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语文课时作业本 (第(第 135135 练)练) 【基础训练】【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 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 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 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 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 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
2、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 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 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作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 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自然是江南日暮的景况。 “” , 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 ,是江南雪夜,更深人 静后的景况。 “” ,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作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 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
3、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摘编自郁达夫江南的冬景) 1.文段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 分) A.拟人、想象、夸张、反问B.拟人、引用、反问、想象 C.排比、反问、想象、引用D.引用、排比、夸张、反问 2.依次填入文中画线处的诗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 分)()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A.B. C.D. 3.文中画线句子可改写成: “冬日的农村,这时如果再下一点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配上 淡得几乎看不见的背景,便十分的悠闲。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哪个表达效果更好?为 什么? (4 分) 4.下面文段有五处错误,请指出其序号
4、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5 分) 今年中秋国庆长假可谓电影界的大狂欢,电影夺冠上映 8 天票房大约突破 3.56 亿 元左右。影片讲述了中国女排从 1981 年首夺世界冠军到 2016 年里约奥运会生死与共的中 巴大战的精彩故事,诠释了几代女排人历经浮沉却始终不屈不挠、不断拼搏的体育精神。 夺冠吸引不少观众走进电影院观看的原因,是因为其具有强烈的代入感和集体共鸣感。 “看女排”是一个时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很多人是一家三代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电视转 播,女排记忆早已深入每一个中国人内心。这么多年过去了,女排精神始终激励着中国人 奋力前行。夺冠珍贵的地方,在于它没有停留于煽情,它传递的体育精
5、神有着与时俱 进的变化。通过镜头语言的剪辑,呈现了比赛的激烈和焦灼,带给观众饱满的视听享受。 影片从选角、服装、到场景道具,1: 1 还原历史,扮演老女排的演员们,全是专业排球运 动员出身。与其说用“真人”复刻真实, 夺冠更是凭借真诚的创作态度和对中国女排真 挚的爱,让观众收获一次次感动。 5.湖南师大附中名人文化广场拟制作湖湘名人宣传橱窗,同学们已搜集到下列关于历史 人物曾国藩的材料。请你据此写一段简介 ,要求 100 个字以内(不含标点)。(5 分) 1811 年 11 月 26 日,曾国藩生于湖南湘乡,字伯涵,号涤生。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 子,祖辈务农,生活宽裕。6 岁入塾读书,8 岁能
