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全国“”两会:专题02 坚持、完善人大制根本制度护征程.doc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1195380 上传时间:2021-03-2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高考历史全国“”两会:专题02 坚持、完善人大制根本制度护征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1年高考历史全国“”两会:专题02 坚持、完善人大制根本制度护征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21年高考历史全国“”两会:专题02 坚持、完善人大制根本制度护征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21年高考历史全国“”两会:专题02 坚持、完善人大制根本制度护征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21年高考历史全国“”两会:专题02 坚持、完善人大制根本制度护征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专题 02 坚持、完善人大制坚持、完善人大制,根本制度护征程根本制度护征程 【新闻播报】【新闻播报】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的决定、关于修改全国人大议事 规则的决定,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 73 号、第 74 号主席令予以公布。 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的决定、关于修改全国人大议事规则的决定。这两个决 定自 2021 年 3 月 12 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议事规则分别根据这两个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深度解读】【深度解读】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

2、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遵循 的原则: 1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 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国家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 2充分吸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践的新经验新成果,适应和解决人大制度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3充分反映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后,有关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及其职能发生的新变化; 4处理好全国人大组织法、全国人大议事规则与相关法律之间的关系,做好衔接,避免简单重复。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新增 内容: 1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

3、性质地位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性质地位 全国人大组织法修正草案增设“总则”一章。 增加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性质和地位; 明确坚持党的领导 和人大工作的指导思想;明确人民当家作主原则;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强对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 规定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规定加强与各国议会和议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等。 考虑到组织法的完整性,为体现组织法的特点,全国人大组织法修正草案对大会的任期、召集等根据宪法 规定补充了相应内容。同时,根据目前实践需要增加规定:根据代表团工作需要,会议秘书处可以调整个 别代表所属的代表团。 主席团在大会会议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以往主席团的职权散见于相关条文中,为了进

4、一步突出其地 位,全国人大组织法修正草案采取列举方式对主席团的职权进一步予以明确。 2适应监察体制改革需要增加相关内容适应监察体制改革需要增加相关内容 适规定国家监察委员会可以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议案;规定对国家监察委员会及其主任的质询和罢 免制度;规定常委会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监察机关的职务。 为加强代表工作,密切与代表的联系,全国人大组织法修正草案根据实践发展增加规定:常委会和各专门 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应当同代表保持密切联系,听取代表的意见建议,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扩大代 表对各项工作的参与,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建立健全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各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联系代 表的工作机制。

5、3明确会议召开准备工作提高议事质量明确会议召开准备工作提高议事质量 对于会议召开的相关准备工作,全国人大议事规则修正草案作出明确规定。一是根据目前实际做法,增加 规定会议召开的日期、地点由常委会决定并予以公布。总结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常委会决定适当推迟 召开大会的实践做法,增加规定:遇有特殊情况,常委会可以决定适当提前或者推迟召开大会会议;提前 或者推迟召开的会议的日期由常委会或者委员长会议决定并予以公布。二是增加规定准备提请会议审议的 法律草案一般应当在会议举行的一个月前发给代表,必要时常委会可以在大会举行前组织代表研读讨论有 关法律草案。 为提高议事质量和效率,总结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特殊背

6、景下召开大会的实践经验后,全国人大议事规则修 正草案增加下列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应当合理安排,提高议事质量和效率;明确法律草案修改稿 经各代表团审议后,经进一步修改可直接提出表决稿交付大会表决;以往每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第 一次会议均通过本次大会表决议案办法,该办法相关内容历年都是相同的,总结吸收历年办法的内容,草 案增加了表决程序。今后大会表决议案可直接依据上述规定,不再需要由大会主席团通过专门的表决议案 办法。 为加强会议公开和信息化建设,全国人大议事规则修正草案根据以往做法和今年大会的实践经验,明确大 会设发言人,代表团可以根据需要设发言人。增加规定大会加强信息化建设,为代表履

7、职提供便利。 4完善工作报告审议程序委员辞职程序完善工作报告审议程序委员辞职程序 为完善工作报告审议程序,参考大会会议工作程序规定和实践做法,全国人大议事规则修正草案增加规定: 大会秘书处起草关于各项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经主席团常务主席会议通过后,提请主席团会议审议,由 主席团决定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根据预算法、监督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和实践发展,进一步完善计划和 预算审查程序。 有的意见提出,目前常委会委员辞职采用大会确认程序较为复杂,建议适当简化。据此,全国人大议事规 则修正草案将报经大会“确认”改为向大会“报告”, 即将常委会接受常委会委员辞职的决定书面印发大会全体 代表,不列入大会议程,

