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2数据的波动程度-教案(10).doc

上传人(卖家):孙红松 文档编号:1319497 上传时间:2021-04-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2数据的波动程度-教案(1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2数据的波动程度-教案(1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2数据的波动程度-教案(1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2数据的波动程度-教案(1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2数据的波动程度-教案(1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数据的波动程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本课选自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 20 章 2、 数据的分析 这章书属于“统计与概率” 的部分, 是在七年级学习了数据的收集、 整理与描述的基础上开展的。 从内容上看, 方差是在已经学习用平均数刻画数据集中程度 的基础学习的,它是一种衡量数据离散程度的量,是今后处理现实复杂数据的基础;从思 想方法看,这节课渗透了数形结合、样本估计总体的数学思想。因此,本课在初中数学中 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八年级学生, 他们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 在教 学中需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在知识上,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平均数刻画数据的集中程度

2、,具 有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和能力基础。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方差的概念和意义,会用方差的计算公式来比较两组数 据的波动程度。 过程与方法 会用方差的大小对实际问题作出解释,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 的习惯,通过数据与图形分析,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实例中体 会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提高学生数学统计的素养。 学习重点 方差的概念及意义,从方差的计算结果对实际问题作出解释和判断 学习难点 方差意义的理解及引入方差的必要性 学习方法 启发式、自主探究式 学习准备 教师:课前画出数据的散点图 学生:预习 学

3、学 习习 过过 程程 学习环节学习环节 师师 生生 主主 要要 活活 动动 设设 计计 意意 图图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我校要选拔一名同学参加射击比赛,下列是甲乙两 位射击运动员选拔赛中的十次成绩。如果你是教练,该 选哪位同学参赛呢? 甲:9,7,7,10,8,7,8,9,7,8 乙:7,5,10,6,9,7,9,9,8,10 以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 情景引入, 一方面可以吸引学 生的注意,提高课堂效率,采 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 的合作交流能力。 自 主 探 究 学 习 新 知 活 动 一 提出 问题 问题 1 :选谁去比赛,其实应该考虑两个方面,一 是选手的水平,二是心理素质,那么水平高低

4、用什么量 来衡量呢? 学生回答:平均数。 师生活动:学生计算两组数据的平均数,教师板书。 追问 1:平均数相同,还能作为选择的依据么? 学生回答:不能。 教师活动:所以还必须考虑谁的发挥更稳定?那么, 这两组数据哪组的波动程度更小呢,这就是本节课要研 究的问题。 追问 2:老师把每个数与平均数作比较,画出了两组 1、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 已学知识不能解决所遇到的 现实问题, 形成学生的认知冲 突, 进而搭建引入方差必要性 的桥梁 数据的散点图,你能从散点图中判断谁比较稳定么? 甲的成绩 乙的成绩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得出结论。 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甲成绩 的波动程度较小,而

5、乙同学的波动程度较大,因此,甲 同学的发挥较稳定,选甲同学参加比赛。 追问 3:非常棒!从图中我们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出甲 乙两位同学的成绩的波动情况,根据波动情况进行选择。 那么,是不是每次遇到平均数相同或接近的时候,都要 画出散点图去判断呢? 教师:引导学生画图比较麻烦,且如果数据波动程 度比较不明显时,难于判断。 2、让学生明白当两组数据的 平均数相近时, 为了更好的做 出选择需要去了解数据的波 动大小,采用数形结合,更直 观的展现了数据的波动程度。 3、肯定画出散点图去判断数 据波动程度的方法, 同时提出 疑问,学生思考画图的繁琐 性, 进而引出用新的统计量去 表示一组数据的波动程度。 活

6、 动 二 探究 新知 问题 2:能否用一个统计量去描述数据的波动程度 呢? 追问 1:对于两幅散点图,所给数据都在平均数的上 下波动,距离大的波动较大。因此数学上用每一个数据 与平均数的距离去刻画波动程度。那如何求出它们的距 离呢? 教师活动:非常好,可以采用作差的方法。得出 (9-8) , (7-8) , (8-8) 。 追问 2:那整组数据的波动程度如何求呢? 学生回答:相加 教师活动:相加就行了吗,确定吗?我们来看这两 个数(9-8) , (7-8) ,一正一负,他们相加等于多少? 学生回答:0 教师活动: 0 不就是代表没有波动吗?而散点图中这 两个数据在平均数的上下波动的,所以相加会

7、使正负数 抵消。那如何来解决这种情况呢? 教师个别提问,取平方或者取绝对值,这节课先研 究平方的形式。 得出 222 88,87,89, 追问 3: 平方就可以衡量数据的波动程度了吗?比如 说,要比较两个班的学习成果,一班人数为 50 人,二班 人数为 60 人,我能用他们的总成绩比较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能,因为人数不一样。 追问 4:那如何进行比较呢? 学生回答:取他们的平均数。 教师活动:同样的道理,我们这组数据是用平均数 还是用总和来衡量波动程度呢?引导学生采用平均值的 1、从散点图出发,从特殊到 一般,层层推进,分析公式的 由来,利于学生建构知识框 架,加深对公式的认识。 2、充

8、分预设在课堂上学生容 易出现的疑惑, 设置问题链的 形式引导学生思考, 达到了新 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 基本理念。 方法,得出 222 88,8789 10 1 , 用来衡量数据的波动程度,数学上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 方差,用 2 s表示。那么对于一组数据 n xxx,, 21 ,它 的方差为 22 2 2 1 2 1 xxxxxx n s n 。 问题 3:既然方差是用来衡量数据的波动程度的,那 方差的大小与波动程度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得出猜想,派代表回答。 猜想: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 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 追问 5:如何来验证你们的猜想呢? 学生回答:代入数据

