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 2016 版)版)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战国七雄及兼并战争、 秦国的商鞅变法和都江堰。 教材较为详细地介绍 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特征, 对学生很好地理解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时代变革具有重要意 义。同时,介绍了当时的著名文化遗产都江堰,让学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战国时期七雄并立的状况,了解此时战争特点,知道战国时期的主要 战役。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 来。掌握都江堰的修建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应用多媒体
2、和教师提问相结合,使学生直观感受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通 过角色扮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讨论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树立“实现抱负不怕 挫折和牺牲”的观念,从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去认识人生的价值。造福千秋 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证明了我国古代科技在当时世界领先, 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 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都江堰的修建及功能 教学难点:对商鞅变法内容的理解。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对于本课涉及的“战国时期社会的变化”难以理 解。这里需要
3、教师帮助学生理清基本的思路。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识图分析法、材料研读法、辩论学习法、问题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中央电视台大型科教片中国通史中第 14 集主题曲视频(利用视觉和听觉的吸 引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求知的渴望。 ) 教师:大家能不能猜出来视频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个时代? 学生:战国时期 讲授新课: 一、战国七雄 教师: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战国时期给你的印象,你会用哪个词呢? 学生: “乱” 教师:确实如此,这一时期的战事连绵,干戈不息。就连战国时期的铜壶上绘制的图案 都是水陆攻战图(教师出示图片) ,
4、可见这一时期整个社会崇尚的就是武力。正如唐朝诗人 胡曾的咏史诗流沙中的诗句所描述的“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利用图 片和诗歌,使学生对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那么,所谓的七雄是指哪七 个国家呢?你能在地图上指出七雄的位置吗?(展示战国形势图 ,学生对七国形成空间 概念。 ) 学生:在地图上指出七雄的位置。它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 教师:七雄并立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呢? 学生: “三家分晋”和 “田氏代齐” 教师: (演示地图变化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 。利用地图动画的动态演示,激发学 生的兴趣,加深历史事件的印象。 )这两件事表明新兴势力在晋、齐两国取得胜利,也
5、表明 战国七雄并存局面的形成。 教师:中国历史上的很多著名战役就发生在这一时期,在地图中找到,并画出来。 学生:主要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教师:战国时期与春秋时期相比,战争有没有发生变化呢?我们就以长平之战为例,来 了解战国时期的战争。 (播放视频长平之战 ,使学生对战国时期的战争产生更全面、更直 观、更深刻的认识。 ) 教师: (出示城濮之战和长平之战的战况对比表格, 帮助学生准确分析历史事件的特征,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 )分析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 城濮之战 (春秋时期) 长平之战 (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 战争特点 军队规模 晋:3 万 楚:4 万 双方军队近百
6、万 持续时间1 天三年 战争结局 楚国打败, 晋国成为霸主 赵军大败, 40 万军队被活埋 学生:持续时间长、参战兵力多、战况惨烈。 教师:此时的战争已经不再是春秋时期以“尊王攘夷”为口号的争霸战争,而演变为兼 并战争,以攻城掠地、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获得人口和财富为目的。 二、商鞅变法 1、变法背景 教师:在这样残酷的战争中,各国怎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呢? 学生:招揽人才、变法图强 教师:对。这一时期,各诸侯国的君主们为了得到人才纷纷开出了优厚的条件,许诺高 官厚禄。早上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到了晚上就可能腰佩金印,在朝堂上呼风唤雨了。也 正是因为如此,人才在各国之间的流动非常频繁。谁赏识我,
7、我就为谁效力。战国时期的变 法改革持续了一百多年,李悝在魏国、邹忌在齐国、吴起在楚国、商鞅在秦国都进行了不同 程度的改革。除了战争的需要,各国改革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 (教师出示材料一: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在农业生产上广泛应用,封建经济有了 很大发展,新兴地主阶级不断壮大,要求取代旧贵族掌握国家政权。各诸侯国统治者为了适 应这一变化,纷纷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制度。 ) 学生:有,封建经济的发展,地主阶级的壮大,也要求改革。 2变法内容和作用 教师:各国的改革,谁的成效最大呢? 学生:秦国商鞅变法 教师: (出示幻灯片介绍商鞅其人) 教师:商鞅作为外乡人在秦国变法,取得了极大的成效
8、,他是如何进行变法的呢?(展 示商鞅变法措施) 请大家结合材料分析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对秦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幻灯 片展示各种漫画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 商鞅变法的措施: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打破了原来分封制度下公卿大夫、豪门贵族对地方 势力的垄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图一) 分封制分封制 天子天子 诸侯诸侯 卿大夫卿大夫 士士 县制县制 国君国君 县令县令 平民平民 图一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规定宗室、贵戚没有军功就取消其贵族身份,有利于加强君权。 (图二)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居民以五家为“伍”、十 家为“什”,互相监督。一
