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永遇乐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 南宋南宋 辛弃疾辛弃疾 乐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 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 济南)人。济南)人。 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号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号 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 “济南二安”。“济南二安”。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豪放派 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 治家。治家。 辛弃疾现存词辛弃疾现存词600多首。多首。 辛弃疾生活在怎样在大背景之下呢?辛弃疾生活在怎样在大背景之下呢? 南宋南宋 78年年 66岁岁 74年年 1
2、127(南宋兴)(南宋兴)1205(作此词)(作此词)1279(南宋亡)(南宋亡) 1161-1164宋金第三次大战对作者的影响:宋金第三次大战对作者的影响: 1162年年23岁,趁此次战争由金占领区南渡归宋。岁,趁此次战争由金占领区南渡归宋。 此战宋败,签定“隆兴和议”,双方和平此战宋败,签定“隆兴和议”,双方和平42年。年。 南渡后南渡后44年无战事,一心收复失地却闲居年无战事,一心收复失地却闲居20载。载。 1203年,主张北伐的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年,主张北伐的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 已已64岁,被重新起用,两年后被贬。岁,被重新起用,两年后被贬。 1206年双方再起战火。年双方再起
3、战火。 1207年卒。一心北伐却一生无仗可打,痛哉!年卒。一心北伐却一生无仗可打,痛哉! 大背景大背景 辛弃疾与宋金历史的交集:辛弃疾与宋金历史的交集: 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年,倒有近年,倒有近20年的时年的时 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多年间 又有又有37次频繁调动。次频繁调动。但是,每当他得到一次效力但是,每当他得到一次效力 的机会,就特别认真,特别执着地去工作。本来的机会,就特别认真,特别执着地去工作。本来 有碗饭吃便不该再多事,可是那颗炽热的爱国心有碗饭吃便不该再多事,可是那颗炽热的爱国心 烧得他浑身发热。
4、烧得他浑身发热。40年间无论在何地何时任何职,年间无论在何地何时任何职, 甚至赋闲期间,他都不停地上书,一有机会还要甚至赋闲期间,他都不停地上书,一有机会还要 真抓实干,练兵、筹款,整饬政务,时刻摆出一真抓实干,练兵、筹款,整饬政务,时刻摆出一 副要冲上前线的样子。副要冲上前线的样子。 梁衡梁衡把栏杆拍遍把栏杆拍遍 写作此词背景:写作此词背景: 宋宁宗嘉泰四年,宋宁宗嘉泰四年,刚执政的权相韩侂胄用北刚执政的权相韩侂胄用北 伐做幌子笼络时人,以提高威望,扩大权势。伐做幌子笼络时人,以提高威望,扩大权势。辛辛 弃疾在这种背景下,被召入京师,以弃疾在这种背景下,被召入京师,以65岁的高龄岁的高龄 来
5、到镇江任职。镇江是地势险要的军事重镇,辛来到镇江任职。镇江是地势险要的军事重镇,辛 弃疾本以为到这里会有所作为,积极备战练兵,弃疾本以为到这里会有所作为,积极备战练兵, 积蓄军事实力,准备北伐。但很快他发现韩侂胄积蓄军事实力,准备北伐。但很快他发现韩侂胄 为了邀功,只想草率出兵,而朝廷则毫无北伐之为了邀功,只想草率出兵,而朝廷则毫无北伐之 意。意。于是作者深感失望和气愤!他登上北固亭,于是作者深感失望和气愤!他登上北固亭, 联想起历史上这里的人和事,回忆自己的经历,联想起历史上这里的人和事,回忆自己的经历, 写下了千古名篇写下了千古名篇永遇乐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学重点教
6、学重点】 理解词作内容、情感及风格。理解词作内容、情感及风格。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理解词作中典故的深层含义,提高通过分析典故来鉴理解词作中典故的深层含义,提高通过分析典故来鉴 赏怀古诗词的能力。赏怀古诗词的能力。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千古千古江山江山 风流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总被雨打风吹去 金戈金戈铁马铁马 元嘉元嘉草草草草 赢得赢得仓皇北顾仓皇北顾 可堪可堪回首回首 久远的年代久远的年代 英雄业绩英雄业绩 精锐部队精锐部队 草率草率 落得落得 不堪,哪堪不堪,哪堪 解 题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读辛弃疾词,你能感受到辛词与其他人的词读辛弃疾词,你能感受到辛词与其他人
7、的词 比较,在手法上最大特点是什么?比较,在手法上最大特点是什么? 用 典 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 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 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恰当地用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恰当地用 典,可使诗文言简意赅、含蓄深刻。典,可使诗文言简意赅、含蓄深刻。 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 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 涉及哪些历史人物涉及哪些历史人物? 孙权孙权 刘裕刘裕 刘义隆刘义隆 拓跋拓跋焘焘 廉廉颇颇 上阕上阕 下阕下阕 辛弃疾对孙权可谓“情有独钟
8、”,在作品 中喜欢提及他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典故一:孙权(字仲谋)典故一:孙权(字仲谋) 孙权何许人?得辛弃疾如此钟爱?孙权何许人?得辛弃疾如此钟爱? 作者用事态度及用意:作者用事态度及用意: 辛弃疾以辛弃疾以 “英雄“英雄 ” 一词赞颂一词赞颂孙权孙权,表示自己对他,表示自己对他 的的 和和 。 对前人事业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后继无人的的 , 也暗指南宋统治者也暗指南宋统治者 。可孙权那样的英雄人物,可孙权那样的英雄人物, 再
