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第一框 判断的概述 -2- 第一框 判断的概述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学业质量要求 核心要点提炼 1.理解判断的含义。 2.把握判断的两个基本特征。 3.理解判断与实践的关系。 4.理解判断与语句的关系。 5.明确判断的基本种类。 1.一个核心概念:判断的基本含义。 2.两个基本特征:判断的两个基本 特征。 3.三个基本关系:判断与实践的关 系,判断与语句的关系,判断的两 个基本特征间的关系。 4.两种基本类型:判断的两个基本 类型。 -3- 第一框 判断的概述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前篇自主预习 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1.含义: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
2、式。 2.基本特征 (1)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断定的方式有两 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如果既不肯定什么,又不否定什么,就不是 判断。 (2)判断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既然判断是对认识对象 情况的断定,判断就有与认识对象实际情况是否符合的问题。如果 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的;否则,它就 是假的。 -4- 第一框 判断的概述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前篇自主预习 思维拓展哲学上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区别。 提示:事实判断,是指对事实本身的状态的客观评价,摒弃了主观意 识,并且有事实、证据支撑。价值判断,是站在自我的立场或利益 上(背后
3、有道德观、价值观、行为观、利益观、自我需求等),对世 界(包括对人或对事)的判断,有很强的主观色彩。 -5- 第一框 判断的概述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前篇自主预习 3.判断与实践的关系 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 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有断 定就会有真假,判断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 忆一忆用哲学上所学“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理解“判断与实践 的关系”。 提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某一个判断是不是真 判断要经受实践的检验。 -6- 第一框 判断的概述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前篇自主预
4、习 二、判断的表达与类型 1.判断的表达 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 言形式。但是,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对于含 义不明确的语句,我们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才能准 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 辨一辨判断由语句表达,那么,语句都能表达判断吗? 提示:判断均由语句表达,但是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能表达判断。只 有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语句才能表达判断。 -7- 第一框 判断的概述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前篇自主预习 2.判断的类型 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 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
5、的判断叫作简单判断。本身包 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复合判断。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 判断。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 -8- 第一框 判断的概述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判断的基本特征判断的基本特征 情境导引 有一个人特爱凑热闹,哪里人多就往哪里凑。一天,街上发生了一 起交通事故,人们都围在那里看热闹。这个人也急忙跑过去,使劲 儿往里挤。但是人太多了,他怎么也挤不进去。情急之下他大声嚷 道:“大家请让一让,让一让,出事的是我父亲!”等他顺着人们让开的 缝隙挤进去一看,不禁傻眼了,因为被撞的是一头驴。 运用判断的基本
6、特征分析此人的判断。 提示:这则故事中,这个人所作出的“出事的是我父亲”的判断,首先 是一个肯定性判断,其次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假判断。不过,虽 然是假判断,也是他对实际情况作的一种断定,所以也属于判断。 -9- 第一框 判断的概述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关键能力 判断的基本特征 特征 分类 举例 总结 基本特征 之 一 : 判 断就是对 思维对象 有所肯定 或否定 所谓肯定判断, 就是断 定 思维 对象具 有 某种 属性的判断 这是一本很 好看的书 水结成冰是 一种物理反应 判断的第一个特 征便是指它必须 要对思维对象有 所肯定(
