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ppt课件+学案+课时检测+综合检测(全册6份打包).zip

相关 举报
  • 全部
    • (2019)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单元测试题.doc--点击预览
    • (2019)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测试.doc--点击预览
    • (2019)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测试.doc--点击预览
    • (2019)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测试.doc--点击预览
    • (2019)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测试.doc--点击预览
    • (2019)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综合测试.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第一章第一章人口人口一、选择题一、选择题(共 10 道)1太平洋中的岛国图瓦卢举国迁移到新西兰,这主要是受哪一因素的影响?( )A政治因素B生态环境因素C经济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图 1.1 是根据 2000 年和 2010 年两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我国四个地区的人口比重(%)示意图。读图,回答 25 题。图 1.1 我国四个地区人口比重示意图220002010年这10年的人口变化特点是( )A除东部地区外,其他三个区域的人口都出现负增长B东北地区人口数量减少C东部地区人口数量增多D人口空间分布趋向平衡3影响四个地区人口比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B自然环境变化C计划生育政策D医疗卫生水平4影响我国西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 )A生活消费水平B科技水平C地区开放程度D自然资源52010年开始的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采用的高效率技术手段是( )AGISBGPSCRSD数字地球6引发人口迁移的原因多种多样,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生态和文化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区的( )A人口密度B人口容量C人口构成D人口素质2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少。据此回答 78 题。7对我国人口分布格局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地形和气候B土壤和植被C历史和文化D政治和经济8黑河腾冲一线西北部地区总体上人口稀少,但局部地区人口分布较集中,此类地区大多( )A海拔较高,气候凉爽B地处山麓,临近河流C矿产丰富,工业发达D平原广阔,土壤肥沃9下列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人口合理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人口合理容量相对固定,不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制约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很多,资源是首要因素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最高是 20 亿人ABCD10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 年2020 年)给北京提出的定位是“宜居城市” 。所谓“宜居城市” ,就是要让人们能在这个城市安居乐业,享受健康、便利、高品质的都市生活。据估算,1800 万是北京的宜居人口。这里的“宜居人口”最接近( )A环境承载力B人口合理容量C最高人口量D最低人口量二、综合题二、综合题(共 2 道)11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读图 1.2,回答下列问题。3图 1.2 某年份我国的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图和流动人口城乡结构图(1)图中所示年份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B从城市流向农村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2)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直接结果。12图 1.3 中四条线代表我国西南某地的石漠化、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和人口合理容量统计。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 1.3 西南某地石漠化与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人口合理容量统计图4(1)上图中的曲线代表的是_;曲线代表的是_;曲线代表的是_。A人口合理容量B石漠化C生物多样性(2)试分析图中曲线先升后降的主要原因。5第一章第一章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一、选择题(共 10 道)1B解答:解答:图瓦卢举国迁移是由于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其国土面临被淹没的危险。