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本解读】 文本写的是加来道雄童年时的奇思妙想和青少年时期的积极探 索,这些活动并非“正式”的研究工作,却能让我们领会想象和 兴趣对于科学探索与发现的重要意义。阅读时要关注科学家是如 何深入浅出地介绍科学研究的原理与探索过程的。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 第7.2课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物欲纵横的现 代化时代,你还是否记得自己童年时对于未来 最美好的期盼?有多少人,在懵懂无知时,明 眸皓目中闪烁着满满的对科学的期待。这颗科 学的种子,有的正在生根发芽,有的暂时滋养 于心灵的土壤。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位科学 家的成长时代,感悟那份对科学的热情。 激趣导入
2、1.了解加来道雄及其科学研究。 2.学习作者化“晦涩难懂”为“浅显生动”的表达方法,识记重要词语。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了解自然规律、探寻科学真谛的热情。 素养目标 目 录 知人论世 01 初读课文 02 文本研读 03 拓展阅读 04 第一部分 n 知人论世 加来道雄,和族,科学家,1947年1月24日出生于美国加利 福尼亚州圣何塞。 科学畅销书作者,美国著名高等学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UC Berkeley)物理学博士、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的理论 物理学教授,超弦理论的专家 。加来道雄的著作都广受赞誉, 构想未来、超越爱因斯坦和超空间、平行宇宙,均 被
3、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提名为当年的最佳科学读物之 一。他主持着一档全美国联网的科学广播节目,还在晓闻热 线、60分钟、早安美国以及拉里金直播在线之 类的全美国性电视节目中亮相。 了解加来道雄 科普文是解说、介绍科学技术的说明性文章。 科普文一般用轻松、活泼的笔调,解说某一方面的科学技术知识。既有科技 的技术性,又有内容的生动性,还有题材的广泛性,以及篇幅的简短性。 科普文题材十分广泛,从肉眼看不见的粒子、原子,到巨大的地球、宇宙, 无论是工业、农业、交通运输方面,还是物理、化学、天文、地质、生物等方 面,都可找到科普文章的题材。 了解科普文 写作背景 日裔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加来道雄的超越时 空一书
4、记述了超空间的早期历史,从理论上探 讨通过超空间穿越时空的可能性,以及何时方能 实际利用超空间理论所具有的潜在威力。本文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就选自这部书,通 过介绍对自己成长起了重大作用的两件童年趣事, 回顾了自己成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第二部分 n 初读课文 n 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模糊(hu) 杜撰(zhun) 惊诧( ch ) 鳍(q) 鄙视(b) 贪婪( ln ) 撒手人寰(hun) 浩瀚( hn ) 湮没(yn) 说服(shu) 第三部分 n 文本研读 n 问 题 探 究 【思考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主要内容及作用。 1.划分层次 明确 第一部分(1):点明两件趣
5、事,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2-9):写自己对鲤鱼的世界产生的各种疑问和思考; 第三部分(10-11):写自己对高维世界的思考; 第四部分(12-15):写自己痴迷于爱因斯坦未完成的理论,并为 之不断探索; 第五部分(16-18):建立自己的原子对撞机的经历。 n 问 题 探 究 【思考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主要内容及作用。 2.试分析本文第一段的作用。 明确 文章的第一段以极简的语言点明了童年的两件趣事对自己 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的重要意义,总领全文; 同时,与文章题目“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相照应,点出两 件事情所具有的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对自己成为物理学家产生了举足 轻重的重大影响。 n 问
