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ppt课件-(含教案+视频+素材)-部级公开课-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编号:f174b).zip

相关 举报
  • 全部
    • 《北魏孝文帝改革》视频.wmv
    • 教案f174b.docx--点击预览
    • 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mp4
    •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pptx--点击预览
    •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考练题.docx--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 19 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 了解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 理解民族交融的方式和意义;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教材内容分析教材内容分析 魏晋以来,随着许多少数民族的内迁和北方汉族的南下,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 和交融交融的内容愈加深入,从吃穿住行到思想文化,民族交融已经渐成趋势。北方的 民族大交融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课主要介绍了淝水之战的具体情况,该战争之后北方的形势发展,北魏的统一、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北方地区的民族大交融情况。教材内容分为三个子目分别是:淝水之 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三个子目之间的关系应该为: 淝水之战进一步确定了早已存在的南北对峙局面。淝水之战以后,南北继续分别发 展。后来鲜卑族拓跋部建立了北魏,统一了北方,实现局部的统一。 北魏孝文帝统治时进行了改革,其改革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发展潮流,进一步促 进了民族交融和北方经济的发展,为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我校七年级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在本课学习之前也仅仅是经历过 短期的中学历史课程学习,还没有形成比较规范、有效的历史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方 法,而且知识积累有限。但他们在课堂上思维活跃、乐于表现、求知欲望强烈,有主动 学习的意愿。所以,本课教学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结构出发,借助希沃交互式电子 白板的交互功能和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小故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热情,通过史料阅读分析、小组讨论探究及角色扮演等引导学生逐层深入思考 历史问题,使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学习和探究并有所收获。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掌握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了解东晋取胜的原因和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基本史 实,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交融的改革措施。 2、通过学生阅读理解教材,概括归纳孝文帝的主要改革措施,初步培养学生分析 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凡是符合历史 发展趋势和人民愿望的改革必能起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 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民族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淝水之战的史实,识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 教学难点: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认识到民族交融对于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 意义。 拟要解决的教学问题拟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如何应用历史情境教学法培养初中学生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教法:讲述法、情景教学法、讨论归纳法、问题导学法 学法;识图分析的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整理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史料、视频和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淝水之战的资料、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我国民族交融的表现 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希沃 5 教学软件、PPT 课件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1 课时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一、淝水之战 1、淝水之战:时间、经过、结果 2、淝水之战的特点和影响。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439 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鲜卑习俗治理国家困难重重 2、措施:迁都洛阳 推行汉化 3、意义:增强了北魏实力,促进了民族交融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 1、背景 2、表现 3、意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 十六朵花 提出问题:五十六个民族中 有没有匈奴族、氐族和鲜卑 族? 欣赏歌曲,并注意歌 曲中展示的五十六个 民族中有没有匈奴族、 氐族和鲜卑族。并思 考回答:这些民族为什 么会消失? 运用展示我 国五十六个 民族的歌曲 创设教学情 境导入本课 学习,激发 学生学习兴 趣的同时, 与本课教学 内容衔接。 讲授新课 一、淝水之战 1、背景 1、出示东晋前秦形势图 出示材料,指导学生阅读并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王猛说:“晋 朝虽然僻处江南,却是华夏 正统,目前上下安和。臣死 认真阅读东晋前秦 形势图 ,和教师出示 的材料一和材料二, 思考回答问题,形成 结论。 通过补充史 料,指导学 生阅读,思 考回答问题, 了解淝水之 战的历史背 2、时间、经 过、结果和特 点 3、影响 后,希望陛下千万不可图谋 伐晋。鲜卑、羌等归降贵族 终怀二心,迟早要成为祸害, 应该逐渐铲除他们。 ” 材料二 “四方基本平安,只 剩下南方的东晋还在抗拒王 命。我要亲自统率大军出征, 一举荡平江南地区” (1)材料一王猛曾在哪一政 权里担任丞相?