因此主要是受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2C解答:解答:从图中可知东部地区人口比重增大,结合我国 20002010 年间人口总量增长的事实,可发现东部地区人口数量增多。3A解答:解答:在当时各地区计划生育政策趋同的背景下,各地人口增长差异主要是人口迁移导致的,中西部地区人口迁往东部地区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4D解答:解答:自然资源是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5A解答:解答:地理信息系统是对地理数据进行输入、处理、存储、管理、查询、分析、输出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可用于人口普查。6B解答:解答: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决定了该地区适宜生活的人口数量,在大规模移民中,若是迁入后的人口总量超过了该地区人口容量,就会出现环境问题,进而导致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7A解答:解答:黑河腾冲一线东西两侧的气候、地形差异明显,东南部地区相对湿润,以平原、丘陵为主;西北部地区比较干旱,以高原、山地等为主。东南部地区更适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故而人口稠密。8B解答:解答:影响我国西北部地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自然资源中的水资源,其人口集中分布区大多临近河流等水源。9C解答:解答:一个区域的人口合理容量不是绝对固定的,经济、科技发展水平等的变化会对6其产生影响。资源是制约一地人口合理容量的首要因素。10B解答:解答:政府制定的人口目标是以人口合理容量为依据的。二、综合题二、综合题(共 2 道)11(1)C(2)主要原因: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要多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直接结果:缓解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提高了人口流入地区的城镇化水平;缓解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和流出地区的社会经济交流。12(1)B A C(2)在区域开发早期,随着耕地面积扩大,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该地人口合理容量会升高;当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随着自然资源的减少(或耗竭),以及石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地矛盾尖锐,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当地的人口合理容量又会降低。1第三章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产业区位因素一、选择题一、选择题(共 13 道)1表 3.1 是某校地理学习小组对我国某地区农业种植方式的调查情况。据表回答现代种植方式改变农作物熟制的主要途径是( )表 3.1 我国某地区农事安排A发展灌溉B依托生物技术C改善温度D保持土壤水分2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主要的限制条件是( )A土地资源不足B化肥农药不足C劳动力不足D水资源不足3影响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海南岛的橡胶生产 横断山区的垂直农业带江南丘陵的茶叶生产吐鲁番盆地的瓜果生产A热量地形土壤光照B热量水源地形交通C土壤政策科技地形D地形地形水源热量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桑基鱼塘”目前已变成“杂基鱼塘” ,基面改种蔬菜、花卉、水果,大量的农田变成了果园、花卉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特种禽畜渔业养殖场。据此回答45 题。4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属于( )A混合农业B乳畜业C水果园艺业D商品谷物农业5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桑基鱼塘”转向“杂基鱼塘” ,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农业技术改进B劳动力的转移C市场需求的变化D国家政策的改变2图 3.1 表示工业区位选择的四种模式,图中圆圈大小表示各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程度的强弱。读图,回答 67 题。图 3.1 工业区位选择的四种模式示意图6图中所示四种模式与适用该模式的工厂的搭配中,正确的是( )A生物制药厂食品罐头厂电脑装配厂玻璃厂B彩印厂造船厂纺织厂皮革厂C水泥厂造纸厂家具厂烤烟厂D啤酒厂炼铝厂缫丝厂榨糖厂7某企业在黑龙江大庆市建立石油化工厂的区位选择符合哪种模式?( )ABCD厂商在选择工厂区位时,运输费用是其考虑的因素之一。据此,回答 89 题。8为了减少运费,最需要接近市场的是( )A制糖厂B造船厂C瓶装饮料厂D高级时装厂9下列四种产品中,运输成本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最小的是( )A原材料重量轻,产品价值低B原材料重量大,产品价值高C原材料重量大,产品价值低D原材料重量轻,产品价值高10工业区位受原料产地的制约越来越小,主要是因为( )A产品重量和体积增加B运输条件和生产工艺的改进C产品质量和价格提高D劳动力价格下降读图 3.2,回答 1113 题。