6、 题 探 究 【思考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主要内容及作用。 3.文章第五段提到了鲤鱼“科学家”,试分析鲤鱼“科学家”这一 形象的作用。 明确 鲤鱼“科学家”会对那些提出在睡莲之外还存在有另外一 个平行世界的鱼冷嘲热讽,也会杜撰某些虚构的东西来掩盖自己的 无知,可见其目光狭隘、思想迂腐保守,同时又自作聪明,自以为 是。他们无法想象其他空间的存在,面对客观发生的“奇异事件” 也只会惊诧不已,顾自彷徨。 作者用鲤鱼“科学家”的形象来喻指那些鄙视更高维数世界的说 法只因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它的科学家们,也以此表达对当 下一些“画地为牢”、“固步自封”的科学观的批判。 n 问 题 探 究 【思考1】
7、理清文章思路,概括主要内容及作用。 4.本文的第二个故事中,加来道雄能够成功建立属于自己的“原子对 撞机”的因素有哪些?试分析总结。 明确 主观方面:对爱因斯坦统一场论的探究,让其具备了专业的 理论知识储备,为实践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加来道雄对于科学的热爱和孜孜不倦、不怕困难、事无巨细的科学 精神和探索精神; 加来道雄所具有的的不惧世俗的约束,特立独行,追求卓越的性格 特征。 客观方面:当时的一些科学家已经建造了一些可以产生反物质的大 型仪器,即“原子对撞机”,为加来道雄的实验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 撑;家庭的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加来道雄父母的支持。 n 问 题 探 究 【思考1】理清文章思路,概
8、括主要内容及作用。 5.从梦想到发现,科学家们走过了艰辛而漫长的路,试分析本文是怎 样深入浅出地介绍科学研究的原理与探索过程的。 明确 首先,作者在谋篇布局上别出心裁,利用童年时的两件富有 意义的事情,来引入自己最初对于科学的思考和热爱,详略得当,主 次分明,颇具匠心; 然后,作者借助于想象,采用了拟人化的笔法,让“鲤鱼科学家” 们会看会想,会提出问题会说话,这样就使深奥的科学道理变的浅显 易懂。 同时,作者讲究选词,讲究用恰如其分的词句来表达周密严谨的意 思,由此,用一种严谨的态度拉近了普通人与科学的距离,深入浅出 地将科学研究的原理与探索过程呈现在读者面前。 n 问 题 探 究 【思考1】
9、理清文章思路,概括主要内容及作用。 6.本文的节选部分以“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为题目,有什么作 用。 明确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为题,点出作者的核心身份, 一名物理学家; 教育历程,则点明文章中所记叙的事情,对于作者成为物理学家具 有重大的意义; 由此,也增强了题目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去一探究竟,看看文中 究竟记载了什么样的故事; 以此为题,统摄全文。 n 问 题 探 究 【思考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主要内容及作用。 7.你从加来道雄的成长历程中得到什么样的启示?与同学分享交流。 明确 角度一:科学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力,描绘 蓝天白云,描绘
10、宇宙万物。不必拘泥于已有的现实,放飞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这才是科学得以进步 的源泉和动力。 角度二:万事终需坚持。不管是感兴趣也好,热爱也好,所有的事情唯有坚持二字,方得始终。加 来道雄有对科学的热忱,更有对科学不断探索的坚持,由兴趣到了热爱,由热爱变成了毕生的信念 和追求,在此之间,他从未放弃,这就是“坚持”的力量。 角度三: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加来道雄的生活环境是多元的,他父母的教育更是开放 的、民主的,这也就成就了加来道雄敢于探索,初心未泯的性格特点。这也为他以后走上科学研究 之路,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n 问 题 探 究 【思考2】鉴赏语言 1.“我常常给自己提出一些只有小孩儿才