9、家有罪,九家必须连举告发,若不告发,则十家同罪连坐。 (图三) 君君 主主 贵贵 族族 平民平民 图二图三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所谓私斗,是指奴隶主之间为了争夺土地、财产,经常发生争斗。 新法规定不准私斗,目的在于削弱奴隶主的势力,加强封建中央集权。(图四) 5、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废除了原来规定土地由国家所有的井田制,承认土地 私有,地主和农农私自开垦的荒地国家也予以认可,有效调动了地主和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促进经济的发展。 (图五) 平民平民 图四图五 6、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因游手好闲而贫穷者,全家罚为官奴。 (图六) (图六) 7、统一度量衡。为人们
10、从事经济、文化的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图七) 度度 量量 衡衡 图七 8、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规定斩敌甲士首级一颗赏爵一级,田一顷, 宅九亩。 有利于底层劳动人民和新兴地主阶级通过军功途径改变社会地位, 同时也壮大了秦 国的军事力量。 (图八) 图八 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回答问题,每组任选 2 条分析。 教师:商鞅变法确实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都加强了秦国的实力,达到了富国 强兵的目的。但是,不难看出,商鞅在变法过程中也会得罪一些人,哪些人会对商鞅心怀记 恨呢? 学生:旧贵族 教师: 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 鞅被处死
11、。那么,这次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呢? 学生讨论,各抒己见。最后得出结论:评价改革成败的标准,不是改革者的个人命运, 而要看改革对国家和社会所起到的作用。商鞅变法使秦国空前强大,是成功的变法。 (培养 学生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 ) 教师: 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功, 除了措施得当和秦孝公的支持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 (历史小剧场: “徙木立信”) 教师:这个故事说明商鞅为变法创造了什么样的条件呢?(取信于民)这就启示同学们, 要想做个成功的人,必须具备什么品质?(言必信,行必果) 教师提问: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进行变法,变法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学生回答:加速了整个社会前
12、进的步伐。 教师:通过学习商鞅变法,你受到什么启发?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教师:四川成都有一个节日,叫祀水节。这是怎么回事呢?(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阅读材料:为祈求“河神”保佑风调雨顺,古蜀人自古以来就有杀猪宰羊以“祀 水”的习俗。战国以后,“祀水”活动演变为纪念李冰治水功绩的庆典,一年一度,世代相 传。 教师:成都人纪念李冰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看书,直接回答问题。 学生:修建都江堰 教师:不错,在商鞅变法的 100 年之后,秦国蜀郡郡守李冰四川岷江上游修筑了都江堰 水利工程。下面我们就来探索都江堰的奥秘。 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都江堰示意图 ,播放视频,展示都江堰的工
13、程原理,设计一系 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大王的赏赐 可大王的赏赐 可 真多呀真多呀!下次出下次出 征一定要杀 更征一定要杀 更 多的敌人!多的敌人! (1)修建都江堰的原因是什么? (2)都江堰主体工程由哪几部分组成? (3)你认为都江堰工程的哪项设计最能体现李冰的智慧? 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回答问题。 教师点拨:我们了解了都江堰的工程原理,它根据防洪灌溉的需要,因地制宜、因势利 导,科学而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控制内江、外江的江水流量,使原来“旱涝多变”的成都 平原变成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教师:但是这项工程距今已有 2200 多年的历史了,人们为什么对李冰还如此念念不忘 呢?
14、学生阅读材料:都江堰建成之初,灌溉面积五六十万亩,后来逐渐伸展,灌溉面积 300 多万亩,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不断维护和修整,都江堰的灌溉面积已经超过了 1000 多万亩, 相当于四川省耕地面积的十分之一。 学生思考后回答:古为今用 教师:是的,2200 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特别是经受了 2008 年的大 地震。这样高超的设计和工程质量不能不令人赞叹! 中国古人的智慧确实值得我们钦佩。正是因为中国古代出现了无数像商鞅、李冰这样 的智者, 他们心系国家、 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才引领我们中华民族铸造了五千年的辉煌文明。 现代中国同样有这样一批人,他们活跃于中国的各个领域,推动着今天中
15、国的前进。 (多媒 体展示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杨利伟、马云、莫言等社会精英的照片) 希望在 20 年、30 年之后,我们班也能出现这样的智者,引领中国未来,鼓励学生勇 于承担社会责任,从小树立远大目标,勇于开拓未来。 (多媒体展示本班学生的照片。 ) 【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学习了战国七雄、 商鞅变法和都江堰。 战国时期, 铁制工具和牛耕进一步使用, 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秦国通过较为彻底的商鞅变法,迅速进入封建社会并强大起来,为 以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修筑都江堰既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也为秦国提供了 强大的经济基础。 【课堂练习】 1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 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这段材料说明() A商鞅变法失败原因是触犯了奴隶主贵族利益B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 C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D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会付出沉重代价 2成都平原的“千里沃野,渔米之乡”得益于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 A郑国渠B灵渠C都江堰D白渠 3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 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A奴隶制开始瓦解B封建制度确立C生产力飞速发展D诸侯兼并争霸 【板书设计】 战国七雄(军事变化) 商鞅变法(政治变化)都江堰(经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