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章第九章 平面解析几何平面解析几何 第五节第五节 椭圆椭圆 考点考点 3 直线和椭圆综合问题直线和椭圆综合问题 (2018浙江卷)如图,已知点 P 是 y 轴左侧(不含 y 轴)一点,抛物线 C:y24x 上存在不同的两点 A,B 满足 PA,PB 的中点均在 C 上 (1)设 AB 中点为 M,证明:PM 垂直于 y 轴; (2)若 P 是半椭圆 x2? ? ? 1(x0)上的动点,求PAB 面积的取值范围 【解析】 (1)设 P(x0,y0) ,A ? ? ? ? ,B ? ? ? . 因为 PA,PB 的中点在抛物线上,所以 y1,y2为方程 ?t? ? 24 ? ? ?t? ? ,
2、 即 y22y0y8x0? ?0 的两个不同的实根 所以 y1y22y0, 所以 PM 垂直于 y 轴 (2)由(1)可知 ?t ? ? ? t? ? ? 所以|PM|? t(? ? ? ?)x0? ? ? ?3x0, |y1y2|2 ? ? ? ? ?. 所以PAB 的面积 SPAB? ?|PM|y1y2| ? ? ? (? ?) ? ?. 因为? ? ? ? 1(1x00) , 所以? ?4x04? ? ?4x044,5, 所以PAB 面积的取值范围是 ? ? ? ? ? . 【答案】见解析 (2018天津卷(理) )设椭圆? ? ? ? ?1(ab0)的左焦点为 F,上顶点为 B已知椭圆
3、的离心率为 ? ? ,点 A 的坐标为(b,0) ,且|FB|AB|6 ?. (1)求椭圆的方程; (2)设直线 l:ykx(k0)与椭圆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为 P,且 l 与直线 AB 交于点 Q.若 ? ? ? ? ? sinAOQ (O 为原点) ,求 k 的值 【解析】 (1)设椭圆的焦距为 2c,由已知有 ? ? ? ?, 又由 a2b2c2,可得 2a3B由已知可得|FB|a,|AB| ?b, 由|FB|AB|6 ?,可得 ab6,从而 a3,b2. 所以椭圆的方程为? ? ? ? ? 1. (2)设点 P 的坐标为(x1,y1) ,点 Q 的坐标为(x2,y2) 由已知有 y1y20
4、,故|PQ|sinAOQy1y2. 又因为|AQ| ? sin?s,而OAB ?, 所以|AQ| ?y2. 由 ? ? ? ? ? sinAOQ,可得 5y19y2. 由方程组 ? ? o? ? ? ? ? ? ?消去 x,可得 y 1 ?o ?o?t? . 由题意求得直线 AB 的方程为 xy20, 由方程组 ?o? ?消去 x,可得 y 2 ?o ot?. 由 5y19y2,可得 5(k1)3 ?o? ?,两边平方, 整理得 56k250k110,解得 k? ?或 k ? ?t. 所以 k 的值为? ?或 ? ?t. 【答案】见解析 (2018全国卷(理) )已知斜率为 k 的直线 l 与
5、椭圆 C:? ? ? ? ?1 交于 A,B 两点,线段 AB 的中点为 M (1,m) (m0) (1)证明:k? ?; (2)设 F 为 C 的右焦点,P 为 C 上一点,且? ? ? ?s? ?0.证明:|? ?|,|? ?|,|?s? ?|成等差数列,并求该 数列的公差 【解析】证明(1)设 A(x1,y1) ,B(x2,y2) , 则 ? ? ? ? ? ?1, ? ? ? ? ? ? 1. 两式相减,并由? ?k,得 ?t? ? ?t? ? k0. 由题设知?t? ? 1,?t? ? m,于是 k ? ?. 由题设得 0m? ?,故 k ? ?. (2)由题意得 F(1,0) 设
6、P(x3,y3) ,则 (x31,y3)(x11,y1)(x21,y2)(0,0) 由(1)及题设得 x33(x1x2)1, y3(y1y2)2m0. 又点 P 在 C 上,所以 m? ?, 从而 P ? ? ? ? ,|? ? ?|? ?, 于是|? ? ?| ? ? ?t ? ? ? ? ? ?t ? ? ? ? ? ? 2? ?. 同理|?s ? ?|2? ?. 所以|? ? ?|?s? ?|4? ?(x1x2)3. 故 2|? ? ?|? ?|?s? ?|,即|? ?|,|? ?|,|?s? ?|成等差数列 设该数列的公差为 d,则 2|d|?s ? ?|? ?|? ?|x1x2| ?
