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 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 神州十三号升天热点回顾神州十三号升天热点回顾+ +精彩时评精彩时评 热点回顾:热点回顾: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 2021 年 10 月 16 日 0 时 23 分,搭载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 遥十三运载火箭,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 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 582 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 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3 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 21 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 2 次载人飞行任务。 目
2、前,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 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按计划,3 名航天员将进入天和 核心舱。 此前消息 北京时间 10 月 15 日 21 时 40 分,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 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广场举行。21 时 42 分,中国载人航天工 程总指挥、 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总指挥长李尚福下达命令, 翟志刚、 王亚平、叶光富 3 名航天员领命出征,即将开启为期 6 个月的飞行任务。 精彩时评文:精彩时评文: 神舟十三是强大祖国的骄傲神舟十三是强大祖国的骄傲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飞行乘组状态
3、良好。 目前,天和核心舱和天舟二号、天舟三号组合体已进入对接轨道,满足与神舟十 三号交会对接的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条件。 探索浩瀚太空永无止境! 攀登科技高峰任重道远!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举世瞩目的神舟十三号飞船发射成功,举世称赞,捷报频传,全国人民纷 纷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欢天喜地庆祝,纷纷点赞,甚至即兴赋诗,赞美强大的 祖国,赞美优秀的航天员。正是笑脸汇成浩瀚海洋,欢歌传遍大江南北。 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 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按计划,3 名航天员将进入天和核心舱。 振奋人心的那一刻,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 后续
4、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 我国高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神舟七号发射成功,5G 互联网研究与产业化获 得重大突破,我国首条国际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在京津两大城市间开通, 首个中国人基因组序列研究成果发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 建设任务圆满完成,曙光 5000A 跻身世界超级计算机前十。 蛟龙深潜,嫦娥探月。我国科技实力不断进步。重大科技成果持续涌现,科 技创新日趋活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千年梦想,今朝实现。去年 7 月 23 日,天问一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 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天问一号于 2021 年 2 月到达 火星,实施火星捕获。2021 年 5
5、 月择机实施降轨,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 离,软着陆火星表面,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开展巡视探测等工作,对火星 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科学探测, 实现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5。深空探测将推动空间科学、空间 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 献。 截至 2021 年 2 月 3 日, “天问一号”探测器总飞行里程已超过 4.5 亿公里, 距地球约 1.7 亿公里。 我们正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新征程即将开启。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 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
6、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按计划将在轨驻留 6 个月,在这 6 个月时间,主要工 作是要进一步验证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的关键技术。具体来讲,就是要和核心 舱、天舟二号、天舟三号一起配合进一步验证。 科技强,则国强。自信之路成功,为中国航天点赞。神舟十三号载人飞 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强大。 中国航天稳步前进长江评论中国航天稳步前进长江评论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从太空“回家”的消息似乎还在耳畔,我们很快迎来了新的 消息:北京时间 10 月 16 日 0 时 23 分,我国将发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 飞行乘组由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组成。 神舟十三号此
7、次的“亮点”颇多:相比神舟十二号在太空驻留 3 个月,这次是半 年,三位航天员将在太空过春节,地球上的我们将历史上第一次收到来自太 空的新春祝福;这是中国女航天员第一次进驻中国空间站,航天员王亚平也 将会成为中国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 此次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的方式,首次径向停靠空间站;此次载人飞行任务将进行 23 次出舱活动, 等等。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三号,从 2003 年杨利伟作为中国首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实 现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到如今我国已经有 12 人去过太空,中国的航天 事业正在阔步前进。空间站建造的宏大项目将分步骤有序完成,我们坚信它 将在未来圆满顺利进行;关乎人类和
8、平与进步的航天梦,会在一代代中国航 天人的不懈努力中成为一个个现实,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对中国人来说,在这份激动的背后,更多的是一份从容。几十年的航天事业,其 背后是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我们亲历了自己国家的奋斗历程,我们也在日常 生活的变化中感受到这个国家日新月异的进步。 今后,我们还会见证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等的发射。每一次见证,都更加坚 定了人民对国家、对未来的信心。日益雄厚的科技实力是不争的事实,它是 人民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变化,而非只是一种幻想。所以,这不只是一个中 国航天人代代接力、传承梦想的故事,也是人民更有自信、国家更有实力、 民族更有希望的故事。 我们总是忍不住回顾过去, 而越
