风、苦雨、落叶、夕照、寒雁等冷色调的词语;或用艳阳、 丽日、春
5、苗、绿柳、蓬勃等暖色调的词语。不同色调的词语营造出迥异的环境效 果。 3、联系描写对象、联系描写对象 作者在选择描写对象时事先都要进行仔细斟酌, 因为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 形象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作者往往要 为小说中的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活动背景, 用以“刺激”人物, 以记录其种种行为, 从而显露其性格。 4、联系情节发展、联系情节发展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都不可能脱离作品的叙事而独立存在, 总是与情节发展或人物 心理相关联的,只有把景物描写放到小说的具体情境中来考虑,才能准确把握它 的作用。 许多优秀的作品, 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 或展示世态风情
6、, 或暗示人物命运,或推动情节发展。 5、联系作品主题、联系作品主题 在小说中,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并驱使人物行动的特定场所, 也是一定历史时代、 社会现实及其发展趋势的具体体现。首先将作品通览一遍,再联系小说创造意图 (如果有复杂背景, 命题者一般会安排 注释标明), 来反观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作品主题,把握人物形象。 三、环境类试题答题模式三、环境类试题答题模式 步骤一:步骤一: 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 情节(推动,暗示,就铺垫) 人物(烘托,映衬) 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步骤二:步骤二: 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
7、气氛;渲染(定下)了抒情 基调;烘托了人物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做了铺垫;推动了情节 的发展。 【答题警示】【答题警示】 1、注重两个侧面:环境特点(写了什么);环境作用 2、多处环境描写要依据位置,分别作答。 3、答环境描写的作用题时,不可只干瘪地、机械地答上描写的概括作用,要与具体文 段联系写出具体内容。 4、景物描写的作用很多,做题时不要遗漏要点。 四、【高考真题感知】四、【高考真题感知】 (2017 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天 嚣 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 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
8、十分原始。欲望,分解成最 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 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小的 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巡游。它无情地和人 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 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 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 比如矽肺?但他, 懒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这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 能出动, 直升机无法
9、起飞, 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 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辱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 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 限度地保存体力。于是, 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 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一种声音! 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 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有人敲门! 他喊起来。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门。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微弱的敲门 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 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
10、者。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如果破门而入的 是一队救援大军, 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而此刻,个个都象喝足了人参汤。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 “门别开得太大!” “找根棍子撑住!” 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他朝后看看。“开啦! ”撤掉顶门柱,他慢慢移动门闩。 门吱吱叫着,痛苦地撤离自己的岗位。当门终于脱离了眼,那门,便呼地弹 开来,紧接着,从门外滚进灰扑扑一团什么东西和打得脸生疼的砂砾石块,屋里 刹时一片混乱,像回到神话中的史前状态。 “快,关门!”他喊,却喊不出声,但不用喊,谁都调动了每个细胞的力量。 门终于关上