7、 ? ?t ? ? ?. 将 m? ?代入得 k1, 所以 l 的方程为 yx? ?,代入 C 的方程, 并整理得 7x214x? ?0. 故 x1x22,x1x2 ? ?t,代入解得|d| ? ? ?t . 所以该数列的公差为? ? ?t 或? ? ?t . 【答案】见解析 (2018全国卷(理) )设抛物线 C:y24x 的焦点为 F,过 F 且斜率为 k(k0)的直线 l 与 C 交于 A,B 两点,|AB|8. (1)求 l 的方程; (2)求过点 A,B 且与 C 的准线相切的圆的方程 【解析】 (1)由题意得 F(1,0) ,l 的方程为 yk(x1) (k0) 设 A(x1,y1
8、) ,B(x2,y2) , 由 ?o(?)? ? 得 k2x2(2k24)xk20. 16k2160,故 x1x2?o ?t? o? . 所以|AB|AF|BF|(x11)(x21)?o ?t? o? . 由题意知?o ?t? o? 8,解得 k1(舍去)或 k1. 因此 l 的方程为 xy10. (2)由(1)得 AB 的中点坐标为(3,2) ,所以 AB 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 y2(x3) ,即 yx5. 设所求圆的圆心坐标为(x0,y0) , 则 ? ?t ? ?t ? ? ? (?)? ? t ? 解得 ? ? ? ?或 ? ? ? ? 因此所求圆的方程为(x3)2(y2)216 或(x
9、11)2(y6)2144. 【答案】见解析 (2018全国卷(理) )设椭圆 C:? ? ?y 21 的右焦点为 F,过 F 的直线 l 与 C 交于 A,B 两点,点 M 的 坐标为(2,0) (1)当 l 与 x 轴垂直时,求直线 AM 的方程; (2)设 O 为坐标原点,证明:OMAOMB (1) 【解析】由已知得 F(1,0) ,l 的方程为 x1. 由已知可得,点 A 的坐标为 ? ? ? 或 ? ? ? ? . 又 M(2,0) , 所以 AM 的方程为 y ? ? x ?或 y ? ? x ?. 即 x ?y20 或 x ?y20. (2)证明当 l 与 x 轴重合时,OMAOM
10、B0. 当 l 与 x 轴垂直时,OM 为 AB 的垂直平分线, 所以OMAOMB 当 l 与 x 轴不重合也不垂直时,设 l 的方程为 yk(x1) (k0) ,A(x1,y1) ,B(x2,y2) , 则 x1 ?,x2 ?,直线 MA,MB 的斜率之和 kMAkMB ? ? ? ?. 由 y1kx1k,y2kx2k,得 kMAkMB?o?o ?t? t?o ? . 将 yk(x1)代入? ? ?y 21,得 (2k21)x24k2x2k220,由题意知0 恒成立, 所以 x1x2 ?o? ?o?t?,x1x2 ?o? ?o?t?. 则 2kx1x23k(x1x2)4k?o ?o?o?tt
11、o?t?o ?o?t? 0, 从而 kMAkMB0, 故 MA,MB 的倾斜角互补 所以OMAOMB 综上,OMAOMB 【答案】见解析 (2018江苏卷)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椭圆 C 过点? ? ? ,焦点为 F1( ?,0) ,F2( ?,0) , 圆 O 的直径为 F1F2. (1)求椭圆 C 及圆 O 的方程; (2)设直线 l 与圆 O 相切于第一象限内的点 P. 若直线 l 与椭圆 C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求点 P 的坐标; 直线 l 与椭圆 C 交于 A,B 两点若OAB 的面积为? ? ? ,求直线 l 的方程 【解析】 (1)因为椭圆 C 的焦点为 F1( ?
12、,0) ,F2( ?,0) , 可设椭圆 C 的方程为? ? ? ? ?1(ab0) 又点? ? ? 在椭圆 C 上, 所以 ? ? t ? ? ? ? ? ? ? 解得 ? ? ? ? 因此,椭圆 C 的方程为? ? ?y 21. 因为圆 O 的直径为 F1F2,所以其方程为 x2y23. (2)设直线 l 与圆 O 相切于点 P(x0,y0) (x00,y00) , 则? ? ? ?3, 所以直线 l 的方程为 y? ?(xx0)y0, 即 y? ?x ? ?. 由 ? ? t ? ? ? ? ? ? ? t ? ? ? 消去 y,得 (4? ? ? ?)x224x0 x364? ? ?0
13、.(*) 因为直线 l 与椭圆 C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所以(24x0)24(4? ? ? ?)(364? ? ?) 48? ?(? ? ?2)0. 因为 x00,y00, 所以 x0 ?,y01. 因此,点 P 的坐标为( ?,1) 因为OAB 的面积为? ? ? , 所以? ?ABOP ? ? ? ,从而 AB? ? ? . 设 A(x1,y1) ,B(x2,y2) , 由(*)得 x1,2 ? ?t? ?(? ? ?) ?(? ?t? ? ?) , 所以 AB2(x1x2)2(y1y2)2 ? t ? ? ? ? ?t? ?(? ? ?) (? ?t? ? ?)?. 因为? ? ? ?3, 所以 AB2 ?(? ?) (? ?t?)? ? ?,即 2? ?45? ? ?1000, 解得? ? ?(? ?20 舍去) ,则? ? ? ?, 代入48? ?(? ? ?2)0,满足题意, 因此点 P 的坐标为 ? ? ? ? ? . 所以直线 l 的方程为 y ?x3 ?,即 ?xy3 ?0. 【答案】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