9、是回望历史, 越能理解当下。 越回顾, 就越珍视。 我们会不断回顾中国科技事业的每一个重要节点, 在这些里程碑式的事件中 寻找民族前行的动力。那些时刻,因为铭记成为永恒。 飞天梦永不失重飞天梦永不失重 科学梦张力无限科学梦张力无限(新华时评新华时评) 2003 年 10 月 15 日,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出发,迈出了 中国人遨游星汉的第一步。 2021 年 10 月 16 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在长征二号 F 运载火箭的托举下 升空,开启了中国人又一次探索太空的壮举。 18 年,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三号,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中国人奔赴星辰大 海的步伐从未停止。 半个多世纪
10、前,一曲东方红响彻寰宇。现如今,鲜艳的中国红闪耀太空。从 “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航天梦”早已汇入伟大的“中国梦”,成为人类文 明发展历程中的惊鸿之笔。 “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问”问天、“天宫”览胜,“玉兔”探月、“祝融”探火、 “羲和”探日一个个饱含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与文化传承的任务, 一次 次展示着中国航天勇攀科技高峰的探索成就,展现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 精神、中国力量。 九霄逐梦再问天,阔步强国新征程。中华民族对无垠宇宙的探索,永无止境。可 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航天征途上每一步创新和突破的 背后,都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不懈拼搏、自主创新,成
11、为一个 国家和民族的共同记忆。 又是一载金秋十月,又是一度家国梦圆。这次太空之旅,不仅能刷新中国人在太 空驻留时间的纪录,进一步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产出高水 平科学成果, 我们更能和他们一起体验在太空过春节科学探索再次与航 天梦想在太空奏响协奏曲。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正如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出征前所说,只要 敢于有梦、勇于追梦,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梦想飞船,就一定能够迎来 自己梦想的发射时刻,飞向属于你的浩瀚星空! 让我们一同期待神舟十三号乘组在浩瀚苍穹再立新功, 创造属于中国的太空探索 新纪录。 飞天荣耀挥洒中国人的豪迈飞天荣耀挥洒中国人的豪迈 不断刷新的飞天足
12、迹,彰显了中国航天在创新道路上一往无前的豪迈。2003 年 10 月 15 日, 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绕地球飞行, 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圆; 18年后的几乎同一天, 3名“神十三”航天员“太空出差”入住舒适的太空之家。 18 年间, 从“一人一天”, 到“三人半年”, 从太空出舱, 到空间站舱外维修 包含神舟十三号在内的我国载人航天工程 8 次载人飞行, 可以说次次都充满 挑战,但也次次都是创新、次次都是跨越。 到了太空的航天员会“感觉”地球的引力变得微乎其微,祖国的引力却越来越重, 凯旋的第一句话总是发自肺腑的“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神舟团队自豪地喊出 “以国为重”正是有千千万万的航天工作者
13、心怀“国之大者”接续奋斗,刚 刚走过第六十五个年头的中国航天事业,才能渡过难关、跨过艰险,铸就自 立自强的奇迹,更令无数中国人对航天人衷心说上一句“你是我的荣耀”。新 时代中国航天事业无数奋斗者、攀登者努力奔赴星辰大海,必将激励每一个 中国人为自己的梦想奔跑。 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永无止境。建造空间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将 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开拓性贡献。 中国自主建造的空间站以“天宫”命名, 寄寓着中国人的豪迈志气和探索精神。 航天员一次又一次在浩渺太空迈开脚 步,中华民族追逐自己的飞天梦想勇往直前。 语文资料加群微信 ywgx688 备注:语文 中国人为啥争当中国人为啥争当“太空
14、常住人口太空常住人口” 经济日报佘惠敏经济日报佘惠敏 2021-10-17 北京时间 2021 年 10 月 16 日 0 时 23 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 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顺利将 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3 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随着神舟十三号的成功发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3 位航天员已奔赴中国空 间站,他们将在太空中工作生活 6 个月。在我国,常住人口的统计时间标准 为半年,即一年内在某地住满半年即为该地常住人口,按照这一标准,这 3 位航天员就是中国首批“太空常住人口”。这也是我国航天员首次执行长达 半年的空间驻留任务。
15、这不禁让人感慨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进步之速:2003 年 10 月 15 日,浩瀚太空 才迎来第一位中国访客杨利伟;仅仅 18 年后,中国人就建起了空间站,实 现了太空常住。 太空居,大不易,首先需要很高的成本。已经运行了 20 多年的国际空间站,每 年维护费用高达 40 亿美元,光宇航员平均每人每天花费约 750 万美元。如 此高成本,为啥中国人还要争当“太空常住人口”呢? 太空常住是探索未知的需要。 可以常住的空间站,本身就是非常难得的微重力实验室。在地面上创造的微重力 实验环境每次只能持续几秒钟, 而空间站长期太空飞行所提供的近乎无限时 的微重力科研条件,可以得出在地面得不到的实验结果。研
16、究微重力环境下 各种物理和化学过程, 能给基础科学带来前所未有的发现; 利用微重力环境, 可制备在地面条件下难以获取的新物质、新材料;微重力环境下的细胞生长 也与地球不同,能让我们更深切地认识生命科学的基本问题。 空间站不仅提供了微重力环境,还可以帮助我们长期观测地球,同时获得空间站 运行轨道内的太空辐射和电磁场长期数据,可以研究其对人类身体、各种仪 器和材料的影响等。 见多才能识广。浩瀚宇宙是人类探索未知的宝库,空间站是通往宝库的桥头堡, 太空常住人口就是桥头堡里的先遣军。中国人不能缺席新一轮的科技革命, 那就必须要有自己的“太空常住人口”。 太空常住是星辰大海的起点。 探索宇宙是全人类的共
17、同梦想,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是人类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 发展的永恒动力。只有通过不断的技术积累,我们才能监控预测气候变化, 拓展生存空间,从行星文明迈向星系文明。 未来, 将有更多中国人进入更远的太空, 现在, 我们需为此积累经验、 做足准备。 中国空间站有人类长期在轨生活并进行空间技术实验, 这是为将来更长距离、 更大规模星际旅行展开的预演。中国空间站将成为各种创新技术的试验场, 集成各领域的高、新科技成就,同时又给各领域发展提出新的要求,继而推 动和促进整体科技水平的提升。 万里之行始于足下。太空常住是我们迈向星辰大海目标的起点,中国空间站也将 成为造福全人类的太空实验室,必将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独特贡献,中国的 “太空常住人口”也必将越来越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