8、不进行表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是建 立我国其他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第一第一,它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它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的意志意志。人民不仅有权选择自己的代表,随时向代表反映自己的要 求和意见,而且对代表有权监督,有权依法撤换或罢免那些不称职的代表 第二第二,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权力权力的统一。的统一。在国家事务中,凡属全国性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做出 统一决定的重大问题,都由中央决定;属于地方性问题,则由地方根据中央的方针因地制宜的处理。这既 保证了中央集中统一的领导,又发挥了地

9、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中央和地方形成坚强的统一整体。 第三第三,有利于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有利于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都有适当名 额的少数民族代表;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使少数民族能管理本地区、 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新时期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体现宪法修改、深化党和 国家机构改革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 的决定、关于修改全国人大议事规则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

10、的修改 1确保人大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向前发展。确保人大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向前发展。 有利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人大工作更好发挥职能作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 上更加自觉做到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保持一致。 2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稳定的政治环境和有力的政治保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稳定的政治环境和有力的政治保障。 有利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更加自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切实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3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良法支撑和保障全

11、面依法治国实践以良法支撑和保障全面依法治国实践。 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发挥重要作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紧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 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总目标。 4更加有效地落实人民当家作主。更加有效地落实人民当家作主。 有利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尊重代表、依靠代表、服务代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使人民当家作主更加有效地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一、新中国的政治建新中国的政治建设设 (1)开国大典 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1949 年 9 月 21 日 内容: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 决策: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时

12、间:1949 年 10 月 1 日 意义: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新中国成立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目的:为了保障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替代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 制定: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内容:分为序言和总纲,国家机构,公民权利、义务、国旗、国徽和首都等 确立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制定了社 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 并将过渡时期总路线写入宪法中 性质及原则: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

13、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意义:加强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成果 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 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确立:1954 年 9 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为国家 根本政治制度 意义:奠定了新中国的各项基础 规范了政府与人民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昭示着中华人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二二、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一)民主建设 1、首要环节:平反冤假错案 2、恢复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 政治协商制度; 3、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设。 地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4、建设的基础。 方式:“海选”直接选举,投票表决 法律保障:1989 年,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委会选举法 ; 1998 年,正式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委会选举法 村民自治的内容:民主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 意义: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展,是政府为贯彻“依法治国”精神、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利所进行有成效 努力。 (二)法制建设 逐步建成比较完备法律体系:颁布 1982 年宪法,并相继出台各种法律。 依法治国”:1997 “十五大”确立为政治改革重点;1999 年写入宪法。 规范政府行为,“民告官”有法律保证:通过行政诉讼法 行政复议法 三新世纪 2003 年 3 月 15 日,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15、选出了 159 名常委会委员。其中包括一批年轻的专业人士被选 进常委会,使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人员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2013 年,全国人大代表首次实行“城乡同比例”选举,来自基层的工农代表达 401 名,占代表总数 134%, 比上一届提高了 518 个百分点。他们将更多基层的声音带进了国家最高议政殿堂。2018 年 3 月 11 日,第 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 2020 年 10 月 17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 1(2021 浙江温州市 高三开学考试)新中国成立

16、之际制订的某一重要文件,被周恩来称为“史无前例的伟 大创举”。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重大贡献,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和民族理论的重大创造。该 文件是指 A双十协定 B共同纲领 C论十大关系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2021 广西梧州市 高三月考)1954 年,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提到,“瑞金时代组织最纯洁,但有一个缺 点,形式纯洁,却孤立了自己,政权不稳定,要搬家(即经过长征搬到延安)”。毛主席的讲话意在强调 A建立现代民主法治国家 B完善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保证人民实现当家做主 D及时纠正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 3 (2021 江苏盐城市 高三一模)据统计,1954

17、年宪法在起草讨论的时候,参加初步讨论的各界人民有 103 万余人,共提出 118 万多条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根据人民群众提出的意见,对宪法草案作了若干改动。 这一过程 A体现了人民政协的职能 B反映出人大制度的优势 C彰显出人民民主的原则 D凸显了依法治国的国策 4(2021 北京四中高三期中)1954 年 10 月 5 日,董必武向中共中央递交的专题报告中提出:应加紧在中 科院设立法学研究机构,建议由中国政治法律学会担负具体筹备责任。此报告的背景是 A社会主义制度己经基本建立 B中共八大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C社会主义建设急需法律保障 D民主法治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5(2021 北京顺义区 高三期

