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作文与阅读-袁行霈:燕南园 62 号 记恩师林庚 皎如白雪,煦若阳春。“北大中文四老”之一的林庚先生是一位真正的长者。之所以能践 行“少年精神”,倡导“盛唐气象”,除了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博大的胸襟、清高的品德外,也 离不开“燕南园 62 号”。这里是林老生活、治学、思考人生宇宙的家园,是滋养其学生袁行 霈成长、蝶变的基地,更是见证亦师亦友的二人几十年友谊的圣地。一流的学问背后是一流 的人品。“多年来行霈时叩柴扉,每纵谈终日,乐而忘返,盖习以为常,亦性之所近也。” 林 老九五华诞之时,依然能昂首前行,精神不老。67 岁的行霈先生伴随期间,感慨万千,纵 笔行文,写下此篇,聊以感谢恩师。 披文入
2、情 燕南园 62 号 记恩师林庚 借园写人,表达对恩师的敬爱之情。 文本一: 燕南园 62 号是一个中式的小庭院,庭院中央有一棵高大的柿子树,右手数竿竹子掩 映着几扇窗户,窗棂雕了花的,那就是静希师住房的东窗,窗边就是他经常出入的东门。走 进东门穿过走廊是一间客厅,客厅南窗外有一段廊子,所以客厅里的光线不很强,有一种舒 缓从容的氛围。(园子环境清新明朗,氛围舒缓从容。)从客厅一角的门出去,右转,再打 开一扇门便是他的书房,那里东、南、西三面都是窗子。冬季的白天只要天晴,总有灿烂的 阳光照进来陪伴着老师。这正应了他的两句诗:“蓝天为路,阳光满屋。”(物、境、人相得 益彰, 再现人生感悟, 也体现
3、出现代诗鲜明的形象性和韵律美, 为后文提倡写现代诗做铺垫。 ) 开篇点题,描写“燕南园 62 号”的布局、环境、风格。这既是一处庭院,也是本文构思 的重要依托。 静希师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就买了电视机,那是一台苏联制造的黑白电视机。他 喜欢体育,常看的是体育节目。那时候电视机还是稀罕物,第 26 届世乒赛期间,系里的年 轻教师们每天都到他家观看比赛的实况转播,他的家成了演播厅。就在这次比赛结束以后不 久,老师买了一张乒乓球台,放在院子靠近南墙一片宽敞的地方,系里的青年教师常去那里 跟老师打球,我也是其中的一个。老师的眼神好,对球的感觉敏锐,处理球的手法细腻,会 突然抖腕发力,改变球的方向,使
4、我招架不住。(拉近镜头,特写恩师高超的打球技巧、超 强的爆发力,以我不及衬托其抖擞精神。) 以园子为点,无论是“演播厅”,还是“乒乓球台”,都展示出恩师热情好客、喜欢体育、 敢与年轻人打球的爽朗性格,为后文昂首人生打下基础。 我在北大求学和工作的五十一年间,不知多少次进出这庭院,进出这客厅,在那里向 老师求教,一起谈论学问和人生。(总写这园子是“我”和恩师 51 年间师生友谊、治学、做 人的见证,饱含深情。)有时候老师让我进入他的书房,我们隔一张写字台面对面坐着。我 们距离更近,谈话也更亲切。不管什么话题,老师都有独到的见解。(和恩师亲密无间,饱 含对恩师的敬佩之情。)有一次谈到孙悟空,他说孙
5、悟空身上有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愤慨情 绪和叛逆精神。1962 年静希师开始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上部,他告诉我,李白的独 漉篇,别人都不选,我们要选。这首诗我原来没有留意,经老师指点,细细读了几遍,才 明白它很能代表李白独特的风格,末尾四句:“罗帏舒卷,似有人开。明月直入,无心可猜。 ” 这样奇特的想象和构思,这样明快而新鲜的语言,非李白写不出的。后来他仍不断鼓励我在 学术上要胆子大一些,要追求突破,只要是经过自己认真研究得出的结论就要坚持,不必顾 忌别人一时的看法。这使我想起他对自己所提倡的“盛唐气象”的坚持,当这个见解刚发表的 时候,遭到强烈的反对,但他从未放弃,后来终于得到学术界的承认。 (选
6、取三个典型事例, 详略得当,观点鲜明,印证有力。) 在书房里,聆听教诲。恩师对孙悟空、独漉篇、“盛唐气象”有独特见解,身体力行, 亲切鼓励“我”在治学方面要敢于突破,敢于坚持自己真正的想法。 他常常把自己新写的诗读给我听,并让我评论。(恩师坦荡、真诚、敢于尝试、不怕批 评、治学严谨的心态。)我特别喜欢他 51 岁时写的那首新秋之歌,诗的开头说:我多 么爱那澄蓝的天那是浸透着阳光的海年轻的一代需要飞翔把一切时光变成现在。这首 诗里洋溢着对年轻人的爱和期望。他鼓励年轻人飞翔,希望他们把握现在创造未来。诗的结 尾是这样的:金色的网织成太阳银色的网织成月亮谁织成那蓝色的天落在我那幼年心 上谁织成那蓝色