6、读八股文诵五经。1838 年,殿试考中同进 士,在京十年,连跃十级,后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封一等毅勇侯。1872 年,曾国藩卒 于南京,追赠太傅,谥号“文正” ,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 1853 年,曾国藩创立湘军,筹建水师,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他 主张“剿发捻,勤远略” ,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洋务。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建 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 赴美留学生,可谓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曾国藩一生奉行程朱理学,学术造诣极深,提出气学来弥补理学之局限,谓“张子之 正蒙 ,醇厚
7、正大,邈焉寡俦” 。他继承桐城派,创立晚清古文的“湘乡派” ,乃湖湘文化的 重要代表。著有求阙斋文集诗集 读书录等百数十卷,被整理成曾文正公全集 , 传于世。曾国藩一生勤勉于书法创作,楷书劲健刚拔,行书劲健遒俊,与同代书法家包世臣、 何绍基齐名。 曾国藩一生奉行人格修炼,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 自傲。他修身律已,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他主张“耕读传家” “和以治家” “勤 以持家” ,并提出教子十条,言传身教,教子十分成功,著有曾国藩家书 。 二、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6-7 题 答张十一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贫笞竞长纤纤笋
8、,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本诗作于韩愈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张十一与韩愈 同为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一起被贬。张十一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 此诗作答。踯躅:杜鹃花的别名。此处“未”字领起“报”与“知” 。恩波:皇帝的恩 泽。斗:通“陡” 。 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运用白描手法勾勒阳山地区的全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猴猿啼鸣,摹写了荒 僻冷落的景象,传递出人烟稀少的空寂。 B.颔联是两组近景特写,小笋萌生、鲜花绽放之景为冷落荒僻的村野点缀了些许
9、鲜艳明 快的颜色,比拟手法使得描写生动传神。 C.尾联直抒胸臆,点明忧愁的心境和原因。看罢书信顿觉白发加半,直接表达对仕途坎 坷、年华逝去的悲愤,是与友人同感共悲的哀痛。 D.诗中景物很契合诗人的处境与心情。环境之空寂更添远离繁华京城后的孤独凄凉,花 开之悠闲更使身居闲地身为闲人的诗人触景生愁。 7.中国古典诗歌有“怨而不怒”的风雅传统。请据此简要赏析本诗的颈联。(6 分) 三、古诗词情景默写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雁门太守行中,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 但战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诗句是: “,” 。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运用比喻
10、的修辞手法描写阿房宫纷繁曲折的走廊和屋檐高耸 的句子是: “,” 。 (3)赤璧赋中,描写听到客人悲伤幽怨的箫声,蛟龙飞舞,寡妇想到自己凄凉的身世 也不禁落泪的语句是: “,” 。 【综合训练】【综合训练】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 题。 古 玉 陆涛声 晚饭后,老作家舒启正与老伴儿散步,看到一家古玩店,下意识地摸了摸腰上系的古玉 佩,便进店请老板鉴定鉴定。 古玩店老板接过去,先双手合着捻摸,又拿出放大镜,细细观察了一会儿,把玉佩托在 手心里,以意外的口气说:“老先生,恭喜你,这是真玉,春秋时的。 ”老板还请求给玉佩拍 照,一再叮嘱说:“这可要好好保管呀!” 其实舒启正也早
