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考复习之特殊平行四边形(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材分析:特殊平行四边形 的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基本判定方法之后进行的,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进行扩充的,特殊平行四边形知识的综合应用是教学重点。 平行四边形同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本章的教学难点。通过复习不仅要让学生熟练掌握三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归类找出他们内在的转化方法。通过自己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图形观念,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定理;(2) 进一步理解这些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
2、能运用有关知识进行证明和计算。2能力目标:(1)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深入地体会特殊平行四边形在数学方面的应用价值。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特殊平行四边形, 体会数学知识应用价值, 培养几何图形理解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 重点:(1) 三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的复习.(2) 三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综合应用.2难点:性质和判定的区别及总结关系方法的多样性和系统性。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知识状况分析:“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是学生继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 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有关知识, 对平行四边形
3、的性质和判定已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在小学也接触过矩形,菱形,正方形的一些简单应用。本节主要复习三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对他们的比较。研究过程中以类比,归类为主要方法,同时,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比较强的归纳、总结能力,利用学生间相互评价、相互提问,使之参与课堂的热情提高。教具准备:三角板、电脑、自制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边,角,对角线,对称性,面积)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边,角,对角线)二、归纳整理,形成认知体系1.复习概念,理清关系(1)矩形的定义;(2)菱形的定义;(3)正方形的定义。2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名称边角对角线对
4、称性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3. 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名称边角对角线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三、巩固基础,综合应用(一)选择题1、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具有的性质是()A. 对角线互相平分B. 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C.对角线相等D.对角线互相垂直2、将一个菱形绕两条对角线的交点旋转 90。,所得图形与原来的图形重合,此时的菱形是()A. 矩形B.菱形C.正方形D.平行四边形3、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 等腰三角形B. 平行四边形C.菱形D.正方形4、 若ABCD 的周长为 24cm, 其中 AB=5cm, 则 BC =_cm, AD =_cm, CD =_c
5、m5、ABCD 中,A+C=200,则A =_,D =_6、已知ABCD 中,AC=10cm,BD=16cm,则 BC 的取值范围是_7、在ABC 中,AB=AC=6cm,D 是 BC 上一点,且 DEAC,交 AB 于 E,DFAB,交 AC 于 F,则四边形 AEDF 的周长为()A. 6cmB. 12cmC. 18cmD. 24cm8、如图所示,在ABCD 中,DBDC,C70,AEBD 于 E,则DAE 等于().(A) 20(B) 25(C) 30(D) 359、如图,ABCD 的对角线 AC,BD 交于 O,EF 过点 O,与 AD,BC 分别交于 E,F,如果 AB=4,BC=5
6、,OE=1.5,则四边形 EFCD 的周长是()(A)16(B)14(C)12(D)10(第 7 题)(第 8 题)(第 9 题)10、在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A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B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C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D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二)解答题11、如图,在ABCD 中,已知 BC=5cm,C=3cm,AC=4cm。求ABCD 的面积。12、 已知:如图, 在ABCD 中, E、 F 分别是 AB、 DC 上的两点, 且 DF=EB。 求证:DE=BF。13、如图,平行四边形 ABCD 的对角线 AC,BD 交于点
7、 O, E、F 是 AC 上的两点,并且 AE=CF.求证:四边形 BFDE 是平行四边形.14、如图,矩形 ABCD 的对角线 AC、BD 相交于点 O,AOB=2BOC,若对角线AC=6cm,则你能求什么?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1、熟练掌握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2、区分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3、牢记解决四边形问题的思路(转化为三角形的问题) ;4、会用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问题;5、解决问题思路要清晰。五、布置作业(分层作业)C 组:P641、2、3、4、10、11、12、16B 组:P641、5、6、7、13、14、17、18A 组:P643、6、8、9、14、15、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