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园地一语文园地一教学方案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能结合不同语境,了解同一词语表达的不同意思。能从读迁移到写,根据同一词语的 不同意思恰当地在不同语境中运用该词。 2.背诵古诗蝉 。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词句段运用一、词句段运用 过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结合阅读经验,梳理、总结了本单元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 发感情的方法,也详细分析了“词句段运用”中的第一题,初步了解了对比的写法在描写事 物中的作用,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索语文园地吧。 1.借助例题,了解一词多义。 (1)引导学生读一读“词句段运用”第二题,从整体上读懂题目意思。 点拨: 本题的前两组例句需引导学生理解同一
2、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 第三组则需将 同一词语放在不同的语境中运用。 (2)读一读第一组句子,说一说两个句子里“开辟”的含义有什么不同,你是根据什 么理解的。 预设: 第一句里的“开辟”是“开垦”的意思,我是结合语境理解的:这地本是荒着的,荒 草丛生,不能长任何东西的,要种花生就必须要耕耘,所以这里是“开垦”的意思。 我查了字典, “开辟”还有“开创;创立”的意思。这句话是说,人工智能在人类的 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崭新的事物,它是在开创新领域。 (3)指导学生按照刚才的方法,自学第二组例句。 预设: “姿态”在第一个句子中是“姿势;样儿”的意思,这里将桂花树与梅树作对比, 说明桂花树外表朴素,
3、样子不张扬。那么梅树就是有“姿态” ,有“样儿”了。在第二个句 子中是“态度;气度”的意思,可以结合语境理解:新年新气象,每个人都要用最好的心态、 最精神的面貌去迎接新的一年。所以这里是“态度;气度”的意思。 教师点拨:有的词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称为多义词。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之间往 往有联系。同一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可能是不同的,在使用时,需要结合其所在的语境 判断。 (4)一词多义的运用:练习第三组试题,根据要求用“温和”写句子。 提问: “气候温和”是什么意思?什么地方、什么季节气候比较温和?引导学生练习 用“温和”形容气候。 预设: “气候温和”一般指天气不冷也不热,很舒适。例如:
4、美丽的昆明一年四季气候 温和,被称为春城。 提问: “性格温和”是什么意思?谁的性格比较温和?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预设: “性格温和”是说一个人不严厉,不粗暴,使人感到亲切。例如:张老师性格温 和,对待犯了错的学生,她总是和风细雨地指出错误,从未见她发过火。 2.牛刀小试:借助练习,巩固一词多义。 (1)读句子,给加点的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将序号写在括号内。 配合:为一共同任务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地行动;搭配、匹配。 色素的配合 ,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 队列展示的两个小组紧密配合 ,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 体面:体统、身份;光荣、光彩;(相貌或样子)好看、美丽。 他在外拼搏多年,现
5、在穿着西装,开着好车,很体面 地回到了家乡。 ()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 ,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 预设:。 点拨:通过本题测试学生是否能结合不同语境,了解同一词语表达的不同意思。 (2)试着在不同的语境中运用这些词语。 骄傲 (表示自豪)_ (表示自大)_ 坎坷 (形容路途)_ (形容人生)_ 预设: (骄傲)妹妹每次竞赛都获奖,她是我们家的骄傲。只要老师一表扬她,她就骄傲 起来,瞧不起任何人。 (坎坷)南山的那段路曲折坎坷,实在难走。成长就是这样,有坎坷,有悲伤,也 有欢乐。 点拨: “骄傲”表示自豪时,是指值得自豪的人或事物; “骄傲”表示自大时,是指自以 为了不起
6、,看不起别人。 “坎坷”形容路途时,表示道路、土地坑坑洼洼; “坎坷”形容人生 时,表示经历曲折,不得志。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一词多义,能在不同的语境中灵 活运用多义词,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二、日积月累二、日积月累 过渡:文章能借物抒情,古诗也能托物言志。下面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 。 读中体会:诗人要借助蝉来抒发自己怎样的情怀? 1.理解、背诵虞世南的蝉 。 (1)诵读正音 教师提示学生要读准字音,可播放音频帮助学生正音。 点拨: “虞”读作“y” , “”读作“ru”,“藉”读作“ji” 。 同桌之间练读古诗,教师指名朗读。 (2)知人论世 作