该政权是哪 一个民族建立的? (2)材料二应该是谁说的话? “四方基本平安”具体指的 是什么? 此时我国南方处在 哪一政权的统治之下? (3)通过材料二判断这位统 治者听从丞相王猛的劝告了 吗?为讨伐东晋所发动的战 役是什么?结果如何? 2、出示淝水之战的的相关历 史信息,指导学生完善表格 信息。 3、出示材料,指导学生阅读, 回答问题,得出结论。 材料一:(前秦)苻坚说: “以我百万大军,把马鞭 扔在长江中,就可以阻断长 江水流,征服东晋如同疾风 扫秋叶一样。 ” 材料二:(前秦)军队虽然 有 80 多万,但向南进军时前 后千里,战线过长,力量分 散,到达前线的只有 30 万。 材料三:(前秦)苻坚不顾 上下反对,强征各族人民当 兵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 国。 问题:结合材料一、材料二 学生回答参考答案: (1)前秦 氐族 (2)前秦皇帝苻坚; 前秦统一北方黄河流 域;东晋 (3)没有,淝水之战; 前秦战败。 结合课本 P86 内容, 完成淝水之战的所有 信息。 阅读史料,思考回答 问题。 参考答案:狂妄自 大,骄傲轻敌 战线 过长,兵力分散民 族矛盾尖锐,失去民 心 景,培养学 生论从史出 的学习方法 和历史理解 的学习素养。 培养学生阅 读课本,获 取有效信息 的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阅 读史料,理 解史料,提 高阅读和理 解能力。培 养学生论从 史出的学习 方法。 和材料三分析前秦失败的原 因? 提出问题: 淝水之战的影响有哪些? 我们还学过哪些以少胜多 的著名战役? 结合课本 P88 内容前 面所学内容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 影响:淝水之战后, 前秦统治瓦解,北方 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 战的状态;东晋在南 方的统治取得暂时稳 定,为经济发展提供 了有利条件。 巨鹿之战、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前后知识对 比联系,形 成时空观念。 二、北魏孝文 帝改革 1、背景 2、改革措施 迁都洛阳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P87 插 图内蒙古呼伦贝尔鲜卑族 发祥地-嘎仙洞遗址提 出问题: 鲜卑族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北魏统一北方的时间? 2、提出问题:阅读课本 P87 正文第三段内容和课本 P89 相关史事内容分析孝文帝改 革的背景(原因) 3、出示材料,提出问题: (1) 材料一:此间(平城) 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 易俗,信为甚难”。 材料二:洛阳为数朝之都, 素来是中原的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 问题:根据两则材料说一说 在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方面, 洛阳和平城相比具有哪些优 势? 阅读教材插入和内容, 回答问题。 北方落后的游牧民 族 公元 439 年 自主阅读课本内容, 相互交流,回答问题, 归纳总结结论。 阅读材料,结合课本 内容,回答问题,归 纳结论: (1)政治上,平城保 守势力大,改革会受 阻。 (2)经济上,平城经 济落后,粮食供应困 难。 (3)地理上,平城地 理位置遥远,经略南 方有困难。 (4)洛阳是历代帝王 建功立业的场所,汉 文化积淀深。 通过设置问 题情境,学 生读书,自 己获取信息, 依据自己的 理解,相互 交流意见, 总结归纳结 论,培养历 史解释的素 养。 培养学生论 从史出的学 习方法和能 力。 推行汉化政 策 3、改革的意 义 4、播放孝文帝改革视频,指 导学生结合课本 P88 内容, 归纳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 措施 5、帮助学生一起归纳,采用 缩减记忆。 (1)阅读材料:今欲断诸北 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 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 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 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以下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 的什么措施? (2)展示服饰变化图和 孝文帝出行图 ,展示姓 氏变化图 ,展示资料:孝文 帝自己迎娶汉族高门士族的 女儿入宫,同时令自己的六 个兄弟都娶汉族高门士族的 女儿为正妃。很多鲜卑公主 也嫁给汉族高门。师: 我国 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如李 白,元慎都是鲜卑人, 连隋王朝的杨坚、大唐王朝 李世民都流淌着鲜卑人的血。 6、展示材料: 北魏迁都以 后,洛阳再度成为北方的政 治经济文化中心。从四面来 的商人汇集在这里,交流着 来自不同地方的物品,他们 中很多人说着夹杂鲜卑语的 汉语,穿着和汉族一样的服 饰,他们一改往日不尊老, 不养老的陋习,老人得到了 子女的照顾。从他们身上, 已经看不出鲜卑族和汉族的 区别了。 问题:概括孝文帝改革起到 了什么作用? 归纳总结孝文帝改革 的措施,并结合史料 解释这些改革措施的 作用。 (3)说汉话 、穿汉 服、改汉姓、联汉姻 阅读材料,结合课本 回答:增强了北魏的 实力,促进了民族交 融。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阅 读课本内容 结合史料归 纳历史结论 的学习方法 和历史理解、 历史解释的 学科素养。 通过小组讨 论,培养学 生协作学习 的方法。 课堂拓展: 7、以史为鉴:孝文帝改革 对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以及 多民族之间的关系有何启示? 1、对改革开放:改革 是强国之路,富民之 本,我们要坚持改革 开放。2、对民族关系: 树立民族平等、民族 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 荣的意识 三、北方地区 的民族交融 1、背景 2、表现 3、意义 1、讲述:民族交融是指各民 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 共同发展、逐渐交流融汇的 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 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 趋向一致。它是中国古代历 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P88 内 容 3、展示一组图片,指导学生 阅读、辨识,从经济、习俗 方面、政治方面、文化方面、 民族心理方面得出结论。 4、出示材料,师生一起分析 阅读课本,找出胡汉 交融的背景:魏晋以 来,内迁的各族人民 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 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 阅读图片,得出结论: 表现:经济、习俗方 面:内迁的各族人 民向汉族农民学习农 业技艺,从事农业生 产。汉族学习和接 受他们的食物、服装、 用具等,融入到汉族 的生活中。 政治方面:沿袭中原 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 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文化方面:北魏孝 文帝改革后,汉语更 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 语言。西北民族的 乐器、歌舞等受到汉 族人民的喜爱。 民族心理方面:“胡” ” 汉“观念逐渐淡薄, 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 对历史名词 进行解释, 帮助学生理 解历史现象。 