图 3.2 某地区土地利用现状示意图311如果图中所示土地利用布局现状合理,则当地盛行风向可能是( )A东南风B东北风C南风D西南风12如果要规划新的居住用地,较合理的地区是( )ABCD13适宜在 P 点布局的是( )A钢铁厂B造纸厂C印染厂D自来水厂二、综合题二、综合题(共 2 道)14读图 3.3,回答下列问题。图 3.3 农业主要区位因素示意图(1)根据所学知识,将“土壤、地形、市场、交通运输”四种区位因素填入图中方框内:A_,B_,C_,D_。(2)A、B、C、D 四种因素中,_因素往往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3)写出影响下列各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_;东北平原农作物大都是一年一熟:_;我国东南丘陵红壤地区种植茶树:_;新疆绿洲地区种植棉花:_;上海市郊区建设蔬菜、奶、禽蛋、肉类生产基地:_。(4)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中,_因素比较稳定,而_因素则发展变化较快。1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甲地某传统美食历史悠久,闻名遐迩。自从沿线高速公路建成后,以经营该传统美食4为主的餐饮业在甲地逐渐衰落,而在乙地日趋兴盛。图 3.4 示意区域中心城镇 M 至甲地的交通线。图 3.4 城镇 M 至甲地的交通线分析高速公路建成后,经营该传统美食的餐饮业在甲地和乙地此衰彼盛的原因。 5第三章第三章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一、选择题(共 13 道)1C解析:解析:在现代种植方式下,实现了两年四熟,主要是因为采用了地膜覆盖技术,对温度进行了调控。2D解析:解析:农业生产需要水源,而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缺乏,故水资源成为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3A解析:解析:各地的农业选择大多从本区域的区位条件出发,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业,结合四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四类农业选择中主要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判断即可。4A解析:解析:基塘生产模式中,种植业和养殖业在同一块土地上进行,属于混合农业。5C解析:解析:基面上的生产活动从种植桑树变成了种植果蔬和饲养禽畜等,这主要是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以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6D解析:解析:啤酒不易运输,一般靠近城镇等消费地布局;炼铝厂消耗能源较多,需要靠近能源产地;缫丝厂需要大量劳动力,一般选择建在廉价劳动力丰富的地区;制糖厂要靠近甘蔗产区等原料地。7D解析:解析:大庆石油资源丰富,在这里建厂主要是为了接近原料产地,符合模式的特点。8C解析:解析:瓶装饮料不便于运输,一般选择靠近消费市场布局。9D解析:解析:如手机等电子产品,体积小,价格高,运费在总成本中所占比例小,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也较小。10B6解解析析:运输工具的改进使得运输效率提升,单位货物的运费降低;生产工艺的改进使得对原料的消耗减少、运输费用降低等。11B解析:解析:图中工业区分布在居住区的南部,偏南风向都可能将工业区排放的废气带到居民区。仅当盛行风向为东北风时,工业区才位于下风地带,不会造成污染。12D解析:解析:居民区应当避开工业污染风险高的地区,同时不能占用农业用地,地点最符合要求。13D解析:解析:P 点位于河流上游,且靠近居民区,不适宜布局钢铁厂、造纸厂、印染厂这些易造成水污染的工厂;自来水厂需要清洁水源,应布局在区域河流上游,P 点位置较合适。二、综合题二、综合题(共 2 道)14(1)地形土壤交通运输市场(2)D(或市场)(3)地形气候(热量)土壤水源市场(4)自然人文15M 城镇为主要客源地;高速公路快捷、方便,吸引 M 城镇的更多食客;高速公路在乙地有出入口(乙地来往 M 城镇远比甲地方便);经营该传统美食的餐馆在乙地开设更多,名气渐盛;而甲地因交通相对不便,经营该传统美食的餐饮业逐渐衰落。第二章第二章乡村和城镇乡村和城镇一、选择题一、选择题(共 11 道)位于岭南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建设聚落,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下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但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 。据此完成 13 题。图 2.1 集镇住宅示意图1在农业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 )A谷地面积B河流水量C林木产量D风俗习惯2这些集镇住宅的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 )A通风B避灾C采光D美观3这些集镇遭遇的洪水的特点是( )砾石多 退水快 历时长 流速缓ABCD读图 2.2,回答 45 题。 云南傣家竹楼 山东威海海草房 广东开平碉楼 福建客家土楼图 2.2 我国各地的传统民居景观4有关图中建筑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光照充足,利于采光通风B雨热同期,利于排水防潮C人口密集,便于生活居住D长幼有序,体现传统文化5上述民居建筑风格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的开放性特点的是( )ABCD读图 2.3,回答 68 题。