18、末)1949 年的组织法草案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四个阶级联盟为基础人民民主专政,四个阶级的共存赋予了新政权民主的特性,1953 年进行了 人口普查,颁布了选举法,授予年满 19 岁以上公民以投票权。1954 年初举行了选举,在此基础上召开了第 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含有四章 106 条的新宪法。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新中国的民主制度是 ( ) 确立于 20 世纪的 50 年代 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 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A B C D 6(2021 江苏南通市 高三期末)它经过民主程序最终完成了国家建构的过程。它的里程碑作用表明,中 国共产

19、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法治制度,是国家长治久安,蓬勃发展的 重要保证。据此判断,“它” A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B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 D是中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7 (2021 河南高三期末)如图所示的文献内容与中国共产党的活动相关。该文献内容出自中央人民政府与 地方人民政府间职权的划分,应按照各项事务的性质,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以法令加以规定,使之既利 于国家统一,又利于因地制宜 A双十协定 B论联合政府 C共同纲领 D论十大关系 8(2021 浙江高三月考)毛泽东说:“中国人民将会看见,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中,中国

20、就 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 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这表明新中国的建立 A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纪元 B已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C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D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9(2021 四川成都市 高三月考)学者竺可桢的日记记载:“午后至怀仁堂开会,通过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宪 法投票分为八组,票上有汉、藏、蒙、畏吾儿四种文字主席团开会,说明廿二号的政治报告因翻 译蒙、藏文需时,延期到廿三日。”该日记可以佐证 A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B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效果显著 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建立 D新中国的民族政策得以落

21、实 10(2021 北京石景山区 高三期末)“克服西方两党制和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把马克思主 义政党学说和统一战线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指的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11(2021 安徽省怀宁县第二中学高三月考)下图是建国初期不同团队设计的国徽。国徽的设计体现了 A知识分子建设新中国的热情高涨 B“双百”方针对艺术创作影响深远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D艺术创作源于想象 12(2021 北京海淀区 高三期末)1949 至 1951 年,在全国大陆解放的过程中,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产生 采取逐步过

22、渡的办法:第一步,在新解放区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恢复生产;第二步,召开各界人民代表 会议;第三步,由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用民主选举方式产生人民政府。这一建立人民政府的方式 A凸显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B开始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C体现了人民民主的政权特征 D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3(2021 江苏扬州市 高三月考)1953 年 6月 24 日人民日报报道:“六月十日的一个明朗的下午,山 东省昆嵛县七里乡第三选区夼北村的人们每人手中都拿着一张被认为是光荣证的盖有红印的选 民证,走出家门,匆匆地朝着一个方向挂着五星红旗和毛主席像的地方聚齐。”该报道说明当时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体现 B人民代表大会

23、制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14(2021 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高三月考)下表节选自枣庄市志 大事记 19501985,这反映了 1950 年 4 月 14 日 怿县召开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由推举或各民主党派自行选派) 1951 年 5 月 16 日 怿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 1954 年 7 月 7 日 怿县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A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完善 B五四宪法的社会主义性质 C民主政治建设得到推进 D统一战线组织进入新阶段 15 (2020 广东高三月考) 中国末代皇帝溥仪回忆说: “解放后, 承认自己是少数民族的一年比一年多。 (1954 年)宪法公布之

24、后,满族全都登记了,于是才有了二百四十万这个连满族人自己也出乎意料的数目。”这一 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解放后全国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建设取得成效 C爱国统一战线的政策取得成功 D社会主义制度获得各族人民的拥护 16(2020 浙江衢州市 高三月考)1954 年,一届人大召开,政协暂代人大的任务宣告结束。但人民政协 需要继续存在和发展, 因为它符合“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的精神。 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 线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事件是 A一届政协在北京开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召开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 17 (20

25、21 浙江高三开学考试) 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经全面修改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这一年,国家政治建设方面的重大决策或实践有 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邓小平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开始进行香港问题的磋商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中央决定开放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 A B C D 18(2021 辽宁沈阳市 高三月考)下表为 1954 年宪法与 1982 年宪法比较(部分条款)。据此可以推知 1954 年宪法 1982 年宪法 第一百零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

26、义务 第五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 义务 第一百零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 第一百三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 A两部宪法内容完全相同 B两者产生背景基本类似 C后者借鉴前者部分条款 D两者性质发生质的变化 19 (2021 江苏无锡市 高三开学考试)2014 年中国十八届四中全会把编纂民法典作为重要的立法任务;此 后立法机关逐步对原有民法中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旧规则进行纠正,并补充必要的规则;2017 年作为开 篇之作的民法总则获全国人大表决通过;2020 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典。这些举措 A为社会主义民主初步建立奠定法律基础

