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阅读-24 诗词五首-春望-ppt课件-(含教案)-市级公开课-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编号:1038a).zip

相关 举报
  • 全部
    • 教案1038a.docx--点击预览
    • 春望.ppt--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春望春望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诗的思想内容及其中所蕴涵的诗情,能准确流畅地背诵。 2学会诗歌赏析的方法,培养读诗兴趣,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3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及诗的思想内容。 2、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时伤国、忧国思亲的感情。 3、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感情,品味诗歌之美。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理解诗的思想内容及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时伤国、忧国思亲的感情。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加强朗读教学,以读激情,让学生进入诗歌氛围,体会诗歌的 意境。 2、问题探索法。在整体感知诗歌的基础上,重在品味诗歌的精妙之处。 3、小组讨论法。小组讨论,归纳要点,抒发感想。 教学安排:教学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一、激情导入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文学中,诗歌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从诗经到现 在,诗歌一刻也没停止它前进的脚步。从小我们就会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 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可以说,诗歌是伴着我们成长的。下面,我们像中国诗词大会一 样来做一道抢答题。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二、作者及写作背景 1、关于作者。杜甫,字子美,唐代最伟大现实主义的诗人。他生活在唐朝由盛 转衰的年代。他的诗多沉郁顿挫。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 现实,故被誉为“诗史” 。 2、写作背景。公元 755 年安史之乱爆发。756 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 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 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 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 年) ,春回大地, 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 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 三、朗读诗歌,整体感知。三、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溅(jin) 搔(so) 浑(hn) 胜(shng) 簪(zn) 2、听朗读录音,感受诗歌的节奏和语调。 指导朗读:五言律诗的节奏一般是 221 式和 212 式。 3、学生个别朗读,全班集体朗读。 4、学生分四小组合作理解四联诗句,引导读诗的方法:抓关键词,通过关键词 构建画面,由画面表述引导到作者的心情,体会诗歌的精妙。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本句诗写出了“春望”所见,一个“春”字表 明了季节时令,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战争离乱的残破之景,令人触目惊心; 一个“深”字写出了长安城之景,令人满目萧然,为全诗渲染了悲凉气氛。这 一句应抓住破深二字来体会,它们把一幅满目凄然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可见诗歌炼字之精妙。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结构上以“感时”承上,感伤时局的动荡, “恨别”启下,怅恨离别之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使诗 句对仗工整。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对感时恨别的进一步发挥:自安史叛乱以来, 直到如今,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 过万金!同时,我们也可认为诗人珍视的家书,还包含有对北地消息的关心, 及盼望王师平定中原混乱的急切愿望。这两句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信不至 时的迫切心情,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搔”字鲜明生动地再现了诗人当时的动作形 态,是一处细节描写,它传达出了诗人忧国思家的心理状况。 “不胜簪”更表明 国家的不安定给诗人带来难以排遣的愁苦。这一生活细节描写,含蓄而深刻地 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更增一层 悲哀。 5、小结:春望是诗人忧国思家之作。诗人眺望春景,想望亲人,盼望官军, 最后以望者的形象作结一位稀疏白发的诗人,站在残破的长安城头,面对 遍地草木,心思远方的亲人,老泪纵横,忧心忡忡,叫人怆然泪下。 四、合作探究四、合作探究 1、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 木深”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探究明确:这一句是用“山河在” 、 “草木深”反衬了长安城的残破和凄凉景象。 2、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一般认为: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 时伤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 也溅泪,鸟亦惊心。对这两种说法,你怎样看?(触景生情/移情于物) 五、拓展比较五、拓展比较 春望反映了安史之乱带来的灾难,也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月夜也是杜甫困居长安期间之作,比较它们在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上各有 什么异同。 月 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春春 望望 唐 杜甫 所望 国 破 草 深 (感时忧国) 所感 花溅泪 鸟惊心 (恨别思家) 细节描写搔更短 不胜簪 2017 年 10 月 29 日 他是谁他是谁?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他的诗多沉郁顿挫 。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 实,故被誉为实,故被誉为“诗史诗史”。 他是唐代最伟大的他是唐代最伟大的 现实主义诗人。现实主义诗人。 后人尊称他为后人尊称他为“诗圣诗圣”。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 的年代。的年代。 