培养学生学 习历史的方 法和理解历 史现象的能 力。 从图片史料 中获取信息 得出文本结 论和提高对 比分析的能 力。 培养学生论 民族交融对历史产生的作用?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 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 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 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 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 测之后记 问题:结合材料谈谈民族交 融对我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 响? 见逐渐减少。 阅读史料,分析思考 问题,得出结论:丰 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 文化和精神文化,为 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 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 基础。 从史出的学 习方法和能 力。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北魏政治和 北方民族大交融,孝文帝实 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顺应 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了 北方民族的融合。虽然,今 天的 56 个民族中虽已经看不 到鲜卑的滴滴点点,但鲜卑 却用自己的自信和坚韧促进 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现 在,我们要实现中国梦就必 须要顺应潮流,坚持改革开 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其 他民族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实现中国梦,还必须树立民 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 共同繁荣的意识,各民族间 要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课堂练习单项选择题 材料分析题 完成课堂练习巩固反馈本 课所学内容 布置作业完成历史填充图册作业。 教学目 标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听歌曲,看 图片,找一 找,今天我 国的56个民 族中还有没 有匈奴族、 氐族和鲜卑 族? 教学目 标 新课讲解新课讲解 一、淝水之战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淝水之战一 公元316年,内迁 的匈奴族灭掉西晋, 北方陷入割据混战的 “十六国”时期 4世纪后期(382 年),内迁的氐族强 大,氐族皇帝苻坚建 立氐族政权前秦,并 统一了北方黄河流域。 一、淝水之战 317年,司马 睿在南方重建晋朝, 史称东晋。 1、背景: 前秦统一北方黄 河流域,与南方的东 晋形成对峙局面。 一、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 强大后的前秦与南方的东 晋形成对峙的局面。 383年,苻坚拼凑了步兵 60余万、骑兵27万,浩浩荡 荡南下,企图灭亡东晋,统 一中国。.晋军以8万精兵 应战,打败前秦军。苻坚中 箭负伤,带领残兵逃回北方。 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又一次 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 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 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 战状态。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项项 目目内内 容容 交战双方 时 间 结 果 特 点 影 响 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经过 (成语) 383年 前秦 东晋 投鞭断流 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东山再起 以少胜多 前秦失败 前秦瓦解 北方再度分裂 自学任务一:阅读教材86页第2自然段、87页第1自然段 ,依 据课本内容,完成关于淝水之战的信息。 时 间 双 方 结 果 特 点 影 响 一、淝水之战: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及特点 一 阅读以下三则史料,分析淝水之战中前秦惨败的原因。 史料一(前秦):苻坚说:“现在,我有 兵卒八十七万,凭我们人多,投鞭于江,足断其 流进攻东晋,就好像疾风扫秋叶一样。” 史料二(前秦)军队虽然有80多万,但向南 进军时前后千里,战线过长,力量分散,到达前 线的只有30万。 史料三(前秦)苻坚不顾上下反对,强征各族 人民当兵,拼凑了步兵60余万、骑兵27万,浩浩 荡荡南下,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 一、淝水之战 北魏孝文帝改革 二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北魏的建立及统一北方 自学任务二:阅读课本P87第二段内容,找出北魏建立的时间、 民族及统一北方黄河流域的时间。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结合图片和北朝民歌说说鲜卑族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民歌敕勒歌 鲜卑族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结合材料,说一说北魏孝文帝对待汉文化持什么样的态度? 2、孝文帝改革的历 史背景: 北魏:鲜卑族作为北 方的游牧民族,生产、 生活方式落后,治理 北方地区困难重重。 北魏孝文帝:自幼受 汉文化熏陶,崇尚、 推崇汉文化。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3、改革措施 自学任务三: 阅读课本P87第四 段和P88第一段内 容并观看视频,归 纳出孝文帝改革的 主要措施。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根据材料说一说在学习汉 族先进文化方面,洛阳和平 城相比具有哪些优势? “此间(平城)用武之地, 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 甚难”。 洛阳为数朝之都,素来是中 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以下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什么措施?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 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 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 黜。 资治通鉴 大意: 改说汉语,三十岁以上的人比较困难,可以暂缓,三 十岁以下在朝廷做官的,一律要改说汉语,违反者降职或撤职。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胡服陶俑图 汉服陶俑图 孝文帝出行图。画面中所 有的人都是峨冠博带,宽衣大 袖,反映了孝文帝汉化改革以 后北魏的衣冠制度。