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解读第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解读第 557 守株待兔理解古代寓言的寓意 守株待兔是三下二单元的课文, “阅读链接”还有一篇南 辕北辙的故事, “快乐读书吧”里选了一篇叶公好龙的故事, 可以借助这几个故事组织一次“古代寓言”为主题的阅读活动。 在古代寓言的教学上,我们一般有三个重点,一是作为文言文来 教学,二是内容情节和人物的概括分析,三是理解寓言的寓意。 对于寓言故事寓意,我们习惯以最快的速度概括出寓意,把学生 带到统一的终点。 “学完这个寓言你明白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这则 寓言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看起来是开放的问题,但在实际教学 中往往难以实现开放,学生的思维一有偏差,
2、老师就马上纠正,因为 在我们的思想中,寓言的寓意是明确的,乃至是唯一的。如果课堂在 寓意的理解上只是按着直线思维去前进, 不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其实,寓言的形象和寓意之间有三层关系:表层寓意是基于事件本身 的启示;中层寓意是结合寓言的时代背景来理解;深层寓意则表现为 深刻的哲学意蕴。 我们在教学中, 要让学生了解一则寓言的多层意蕴, 必须指导学生抓住寓言中突出的事物想象的关键语句与故事情节, 在 讲解分析中让学生去想象、 去感受思维形象。 通过想象式的情境发问, 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步步深入,为思维的纵深发展打下基础。 当然, 三年级学生还是要以理解表层寓意为主, 比如这一篇课文,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充分提问题:宋人天天耕田,心里怎么想?意外得 兔后心里怎么想?他为什么“释其耒而守株”?如果你是宋人,你会 怎么做?如果你是宋人的邻居, 你怎么劝他?如果让你在故事后面再 加一句话,提示故事的道理,你会加什么话?这些问题学生如果提不 出来,也可以由老师提出来,主要是引发学生的深层思考。 中国古代寓言的学习,我们一般可以遵循“理解文言意思概 括故事情节探讨故事寓意”这样层层深入的步骤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