11、知道它是古货 早在十年前,他还在职时,比他小六岁的好友赵自安第一本随笔集出版,是他作的序。 赵自安在把新书递给他时,从腰里皮带上解下这块古玉佩递给他:“你看看这东西怎样?” 玉佩是圆形,如月饼大,有近八毫米厚,中褐色,有深浅差异,中间有个直径一厘米的 圆孔,一面刻有粗犷的古代装饰图案,一面是光的。舒启正平时对玉并没有兴趣,接过来礼 貌性地看了看,不过说不出名堂,只说: “是块古玉。 赵自安问: “你喜欢不?” 舒启正生性淡泊,对古玩并没有浓厚兴趣;再说,为朋友作个序,岂能接受回报!他把玉 佩放到对方手里说: “你家传的,这我可不要。 ” “送给你。 ”赵自安再次把玉佩放到舒启正办公桌上。 舒启
12、正知道,赵自安是个十分谨慎的人,万事需经反复琢磨才会决定,送这玉佩是来表 达谢意的,可见赵自安对他写的序非常满意,他也感到安慰。面对赵自安的真诚,舒启正觉 得却之不恭,便任赵自安把玉佩留下。 之后,舒启正也像赵自安那样常把玉佩系在皮带上,时间一久就习惯了当成自己的东西。 古玉佩如今被行家这样肯定,在舒启正心里加重了分量。他觉得挂在腰上委屈了它,就用一 个精致的手镯盒装上锁在柜子里。 转眼又过了五年,舒启正年过七十,成了“舒老” 。他参加一次活动,遇上了一个三十年 前辅导过的业余作者倪臻。倪臻告诉他,这些年一直从事古玉研究。不久,倪臻来看望舒启 正,他便从柜子里取出玉佩让倪臻再鉴定一次。 倪臻随
13、身带着放大镜,拿着玉佩走到窗前最亮处看了一会儿,也说: “是春秋时的,可值 钱呢。 ” 舒老好奇,便问: “值多少钱?” 倪臻想了想,说: “二十万。 ” 值这么多钱!大出舒老意料。他将信将疑: “值这么多?” 倪臻随口又问: “舒老是否有意出手?如果出手,就让给我。 ” 舒老觉得这玉得慎重对待,说: “朋友送的,哪能卖钱?” 倪臻做了估价,古玉佩不再是玉,而是金钱,成了一块压在舒老心头的重石:再留着, 岂不是占有朋友之财!于是,他决定归还赵自安。 可是,赵自安也退休四五年,去上海靠着儿子生活。他找了好几个人才联系上,便约赵 自安再回故地时来他家小聚一次。他还约另一位老同事老金到时作陪,其实是
14、为还玉时在场 做个见证。 在等待赵自安期间,一天黄昏时分,舒老看电视,看到央视鉴宝节目展示出一块秦 代古玉佩,样子、颜色与他这块非常相似,专家鉴定后估价竟高达千万元,他震惊得目瞪口 呆。 诗经曰: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现在“君子”竟成天价商品!他更加急切地盼着赵 自安早日来,于是又打电话催问。 终于,赵自安和老金一同来了。 舒老便把玉佩递给了赵自安,以谐趣的口吻说: “代你保管了十五年,现在完璧归赵,保 管的责任就交给你了。 ” 赵自安愣了愣,没有说话,收下了玉佩。 因为老金在场,舒老没有展开关于玉佩的话题,赵自安也没再提。两人留下吃过饭,便 告辞,舒老特意送出小区,直到公交车站。等老金
15、先上了另一路公交车后,舒老把古玉两次 鉴定过程和二十万出价,以及央视鉴宝中所见,全对赵自安说了。回家路上,他觉得一 身轻松,也有灵魂洗涤一净的舒爽,还有人格升华的自豪。 过了些日子,有两个早年被舒老辅导过的作者来看他。他们也都已从报社记者岗位退休, 与他最贴心,几乎每月都相约来陪他喝茶聊天。闲谈时,他把还玉佩的事告诉了他们。 两人都说了敬佩的话。年纪偏小的一个忽然问: “你还给他,他推了没有?” 舒老说: “没有。 ” 年纪偏大的也问: “他该说些感动话吧?” 赵自安没有说一句与玉佩有关的话。不过舒老没有回答。 偏小的为舒老鸣不平: “对老师这种高尚的举动竟不当回事了。 ” 偏大的也说: “缺
16、点儿礼貌。 ” 舒老的心弦也被两人的话拨动,还玉时他也曾觉得赵自安欠点儿礼貌,心里曾隐隐不适, 这时这种不适又加重了。 过后舒老冷静下来,又不由反思:古玉本就是他的,何况是好友,怎还在意这些呢?他 推与不推,与我要归还的心愿又有什么关系呢?难道我在乎的是那点儿客套? 他觉得自己的灵魂还有隐垢,心生惭愧。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小说第三段承上启下,由现实转入回忆,接下来的几段插叙不仅交代了古玉佩的来历, 也使小说的叙述方式富于变化,行文摇曳多姿。 B “回家路上,他觉得一身轻松,也有灵魂洗涤一净的舒爽,还有人格升华的自豪”的 心
17、理描写,生动刻画出舒启正归还古玉后的内心感受。 C结尾处写到舒启正在两位退休记者挑拨下心里严重不适,这有损于他在读者心目中的 美好形象;小说在“人格升华的自豪”处结束会更好。 D舒启正散步时看到一家古玩店,引出对古玉的初次鉴定;活动时遇到倪臻,引出对古 玉的再次鉴定,此情节设置有巧合意味,蕴含了作者的匠心。 2小说如何塑造舒启正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6 分) 3小说以“古玉”为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 分)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8 题。 温峤字太真,父儋,河东太守。性聪敏,有识量,博学能属文,少以孝悌称于邦族。年 十七,州郡辟召,皆不就。散骑常侍庾敳有重名