9、无处可寻了。再无处可寻了。 和平盛世、英雄事业也和平盛世、英雄事业也 早已经被“雨打早已经被“雨打 风吹去”风吹去” 。 向往向往 敬仰敬仰 三国时吴国国君,建都京口。孙权在青年时代,就三国时吴国国君,建都京口。孙权在青年时代,就 做了三军的统帅,能独霸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做了三军的统帅,能独霸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 敌人低头和屈服过。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难怪说:“生子当如孙仲谋。”难怪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昏庸无能昏庸无能 惋惜惋惜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 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典故二:刘裕(小名
10、寄奴)典故二:刘裕(小名寄奴) 刘裕其人刘裕其人: 作者用事态度及用意:作者用事态度及用意: 南朝宋(不是南宋)的开国皇帝。出身贫寒,在势单力南朝宋(不是南宋)的开国皇帝。出身贫寒,在势单力 薄的情况下逐渐壮大,以京口为基地,削平内乱,取代薄的情况下逐渐壮大,以京口为基地,削平内乱,取代 东晋政权。史载“刘裕曾两次率师北伐,先后收复洛阳,东晋政权。史载“刘裕曾两次率师北伐,先后收复洛阳, 成就北伐之功业。成就北伐之功业。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点名刘裕出身贫寒。“金戈斜阳草树,寻常巷陌”点名刘裕出身贫寒。“金戈 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表明当年刘裕带领精锐的部队,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表明当年刘裕带
11、领精锐的部队, 气势恢宏,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也可以像刘裕一样抗气势恢宏,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也可以像刘裕一样抗 金北伐,并取得功绩。金北伐,并取得功绩。 思考: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 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和刘裕? 孙权:孙权: 他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打败来自北方的曹他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打败来自北方的曹 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 刘裕:刘裕: 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刘裕曾经在这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刘裕曾经在这 里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了恢复中原,他里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了恢复中原,他 几次大举北伐。几次大举北伐。 建功立业,令人仰慕建功立业,令人仰慕 上片借孙
12、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 的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 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 思考: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思考: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 物寄托了什么情怀?物寄托了什么情怀? 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 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 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 思考: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思考: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 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借鉴历史,伐金必须作好借鉴历史,伐金必须作好 准备,委婉劝准备,委婉劝韩韩侂侂胄胄不能草率不能草率 行事。行事。 可
13、堪回首,佛(可堪回首,佛(b )狸()狸(l )祠()祠(c )下,一)下,一 片神鸦社鼓。片神鸦社鼓。 典故四:典故四:“佛狸祠佛狸祠”现象现象 “佛狸祠佛狸祠”现象:现象: 作者用事态度及用意:作者用事态度及用意: 佛狸祠是魏太武帝拓跋焘追击王玄漠的军队时在长江北佛狸祠是魏太武帝拓跋焘追击王玄漠的军队时在长江北 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词下迎神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词下迎神 赛会,很是热闹。赛会,很是热闹。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 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族就安于异族统各地沦陷已
14、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族就安于异族统 治,忘记了自己是宋朝臣民。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治,忘记了自己是宋朝臣民。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 复中原的不满。复中原的不满。 探究题:探究题: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烽火扬州路。可。可 堪回首,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把回忆中扬州一带的战火和眼前佛狸祠的把回忆中扬州一带的战火和眼前佛狸祠的 红火两个场景放在一起,是用了什么手法?红火两个场景放在一起,是用了什么手法? 其意图是什么?其意图是什么? 这是一组鲜明的对比:这是一组鲜明的对比: 一方面作者牢记民族的灾难,一方面看一方面作者牢记民族
