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提分专练第二练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专题三主题突破主题四历史追思.doc

上传人(卖家):mrli2018 文档编号:16220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提分专练第二练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专题三主题突破主题四历史追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提分专练第二练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专题三主题突破主题四历史追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提分专练第二练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专题三主题突破主题四历史追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提分专练第二练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专题三主题突破主题四历史追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提分专练第二练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专题三主题突破主题四历史追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主题四 历史追思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湖底的书香 白荣敏 湖泊是造化的眉眼。那一汪清凌凌绿莹莹的湖水,给粗犷的大山增添了一些柔媚。翠屏湖,让汉子一样的闽东山区县古田,有了诗性的润泽。 翠屏湖是一个人工湖。我们造访的时节,它还未进入汛期,发电用水使翠屏湖水位降低,露出了一溜儿黄色的土棱。新建的溪山书画院就在景区的入口处附近,看着崭新的建筑,我体味到当地政府和有识之士的用心,因为我知道,真正的旧溪山书院已没在湖底的某一处。 我的目光投向了烟波浩渺的湖面,那碧澄澄的深处还依稀闪现着朱子的身 影。 宋宁宗庆元二年,韩 侂 胄发动了反对道学的斗争 ,称道

2、学为 “ 伪学 ” ,进而列 “ 逆党 ”名单五十九人,朱熹名列第五。朝廷对与 “ 伪学 ” 有牵连的人进行打压。原来与朱熹交游的朋友和跟随朱熹的门人,贬的贬,逃的逃,叛的叛。庆元三年,年近古稀的朱熹遭受奸党迫害,为避 “ 伪学 ” 和 “ 党禁 ” 之难,应古田门人邀请,从闽北建阳来到了古田。 贫病交加、仇怨相攻的朱熹行走在古田的土地上,大难随时都可能降临。一般人到了这样的境地,也就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孤凄、绝望,还能有什么作为!但穿透几百年的时光,我们看到,当年那个年迈的身影在今日翠屏 湖的湖底却脚步从容,目光坚定。他在溪山书院讲学,为书院前的欣木亭题诗:真欢水菽外,一笑和乐孺。 这位宋代理

3、学的集大成者、杰出的教育家,其一生为学 “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 ” 。在古田期间,他以溪山书院和地处杉洋镇的蓝田书院为轴心,来往于古田境内的螺峰、谈书、魁龙等多个书院,巡视教务,设帐授徒,宣讲理学,培育后秀。这是一个性格倔强的老头,我行我素;又是一位宅心仁厚的长者,心无旁骛,一心教学。他在随时有暴风雨降临的暗夜里,把自身当作火把,点燃同行者的希望。 站在翠屏湖畔,望着这群山环抱中的浩瀚湖水,我似乎有 所明白,朱子在困厄中坚持行走,在绝望里坚持理想,源自于他站位的高蹈、学问的高深;而像这湖水一样柔软的坚强,也正是支撑生命前行的力量。据说,溪山书院的前身是古田县东北的双溪亭。自朱熹遣高足林

4、用中至此地讲学,亭宇始得开拓。不久,朱熹为亭题匾曰 “ 溪山第一 ” 。溪山书院于明嘉靖年间圮于水,崇祯年间按原貌重建。 20 世纪 50 年代,政府修建古田溪水库,书院被淹没湖底。没于湖底的,当然还有整个古田县城。但我知道,对于古田人民,这溢满书香的湖底,依然是他们的精神家园。县城的建筑可以淹没,但是经过漫长时光培育起来的文化信仰、精神 底蕴已和深深的湖水融为一体。 古田安顿过朱熹晚年一段困厄的时光。朱熹在古田的门人,表现出了对理学的坚定信=【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念和对朱熹的一片忠心,他们和朱熹患难与共,险夷不变其节,给朱熹带来了莫大的慰藉;而朱子的过化,为古田培育了浓浓书香。古田

5、的士人学子靠着正宗师承,人才脱颖而出,单南宋时期就出了大约 100 名进士。 时至今日,蓝田书院得以重修,朱熹的 “ 蓝田书院 ” 石刻被罩以玻璃进行保护,而且书院不时会举办各类知识讲座和国学班;还有人提议从水库中的溪山书院旧址里抢救朱熹碑刻。 这湖底的书香,已随着源源不断的电流,点亮了这片土 地。 (有删改 )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 段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翠屏湖的柔媚与诗意,引出下文将要写的朱熹以及溪山书院等内容。 B第 段引用朱熹为溪山书院前的欣木亭题诗 “ 真欢水菽外,一笑和乐孺 ” ,写出了朱子在孤绝之境中陶然自乐

6、的达观情怀。 C文章写 20 世纪政府因修建古田溪水库淹没书院,与现在新建溪山书院形成鲜明对比,也暗含了作者对书院被淹没湖底的不满。 D朱熹的门人及士子大都对理学有着坚定信念,他们缅怀朱子的功绩,继承朱子的事业,使古田的文脉源远流长,从未中断。 2结合全文内容,概括朱熹的形象特点。 答: 3文章写湖底的书香,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重峦叠嶂间的田 园 余秋雨 如果把陶渊明归入魏晋名士一类,可能有点粗糙。陶渊明比曹操晚了二百多年。他出生的时候,阮籍、嵇康也已经去世一百多年。他与这两代人,都有明显区别。他对三国群雄为权谋的争斗看得很