18、,而颇聚敛,峤举奏之,京都振肃。属二都 倾覆,社稷绝祀,元帝初镇江左,乃以为左长史,檄告华夷,奉表劝进。后迁太子中庶子。 及在东宫,深见宠遇,太子与为布衣之交。 明帝即位,亲而倚之,甚为王敦所忌,因请为左司马。敦阻兵不朝多行陵纵峤知其终不 悟于是谬为设敬综其府事干说密谋以附其欲。会丹杨尹缺,表补丹杨尹。峤得还都,乃具奏 敦之逆谋,请先为之备。及敦构逆,王含、钱凤奄至都下,峤烧朱雀桁以挫其锋,帝怒之, 峤曰: “今宿卫寡弱,征兵未至,若贼豕突,危及社稷,陛下何惜一桥。 ”贼果不得渡。峤自 率众与贼夹水战,击王含,败之,复督刘遐追钱凤于江宁。事平,封建宁县开国公,进号前 将军。 帝疾笃,峤与王导、
19、郗鉴、庾亮等同受顾命。时历阳太守苏峻藏匿亡命,朝廷疑之。峤 闻苏峻之征也,虑必有变,求还朝以备不虞,不听。未几而苏峻果反。峤遣督护王愆期、西 阳太守邓岳、鄱阳内史纪瞻等率舟师赴难。及京师倾覆,峤闻之号恸。人有候之者,悲哭相 对。俄而庾亮来奔,宣太后诏,进峤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峤曰: “今日之急,殄寇为先, 未效勋庸而逆受荣宠,非所闻也,何以示天下乎!”固辞不受。时亮虽奔败,峤每推崇之,分 兵给亮。遣王愆期等要陶侃同赴国难,侃恨不受顾命,不许。峤初从之,后复固请侃行。侃 许之,遣督护龚登率兵诣峤。及贼灭,拜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始安郡公。 峤先有齿疾,至是拔之,因中风,至镇未旬而卒,时年
20、四十二。江州士庶闻之,莫不相 顾而泣。 (节选自晋书温峤传 ,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敦阻兵不朝/多行陵纵/峤知其终/不悟于是/谬为设敬/综其府事干说/密谋以附其欲 B.敦阻兵不朝/多行陵纵/峤知其终不悟/于是谬为设敬/综其府事/干说密谋/以附其欲 C.敦阻兵/不朝多行陵纵/峤知其终不悟/于是谬为设敬/综其府事/干说密谋/以附其欲 D.敦阻兵不朝/多行陵纵/峤知其终不悟/于是谬为设敬/综其府事干说/密谋以附其欲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江左,特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21、江左又称江东。 B.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多用于征召、晓谕或声讨,揭发罪行等。 C.社稷,土神和谷神总称,古时君主都要祭祀社稷,后就用其代表国家,文中即此意。 D.顾命,指帝王委以重任的大臣,手握大权,甚至可以决定皇帝的废立,如霍光等。 6.温峤其人具有哪些突出特点?请从文中概括并简要分析。(6 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峤闻苏峻之征也,虑必有变,求还朝以备不虞,不听。(4 分) (2)今日之急,殄寇为先,未效勋庸而逆受荣宠,非所闻也。(4 分) 高考语文课时作业本答案与解析 (第(第 135135 练)练) 【基础训练】 1. B(节选文字运用
22、了拟人、引用、反问、想象的修辞手法。两段中均有引用诗句,第一 段“你试想想”后的内容为想象,结尾“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运用了反问的修 辞, “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是拟人的手法。没有运用夸张、 排比的修辞。) 2. C(作者善用诗句,表现江南冬景意趣。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在这样的一个 风寒雪飞的冬天里,暮色.苍茫的空闲时刻,邀请老朋友来饮酒叙旧。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 香村” ,冰雪纷飞,寒梅绽放,酒香四溢。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乡间里的犬吠,以动 衬静,想必它是在迎接“披风戴雪”归来的主人。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 “一枝开