11、问的傻乎乎的问题,比如水 池中的鲤鱼怎样观察它们周围的世界。我想,它们的世界一定奇妙无 比!”如何理解“傻乎乎”一词的运用? 明确 “傻乎乎”一词似贬实褒,表明了对科学的探索往往就是从一 些看似幼稚的问题开始的,作者从小就对大千世界充满兴趣。爱动脑 筋思考,这正是一个人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必备的素质。 n 问 题 探 究 【思考2】鉴赏语言 2.“我想,鲤鱼科学家们将会聪明地杜撰某种虚构的东西它 被称为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试分析加点词语在句中的 作用。 明确 “聪明”是反语,实际是愚蠢;“杜撰”“虚构”体现了鲤鱼 “科学家”们的虚妄理论,这几个词语写出了鲤鱼“科学家”们在 “宇宙”认识上的无知。
12、在人类看来,这一切都是无比简单明了的事 情,但池中的鲤鱼却觉得是神秘莫测的。这就启示人们,在认识宇宙 问题上要勇于克服思维定式,对认识“高维世界”要有足够的信心。 n 问 题 探 究 【思考2】鉴赏语言 3.“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很神秘的。他未完成的工作是什么?他 桌上论文的内容是什么?什么问题可能会如此难以解决而又非常重要, 值得如此伟大的科学家把他的有生之年花费在这种研究之中?”体会 语段中问句的表达效果。 明确 连续使用三个疑问句,表现了作者小时候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 求知欲。在当年的作者眼中,爱因斯坦未完成的论文充满了神秘感, 促使作者对它进行研究、探索,并一步步走向了科学研究的道路。
13、 n 问 题 探 究 【思考2】鉴赏语言 4.“年轻人的一个优点就是不会由于世俗的约束而畏葸不前,而这种 约束对于大多数成年人而言通常似乎又很难超越。没有考虑所要遭遇 的困难,我就开始着手建立我自己的原子对撞机。”如何理解这段话 的含意? 明确 这种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确实难能可贵,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好 奇心和探索精神在人的成才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n 问 题 探 究 【思考2】鉴赏语言 5.“当我接通它后,通常会烧断每一根保险丝,让屋子变得漆黑一团。 在屋子周期性陷入黑暗的同时,妈妈常常在摇头。(我想,妈妈对于 她有一个不在棒球场或篮球场玩耍,反而在汽车间建造一架巨大的电 子仪器的儿子困惑不解
14、。)”妈妈的“摇头”“困惑不解”在本段中 有何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明确 妈妈的“摇头”“困惑不解”起了反衬的作用,暗示作者比同 龄人付出了更多的艰辛,忍受了更多的寂寞;也暗示了这项科学成果 的深远意义不容易被常人理解。 n 问 题 探 究 【思考3】阅读与思考 材料一 在那静静的时刻,我充满了无限的遐想。我常常给自己提一些只有小孩才问的傻乎乎的问题,比如水 池中鲤鱼怎样观察它们周围的世界。我想,它们的世界一定奇妙无比!鲤鱼们的一生就在这浅浅的水 池中度过。它们相信它们的“宇宙”就由阴暗的池水和睡莲构成。 (摘编自加来道雄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材料二 所谓创新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
15、神、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创新能力等创新素质,并具有 良好的创新人格,能够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取得创新成果,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某一工作上为 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了创新贡献的人。创新人才同理论型、应用型、技艺型等人才类型的划分不 仅不是并列的,而且要求不论是哪种类型的人才皆须具有创造性,也就是说,创造性是对各类人才的 共同要求。 n 问 题 探 究 研究发现,不同国家青少年创新力的显著差异不在水平的高低,而是在创造力不同类别上:中国学生 在科学想象能力上高于英国、日本学生,但是实践能力较低;中、英、日学生在思维独特性上不存在 显著差异,更突出表现在创造性人格类型的差异上。 (摘编自林崇德青少