7、即作肯定 判断)或否定(即作 否定判断)。也就 是说,判断与肯定 或否定这种形式 无关,重要的是必 须要有所断定。 否则,就不称其为 判断 所谓否定判断, 就是断 定思维 对象不 具 有某 种属性 或 者否 定思维 对 象具 有某种 属性的 判断 金瓶梅 不在中国古代 四大名著之列 李 清 照 的 渔家傲 天接 云涛连晓雾 没有她以往的 婉约风格 -10- 第一框 判断的概述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特征 分类 举例 总结 基 本 特 征之二: 任 何 判 断 都 有 真 假 之 分 正 确 反 映 客 观 存 在 、 符 合 实 际
8、 情 况 的 判 断 就 是 真判断 我国有四个直辖 市,即北京、上海、 天津和重庆 红楼梦是一 部具有高度思想性 和高度艺术性的伟 大作品 判断的第二个特征 便是指任何判断都 有真假之分,这是 根据判断是否正确 反映了客观存在、 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来区分的。但不管 是真是假,都是对 思维对象作出的一 种断定,因而都是 判断 错 误 反 映 客 观 存 在 、 不 符 合 实 际 情 况 的 判 断 就 是假判断 六书是指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 转注、反切 开封被称为“六 朝古都” -11- 第一框 判断的概述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
9、训练 典例剖析 例题1 是判断的最基本的逻辑特征。 A.有断定 B.真断定 C.概念 D.信息表达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判断的基本特征。 答案:A 思路解读:根据判断的定义可知,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 思维形式。所以,有断定是判断最基本的逻辑特征。 -12- 第一框 判断的概述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方法技巧 用图示理解社会实践与判断的关系、判断的两个基本 特征之间的关系: -13- 第一框 判断的概述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判断的表达判断的表达 情境导引 读下则小笑话
10、: 我:“老板,你这清炒油麦菜是荤菜还是素菜?” 老板:“当然是素菜了。” 我:“那这条虫是怎么回事?” 老板:“呃它也是来吃饭的。” 我:“它吃饭凭什么我付钱?我又不认识它!” 老板哭着说:“它为了这顿饭,把命都丢了,你还能要求它AA制吗?” 结合这则笑话的内容,分析判断与语句的关系。 -14- 第一框 判断的概述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提示:笑话中属于判断的语句是“当然是素菜了”“它也是来吃饭 的”“它吃饭凭什么我付钱”“我又不认识它”“它为了这顿饭,把命都 丢了”,这说明判断只有通过语句才能表达出来,语句是判断的语言 形式,而
11、判断则是语句的思想内容。没有语句,判断就没了凭借,也 就无法实现判断的意义。 -15- 第一框 判断的概述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关键能力 全面理解判断与语句的关系 1.判断与语句的联系 语句是一种语言形式,判断是一种思维形式。判断只有通过语句才 能表达出来,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而判断则是语句的思想内容。 没有语句,判断就没了凭借,也就无法实现判断的意义。 -16- 第一框 判断的概述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2.判断与语句的区别 第一,判断与语句属于不同的学科领域。判断
12、是逻辑学研究的范畴, 对判断的运用要符合一定的逻辑规则,对判断的研究要在一定的逻 辑规律的框架之下进行;语句则属于语言学研究的范畴,对语句的 运用和研究要遵循一定的语言规则和语言规律。 第二,判断与语句有着不同的形态特征。判断是最基本的逻辑思维 形式之一,属于精神形态的范畴;语句则是一种语言形式,属于物质 形态的范畴。 -17- 第一框 判断的概述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第三,判断与语句并非一一对应,同一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同 一个判断也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 第四,判断都要通过语句来表达,但并非所有语句都表达判断。 第五,判
13、断与语句结构不同。以直言判断为例,比如,“有的祈使句是 表达判断的”,这个直言判断由主项(祈使句)、谓项(表达判断的)、 量项(有的)和联项(是)四部分组成;但作为语句,它则由主语(有的祈 使句)、谓语(是表达判断的)等语法成分组成。 -18- 第一框 判断的概述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典例剖析 例题2以下语句中,所表达的判断没有歧义的是( ) A.动手术的是他母亲。 B.我对老师的批评是很有心理准备的。 C.百货大楼在这一站的前一站。 D.他的职业是教师。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判断的表达。 -19- 第一框 判断的概述 课前篇自主预习
14、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答案:D 思路解读:同一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这主要是针对有歧义的 语句而言。A项中,既可以表达“他母亲在给别人动手术”,也可以表 达“别人在给他母亲动手术”;B项中,既可以表达“老师对我的批评”, 也可以表达“我对老师的批评”;C项中,从时间上,该判断表达“百货 大楼在这一站的上一站”,从空间上,该判断则表达“百货大楼在这一 站的下一站”。A、B、C三项都有因歧义造成的同一语句表达不 同的判断的情况;D项没有歧义。 -20- 第一框 判断的概述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