23、”画 龙点睛,这“一枝”先于众梅,悄然“早”开, “昨夜”二字,透露出诗人第二天起来,突然 发现这-景象的惊喜之情。) 3.原文表达效果更好。原文把江南冬日农村图景比作一幅画,并且着以细雨点染,想 象作画的过程,新奇有趣。原句结尾第二人称的使用体现了对话意识,拉近了作者与读者 之间的距离,更易触发读者对江南冬景悠闲的感受。原文使用反问句,加强了语气,突出 了江南冬景的悠闲、迷人之处,强化了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每点 2 分,任答两点即可) 4.删去“大约” “左右”(“大约”与“左右”都表约数,文中有“突破”一词,所以 应删去两个约数词。) “生死与共”改为“生死攸关”(“生死与共”形容相依
24、为命,情谊极深重,这里应该 用“生死攸关” ,意为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关键,形容局势或斗争发展到最后关头。) “是因为”与“原因是”删掉其一(句式杂糅) 在第二个分句前加上“电影”(成分残缺) “ 夺冠更是”改为“不如说夺冠是”(关联词搭配不当)(每处 1 分,不做修改 不给分) 5. (示例)曾国藩(1811- 1872),湖南湘乡人。(1 分)晚清著名政治家、理学家、文学家、 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1 分)他兴办洋务运动,可谓中国近代 化的开拓者;创立“湘乡派” ,是湖湘文化的重要代表,有曾文正公全集 曾国藩家书等 传世。(3 分) 6. C(“斗觉霜毛一半加”不
25、是直抒胸臆,而是写愁不说愁,借霜毛陡加曲折说出,至于 何以至此,尽在不言之中。诗意婉转含蓄,韵昧醇厚悠远。) 7.“怨而不怒”是指心有不满但能节制住它的情感,不使之发展成为愤怒,是中国古 诗抒发情感讲求节制有度的一种传统。(2 分)诗人称贬谪之地为“死所” ,是“送生涯”的 “炎瘴之地,蕴含诗人因直言进谏而被贬的愤怨不平,以及回归无望的悲慨沉痛。(2 分) 但是诗人的哀怨情感节制有度,以“莫令”劝解自己和友人不要在“炎瘴”之地沉沦下去, 并憧憬未来建功立业以“报君恩” ,让本应浓重的愤怨显得敦厚平和。(2 分) 8.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 光向日金鳞开(2)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 (3) 舞幽壑
26、之潜蛟泣孤 舟之 嫠妇(每句 1 分) 【综合训练】 1CC 项,“在两位退休记者挑拨下心里严重不适”错误,首先,记者并非“挑拨”, 小说中只是说“舒老的心弦也被两人的话拨动”; “心里严重不适”也不恰当, 小说中说“心 里曾隐隐不适,这时这种不适又加重了”,“小说在人格升华的自豪处结束会更好”没 有道理。故选 C。 2 (6 分)在情节的发展中呈现人物形象:“受玉”时随意淡泊;“还玉”过程中大费 周章,展现人物的处事稳妥、襟怀坦荡; 心理描写:舒启因对赵自安欠点儿礼貌感到不适,到冷静、反思,遂“觉得自己的灵 魂还有隐垢,心生惭愧”,突出人物勇于自我剖析,自我反省的品质; 对比衬托:以友人的较
27、真求恩衬托舒启的随性洒脱,不拘小节;以“隐隐不适”的心 理对比反思后的“惭愧”,突出形象的磊落坦荡。 (每点 2 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合理 理解,酌情给分) 3 (6 分)作为线索,串联全文:小说以古玉为线索,通过叙述受玉一鉴玉一还玉的故 事,逐步展开情节。一语双关,耐人寻味:既指那块春秋时的古玉佩,又象征着舒启正“温 其如玉”的君子之风。展现形象,揭示主题:小说在对古玉故事的叙述中逐步展现主人公 的性格特点,凸显其美好品质,从而揭示小说主题。 (每点 2 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合 理理解,酌情给分) 4. B(结合文意可知。) 5.D(顾命,帝王临终遗命,后引申为天子遗诏。) 6.
28、温峤为人刚正,无惧权势。面对权贵,他虽身无功名,却毅然检举上报以国正清明。 温峤机智聪慧,洞察时势。对王敦构逆,他提出要提前防备;在平叛中,他能够抓住关键, 果断决策。温峤忠心为国,不重名利。苏峻反叛,他马上派部下驰援朝廷;京师沦陷,他恸 哭;太后嘉赏他,他以大敌当前、功业未建为由推辞。温峤顾全大局,颇有识量。庾亮败奔 而来,温峤仍敬重他,并分派兵卒给他;陶侃因己私推却责任,温峤坚持劝说他承担救国大任。 (每点 2 分,任答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7.(1)温峤听到了一些有关苏峻谋反的消息(迹象和预兆),担心会有事变发生,请求回朝 来防备不测的事情,朝廷没有答应。(征、不虞、听,每点 1 分,句意通顺 1 分) (2)今日这样危急,应以消灭贼寇为先,我未建立(取得)功勋而蒙受殊荣,这是前所未闻 的事。(殄寇、效、逆受,每点 1 分,句意通顺 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