9、。 下面我们利用方差来分析甲乙两位同学十次成绩的波动 程度。 两组数据的方差分别是 2 . 188,8789 10 1 222 2 甲s 6 . 2810,8587 10 1 222 2 乙s 显然 乙甲 22 ss ,与散点图对比,甲同学的方差小,数据 波动也小,乙同学的方差大,数据波动也大。 因此,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 得出方差与数据波动的关系: 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 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 因此按照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甲在比赛是相对会更加 稳定,我们应该选甲去参加比赛。 3、由公式的结构猜想方 差与数据的波动程度之间的 关系,让学生经历“观察猜 想验证”的数学过程,培养 学生的

10、合情推理能力, 通过小 组活动的方式自主探索, 培养 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能 力。 活 动 三 牛刀 小试 1 计算下列各组数据的方差,并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程 度。 (1) 6 6 6 6 6; (2) 5 5 6 7 7; 师生活动:教师重点关注应在于学生能否正确运用 方差计算公式计算方差,关注学生是否会判断判断各种 数据间的离散程度。 加强全体学生对新知的 理解,让后进生得到成功学 习的体验,确保“人人都能 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活 动 四 例题 讲解 例 1 在一次芭蕾舞比赛中,甲、乙两个芭蕾舞团都 表演了舞剧 天鹅湖 , 参加表演的女演员的身高 (单位: cm)分别是: 甲 163

11、 164 164 165 165 166 166 167 乙 163 165 165 166 166 167 168 168 哪个芭蕾舞团女演员的身高更整齐?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分析: (1)题目中“整齐”的含义是什么?学生通过思考可以 回答出整齐即身高的波动小,所以要研究两组数据的波 1、强化方差的应用,规 范利用方差解决实际问题的 书写格式, 使学生深刻体会到 数学来源于实践, 又反过来作 用于实践, 不仅使学生对学习 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而且培 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动大小,即求方差 (2)在求方差之前先要求哪个统计量?(平均数) (3)老师板书解题过程,学生和老师一起计算、判断、

12、 解决问题。 解:甲、乙两团演员的身高平均数是 方差分别是 师生活动:教师根据例题的解题步骤,引导学生归 纳应用方差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1) 求每组数据的平均数。 (2) 求方差。 (3) 比较方差的大小,确定稳定性。 2、归纳应用方差解决实 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培养学生 的归纳能力。 活 动 五 强化 训练 1。 (2016钦州中考)某校甲乙两个体操队队员的平 均身高相等,甲队队员身高的方差是 9 . 1 2 甲s, 乙队队员身高的方差是2 . 1 2 乙s, 那么两队 队员身高更整齐的是 队(填“甲”或“乙” ). 2.(2015来宾中考)在某次训练中,甲、乙两名射 击运动员各射击

13、 10 发子弹的成绩统计图如图所示,对于 本次训练,有如下结论: 甲 2 s乙 2 s; 甲 2 s乙 2 s; 甲的射击成绩比乙稳定;乙的射击成绩比甲稳定, 由统计图可知正确的结论是( ) A. B. C. D. 加深难度, 深化新知的应 用。给出两道中考题,让学生 提前感知方差在中考题中难 度,即丰富了课程内容,又满 足学生差异化的学习要求, 确 保 “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着 不同的发展” 。 总结升华 布置作业 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 答以下问题: 1方差怎样计算? 2你如何理解方差的意义? 3. 本节课我们运用了什么思想方法? 作业:习题 20.2 第 1 题 引

14、导学生归纳一节课的 内容, 形成科学的数学知识体 系。 板书设计 20.2 数据的波动程度 一、方差的公式 三、例题 四、练习 二、结论 五、小结与作业 课后反思 方差是用来衡量一个样本波动大小的量,对于实际上体会一组数据的变化起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切忌将这些概念和公式直接交给学生,要让学生在体会在 仅有平均水平还难以刻画一组数据时,使学生现有的知识与现实矛盾产生碰撞时而产生 一种急于解决问题的心情,从而一步步探索出方差的概念和公式,使学生在实际问题的 解决过程中认识到“波动程度”的意义和影响,形成一定的数据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一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本节课选用学生熟悉的

15、校园射击比赛作为情境引入, 在平均数水平下无法做出选择, 引导学生思考:比赛还应该考虑什么因素?进而利用散点图直观的反映两个选手发挥的 稳定性,进而得出在平均数相同时还应该考虑选手发挥的稳定性。但在数学中,通过散 点图的形式可以直观的反映数据的波动程度,但操作麻烦,因此引出方差的概念,通过 与平均数的比较,每个数值与平均数的差就反映的波动的大小,那么整组数据的波动就 是每个数据与平均数差的和;但是当两组数据出现一正一负波动大小相同时就会相互抵 消,因此取平方的和。当数据的个数不同时,不能准确的衡量波动的大小,因此取平均 值。层次递进得出方差的计算公式,避免了直接将公式灌输给学生的方式,有助于学生 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方差的公式和意义。 针对半节课的特点,我采用了“创设问题情境发现问题形成认知冲突,启 发学生思考归纳总结实际应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更好的抓住学生学习新知 的过程,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交互学习,取得了一起的效果。 本节课在各环节及时间的把控中比较成功,但在学生的动手操作即计算上还有很大 的提升空间,计算时还应该更加大胆放手让学生去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数学 > 人教版 > 八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2数据的波动程度-教案(10).doc)为本站会员(孙红松)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