27、B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前发展的需要 C标志我国进入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 D使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制度化和法律化 20 (2021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高三月考)下图是 1954、1982 年宪法的目录节选和 2020 年我国民 法典的普法宣传画。据图中的变化可知 A凸显社会主义的宪法原则 B确立依法治国为国家体制改革重点 C昭示着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 D凸显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 21(2021 陕西安康市 高三期末)下表所示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的法律法规情况。这表明我国 A民主法制建设开始起步 B法制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C公民法律意识不断增强 D“依法治国理念得到贯彻 22(2021

28、 福建高三零模)1982 年 12 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定,将“人民公社” 改为“乡、民族乡”,“人民公社主任、副主任和委员若干人”改为“乡长,副乡长”,“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 改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这一决定旨在 A转变基层政府的职能 B实行政企分开 C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发展乡镇企业 23 (2021 北京东城区 高三期末) 以下是 1954 年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目录和 1982 年修订的 中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目录,目录的变化体现了 1954 年宪法序言 第一章总纲 第二章国家机构 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 85 条第 103 条 1982 年

29、宪法序言 第一章总纲 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 33 条第 56 条 第三章国家机构 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 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 A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备 B人民民主的法律保障进一步加强 C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完善 D“实行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 24(2021 北京西城区 高三期末)2010 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2020 年通过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民法典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这些成就表明 A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已经初步奠定 B民法典取代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益完善 D中国的立法制度和司法制度正式确立 25(2021 漠河市高级中学高三月

30、考)1975 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国共产党是全中 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工人阶级经过自己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实现对国家的领导,而 1982 年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则删去了这一条。这一变化说明了 A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B法制建设逐渐走上正轨 C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D拨乱反正任务已经完成 26(2021 沙坪坝区 重庆一中高三月考)观察图表,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理解正确的是 20 世纪五 六十年代 19541956 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 运动,被迫中断。19621964 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

31、 20 世纪七 八十年代 1979 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1985 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 于是 1986 年颁布民法通则。 20 世纪九 十年代 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 法相继制定。 21 世纪 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 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 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 2020 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A社会发展助推法制建设 B法制建设服务于政治需要 C开始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D法律制度建设已臻于完善 27(2021 河北邯郸市 高三期末)新中国分别于 195

32、4 年、1962 年、1979 年、2002 年四次组织民法典的编 纂工作。因时机不成熟,均未成功。2020 年 5 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如图)。该法典的颁布 A奠定了非公有制经济起步发展的基础 B凸显了社会主义法学家的重要作用 C标志着成熟完备的法律体系最终形成 D厘定了民事权利和国家权力的边界 28(2021 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高三月考)1954 年,全国人大首次组织民法典起草工作,后因各种原因 数次中断。2017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通过,成为民法典出台的重要基础。2020 年,中华人 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通过。这反映出中国 A民法典立法工作不断推进

33、 B新时期大力推进依法治国方略 C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完善 D建成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9(2021 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三期末)以农村的村民自治为重点的基层民主,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等诸方面,在实践过程中创造性地发展了各种村民选举制度,其中最著名的是创自吉 林省的 A“海选”制度 B“自荐”制度 C“竞选”制度 D“直选”制度 30(2020 江苏淮安市 马坝高中高三期中)有学者认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 程。改革开放后 30 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 30 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取得的。 没有前 30 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

34、后 30 年的民主增量。下列内容属于“民主增量”的有 1954 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初步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A B C D 31(2021 北京高三期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摘录 为何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 对此做出历史解释。要求:从上述材料中的加点字中任选其三,进行论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 晰。 32(2021 江西高安市 高三月考

35、)政权建设是政治生活的核心内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48 年)3 月 29 日,第一届国民大会在南京国民大会堂开幕。会议法定代表总额为 3045 人, 共选出代表 2961 人,总计报到代表 2878 人。本次国大的惟一任务是选举总统与副总统,但是国民党籍代 表总嫌国大的权力过小, 亟思有所修正, 在国大开幕后, 他们首先动议修改国大“议事规则”, 增加了国大“得 听取政府施政报告,检讨国是,并得提出质询建议”的规定。为此,国大连续多日听取国民政府各部门负责 人的施政报告,并进行质询。4 月 18 日,国大通过动员裁乱时期临时条款,规定:“总统在动员找乱时 期, 为