7、透,这与魏晋名士基本一致。但如果把他与魏晋名士细加对比,我们发觉他可能会觉得魏晋名士虽然喜欢老庄却还不够自然,在行为上有点故意,有点表演,有点“ 我偏要这样 ” 的做作,这就与道家的自然观念有距离了。 他可能还会觉得 ,魏晋名士身上残留着太多都邑贵族子弟的气息,清谈中过于互相依赖,过于在乎他人的视线,而真正彻底的放达应该进一步回归自然 个体,回归僻静的田园。 于是,我们眼前出现了非常重要的三段跳跃:从漫长的古代史到三国群雄,中国的文化人格基本上是与军事人格和政治人格密不可分的;魏晋名士用极端的方式把它解救出来,让它回归个体,悲壮而奇丽当众燃烧;陶渊明则更进一步,不要悲壮,不要奇丽,更不要当众,

8、也未必燃烧,只在都邑的视线之外过自己的生活。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安静,是一种哲学。在陶渊明看来,魏晋名士的独立如果达不到安静,也就无法长时间保持,要么凄凄然当众而死,要么惶惶然重返仕途。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大量立誓找回自我,并确实作出了奋斗的人物,但他们没有为找回来的 自我安排合适的去处,因此,找回不久又走失了,或者被绑架了。陶渊明说了,这个合适的去处只有一个,那就是安静。 在陶渊明之前,屈原和司马迁也得到过被迫的安静,但他们的全部心态已与朝廷兴衰割舍不开,因此即使身在安静处也无时无刻不惦念着那些不安静的所在。陶渊明正好相反,虽然在三四十岁之间也外出断断续续做点小官,但所见所闻使他

9、越来越殷切地惦念着田园。回去吧,再不回去,田园荒芜了。他天天自催。 这样一个陶渊明,应该更使民众感到陌生。尽管他的言词非常通俗,绝无魏晋名士的艰涩,但民众的接受从来不在乎通俗,而在乎轰动,而 陶渊明恰恰拒绝轰动。民众还在乎故事,而陶渊明又恰恰没有故事。因此,陶渊明理所当然地处于民众的关注之外。同时,也处于文坛的关注之外,因为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学不了他的安静,他们不敢正眼看他。他们的很多诗文其实已经受了他的影响,却还是很少提他。 到了唐代,陶渊明还是没有产生应有的反响。好评有一些,比较零碎。直到宋代。尤其是苏东坡,才真正发现陶渊明的光彩。苏东坡是热闹中人,由他来激赞一种几百年前的安静,容易让人信任

10、。细细一读,果然是好。于是,陶渊明成了热门。由此可见,文化上真正的高峰是可能被云雾遮盖数百年之久的,这 种云雾主要是朦胧在民众心间。大家只喜欢在一座座土坡前爬上爬下,狂呼乱喊,却完全没有注意那一脉与天相连的隐隐青褐色,很可能是一座惊世高峰。陶渊明这座高峰,以自然为魂魄。他信仰自然,追慕自然,投身自然,耕作自然,再以最自然的文笔描写自然。请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 有了高远的心怀,有可能主动地对自己作边缘化处理。而且,即便处在边缘,也还是充满意味。魏晋名士对人生的高层次思考方位却被他保持住了

11、,而且保 持得那么平静、优雅。 他终于写出了自己的归结性思考: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形影神赠答诗 “ 大化 ” 一种无从阻遏、也无从更改的自然巨变,一种既造就了人类,又不理会人类的生灭过程,一种丝毫未曾留意任何辉煌、低劣、咆哮、哀叹的无情天规,一种足以裹卷一切、收罗一切的飓风和烈焰,一种抚摩一切、又放弃一切的从容和冷漠 成了陶渊明的思维起点。陶渊明认为我们既然已经跳入其间,那么,就要确认自己的渺小和无奈。而且,一旦确认,我们也就彻底自如了。彻底自如的物态象征,就是田园。 (选自余 秋雨重峦叠嶂间的田园,有删改 )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

12、是 ( ) A陶渊明拒绝轰动,又没有故事,所以宋代以前一直不为民众和文坛接受。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B第 段中画线处 “ 他可能还会觉得 ” 的内容,从字面上看是陶渊明觉得,实质上是作者觉得。 C陶渊明虽然也断断续续地做过一些小官,但他对田间劳动更感兴趣,他惦念着自己的田园,担心自己的田园荒芜了,因此辞官回到了田园。 D本文采用了比较、比喻、欲扬先抑等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取得了很好的艺术表达效果。 5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明 “ 安静 ” 对中国文化人的影响。 答: 6作者在第 段说,大家只喜欢在一座座土坡前爬上爬下,狂呼乱喊,却完全没有注意那一脉与天相连的 “ 隐隐青褐色的高峰 ” 。从古到今很多文人都喜欢成为 “ 土坡 ” ,不愿成为 “ 被遮盖数百年之久的高峰 ” 。针对这一文化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答: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答案精析 1 C “ 也暗含了作者对书院被淹没湖底的不满 ” 无中生有。 2要点: 从容坚定, 身体力行, 倔强执着, 宅心仁厚, 奉献自我, 学问高深。 3 对溪山书院沉入湖底的惋惜, 对朱子传播文化精神的赞美, 对传统文化的延续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提分专练第二练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专题三主题突破主题四历史追思.doc)为本站会员(mrli20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