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第 2 课 原始农耕生活课型新授第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 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 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 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 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 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 对人类社
2、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 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内容来 源:Z#xx#k.Com 分析 教学重点来源:Z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来源:Z&xx&k.Com来源:Z|xx|k.Com 教学难点原始农业的发展 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主体,又是学习客体,因而,了解学生是教学 的必要前提。七年级学生对学习历史有浓厚兴趣,但没有预习 历史的习惯,因而课堂必须留给学生阅读教材时间,加上学生 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比较适合根据一定的学习任务分段阅 读。同时七年级学生接受能力有限,不需要教师补充太多课外 知识,因而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在课堂上完成教
3、学目标。 本课面对的是七年级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 现、求知欲望强烈,对事物充满了好奇,有主动学习的愿望。 这样便于老师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结构出发,通过较多图 教法 学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 教学法 教具学 具 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 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教 学 过 程 教材处理二次备课 1 导入新课 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 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 2探究过程 (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 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 灾影响大,食物来
4、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 ,然后引出获 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 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 (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 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 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3)展示历史图片: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 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 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 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 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
5、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 (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 ,学生指出河姆渡、 半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后,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 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 (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让学生阅读 课文的最后一段小字,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大汶 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应怎样看这一现象? (四)巩固小结 1出示话题:我国的原始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你愿意生活在 那个时代吗?为什么?(根据老师展示的历史实物图片,学生发 挥想象力,任意选择一种居民设计、表演他们一天的生活) 2、 小制作: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个经济实用的表 格,对所学知识
6、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 教 学 过 程 (五)推荐作业 1、制作与本课农耕经济有关的自由阅读卡,可以是神化传说、历史 故事,诗歌,也可以是农耕小知识。 2、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到农村感受一下农民耕作的苦与乐。 附:板书设计 一、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五六千年 2、生活位置: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 3、农业:半坡居民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4、半坡居民会制造彩陶。 二、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时间-距今 7 千年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 3、农业: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4、河姆渡居民会建造房屋,还会开挖水井。 三、原始的农业发展 我国最早栽培稻和粟的国家 教后 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