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心突破二 主观筛选概括题 精细筛选,精准概括 第 二 章 专题二 信息筛选整合与概括 四种主观筛选概括题的答题要点 内容索引 精准筛选概括 信息筛选整合与概括 掌握关键能力 浙江卷该道主观筛选概括题分值为 4分 。 虽说分值不多 , 但要求很高 。 所给文本篇幅不长 , 内容稍深 , 但要摘得答案 , 当须细读 、 精读 。答题要点不多 , 两到三个 , 都指向文本的两三处文字;有一两处文字与题干关键词语有关 , 较明显;仅有一处 , 范围不太明显 , 但只要细读一遍 , 便可确定 。 虽说答题范围很好找 , 但真正组织出答案稍难 , 因为文中几乎没有现成的答案 , 非需要自己精心组织不可
2、。 因此 , 该题的特点是:分值不多 , 但答案要求多 , 特别要求考生精准阅读 , 精细筛选 , 精确概括 。 一 、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文后题目 。 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它的后期 。 到北宋 , 这一历史变化完成了 。就敦煌壁画说 , 由中唐开始的这一转折也是很明白的 。 盛唐壁画中那些身躯高大的菩萨行列在中唐消失 , 更多是渲染 “ 经变 ” ;人物成为次要 , 着意描绘的是热闹繁复的场景 , 它们几乎占据了整个墙壁 。 到晚唐五代 , 这一点更为突出; “ 经变 ” 种类增多 , 神像 (人物 )却愈发变少 。 色彩俗艳 , 由华贵而趋富丽 , 装饰风味日益浓厚 。 初盛唐圆润中
3、带遒劲的线条 、 旋律 , 到这时变得纤秀 , 有时甚至有点草率了 。 菩萨 (神 )小了 , 供养人的形象却愈来愈大 , 有的身材和盛唐的菩萨差不多 , 个别的甚至超过 。 他们一如当时的上层贵族 , 盛装华服 , 并各按现实的尊卑长幼顺序排列 。 如果说 , 以前还是人间的神化 , 那么现在凸出来的已是现实的人间 不过只是人间的上层罢了 。 很明白 , 人的现实生活这时显然比那些千篇一律 、 尽管华贵毕竟单调的 “ 净土变 ”“ 说法图 ” 和幻想的西方极乐世界 , 对人们更富有吸引力 , 更感到有兴味 。 壁画开始真正走向现实:欢歌在今日 , 人世即天堂 。 试看晚唐五代敦煌壁画中的 张
4、议潮统军出行图 宋国夫人出行图 , 它们本是现实生活的写真 , 却图绘在供养佛的庙堂石窟里 , 并且占有那么显赫的位臵和面积 。 在敦煌 , 世俗场景大规模地侵入了佛国圣地 , 它实际标志着宗教艺术将彻底让位于世俗的现实艺术 。 正是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兴味的加浓 , 使壁画中的所谓 “ 生活小景 ”在这一时期也愈发增多 , 它的重要历史意义在于:人世的生活战胜了天国的信仰 , 艺术的形象超过了宗教的教义 。 禅宗自中唐以来盛行不已 , 压倒所有其他佛教宗派 , 则是这种情况的理论上的表现 。 哲学与艺术恰好并行 。 宗教迷狂在中国逐渐走向衰落 。“ 南朝四百八十寺 , 多少楼台烟雨中 。 ” 这
5、一切 , 当然又是以中国社会由中古进入近古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关系的重要变动为现实基础的 。 走进完成了这一社会转折的敦煌宋代石窟 , 便感到那已是失去一切的宗教艺术:尽管洞窟极大 , 但精神全无 。 壁画上的菩萨行列尽管多而且大 , 但毫无生气 , 简直像影子或剪纸般地贴着墙上 , 图式化 、 概念化极为明显 。 在这种洞窟里 , 令人想起的是说理的宋诗和宋代的理学:既失去迷狂的宗教激情 , 又不作纯粹的名理思辨 , 重视的只是学问议论和伦常规范 。 艺术与哲学竟是这样的近似 。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 1.概括敦煌壁画走向世俗的四个方面 。 答案 盛唐壁画中那些身躯高大的菩萨行列自中
6、唐消失 。 菩萨 (神 )小了 , 供养人的形象越来越大 。 禅宗自中唐以来盛行不已 。 敦煌宋代石窟 , 给人感觉已是失去了一切的宗教艺术 。 答案 二 、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文后题目 。 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都没想到要把扇子折叠 、 缩小 , 只有日本人想到了 。 这源于日本特有的岛国文化心理和由此产生的缩小意识 。 直截了当地说 , 折扇是团扇的缩小物 , 也就是把团扇改变成木棒的形状 ,以便人能够攥握 。 如果把折扇展开成一个平面 , 其作用实际与团扇没有什么区别 。 正如惠庆法师的和歌所唱 “ 袖子里面隐藏的扇子是未满的月亮 ” , 折扇是能藏在袖筒里的团扇 。 如果团扇是满月 , 那么折扇是半圆的月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