36、避免国家或人民遭造紧急危难, 或应付财政经济上重大变故, 得经行政院会议之决定, 为紧急处分 动员裁乱时期之终止,由总统宣告,或由立法院咨请总统宣告之。” 摘编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 第十卷 中国命运的决战 材料三 1954 年北京西单区第一届人大代表构成统计表 (1)归纳材料一中政权构想的特点,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对第一届国民大会作简要 评价。 (2)概括材料三中政治制度的特点,并说明其作用。 33(2021 济南大学城实验高级中学高三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牧民群众积极参与 1954 年宪法草案大讨论 材料二 宪法起草的亲历者董成美教授回忆指出:“当时还编辑了三辑资料,叫宪法

37、参考资料。第 一辑是 1918年苏俄宪法和 1924年苏联宪法;第二辑是美、英、法、德意志和瑞士联邦宪法;第三辑是从清 朝、北洋军阀到国民党蒋介石的宪法和宪法性文件。第三辑资料于 1953 年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办公厅的 名称印刷后发给所有宪法起草委员会的委员以及参与宪法起草工作的有关人员。 ”“当时的讨论中, 有人提出 一院制,有人提出两院制,还有人提出三院制。我记得两院制是由当时的民盟副主席张伯钧提出的。我认 为应该实行一院制,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毛主席在宪法起草中是不同意规定迁徙自由的,他认为人不 能想到哪儿就到哪儿,得有制度;城里人就是城里人,乡下人就是乡下人,不能随便来回移动。

38、但是后来 宪法仍作了规定,没有听毛主席的,我们大都认为规定迁徙自由是有必要的。” 摘编自董成美教授访谈录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 20 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有哪些史料价值。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施政纲领, 也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和民族理论的重大创造,B 项正确;1945 年国共两党达成的双十 协定,并非“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和民族理论的重大创造”,A 项错误;论十大关系探索 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不是国家理论,C 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

39、于 1954 年,与“新中国成立之际制订”不符,D 项错误。 2B 【详解】 从材料时间和“瑞金时代组织最纯洁”“形式纯洁,却孤立了自己,政权不稳定”可知,毛泽东坚定要完善政权 组织形式,建立并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要 坚持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建立现代政治制度,而非法治制度,A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组织形式要变化, 与人民当家做主无关,C 项错误;D 项内容不符合史实。 3C 【详解】 材料反映了 1954 年宪法起草讨论过程中,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满足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彰显出人民民 主的原则,故选 C;材料与政协制度无关,故排除 A;此

40、时人大制度尚未正式建立,故排除 B;材料只反映 了宪法的起草和讨论情况,而不能体现依法治国,故排除 D。 4C 【详解】 根据材料“1954 年 10 月 5 日,董必武向中共中央递交的专题报告中提出:应加紧在中科院设立法学研究机 构,建议由中国政治法律学会担负具体筹备责任”,可得出,当时正值“一五计划”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急需 法律保障,故 C 项正确;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于 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故 A 项错误;中国八大召开于 1956 年,故 B 项错误;“文革”时期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故 D 项错误。 5A 【详解】 根据材料“1949 年的组织法草案明确规定1953 年进行了人口

41、普查,颁布了选举法1954 年初举 行了选举,在此基础上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含有四章 106 条的新宪法”,可得出, 新中国的民主制度在 20 世纪 50 年代已经确立,所以正确;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由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四个阶级联盟为基础人民民主专政,四个阶级的共存赋予了新政权民主的特性”,可得出, 新中国的民主制度有自己的特色,所以正确;根据材料“1949 年的组织法草案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 和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可得出,新中国的民主制度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所以正确;综 上所述,均符合题意,故 A 项正确;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新时期共产党与各民主 党派

42、之间关系的原则,不属于建国初期的内容,所以不符合题意,故 B、C、D 项错误。 6B 【详解】 根据“它经过民主程序最终完成了国家建构的过程”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 1954 年宪法的颁布的影响, 故选 B; A 项是 1949 年颁布的 共同纲领 ,排除; 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 排除 C; D 项是 1982 年宪法的影响,排除。 7C 【详解】 由材料中的“中央人民政府”“地方人民政府”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共同纲领是在 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的,规定组织人民自已的中央政府,中央人民政府对各行政区域单位 有直接统辖指挥的权力, 地方各级人