15、的灾难,一方面看 到沦陷于金的人们也安于现状;突出地到沦陷于金的人们也安于现状;突出地 表明,人们已忘了国耻,无心收复中原,表明,人们已忘了国耻,无心收复中原, 也强烈地抒发出作者对国家前途的悲哀、也强烈地抒发出作者对国家前途的悲哀、 忧虑,对南宋王朝腐败无能的不满。忧虑,对南宋王朝腐败无能的不满。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凭谁问,廉颇老矣,尚 能饭否能饭否? ? 战国时赵国名将。因被人陷害,跑到魏国。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想再起用他,战国时赵国名将。因被人陷害,跑到魏国。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想再起用他, 派人看他的身体状况。廉颇本来也很想被赵王召见,效命疆场,击破强秦,使赵派人看他的身体状况。
16、廉颇本来也很想被赵王召见,效命疆场,击破强秦,使赵 国能强盛起来。他在赵国使者面前,“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国能强盛起来。他在赵国使者面前,“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 用。”但结果赵国使者还报赵王说:“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用。”但结果赵国使者还报赵王说:“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 遗矢矣”于是赵王以为他老了,便不再起用。遗矢矣”于是赵王以为他老了,便不再起用。 以廉颇自比,表示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力,收复中原的耿耿以廉颇自比,表示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力,收复中原的耿耿 忠心,可朝廷奸臣当道。忠心,可朝廷奸臣当道。抒发自己的“烈士暮年,壮心不抒发自己
17、的“烈士暮年,壮心不 已”的豪情和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感慨。已”的豪情和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作者用事态度及用意:作者用事态度及用意: 典故五:廉颇典故五:廉颇 作者登上作者登上镇江的北固亭,面对大好河镇江的北固亭,面对大好河 山,想到祖国的北方仍然沦陷在敌人之手,山,想到祖国的北方仍然沦陷在敌人之手, 想到韩想到韩侂侂胄等人并不想真正肩负起抗敌复胄等人并不想真正肩负起抗敌复 国的重任,于是怀古伤今,追慕时代英雄,国的重任,于是怀古伤今,追慕时代英雄, 感叹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不能实现,因而感叹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不能实现,因而 作词抒发自己内心的忧愤作词抒发自己内心的忧愤。 刘裕北伐壮举
18、刘义隆北伐惨败 拓跋焘修建行宫 廉颇廉颇 廉颇思为国用 孙权大败曹军 孙仲谋孙仲谋 舞榭歌台舞榭歌台 风流业绩风流业绩 (赞美惋惜)(赞美惋惜) 刘刘 裕裕 金戈铁马金戈铁马 万里如虎万里如虎 (赞美) (赞美) 刘义隆刘义隆 元嘉草草元嘉草草 仓皇北顾仓皇北顾 (警告当局)(警告当局) 拓跋焘拓跋焘 佛狸祠下佛狸祠下 神鸦社鼓神鸦社鼓 (担忧国运)(担忧国运) 廉颇老矣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尚能饭否 (壮志未已) (壮志未已) 借古借古 讽今讽今 用典用典 古人物古人物 事事 迹迹 典故原文典故原文 情情 感感 用典手法【答题步骤提示】 一、准确指出表现手法;一、准确指出表现手法; 二、结合诗句
19、阐释这种手法;二、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 三、此手法收到了什么效果,传达了什么情感。三、此手法收到了什么效果,传达了什么情感。 永遇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是怎样抒发自己这首词是怎样抒发自己 情感的?有何效果?情感的?有何效果? 这首词运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这首词运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 的典故;的典故; 增强了诗词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简洁含蓄的抒发增强了诗词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简洁含蓄的抒发 了辛弃疾关心时事、抗敌救国、忧国忧民的爱国热了辛弃疾关心时事、抗敌救国、忧国忧民的爱国热 情。情。 答:主要运用了用典的表现手法。答:主要运用了用典的表现手法。
20、 考点链接:考点链接: 课堂作业课堂作业 庆庵寺桃花庆庵寺桃花 南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注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 渝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渝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 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 京,绝食而死。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京,绝食而死。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 这首诗是如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这首诗是如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这首诗借典故来表达作者思想情感。(这首诗借典故来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第一步)第一步)通篇通篇 使用陶渊明使用陶渊明桃花源记桃花源记的典故,桃花源中人避秦来到的典故,桃花源中人避秦来到 与世隔绝之地,被渔郎无意中发现,请求他“不足为与世隔绝之地,被渔郎无意中发现,请求他“不足为 外人道”。(外人道”。(第二步第二步)典故使用,含蓄而贴切的表达了典故使用,含蓄而贴切的表达了 诗人隐居山中,不与元朝统治者合作的志向。(诗人隐居山中,不与元朝统治者合作的志向。(第三步第三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