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移教学设计平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例认识平移,理解平移的性质. 2、经历观察、探究、归纳和总结平移性质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发生和 发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体会从数学的角度理解问题,提高综合运用所 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水平. 3、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激发学 生乐于探究的热情. 教学重点:平移的概念及性质.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1、对平移的两要素的理解; 2、运用平移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几何图形变化中的不变性。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1、本节内容是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节,学生没有平行线判定的知识储备,虽 然在教学前老师进
2、行了一些简单普及,但是在验证“平移前后对应点连线平行或 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可能会出现验证困难,所以此处内容不宜深究,学生了解即 可. 2、学生已经对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七年级的孩子正处于 思维活跃,模仿能力强,对新知事物满怀探求欲望的阶段,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 定的学习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能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展示情境 引入课题 展示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引出课题。 二、游戏激趣 归纳概念 教师采用游戏的方式平移图形计算器中的三角形,由此引起学生关注平移的 两要素:方向、距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充分交流,最终归纳概 念。 【设计意图:
3、(1)游戏活动,突出平移的关键两个要素,学生也感兴趣. (2) 学生从这些具体现象中体会反映本质的东西, 在过程中产生规律性或一般性的自 主认知,进而逐步认知数学本质,形成数学概念或数学模型.在形成概念的过程 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充分的说,不必做太多的引导,最后再得出概念. 】 巩固概念: 可以通过原图象平移得到的是() 三、猜想验证 探究性质 问题 1:借助图形计算器的三角形,观察平移前后,图形什么变了?什么没 有变? 问题 2:平移前后连接各组对应点线段的位置、长短有怎样的关系? 先猜想,再用图形计算器验证。 数学化认识“平移” : 1、尝试谈谈为什么我们的猜想会成立? 2、归纳性质: (1
4、)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宏观) (2)连接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微观) 【设计意图:在了解平移定义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猜想、合作交流,让学生 自主探讨出平移的性质,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协作意识,又有利于学生对 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巩固性质: 1、如左图,将方格纸中ABC 向右平移 4 个单位,再向上平移 3 个单位, 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2、如右图,将ABC 向上平移 10cm 得到EFG,如果ABC=52, 则EFG=_,BF=_cm. 四、变式拓展 巧用平移 如图 1,在一块长为 a 米,宽为 b 米的矩形草坪上修一条宽为 c 米的小路, 道路修好后,求绿色草坪面积是多少?如图 2、图 3、图 4,若小路的形状发生 改变,宽度不变,求绿色草坪面积? 图 1图 2图 3图 4 五、应用欣赏 感受平移 展示平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六、归纳总结 布置作业 总结:谈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与感受。 作业:习题 10.4 第 1,2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