16、年创新拔尖人才的特征) 材料三 2019年5月,近1800名青年科学家从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的425个相关赛事中脱颖而出,参加由英特 尔赞助的国际工程与科技大奖赛(ISEF)。 该赛事原本是美国科学与公众社团旨在鼓励中学生创新研究、培养创新人才的活动。在英特尔冠名赞 助之后,其参赛范围才逐渐扩大到全球范围,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高中科学竞赛,素有全球青少年科 学竞赛的“世界杯”之美誉,参赛学生人数也不断扩大到全球的数百万名中学生。 中国区ISEF参赛选手均是从“全国青少年创新科技大赛”等国内顶级赛事中脱颖而出的创新人才。截 止到目前,已有超过500名中国学生的300多个项目入选决赛,并获得了300
17、多个奖项。 (摘编自英特尔ISEF:中国学生角逐国际大奖) n 问 题 探 究 材料四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前仍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短板。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 出人才”发人深省,一个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另 一方面,中、小学教育灌输式的培养方式间接养成了学生被动接收的学习惯性。 培养科技创新人才,需要中学和高校密切合作。高校与中学之间应展开深度合作,在联合培养的过程 中实行“双导师制”,达到中、高等教育有机衔接的目的。 研究显示,创新人才与学习成绩并不一定正相关,因此不能以成绩拔尖作为衡量标准。要制定一套科 学的选拔机制,运用选拔性识
18、别和过程性识别进行综合选拔。同时,也要妥善化解创新能力培养和高 考升学之间的矛盾,为创新人才提供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的绿色通道。 (摘编自对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问题: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我国需要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请简要概括。 明确 确立适合人才创新力发展的教育理念。构建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办学模式和培养方式。 制定科学的创新人才选拔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人才发展的平台。 第四部分 n 拓展阅读 黑洞 恒星 加来道雄超越时空 黑洞近来激起了公众的想象力。许多书籍和纪录片在专门探索爱因斯坦场方程的这个奇特预言, 这个坍缩的恒星在死亡过程中的最后一幕。有意思的是,公众却大多不知
19、道黑洞的一个最独特的特征: 它们可能是通向另一个宇宙的通道。还有,科学界还有一种有趣的猜想:黑洞可以打通一条时间隧道。 为理解黑洞以及它们多么难找,我们首先得理解恒星为什么会发光,它们如何成长,以及最后 如何死亡。当一团许多倍于我们太阳系的巨大氢云被自身的引力压缩时,一颗恒星就会产生。随着引 力能转化为氢原子的动能,压缩着气体的引力渐渐使之变热。通常,气态氢内质子间由于荷电而产生 的斥力足以使它们分开。然而在特定的条件下,如温度高到1000万开至1亿开时,质子(氢原子核) 的动能会克服静电的排斥,而砰然合在一起。核力便取代了电磁力,两个氢原子核就“聚变”成氦原 子,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换句
20、话说,一颗恒星就是一个核燃炉,它的燃料是氢,并产生以氦的形式作为废料的核“灰 烬”。一颗恒星也是将其挤压在一块的引力和威力相当于数以万亿计的氢弹爆炸的核力(使星体解体) 之间精致平衡作用的结果。这时恒星就成熟了并随着核燃料的用完而老化。 n 拓 展 阅 读 要明白能量如何从聚变中产生出来,理解恒星在其生命进程中走向黑洞的一幕幕,我们必须分析图10.1 图中给出了一条在近代科学中极重要的曲线,它有时也称为结合能曲线。水平轴表示各种元素(从氢原子 到铀原子)的原子量。竖直轴表示原子核中质子的平均“重量”。请注意,平均来说氢原子和铀原子中的质子要 重于图上中心部分其他元素的质子。 我们的太阳是一颗普