图 2.3 某国城镇人口数量、城市数目和城镇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6该国( )A自 1953 年以来城镇人口数量持续上升B20 世纪 60 年代城镇数目减少,出现逆城镇化现象C2000 年以来城镇化已步入后期稳定阶段D近半个世纪以来城镇化处于中期加速阶段7该国可能是( )A印度B中国C美国D印度尼西亚8城镇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A市政建设破坏了原有河网系统B容易造成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C强烈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D信息更加发达,文化观念得到提升下面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某城 镇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读图, 回答 910 题。图 2.4 某城镇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9该图的制作与应用借助于( )A遥感技术获取道路网信息,测定监测点分布B全球定位系统确定事故的位置,预测交通流量C地理信息系统查询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D数字地球技术,实现道路与监测点的互换10根据图中的交通网络分布,可以推断该城区( )A甲地是城镇中心商务区所在地B乙地适宜建大型地面停车场C对外联系主要通道在西北方向D商业网点密度东部大于西部11分析图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 2.5 广州市不同年份的常住人口数量和城镇人口比重示意图A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农村人口逐年下降B2001 年前城镇人口增加主要源于当地农村人口的转化C2001 年后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加快D广州未来的城镇化速度将不断加快二、综合题二、综合题(共 2 道)12读图 2.6,回答下列问题。图 2.6 某大城市1968 年、1990 年和2000 年同比例尺平面示意图(1)据图描述该大城市的发展变化。(2)说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方面应该关注的问题。 13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一些国家大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开始向郊外转移,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且在老城和新城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表 2.1 给出了部分国家城镇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表 2.1 部分国家城镇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1970 年1992 年国家城镇人口比重/%人均GDP/美元城镇人口比重/%人均GDP/美元埃塞俄比亚96913114韩国41282746 777英国891 9128915 625美国744 8617623 180日本711 9467729 486(1)资料中叙述的现象在表中的_(国家)最明显,人们称为逆城镇化现象,这是由于_。(2)读表格回答:纵观世界各国城镇化进程,城镇化水平可以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_发展水平,但城镇化也可能给当地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3)借鉴发达国家城镇化进程的经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新兴小城镇,有如图 2.7 四种模式可供选择,适宜的模式是( )图 2.7 四种城镇布局模式图ABCD第二章第二章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一、选择题(共 11 道)1A解析:解析:从材料中可知,该地区90%以上的土地不宜建设聚落,只有地势平坦的谷地才能够建设聚落,聚落的规模自然也受谷地面积的影响。2B解析:解析:二层、三层都开外门是为了当洪水淹没一层时,人可以从二层、三层的门出入。3C解析:解析:山洪的特点是来势凶猛,退的也快,时间短。集镇地处谷地,地势平坦,水流缓慢。4B 解析:解析:云南雨水多,竹楼是为了防潮通风,A 项错误;山东是季风气候,海草房屋顶较陡,便于排水,B 项正确;开平碉楼、福建土楼的建筑特点都突出表现在防卫功能。5C解析:解析:开平碉楼吸纳了西方建筑的一些特色,反映了当地相对开放的地域文化特点。6A解析:解析:从图中信息可知,1953 年以来,该国城镇人口从 0.14 亿增长至 5.43 亿以上,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7B解析:解析:从国家城镇人口总数超过 5 亿、城镇化水平在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迅速提升的特点可以推断该国是中国。(印度人口虽然超过 5 亿,但是城镇化水平较低) 8D 解析:解析:前三个选项都是自然地理环境,与题意不符。9C 解析:解析:测定监测点分布是 GPS 的定位功能,预测流量的是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技术无法实现道路与监测点互换。10D解析:解析:从交通线路密集程度和交通事故发生频次可推测,该地区东部较西部经济更为发达,商业网点密度更大。11C解析:解析:农村人口不是逐年下降,A 项错误;2001 年前,城镇人口增加,农村人口没有减少,说明不是当地农村人口转化导致;2001 年后,当地农村人口数量断崖式下降,城镇人口快速增加,主要是当地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导致的。