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鲜卑姓汉姓 拓跋元 贺楼 楼 邱穆陵穆 步六孤陆 贺赖贺 独孤刘 姓氏变化图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自己迎娶 汉族高门士族的女儿 入宫,同时令自己的 六个兄弟都娶汉族高 门士族的女儿为正妃。 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 汉族高门。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阅读下面两则史料,说一说孝文帝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一:北魏迁都以后,洛阳再度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 中心。从四面来的商人汇集在这里,交流着来自不同地方的物品, 他们中很多人说着夹杂鲜卑语的汉语,穿着和汉族一样的服饰,他 们一改往日不尊老,不养老的陋习,老人得到了子女的照顾。从他 们身上,已经看不出鲜卑族和汉族的区别了。 材料二:孝文帝改革以后,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 洛阳的风貌,感慨的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 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国力兴盛,礼仪周全,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4、改革的意义: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加速了北 方少数民族的汉化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以史为鉴 孝文帝改革对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以及多民族之 间的关系有何启示? 1.对改革开放 2.对民族关系 改革是强国之路,富民之本,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 树立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意识。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三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概念解读 民族交融 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 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流融汇的过程,包括 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 趋向一致。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 史现象。 火眼金睛火眼金睛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看看一看图片:看下列图片所反映的生产生活方式, 哪些原本属于“胡人”?哪些原本属于汉人? 胡胡胡胡汉汉 胡胡 汉汉 胡胡汉汉胡胡 再看图片:看看“胡人”和汉人的生产生 活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 胡人牛耕汉人胡食 汉人胡服胡人汉服 汉人骑马 汉人席地而坐坐胡床、胡椅、胡凳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原因:魏晋以来, 内迁的各族人民与 当地汉人错居杂处, 互相学习,相互影 响,开始过着定居 的生活。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2、民族交融的表现 自学任务四: 阅读课本P88第三段内容,从经济方面、 生活习俗方面、政治方面、文化方面和民族 心理方面归纳魏晋以来我国北方地区民族交 融的表现。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2、民族交融的表现 经济、习俗方面: 内迁的各族人民向汉族农民学习农业技艺,从 事农业生产。 汉族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融入到汉族的生活中。 政治方面: 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 专制制度。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文化方面: 民族心理方面: 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的 通用语言。 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 “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 与偏见逐渐减少。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议一议 结合材料谈谈民族交融对我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 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 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3、民族交融的意义;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 和精神文化,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 了基础。 教学目 标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北魏 政治 和北 方民 族大 交融 淝 水 之 战 背景: 时间:383年 交战双方:东晋前秦 结果: 东晋以少胜多 影响: 北魏孝 文帝改 革 北魏建立: 改革措施:说汉话、穿汉服、改 汉姓、通汉婚 作用: 北方地区的 民族交融 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 各民族交融 教学目 标 巩固提升巩固提升 1、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 A、三国中的魏国 B、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 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 C 2、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 ) A、长安 B、洛阳 C、许 D、殷 B 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 ) 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 C、李悝变法 D、北魏孝文帝改革 D A D A 第第 1919 课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练习练习 一、单选择题(结合本课所学内容,认真选一选。 ) 1通过对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的学习,我们获得了很多知识。