7、的网从摇篮就与人作伴让生活的大海洋上一滴露水也来歌唱。这样 铿锵的韵律,这样富有启发性的意象,这样新鲜的感受和语言,四十年后读起来还觉得好像 是当晚才脱笔砚的。(使用排比句式,高度赞美恩师的新诗。) 在书房里,评论新诗。借点评恩师的新秋之歌,高度赞美恩师对年轻人的爱与期望, 以及敢于尝试、积极追求人生的精神。 几十年近距离的接触, 我越来越感到静希师首先是一位诗人, 是一位追求超越的诗人, 超越平庸以达到精神的自由和美的极致。(诗歌贯穿恩师的一生,以诗治学,卓越人生。) 他有博大的胸怀和兼容的气度,我从未听他背后说过别人的坏话;他有童心,毫不世故;他 对宇宙和人生有深邃的思考,所以他总能把握自
8、己人生的方向。他九十岁出版的诗集空间 的驰想,用物理学家的眼光思考时间和空间,呼唤人类对空间的突破。(到了 90 岁,恩 师还坚持写诗,坚持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何其伟大。)他可贵的独特之处,或者说别人难 以企及之处,乃在于他是以诗人之心从事研究,是带着新诗创作的问题和困惑来研究古典文 学的,同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用来指导自己的创作实践。他对“建安风骨”和“盛唐气象”的提 倡,既符合建安和盛唐诗歌的实际,也启示着新诗创作的一种突破的方向。 在层层铺垫后,对恩师的赞美再上新高度:是追求卓越的诗人,有博大的胸怀、兼容的 气度、 纯真的童心, 更可贵的是能始终以诗人之心从事研究,并将研究成果用于实践的品
9、质。 静希师在燕南园 62 号这栋住宅里生活将近六十年了。 虽然院子大门的油漆已经剥落, 室内也已多年没有装修而显得有些破旧,但住在这里的年近百龄的主人精神依旧!有时趁着 好天气我陪他在燕园散步,他不要我搀扶,自己昂首向前,步履安详。他曾告诉我,走路一 定要昂起头来。他一辈子都昂着头,而昂着头的人,精神是不老的! 以园子开篇,再以园子结束,首尾呼应,使用衬托手法,以园子破旧衬托 95 岁的恩师 依然昂首向前,精神不老,表达对恩师的敬爱之情! 注林庚(19102006),字静希,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北京大学 教授。 文本二: 盛唐气象之继承了建安风骨,盖为无可争辩的历史事实。建安时
10、代乃是一个解放的时 代,那是从两汉的宫廷势力之下解放出来,从沉闷的礼教束缚之下解放出来;于是文学也就 有力地从贵族文学中解放出来,带着人民胜利的心情、民主要求的信念。建安也是一个艰苦 的时代,因为一切都似乎是草创的。一种荒凉高亢的歌声,所谓“惊风飘白日”“高台多悲风”, 就是建安风骨的基调。而初唐社会上残余的门阀势力与诗歌中残余的齐梁影响,到了盛唐就 一扫而尽。这一种解放的力量,也就是建安风骨真正的优良传统。盛唐时代是出现在百年来 不断上升的和平繁荣的发展中,它是一个进展得较为顺利的解放中的时代。一种春风得意一 泻千里的展望,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大道如青天”“明月出天山”
11、。这就 是盛唐气象与建安风骨,同为解放的歌声,而又不全然相同的地方。盛唐诗歌的色调要比建 安更为鲜明,其基调也更为爽朗。 比较盛唐气象与建安风骨的异同:都有一种解放的力量,但基调不同,建安风骨荒凉高 亢,盛唐气象鲜明爽朗。以此让读者对盛唐气象有更明确的认知,对恩师盛唐气象的坚持和 实践更增敬爱之情。 作者:袁行霈 来源:选自林庚盛唐气象 文章珠玑 几十年近距离的接触,我越来越感到静希师首先是一位诗人,是一位追求超越的诗人, 超越平庸以达到精神的自由和美的极致。他有博大的胸怀和兼容的气度,我从未听他背后说 过别人的坏话;他有童心,毫不世故;他对宇宙和人生有深邃的思考,所以他总能把握自己 人生的方向。 他曾告诉我,走路一定要昂起头来。他一辈子都昂着头,而昂着头的人,精神是不老的! 思考探究 1.结合文本,谈谈题目可以去掉“燕南园 62 号”,改成记恩师林庚吗? 2.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塑造恩师形象的?请具体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