二、综合题二、综合题(共 2 道)12(1)19681990 年: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出现了商业区。19902000 年:郊区新建绿化带;修建了高速公路;工业区数量由少到多且外迁;商业区增多。 (2)盲目乱占耕地,土地资源利用率低等。13(1)英国 大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城市与郊区之间交通发达;郊区与城市相比,生态环境好。(2)经济(3)B1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五章环境与发展一、选择题一、选择题(共15道)表 5.1 表示赤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个省级行政区的危害程 度 ( 越 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回答12题。表5.1 赤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个省级行政区的影响甲乙丙丁粤川新晋1甲和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A赤潮、酸雨B酸雨、水土流失C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D土地荒漠化、赤潮2为治理丁类环境问题,广东省应采取的措施是( )A改进耕作制度B优化能源消费结构C退耕还林还草D加强水污染治理“ 大气灰 霾 ” 又称大气棕色云,发生时天空长时间灰蒙蒙的,能见度极差。近年来, 我国不少城镇深受其害。据此回答34题。3关于我国一些城市产生“大气灰霾”的原因可能有( )煤和石油的大量燃烧 昼夜温差的加大城镇规模的膨胀 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增加ABCD4下列旨在减少城镇灰霾发生的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A大力发展城镇公共交通事业B发展城镇私家轿车C发展洁净煤技术和清洁燃烧技术D扩大城镇绿地面积5“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公平性和共同性原则6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下列属于公平性原则的是( )2A当代人及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B国际合作共同治理大气污染C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D世界各国共同加大力度开发热带雨林第十三个世界湿地日的 主题 是 “ 从上游到下游,湿地连着你和我 ” 。湿地、森林与海 洋被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 态系统所不能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称为地球之“肾”。据此回答78题。7我国长江流域湿地破坏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围湖造田 森林破坏 滥捕乱杀 兴修水利 环境污染ABCD8该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没有体现可持续发展的( )A共同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D合理性原则循环经济有利于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读图5.1,回答910题。9 该图中的农业生产活动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 )A持续性原则B公平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整体性原则1 0 下 列 关于图中所示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实现了农业良性循环,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种植业、养殖业并举,促进了农产品多样化增加了生产生活能源,显著提高粮食产量改善了农田施肥结构,实现有机质还麦田ABCD读图5.2,完成1112题。图5.1 循环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3图5.2 资源、环境和人口关系示意图11对图中甲、乙、丙、丁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表示资源B乙表示人口C丙表示环境D丁表示经济系统12P过程中最有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酸雨危害B土壤盐渍化C生态破坏D臭氧破坏13图5.3中我国某地两种农业生产模式均可( )模式甲 “生态家园”模式 模式乙 产业化经营模式图5.3 我国某地两种不同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实现第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 体现可持续发展中的公平性原则带来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 实现物质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ABCD1 4 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是中共中央、国务 院审时度势,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作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战略决策。 