下列表述不正确 的是( ) A它们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B战后都使我国北方陷入分裂和混乱状态 C这两次战役间隔了一个多世纪 D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骄傲使人失败 2关于淝水之战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淝水之战发生在 4 世纪后期 B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 C交战的双方是前秦和东晋 D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3下列人物中,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是 A曹操 B袁绍 C符坚 D周瑜 4成语“草木皆兵” 、 “风声鹤唳”与中国历史上的哪次战争有关? A巨鹿之战 B淝水之战 C赤壁之战 D官渡之战 5 “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这道诏书是哪位统治 者颁发: A秦始皇 B汉武帝 C曹操 D北魏孝文帝 6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是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北魏政权 学习汉族先进的经济文化政策是改革 的核心内容 改革加速了黄河流域的民族大融合的过程 为北魏统一全国奠 定了基础 494 年,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至咸阳 A B C D 7尊老爱幼、崇尚忠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把“以孝治国,提倡 尊 老、养老”作为重要改革措施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A.呼韩邪单于 B北魏孝文帝 C辽太祖阿保机 D金太祖阿骨打 8史料解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 资治通鉴记载:“(魏主)今欲断 (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 ,一从正音(汉语) 。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 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该史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 项措施 A迁都洛阳 B改用汉姓 C该穿汉服 D学说汉语 9 “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 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为此,孝文帝把都城迁到了 A.平城 B.洛阳 C.长安 D.建康 10扫一扫某历史词条二维码,结果出现“迁都洛阳、汉化政策、 民族融合” 等内容。这一历史词条应是 A周平王迁都洛邑 B楚庄王问鼎中原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隋朝开凿大运河 11如图,观察图示,你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突出特征是( ) A澄清吏治 B发展经济C中央集权 D提倡汉化 12孝文帝的汉化政策措施包括( ) 用汉姓 穿汉服 说汉话 与汉人通婚 A. B. C. D. 13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 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材料反 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哪项措施 A改用汉姓 B改穿汉服 C学说汉话 D鼓励与汉族通婚 14在中国古代,改名换姓非同小可,对皇帝来说尤其如此。北魏孝文帝改革 时,提倡学习汉族文化风俗,带头将自己的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这一举 动带来的影响是( ) A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了 B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过程 C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D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15以下选项中,最能反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基本特点的是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D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 16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内迁后,对历史影响最大的是( ) A匈奴 B鲜卑 C羯 D氐 17晋江名字的由来:晋人南迁,依江而居,故名晋江。说明北方汉人大规模 南迁晋江流域的朝代是( ) A、西晋、东晋 B、隋朝、唐朝 C、北宋、南宋 D、元朝、明朝 18北魏统一北方后, 于 494 年把都城从平城迁至 。后又大力推 行学习汉族文化风俗的政策,从而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 19人类历史之河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面对历史的洪流,伟大的 历史人物直面于变化,求索于天地,选择去改变,创造了一段又一段历史的传 奇。 请回答: (1)公元前 356 年,在城门立柱随后在秦国开展一次巨大改革的商鞅使秦国富 强起来,为日后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请问商鞅变法的背景是什么?(2 分) (2)西汉初期遵循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但也随之产生了思想相 对混乱的新问题,为了达到思想上的一统,汉武帝采取了谁的建议?并实行了 什么措施?(2 分) (3)作为鲜卑族的王者,他顺应历史的大洪流,改汉姓、穿汉服、写汉字、说 汉语,全面的学习汉族文化。请问他是指谁?这次改革在历史上又有何作用? (2 分)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西晋人口内迁分布图 材料二: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 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 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 皆改之。 ” 请回答: (1)材料一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主是指谁?本诏令提出什么具体改革措施? (3)孝文帝改革给我们什么启迪? 21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 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 答问题。 请回答: (1)面对社会转型,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 (2)依据改革的措施,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形式有何不同,并指 出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 (3)两个事件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ppt课件-(含教案+视频+素材)-部级公开课-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编号:f174b).zip)为本站会员(小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历史 > (部)统编版 > 七年级上册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