43、民政府的行政管理活动, 均须依据中央人民政府的政令开展, C 项正确; 双十协定论联合政府均出现于新中国成立之前,不会涉及“中央人民政府”“地方人民政府”,AB 两 项错误;论十大关系中涉及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并非“中央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政府,D 项与材料 不符。 8A 【详解】 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成为了国家的主人,即将建立起崭新强盛的人民 共和国,这说明新中国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故选 A;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 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与新中国成立无关,故排除 B;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与新中国成 立无关,故排除 C;邓小平理

44、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与新中国成立无关,故排除 D。 9D 【详解】 从材料中的“票上有汉、藏、蒙、畏吾儿四种文字”“说明廿二号的政治报告因翻译蒙、藏文需时,延期到廿 三日”等信息可以看出,全国人大代表中有各少数民族的代表,新中国的民族平等政策得以落实,故答案为 D 项;材料没有涉及法律体系,排除 A 项;材料反映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是基层民主政治,排除 B 项;材料反映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排除 C 项。 10A 【详解】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和统一战线理论与 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这

45、一政党制度克服了西方两党制和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 团结了各民主党派,A 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不是政党制度,排除 B;C 是我国 的民族制度,排除;基层民主制不属于政党制度,排除 D。 11A 【详解】 从知识分子纷纷提出设计方案,且每一方案的设计均预示着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等信息来看,体现出知识分 子建设新中国的热情高涨,故答案为 A 项;“双百”方针在 1956 年提出,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 B 项; 国徽设计突出体现新中国新气象,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排除 C 项;国徽的设计反映出新中国的 现实国情,并不全是想象,排除 D 项。 12C 【详解】

46、根据“第二步,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三步,由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用民主选举方式产生人民政府”可得出 这一建立人民政府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各界人士的力量, 同时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建立人民政府,体现了 人民民主的政权特征,C 正确;当地我国还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 A;B 项是 1949 年一届政协的召 开,D 项是 1954 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排除 BD。 13A 【详解】 材料“每人手中都拿着一张被认为是光荣证的盖有红印的选民证”体现的是人民民主原则,A 正确;人民代 表大会制建立是在 1954 年,B 排除;政治协商制度属于政党制度,与材料无关,C 排除;D 与材料无关, 排除。故选

47、 A。 14C 【详解】 1950 年到 1954 年间,山东枣庄怿县在选举、选派代表,连续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基础上,召开县人民 代表大会,为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创造了条件,反映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得到推进,C 项正确;各界代 表大会并不是基层民主制度,A 项错误;五四宪法是在 1954 年 9 月召开的一届人大上才制定出来的,材料 不能说明五四宪法具有社会主义性质,B 项错误;统一战线组织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 1956 年“长期共存,互 相监督”八字方针的提出,D 项错误。 15B 【详解】 1954 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民族平等和团结

48、, 故 B 项正确;土地改革主要是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满族人承认自己的身份,与土改和 分地关系不大,故 A 项错误;爱国统一战线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由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包 括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者、拥护祖国统一者组成的广泛政治联盟,并不 涉及少数民族政策,故 C 项错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在 1956 年后,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 16D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56 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 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这一方针受到各民主党派的拥护,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一个新的发展

49、阶段,故选 D;综上所述可知 ABC 不符合题意,排除。 17B 【详解】 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召开的时间是 1982 年,根据所学知识,都发生在 1982 年,是 1984 年,而 且属于经济方面的决策,故选 B,排除 ACD。 18C 【详解】 从材料反映的 1982 年宪法和 1954 年宪法的内容来看,后者借鉴了前者的部分条款,故答案为 C 项;A 项 中的“完全相同”说法绝对,排除;1954 年宪法的颁布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1982 年宪法的颁布是在结束“文 革”后的改革开放时期,二者产生背景区别较大,排除 B 项;二者都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没有发生质的 变化,排除 D 项。 19

50、B 【详解】 根据材料“此后立法机关逐步对原有民法中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旧规则进行纠正, 并补充必要的规则”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党在 2014 年后对民法的修订和补充,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前发展的需要,B 正确; A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的意义,排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大幕开启,掀开全面依法治国的崭 新一页,C 排除;在此之前我国就已经实现了民主政治建设制度化和法律化,D 排除。故选 B。 20D 【详解】 根据表格内容可知,与 1954 年宪法相比,1982 年宪法中将公民权利的内容提升到国家机构前面,这是重视 公民权利、提高公民地位的表现,说明凸显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故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高考专区 > 热门考点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年高考历史全国“”两会:专题02 坚持、完善人大制根本制度护征程.doc)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