长江经济带 的独特优势和发展潜力在于()A腹地广阔B交通便利C资源丰富D历史悠久1 5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的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 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下列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措施合理的 是()A禁止沿海地区的海盐生产4B禁止海水养殖业的发展C禁止在沿海大陆架上开采石油,以免产生石油污染D合合合合合合合合合合合合合合合合合合合合合合二、综合题二、综合题(共2道)16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读图5.4,回答问题。图5.4 我国部分河流的流域面积、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多年平均侵蚀总量(1)从我国土壤侵蚀量较大的两个流域中,任选其一简述该流域土壤侵蚀严重的原因。(2)列举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具体措施。(3)分析长江上游水土流失的治理对中下游地区产生的影响。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海南省的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是 全国面积最大的省。全省陆 地 ( 主要包括海南岛和西沙、中沙、南沙群 岛 ) 总面 积 3.54 万 平 方千米,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千米。海南省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南的海洋水产资源具有海洋渔场广、品种多、生长快 和渔汛期长等特点,是国内发展热带海洋渔业的理想之地。海南岛近海已有记录的鱼 类 800 5多 种,南海北部大陆架海域已有记录的鱼 类 1 000 多 种,南海诸岛海域已有记录的鱼 类 500 多 种。海南岛还是理想的天然盐场,在三亚至东方沿海数百里的弧形地带上,许多港湾滩涂 都可以晒盐。已建有莺歌海、东方、榆亚等大型盐场。海南矿产资源种类较多,探明储量 位于全国前列的优势矿产有石油、天然气、钛铁砂矿等。海南岛周边海域已探明的天然气 田主要有崖 13- 1 、东方 1- 1 、乐东 15- 1 等。此外,海南旅游资源丰富,海岛资源在国内首 屈一指。环海南岛 有 10 0 余个岛屿,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沿海。西沙群岛有岛屿 22 座, 陆地面积 8 平方千米,其中永兴岛最大。这些岛屿地处热带,日照长,光照充足,四周海 水清澈,水生资源丰富,非常具有旅游价值。2018 年 12 月,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获批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海南在建设 海洋强省的航程中风帆正满。请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相关知识,为海南省开发海洋资源提出合 理的建议。6第五第五章章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一、选择题(共15道)1C解析:解析: 结合区域环境特点, 抓住区域主要环境问题可知,甲在山西最严重,应该是水 土流失;丙在新疆最突出,应该是土地荒漠化。2B解析:解析: 丁类环境问题代表的是酸雨,应对措施是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含硫化石燃 料的使用。3C解析:解析: 大气灰霾主要是随着城镇规模扩大,消耗的化石燃料增多,排放到空气中的污 染物增加所致。4B解析:解析:私家车增多会加剧化石能源消耗,导致灰霾更加严重。5B解析:解析:“无鱼”表示不能够持续,这句话从侧面说明了坚持持续性原则的重要性。6A解析:解析: B 项体现的是共同性原则; C 项体现的是持续性原则;热带雨林需要保护,而 不是加大力度开发,D项错误。7C解析:解析:兴修水利有利于保护湿地;滥捕乱杀破坏的主要是生物多样性。8D解析:解析: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中不包括合理性原则。9A解析:解析: 读图可知,在该农业生产活动中, 资源在循环中得到持续、充分的利用,污染 物排放减少,产业链延长,符合持续性原则的要求。10B解解析析: 发展沼气有利于解决生活能源问题,促进物质循环,利于生态系统良性发展,这 主要是生态效益,对粮食增产的影响有限。11D7解析:解析:图中,甲表示环境,乙表示资源,丙表示人口,丁表示经济系统。12C解析:解析: P 代表人类从环境中获取资源的过程。 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时,最容易出现的 环境问题就是生态破坏,A、B、D三项是在人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易产生的环境问题。13D解析:解析: 两种模式都是农业和加工业的结合,不涉及第三产业(服务业),没有实现三 大产业的结合,也没有体现公平性原则,而是显著地体现了持续性原则。14A解析:解析: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域面积约占我国陆地面积 的 20 % 。与沿海和其他经济 带相比,长江经济带拥有我国最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是我国今后增长潜力最大的地 区 之一。15D解析:解析: 我国海洋资源丰富,应该合理、充分地开发利用。 