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把握文章内容。 2、赏析写景语句,体会写景的妙处。 3、品味“闲人”的含义,感悟苏轼的旷达人生。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赏析写景语句,体会写景的妙处。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品味“闲人”的含义,感悟苏轼的旷达人生。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一、激趣激趣导入导入 林语堂曾这样评价过一位古人: “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 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一个月 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同学们,他是谁?对, 他就是诗书画文具绝,多
2、才多艺的苏轼。出示介绍苏轼的视频资料。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苏轼,走进他的记承天寺夜游 。 二、二、明确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 三、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三、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1、朗读课文 (1)名家泛读,听准字音,听出停顿和节奏,揣摩感情。 提示节奏(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 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3)学生展示 。 (4)全班齐读体会,力求读出文言文的古雅韵味。 (播放音乐) 2、疏通文意 (1)小组合作,根据注释,疏通文意。 (2)学生展示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交流
3、的成果。 3、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1)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生齐读课文。 (2)指名一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提示学生要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来回答。 四、四、品读快乐品读快乐 1、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月夜出游的呢?从哪看出?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时值冬初,寒意森森,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 “欣然”写出了作者的喜悦与 兴奋。一个“起”字和一个“行”字说明他内心涌起的那份快乐是多么强烈,多 么真诚! 2、 学生自主品读赏析,找出蕴藏在文章中能表现作者快乐的词语和句子。并以批 注的形式在课文空白处写下自己的理解。 3、师生交流,点拨提升。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和“寻”
4、字写出了苏轼当时的兴致勃勃,以及迫切想与朋友分享的愿望。 追问:苏轼赏月,为什么单单去寻张怀民呢? ppt 出示张怀民的相关背景资料: 张怀民,1083 年贬黄州,起初寓居承天寺,心胸坦然,绝不挂怀于贬谪之事。公务 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为品格清高超逸之人。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亦” 字中蕴含着同好友相知的喜悦,写出了知己间心意相通、心有灵犀的妙趣! 而“步”字则写出了是两个人在月下漫步的悠闲与惬意。 五、五、赏读月色赏读月色 1、作者在夜游的过程中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 2、学生赏析写景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要求
5、:从修辞、写法、心境等方面入手赏析)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小组自由展示,任选一种角度入手; 教师引导明确手法:比喻、动静结合月色特点:皎洁、清澈透明 3、学生齐读写景句,读出作者赏月时宁静、愉悦的心情。 六、品味六、品味“闲人闲人” 1、情因景生,景为情设,面对如此美景,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呢? 屏显: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如何理解“闲人”一词的含义?苏轼此时的心境如何? 一声“闲人” ,多少_。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闲人”二字背后的情感。 (苏轼被贬谪的悲凉及自我排遣的 旷达。 ) 七、七、对话苏轼对话苏轼 当你也面对如诗如画的月色,你想对苏轼说什么? (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和处世态度,谈你获得的人生感悟。 ) 八、八、教师总结教师总结 苏轼胸怀大志却仕途坎坷,之所以能在困境中坚持下来,就在于他有豁达、乐观 的心态。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老师愿我们每一个同学无论何时身处何境都有一 种“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的旷达情怀。 最后让我们怀着对苏轼的理解,齐背记承天寺夜游吧。 九、九、课后作业课后作业 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文中的月夜景色。 2、推荐阅读:林语堂苏东坡传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 板书:板书: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事:夜游 景:月色 情: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