7、者介绍:虞世南,字伯施,初唐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 “凌烟阁二十四 功臣”之一, “初唐四大家”之一。代表作有出塞 结客少年场行 怨歌行等。 创作背景:相传虞世南任弘文馆学士,但从不傲慢,踏实勤奋,使得李世民对其称赞 有加,深为赏识,于是常邀他参加一些典礼活动。一天,李世民起了雅兴,邀请弘文馆学士 们共赏海池景色,谈诗论画,李世民询问大家是否有新的诗歌作品,虞世南便诵读出该诗。 (3)解读诗题 引导学生认识“蝉” :蝉,也叫知了,是一种半翅目蝉科昆虫。有两对膜翅,复眼突出, 单眼 3 个。雄蝉的腹部有发音器官,能连续不断地发出响亮的声音。 (4)疏通诗意 小组合作: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结
8、合创作背景,读懂诗意。 小组推选代表在班级发言,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点拨: A.词意: “垂”在本诗中指的是蝉的触须,因为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叫“垂 ” ,跟蝉头部伸出的触须很像; “清露”指纯净的露水; “流响”指的是蝉连续不断的鸣叫 声; “疏”意思是开阔、稀疏; “藉”就是凭借的意思。 B.诗意: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清澈甘甜的露水, 连续不断的鸣叫声从稀疏的梧 桐树枝间传出。蝉正是因为在高处,所以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5)古诗赏析 借助诗歌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人借蝉抒发怎样的情怀? 点拨: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写蝉的外形、习性、声音,实际上是借物喻人。
9、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一句是说蝉之所以能够叫声清亮、高远,完全是因为自己站得高,而并不是借 秋风的威力。 做人也是一样, 只有自己立身高处, 德行高洁, 才能说话响亮, 声名远播。 “自” 与“非” ,正反相生,充满张力,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 借助补充资料,进一步体会:诗人借蝉抒发怎样的情怀? 补充资料: 唐太宗曾这样评价诗人:“世南一人, 有出世之才, 遂兼五绝。 一曰忠谠 (dng, 忠诚正直) ,二曰友悌(t,能与兄弟相互友爱) ,三曰博文(通晓古代文献) ,四曰词藻, 五曰书翰(作书) 。 ”这里是说虞世南的人品、才学等都是一流。 点拨:虞世南人品、才学都
10、是一流。在这里,他以蝉自许,托物言志,借助“蝉”寄托 个人高洁的志向、情操。 (6)情境诵读 诵读时注意语调和重音的变化。 边读边体会诗人的高洁志向。 (7)情境背诵 同桌、小组间用不同形式练习朗读,熟读成诵,可以用蝉的情境课文背诵版检验学 生的背记情况。 过渡:同学们,唐朝有三首著名的咏蝉诗,被誉为“咏蝉三绝” ,一首是刚刚学的初唐 虞世南的蝉 ,一首是“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的在狱咏蝉 ,还有一首是晚唐李商隐 的蝉 ,三首诗都是托物言志,各有千秋。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李商隐的蝉吧。 2.理解、熟读李商隐的蝉 。 (1)诵读正音 教师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点拨: “更”读作“gng” , “薄宦
11、”读作“b hun”,“芜”读作“w” 。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名朗读。 (2)知人论世 作者介绍:李商隐(约 813-约 858) ,字义山,号玉谿生,唐代诗人。与杜牧并称“小 李杜” ,与温庭筠并称“温李”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 人。有李义山诗集 。 创作背景:李商隐平生曾两度入官秘书省,但终不得志。处境每况愈下,诗人以蝉自 喻,写得此诗。 (3)解读诗题 蝉,也叫知了,是一种半翅目蝉科昆虫。有两对膜翅,复眼突出,单眼 3 个。雄蝉的腹 部有发音器官,能连续不断地发出响亮的声音。 (4)疏通诗意 小组合作: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结合创作背景,读懂诗意。 小组推
12、选代表在班级发言,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点拨: A.词意: “以” :因。 “高难饱” :古人认为蝉栖于高处,餐风饮露。 “恨费声” :因恨而连声悲鸣, 费,徒然。 “疏欲断” :蝉声稀疏,接近断绝。 “薄宦” :官职卑微。 “梗犹泛” :比喻漂泊不定, 孤苦无依。芜:荒草。君:这里指蝉。警:提醒。举家清:全家清贫。 B.诗意: 你栖身高枝之上才难以饱腹, 悲鸣传恨无人理会白费其声。 五更以后蝉声稀疏, 接近断绝,满树碧绿依然如故毫不动情。我官职卑下像桃梗漂流不定,家园长期荒芜杂草早 已长平。烦劳你的鸣叫让我能够警醒,我是一贫如洗全家水一样清。 (5)古诗赏析 出示问题借助诗意及创作背景,体会:
13、诗人借蝉抒发怎样的情怀? 小组交流并派代表发言。 教师点拨:此诗先是描写蝉的境遇,后面直接跳到自身的遭遇上来,直抒胸臆,感情 强烈,最后却又自然而然地回到蝉身上,首尾圆融,意脉连贯。全诗以蝉起,以蝉结,章法 紧密,对蝉的刻画与诗人的情意婉转表达到了浑然交融与统一,是托物咏怀的佳作。诗人以 蝉自喻,借蝉栖高饮露的个性来表现自己高洁的品格,借物咏怀。表达了诗人虽仕途不顺, 却坚守清高之志。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先通过自读和互助学习,帮助学生较轻松地了解古诗大意,体会情感,背诵 积累。再拓展学习一首咏物诗,激发学生对咏物诗的兴趣,从而乐于多诵读多积累,传承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布置作业三、布置作业 1.背诵唐代诗人虞世南的古诗蝉 。 2.熟读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古诗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