11、了,一伙人,都顺门板滑到地上,瘫成一堆稀泥。 谁也不作声,谁也不想动,直到桌上亮起一盏暗淡的马灯,大家才记起滚进 来的那团灰扑扑的东西。 是个人,马灯就是这人点亮的,穿着战袍,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蒙语,他知道 别人听不懂,所以不多说,便动手解皮口袋。 西瓜!从皮口袋里滚出来,竟是大西瓜!绿生生,油津津,像是刚从藤上摘 下,有一只还带着一片叶儿呢! 戈壁滩有好西瓜,西瓜能一直吃到冬天,还不稀罕,稀罕的是现在,当一口 水都成了奢饰品的时候,谁还敢想西瓜! 古族同胞利索地剖开西瓜,红红的枝叶,顺着刀把滴滴答答淌,馋人极了! 应该是平生吃过的最甜最美的西瓜,但谁也说不出味来,谁都不知道,那几 块西瓜是怎么
12、落进肚子里去的。 至于送西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地来到这里,最终也没弄清,因为谁也听 不懂蒙语,只好让它成为一个美好的秘密,永久地留在记忆里。(有删改) 【问题】小说开头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答案】(1)小说开头形象地描写了风沙的狂暴;(2)细致地表现了人物的直 觉印象与切身感受;(3)烘托并渲染了气候恶劣的状况和现场恐怖的气氛。 五、巩固练习五、巩固练习 1、(2018、11 青岛二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怕 周海亮 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鸡,放牛,院角为女儿种满桃红色的指甲花。他喜欢 躺在树荫下,枕着锄头,眯着眼,喝女人为他沏好的茶。日子从叶隙间溜走,从 禾尖上溜走,从茶
13、香里溜走。从花开花落中溜走,他迷恋这种感觉。可是战争来 了,安静的生活突然被打断,他不得不离开。 他离开,因为他怕死,怕女儿和妻子遭遇意外。他亲眼看见弹片将一个男人瞬间 撕开, 那个男人, 不过是如他一样的农人。 还有远处的枪炮声, 俯冲下来的飞机, 映红天边的火光,撤进村子的伤兵,蠕动的肠子和流淌的鲜血他必须离开, 暂别祖辈留下的土炕、土屋、土狗、土地。他曾以为战争与他无关,但现在,他 必须逃离。 他怕死,更怕别离。 他随着人群,逃出村子,逃上公路。飞机追赶着他们,炸弹不断在人群里爆炸, 残肢断臂,随处可见。人群躲进深山,燃烧弹倾泻下来,人被烧成炭,炭继续燃 烧,世界变成地狱,地狱灼热滚烫。
14、他不明白农人有什么错,他只知道他们无处 可藏。又有士兵追赶上来,大山被层层围困,等待他们的,只剩死去和被俘。很 多人期待被俘,被俘还有机会,还有解释或者求饶的机会,但是他不想。他什么 也没有做错,他不想解释或者求饶。 他逃了出去。几百农人,他是唯一逃出去的一个。他追上撤退的部队,成为一名 士兵。有老兵劝他不要当兵,老兵说,以我们的装备,这不是打仗,不是拼命, 而是送死。他说,我当兵。老兵说,当兵,肯定活不过三个月:被俘运气好的话, 可以熬到战争结束。他说,我当兵。老兵说,真不怕死?他说,怕死,但我当兵。 他怕死,更怕奴役。 他没有枪。没有枪的新兵很多。冲锋时,他扛着大刀,紧跟住前面的老兵。老兵
15、 倒下了,他捡起枪,继续往前。战斗打响以前,他曾担心过枪,老兵告诉他,这 个最不用担心。他说今天是他当兵三个月的最后一天,正常的话,就该阵亡了。 他猜得很准。他还说,现在当兵两个月,就是老兵了。他这才知道,老兵不过二 十一岁,三个月以前,还是西式医院里的一名牙医学徒。 老兵说得没错, 他们不是拼命, 而是送死。 一波儿人填进去, 一波儿人又填进去, 一波儿人再填进去,似乎死的不是人,而是牲畜。长官说,这叫“添油”,这是他 们唯一可以选择的战术。他懂。在乡下,冬夜长,想油灯燃烧不息,就得不停地 添油。他想,之所以让士兵们前赴后继,是因为,那火焰可以奄奄一息,但绝不 能灭。 他怕死,更怕熄灭。 可
16、是战争竟然结束了,竟然真的结束了。听到这个消息,他不相信,仍然攥着烧 火棍般的枪,缩在战壕里,不敢出来。他已当兵三年,他是整个师部唯一活过三 年的士兵。三年里他杀死十多名敌兵,他清晰地记得每一个士兵的模样和临死前 的表情。在他随后的生命里,那些士兵毫发毕现,面目狰狞,夜夜与他纠缠。不 管如何,他成为英雄,他应该受到赞美和礼遇。 可是他回到乡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鸡,放牛,院角种满桃红色的指甲花。 他说我打仗, 不就是为了回来吗?这么多人送死, 不就是为了这样的生活吗?这样, 挺好,挺知足。 很多年过去。几乎没有人再记起他曾经是一名士兵。又很多年过去,几乎没有人 再知道这里曾经被轰炸、被占领
17、、被蹂躏,这里的人们曾经被驱赶、被奴役、被 屠杀。 每一天, 他哆哆嗦嗦地走过村路, 挤满老年斑的脸努力抬起。 他仰望天空, 他怕有一天,天空里再次出现密密匝匝的飞机,然后,炸弹呼啸而下。临终前几 天,他想告诉每一个人,曾经的村子,妻子,女儿,父亲,母亲,兄弟,炸弹, 大火,老兵,战壕,履带,尘烟,炸成两段的尸体,黏稠的鲜血,鲜血,鲜血 可是他太老了,已经发不出声音。他知道他不会忘记,但他怕活着的人们,会忘 记。 他不怕死,他更怕遗忘。 (选自小说界2016 年第 3 期) 【问题】小说第一段和倒数第二段有几乎相同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 文本简要分析。(6 分) 参考答案 1、【答案】(1)营造一种幸福安宁的生活气息,与下文描写的战争的残酷场面 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是主人公追求的生活的具体体现,是主人公的精神支撑,利于展现主人公的心 境,丰富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