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 精神的三间小屋 是部编版九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的第四篇课文, 是一篇富有哲理性的议论 性散文,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描写、议论、抒情,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 的精神生活的思想。文章在阐明事理时,既有哲理的思辨色彩,又包含感情。文章综合运用 多种修辞手法,将情和理融会一起,是一篇难得一见的美文。 二、学生分析学生分析: : 学生处于九年级上学期,养成了比较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上比较主动积极,渴望获得 进步和认可,但在此年龄段,在对自身心灵和精神生活的关注上,还需教师引导。 三、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内涵及关系。
2、 2.体味文章多方设喻综合运用修辞手法的行文特点。 3.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 2、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课时: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一、导入 情感、事业、自身是密不可分的。爱恨之情,是精神的原动力,“三十功名尘与土,八 千里路云和月”的岳飞,“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以及“横眉冷对 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不都是在爱国情感驱使下完成宏图伟业,实现人生价值 的吗?所以情感是精神的基石,事业是精
3、神的支撑,自身则是精神的栖息地。 “虽九死其犹 未悔”的屈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为了真理而 献出生命的布鲁诺不都开辟了自己的精神圣地, 让自己的精神小屋金光闪闪而彪炳千古吗? 那么, 人的精神是如何发挥这种作用的呢?那就必须要给人的精神活动以空间。 今天我们就 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 二、作者简介二、作者简介 毕淑敏(1952),女,国家一级作家。1952 年出生于新疆伊宁,祖籍山东。中学 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 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 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 11 年。毕淑敏 17 岁便来到海拔 5000
4、米的西藏阿里当兵,历任 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在苍茫的高原上,她亲眼看到一些年轻人为了祖国的安全富强永 远长眠在冰层中的悲壮。那些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死亡”使她对生命有着特别的关注。 1980 年转业回北京。1991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硕士。从事医学工作 20 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7 年开始共发表作品 200 余万字。1989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 获庄重文文学,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 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 16 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 17 届联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 30 余次。 毕淑敏真
5、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 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 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 著有毕淑敏文集八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 等。 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一)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正音明义。 (1)生字注音 宽宥(yu) 游弋(y) 轻觑(q) 麾(hu)下 广袤 (mo) 赘(zhu)余 窗棂(lng) 坍(tn)塌 要诀(ju) 困厄() 襟(jn)怀 灼(zhu)晃 自惭形秽(hu) 憎恶(zng w ) 俯拾即(j)是 驰骋(chng) (2)词语解释
6、。 不知所措: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遭受困窘或处境为难时心神慌乱。 林林总总:林林,众多的样子;总总,众多而杂乱的样子。形容杂乱众多。 俯拾即是:俯,低头,弯腰;即,就。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鸠占鹊巢:斑鸠占据喜鹊的巢。比喻强者欺凌弱者,获得现成的东西。 李代桃僵:李树代替桃树僵死。比喻兄弟相爱相助,患难与共。后用以指互相顶替或代 人受过。 (二)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作者思路。 第一部分 (第 16 自然段) 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 第二部分(第 717 自然段)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 第一层(第 78 自然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一
7、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 第二层(第 913 自然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业的小屋。 第三层(第 1417 自然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间精神小屋,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1819 自然段)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 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作者说的是哪三间精神的小屋呢? 第一间小屋盛着我们的爱与恨。 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 第三间小屋安放我们自身。 2第 16 自然段写的是什么?与后文写的精神的三间小屋有什么关联? 第 13 自然段:是全文的引子,表达了作者对两句名言的感慨与
8、思考。引出对精神 空间的理解。 第 46 自然段:由身体活动的空间引出对人心灵活动的空间的思考。 3第一间精神小屋是什么样的?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与恨。作者首先选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说明这种对比 鲜明的爱和恨会将小屋挤得满满的,接着又用了几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恨交织的经 历。接下来用一个假设句,告诉人们精神的小屋应多装爱。充分体现了作者如大地、海洋、 天空般深广的胸怀。 4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作者先列出一组庞大的数字,给人们一个对事业的时间概念。揭示出一个道理:不要小 看人们所从事的事业对人产生的深远影响。 并告诫人们适合自己的事业要自
9、己寻找, 只有规 划好自己的事业,才能使事业和人生相得益彰。 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事业?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 首先是寻找阶段,站在高处向远方望去,高瞻远瞩,确立远大目标。 其次是耕耘阶段,再苦再累,在所不惜,只要努力达成目标。 最后境界是收获阶段,已经为追寻目标精疲力尽,快要放弃时,却在最不起眼的地方获 得了成功。 5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作者首先用一个反问句引出下文, 接着用了两个比喻句说明没有自己的悲哀。 告诫人们: 做人不能迷失了自我。 理解本段的重难点是“自身”,如何理解文中“自己的思维”“自己的发现”“自己的 意见”? 通过举例分析说明这里的“自身”不单指人的个体生
10、命,更是指向这个个体生命所具有 的特立独行的人文精神。它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更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6概括第 18、19 自然段的内容: 总结全文,指出建立精神栖息地是我们的义务和权利,提出扩大精神空间的建议。 五、主题五、主题 这是一篇议论、 描写、 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 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描写、 议论、 抒情,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六、写作特点六、写作特点 1集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 2构思新颖独特。 3语言朴实,意蕴深厚。 4文笔细腻。 七、总结,拓展训练七、总结,拓展训练 文章结尾“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扩大疆域, 增修新舍,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你打算在精神大厦里安放些什么呢? 八、作业布置八、作业布置 1、抄写你最喜欢的语句或段落。 2、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悟,试以“我的精神小屋”为话题,写一篇 200 字左右的文章。 板书:精神的三间小屋 毕淑敏 盛放爱恨盛放事业安放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