21、通的黄星,主要由氢组成。与最初的大爆炸类似,它使氢聚变而产生氦。然而,因为 氢原子中的质子比氦原子中的质子重,于是就有一些剩余质量。这些质量通过爱因斯坦质能公式E=mc 转化为能 量,而这个能量则使原子核束缚在一起。这个能量也是氢变成氦时所放出的能量。这就是太阳会发光的原因。 然而,经过几十亿年,这些氢会慢慢地用尽。一颗黄星最后会因产生太多的废氦而使核燃炉关闭。当这发 生之后,引力就占了主导地位,并将恒星挤压得更紧。随着温度升高,恒星很快热得足以燃烧废氦并把它转化为 其他元素,如锂和碳。请注意我们沿曲线到达原子量较高的元素时仍可以释放能量。换句话说,废氦仍可以燃烧, 正如通常的炉灰在某种条件下
22、又可以燃烧一样。尽管恒星在尺度上已经小了很多,它的温度却非常高,其大气层 大大地膨胀开来。事实上,当我们的太阳用尽它的氢后开始燃烧氦原子时,它的大气层将扩展到火星的轨道。这 称为红巨星。当然,这意味着,在这个过程中地球会被蒸发掉。所以,这条曲线同样预言着地球的最终命运。因 为我们的太阳是一颗中年恒星,大约50亿岁,在它烧掉地球之前还会有另一个50亿年。 最后,当氦用完了之后,核燃炉又熄灭了。引力又占了压倒优势来压缩星体。红巨星收缩成为一颗白矮星, 即一颗全部质量被压缩成地球大小的小小的恒星。白矮星不很亮,因为在降至曲线的底部之后,它只能从公式 E=mc 中提取很少一部分剩余能量。白矮星燃烧着在
23、曲线底部剩下的为数不多的元素。 我们的太阳最终将变成一颗白矮星,并在几十亿年中用尽它的核燃料而渐渐死亡。最后它会变成一颗暗的、 烧光了的矮星。然而据认为,如果恒星的质量足够大(是我们太阳质量的好几倍),则白矮星中的大多数元素将 继续聚合成越来越重的元素,最后到达铁元素。一旦到达铁元素,我们几乎就到了曲线的最底部。我们不能再从 剩余质量中提取能量了,所以核燃炉就会关闭。引力重新成为主导,压缩着星体直到其温度暴涨了几千倍,而达 到上万亿度。到这时,白矮星的铁核坍缩,它的外层则被炸毁,同时释放出星系中所知的最巨额的能量,成为一 颗叫做超新星的爆发恒星。仅仅一颗超新星在一段时间内就有可能比包含着上千亿
24、颗恒星的整个星系还亮。 在超新星爆发之后,我们会看到一个完全“死”了的星球,即是一颗中子星。中子星只有曼哈顿那么大小。 中子星里密度如此之大,粗略地说,所有的中子都互相“紧挨”着。尽管中子星几乎看不见,我们仍可以用仪器 探测到它们。它们一边转动一边发出某些辐射,就像在外层空间中的宇宙灯塔。我们看到的是一颗闪烁的星星, 即脉冲星。(虽然这种情景听起来像科幻小说,从1967年开始发现它们至今,人们观测到的脉冲星已超过了400 颗。)如果一颗恒星10到50倍于我们太阳的大小,那么甚至在它成为中子星后,引力还会继续压缩它。这时,它 就变成遐迩闻名的黑洞。克尔发现,一个大质量的转动着的恒星不会坍缩成一个
25、点。相反,一个自转着的恒星会 变得越来越平,直到最后被压缩成一个环。任何一个沿着一个自转黑洞的转动轴发射进去的探测器,原则上有可 能在中心处巨大但有限的引力场存活下来,并穿过去到达镜像宇宙而不被无穷大曲率所摧毁。于是,克尔黑洞就 是通向另一个宇宙的通道。 (注) 黑洞,是由质量足够大的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的燃料耗尽而死亡后,发生引力坍缩产生的。 问题:综合全文,概括恒星由成熟走向“死亡”的三个阶段。 明确 (1)氢经核聚变用尽,废氦燃烧,大气层不断扩展到火星轨道,成为“红巨星”。 (2)废氦燃尽,“红巨星”在内在巨大引力的作用下收缩成“白矮星”。 (3)超新星爆发,恒星或成为神秘的“黑洞”,或成为
26、闪烁的“脉冲星”。 n 素材积累 1.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不可能靠运气来创造发明,对一个问题的本质不了解,就是碰上机会也是枉 然。入宝山而空手回,原因在此。华罗庚 2.科学始终是不公道的。如果它不提出十个问题,也就永远不能解决一个问题。萧伯纳 3.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的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 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华罗庚 4.科学上的许多重大突破,都是从一点点细微的成绩积累起来的。佚名 5.科学如同大海,要求奋不顾身的拼搏。兰道 6.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巴甫洛夫 7.科学决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 务。马克思 8.科学家的天职叫我们应当继续奋斗,彻底揭示自然界的奥秘,掌握这些奥秘以便能在将来造福人 类。居里夫人 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