春 望 杜甫 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 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 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 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 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 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 ),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 ,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 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 的五言律诗-春望。 溅(溅( ) 抵(抵( ) 搔(搔( ) 浑(浑( ) 胜(胜( ) 簪(簪( ) jiji n n 溅溅 落落 d 值值 得得 ss o o 用指甲挠用指甲挠 zz n n shngshng能够承能够承 受受 大大哥哥哥哥,大大姐姐姐姐, 我我戴戴上上眼眼镜镜仔仔看看你你 读读书书啊啊,别别读读错错了了 字呀!字呀! 一种束发的首饰一种束发的首饰 读准下面的字读准下面的字 ,并理解它的含义,并理解它的含义 简直简直 hn 春望春望 杜甫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春望 杜甫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分组探究四联诗句分组探究四联诗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国都,指京城国都,指京城 ,当时在长安当时在长安 本句诗写出了本句诗写出了“春望春望”所见,一个所见,一个“ 春春 ”字字 表明了季节时令,一个表明了季节时令,一个“ 破破 ”字写出了国字写出了国 都战争离乱的残破之景,令人怵目惊心;都战争离乱的残破之景,令人怵目惊心; 一个一个“深深”字写出了长安城字写出了长安城 之景,令人满目萧然,为全诗渲染了悲凉之景,令人满目萧然,为全诗渲染了悲凉 气氛。气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感叹时局感叹时局 伤 心 使使 惊动惊动 结构结构上以上以“感感时时”承上承上,感,感伤时伤时局的局的动动 荡荡,“恨恨别别”启启下下,怅怅恨离恨离别别之苦,起到之苦,起到 承上承上启启下的作用。下的作用。对对偶偶的修的修辞辞手法,使手法,使诗诗 句句对对仗工整。仗工整。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火战火 “连三月连三月”写出战乱时间之长,写出战乱时间之长,“抵万金抵万金” 写出家书的珍贵。这一句写诗人因难与写出家书的珍贵。这一句写诗人因难与 家人通信,家人的安危使他家人通信,家人的安危使他心里不安,心里不安, 更体现他更体现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 然而,无论在战乱年代还是和平年代,然而,无论在战乱年代还是和平年代, 这句话都可以表达这句话都可以表达游子的共同心声,是游子的共同心声,是 中华儿女的共同心理倾向。中华儿女的共同心理倾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稀稀 少少 简直简直 “搔搔”字鲜明生动地再现了诗人当时的字鲜明生动地再现了诗人当时的 动作形态,是一处细节描写,它传达动作形态,是一处细节描写,它传达 出了诗人出了诗人忧国思家的心理状况。忧国思家的心理状况。“不胜不胜 簪簪”更表明国家的不安定给诗人带来更表明国家的不安定给诗人带来难难 以排遣的愁苦。以排遣的愁苦。 诗人诗人“春望春望”“望望”的是什么?的是什么? 诗中塑造了一诗中塑造了一 位怎样的诗人形位怎样的诗人形 象?象? * 望:望:望京城长安破败之景;望京城长安破败之景; 望能收到家人来信报平安;望能收到家人来信报平安; 望能顺利到达灵武,酬报国之志望能顺利到达灵武,酬报国之志 ; 望官军早日收复京城,中兴国运望官军早日收复京城,中兴国运 。 诗人形象:诗人形象: 本诗塑造了本诗塑造了 一位面对春城败象一位面对春城败象 ,心念国家兴衰,心念国家兴衰, 思家恋亲,老泪纵思家恋亲,老泪纵 横,白发萧疏,忧横,白发萧疏,忧 心如焚的诗人形象心如焚的诗人形象 ;是感时恨别的形;是感时恨别的形 象,是忧国思亲的象,是忧国思亲的 形象。形象。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1、诗中常使用、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反衬手法 ,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 之非。之非。“国破山河在,城春国破山河在,城春 草木深草木深”两句就使用了这一两句就使用了这一 手法,试作手法,试作简要分析。简要分析。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1 “国”是指都城长安,是当 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 繁华热闹可以想见。但目前的 长安惟有山河存在,这意味着 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 殆尽,只剩山水。春天是充满 希望的季节,这里的“草木深” 写出了长安城内杂草丛生。因 此,这一句是用“山河在”、“草 木深”反衬了长安城的残破和 凄凉景象。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两句,一种解释为:两句,一种解释为:感伤国事,感伤国事, 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 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 怕怕 。另另一种解释是:一种解释是:这是拟人写这是拟人写 法,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法,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 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 世间的离别而惊心。世间的离别而惊心。两种解释虽两种解释虽 有区别,但精神是相通的。体会有区别,但精神是相通的。体会 一下作者的感情,一下作者的感情,说说你的理解说说你的理解 。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2 两种解释,一是两种解释,一是触景生情,触景生情,一是一是 移情于物,移情于物,但但都是以美景写哀情,都是以美景写哀情, 并无本质区别。并无本质区别。 第一种:第一种:首联交代了写作背景,首联交代了写作背景, 这样的景象让诗人内心极度忧愁,这样的景象让诗人内心极度忧愁, 看到花鸟,看到花鸟,触景生情,抒发感时、触景生情,抒发感时、 恨别之思,自然过渡。恨别之思,自然过渡。 第二种:第二种:在极度愁苦无以排遣之在极度愁苦无以排遣之 时,诗人时,诗人移情于景,移情于景,以花鸟也感时以花鸟也感时 伤乱来伤乱来衬托自己忧愁之深重。衬托自己忧愁之深重。并赋并赋 予花、鸟以人的情感,更予花、鸟以人的情感,更体现诗人体现诗人“ 语不惊人死不休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语言功力。的语言功力。 * 拓展比较: 春望反映了安史之乱带来的灾 难,也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 感情。月夜也是杜甫困居长安 期间之作,比较它们在思想感情和 写作手法上各有什么异同。 月 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六单元-阅读-24 诗词五首-春望-ppt课件-(含教案)-市级公开课-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编号:1038a).zip)为本站会员(老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八年级上册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