A 、 B 、 C 三项的措施是禁 止开发利用,不利于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 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注意资源的 可持续发展,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D项正确。二、综合题二、综合题(共2道)16 ( 1 ) 长江流域:流域面积广,降水量大,加之流域内山地丘陵广布,地势起伏大, 流水侵蚀严重;植被破坏。(黄河流域:流域面积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土质疏松; 植被破坏。)( 2 ) 缓坡修筑梯田、打坝淤地、修建小水库、植树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矿区土地复 垦等。( 3 ) 上游的水土流失治理能减少长江的泥沙含量,减轻中下游的泥沙淤积,减轻洪涝灾 害,保障通航。17 开发海洋国土、建设海洋强国是我国的重要战略,海南省应在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的前提下,积极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应做到:经济可持续:积极开发多种海洋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利用科技,提高海洋资源的综 合利用率。生态可持续:保护 性 ( 适 度 ) 开发,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实行休渔制度;建立海 洋自然保护区;建立海洋管理保护法规等。社会可持续:增加海洋相关产业的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及生活水平。1第四章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一、选择题一、选择题(共 9 道)1近年来,以高铁站为依托的高铁新城在我国逐渐兴起。高铁站选址与高铁新城建设的一般规律是( )A在小城镇,高铁站常选址于城镇中心,高铁新城建设有利于城镇 CBD 的发展B在中等城镇,高铁站选址常远离市中心,高铁新城建设会带来城镇空心化C在大城市,高铁站常选址于城市中心,高铁新城会迅速演变成城市 CBDD在特大城市,高铁站选址常远离市中心,高铁新城建设有利于促进郊区城镇化石家庄市原是一个小村庄,后来成为重要的铁路枢纽,并发展成为人口超百万的河北省行政中心。据此回答 23 题。2石家庄发展成为大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处华北平原B矿产资源丰富C铁路的修建和发展D工农业基础好3石家庄的变化说明了( )A交通枢纽都能发展成为大城市B能否成为大城市,关键是看城市建设规模的大小C交通方式的变化,不会影响城镇的兴衰D交通线的发展会带动城镇规模的变化随着轨道交通和互联网的发展,天津市居民的生活方式正悄然改变。据此,回答 45题。4为了使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核心区间的客运交通更加便捷,天津市实现了津滨轻轨与市内地铁的联通。这一变化体现了轨道交通的( )A高速化B网络化C大型化D专业化5随着“网购”的兴起,商品的流通量不断增加。这促进了( )A商业网点密度的加大B商业区的规模扩大C商品流通环节的增加D地域间的商业联系6现代铁路、公路在修建过程中常常会采用“以桥代路”的做法。图 4.1 中四地“以桥代路”的作用是( )2 京沪高铁陆桥 杭州湾大桥 贵州清水河大桥 青藏铁路清水河大桥图 4.1 我国大桥景观图A减小铁路的坡度起伏B缩短宁波至上海的行程C避免山火的危害 D减少对耕地资源的占用7读图 4.2,该海港城镇要建一港口,从港口建设的影响因素考虑应建在( )图 4.2 某海港城镇图A甲B乙C丙D丁82017 年 9 月 21 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 ,在京沪高铁率先实现 350 千米时速运营,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 “复兴号”率先选择在京沪高铁运营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市场因素B地形因素C资金因素D技术因素39在西部大开发中,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先行,这主要是因为铁路建设( )A提供就业机会,提高人均收入B投资规模巨大,建设周期较长C投资回报较高,实现持续发展D加快商品流通,促进共同发展二、综合题二、综合题(共 1 道)10甲和乙是两个交通拥堵的大城市,图 4.3 示意甲、乙两城市地铁规划走向。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图 4.3 甲、乙两城市地铁规划走向示意图(1)乙城市的空间布局形态是( )A一城一区B分散成组C城镇组群D串珠状(2)说明甲城市地铁走向的特征及其目的。_(3)分析乙城市地铁建设对城市空间扩展的影响。_4第四章第四章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一、选择题(共 9 道)1D解析:解析:交通运输布局与城镇发展相联系。特大城市在城市近郊建设高铁站,减少了对城区土地的占用,给城市发展留有空间,同时带动城市向高铁布局方向发展,拉动郊区的城镇化。2C 解析:解析:石家庄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其兴起离不开铁路的修建和发展。3D解析:解析:从材料可知,石家庄从小村庄发展为大城市的重要条件是铁路线的建设,交通线的发展会带动了城镇规模的变化。4B解析:解析:“津滨轻轨与市内地铁的联通”意味着形成交通运输网络。5D解析:解析:商品流通是区域间联系的一种方式,网购可以促进商品流通,加强地域间的商业联系。网购兴起后,人们去实体商店少了,商业网点的密度可能减小,商业区的规模萎缩。网购减少了流通环节,提高了商品交换效率,加大了流通量。6B解析:解析:“以桥代路”的作用:图中主要是为了节约耕地;图中主要是为了直接连接两地,缩短路程;图中主要是为了防止洪水、泥石流对运输线的破坏;图中主要是为了应对高原冻土问题。