15、堂训练 方法技巧 句式与判断 1.一般来讲,陈述句、反问句可以表达判断,疑问句、祈使句、感叹 句则不表达判断。比如: 逻辑学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 难道你不是因为我才美丽? 那是你的书吗? 过来! 上帝啊! 上述五个语句中,作为陈述句的语句和作为反问句的语句都表 达了一种判断;但是,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因为并没有 对任何对象作出断定,所以都没有表达判断。 -21- 第一框 判断的概述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2.有些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也表达判断。 我们前面说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一般不表达判断,但这并不表 示所有的疑问句、祈使句
16、和感叹句都不表达判断。事实上,反问句 就是疑问句的一种,但反问句却表判断。而祈使句表判断的例子我 们在上面的故事中也谈到了。所以,有些疑问句(主要是指反问句)、 祈使句和感叹句也可以表达判断。比如: 禁止醉酒驾车! 闲人免进! 你真是太漂亮了! 黄河啊,我的母亲! -22- 第一框 判断的概述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上述几个语句中,前两句是祈使句,后两句是感叹句。语句“禁止 醉酒驾车”已经表明了对醉酒后不准驾车的断定,语句也是对闲 人不许进入的一种断定,因此这两个语句都表判断;语句虽然是 表欣赏的感叹句,也是对其“漂亮”这个属性的一
17、种肯定;语句潜在 的意思即“黄河就是母亲”,这也是一种断定。所以后两句感叹句也 表判断。当然,至于判断的真假则需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比如语 句就是真判断。 由此可见,有些语句是直接对事物表达判断的,比如大多数陈述句、 反问句等,这就是直接判断;有些语句则并不直接对事物表达判断, 而是把这种判断隐藏在语句中,比如大多数祈使句、感叹句等,这 就是间接判断。 -23- 第一框 判断的概述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24- 第一框 判断的概述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1.下面语句中,
18、属于判断的是( ) A.枯藤老树昏鸦 B.小桥流水人家 C.古道西风瘦马 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答案:D 解析:判断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本题中的A、B、C 三项均仅描述了现象,并未作出断定,只有D项作出了断定,即“人在 天涯”。故本题选D项。 -25- 第一框 判断的概述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2.下列语句中,属于肯定判断的是( )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不可以已 人 之初,性本善 A. B. C. D. 答案:D 解析:属于反问句,其实是要表达“子非鱼,不知鱼之乐”,应为否定 判断;很明显亦为否定
19、判断;都作出了肯定性判断。故本题 选D项。 -26- 第一框 判断的概述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3.下列诗句中,属于真判断的是( ) 横看成岭侧成峰 何当共剪西窗烛 钟山只隔数重山 黄河之水天上来 A. B. C. D. 答案:A 解析:均描述了事实,是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判断,是真判断; 不属于判断;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也不是真判断。本题选A项。 -27- 第一框 判断的概述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4.下列语句中,不属于关系判断的是( ) A.a、b都是直线 B.a、b两条
20、直线重合 C.a、b两条直线平行 D.a、b两条直线垂直 答案:A 解析:B、C、D三项均表达了两条直线之间的关系,但是A项并未表 达出关系,所以本题选A项。 -28- 第一框 判断的概述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5.下列语句中,属于选言判断的是( ) 他不但聪明,而且用功 面对困难,要么战而胜之,要么被困难 吓倒 小张或是公关部部长,或是大学毕业的 只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 A. B. C. D. 答案:C 解析:属于联言判断;属于假言判断;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 属于相容选言判断。故本题选C项。 -29- 第一框 判断的概述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6.“这房间的灯不亮。” 此语句所表达的判断有歧义吗?有没有办法消除歧义? 答案:有歧义。“灯不亮”既可以指“灯关掉了”或者“灯坏了”,也可以 指“灯的亮度不够”。消除歧义的办法是加入背景语句,如“这房间 的灯不亮,可能是坏了”;“这房间的灯不亮,明显比另一个房间暗很 多”。 解析: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对于含义不明的语句,我们需要依 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本题中即可以通过增加条件,来明确 所要表达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