7A解析:解析:港口一般建在港阔水深、风平浪静、陆地地势平坦、经济腹地广阔的沿河或沿海地区。甲地距城区较近,且陆地开阔,从等深线的变化可知当地符合深水、能避风浪的要求,适合建港;乙、丙两地水浅,不适合建港口;丁地陆上面积较小,且处在港湾狭口处,风浪较大。8A解析:解析:京沪高铁线路地处我国东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沿线城市多、人口多,对高铁运输的需求大,且原来的运力供给满足不了需要, “复兴号”选择率先在京沪高铁运营主要5是基于市场因素的考虑。9D解析:解析:交通运输建设既能促进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加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又能拉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建设铁路有利于促进区域交流和共同发展。二、综合题二、综合题(共 1 道)10(1)C(2)特征:甲城市地铁呈十字相交,分布于中心城区。目的: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3)地铁沿线交通便捷,运输量大,城市空间将进一步沿地铁线向卫星城扩展。综合检测综合检测一、选择题一、选择题(共 16 道)1行政区域界线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了人口迁移。下图中的 A、B、C 是三个不同的行政区域,其中常被认为是人口迁移的是( )图 1 人口迁移示意图Aa1b1Ba1a2Cb1b2Dc1c22下列有关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镇必然导致城镇环境的恶化B人口迁出,对迁出地只有利,没有弊C向边疆工矿区移民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D人口迁移会造成国家政局不稳我国 20052010 年的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 2,回答 34 题。图 2 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 20052010 年间迁移人口比重示意3关于这一时期内人口情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贵州的迁出人口数量多于四川B上海的迁入人口数量多于广东C浙江的人口增长率高于江苏D安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天津420052010 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减慢了皖、赣、黔的城镇化进程D减慢了沪、京、津的城镇化过程图 3 中 a、b、c 表示城镇发展过程。读图,回答 57 题。图 3 城镇形成与发展区位示意图5下列有关城镇发展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的形成都经历了 a 过程Bb 过程只出现在沿海地区Cc 过程早期与商业活动关系密切D大城市的形成只受一种因素影响6下列城镇的形成经历了 a 过程的是( )A武汉B兰州C大庆D深圳7以 a 过程形成的大城市,为防止出现城镇问题应( )A扩大城市面积,分散布局工业B控制外来人口,减小就业压力C优化产业结构,关停并转污染企业D植树造林,退工还农,恢复生态环境某企业家计划投资建设一个大型茶叶种植园。据此回答 89 题。8较适宜建设茶叶种植园的地区是( )A武夷山区B太行山区C祁连山区D长白山区9考虑到自然条件,茶叶种植园应选址在( )热带季风气候的丘陵地区热带季风气候的平原地区亚热带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的地区亚热带酸性的红壤地区ABCD某服装企业将一种原产于我国云南山区、有“天然纤维之王”美誉的麻类植物改良后命名为“汉麻” 。目前,该企业在西双版纳勐海建立的工业园区已成为全国“汉麻”的种植、加工中心和“汉麻”纤维化产业示范区。根据资料,回答 1011 题。10该企业在云南勐海建立“汉麻”加工的工业园区,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交通便利B科技水平高C原料丰富D政策支持11该工业园区的建立对当地的影响是( )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改变了地理景观增加了就业机会推动了旅游业发展ABCD根据图4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1213题。 图4 我国某地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和沿图中AB线的地形剖面图12此处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水文D生物13古代的居民点多分布于河流两岸或交汇处的高地,是因为( )地势较高,可避免洪水之患 雨热同期,气候优越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利于农耕 便于搬迁和居住ABCD读图 5,回答 1416 题。图 5 某区域主要地理要素联系示意图14与图中甲、乙对应的是( )A草场退化、土壤盐碱化B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C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短缺D土壤盐碱化、水资源短缺15该区域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 )A西北地区B华北地区C南方地区D青藏地区16解决乙问题的合理措施有( )南水北调退耕还林治沙治水节约用水ABCD二、综合题二、综合题(共 2 道)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木拱廊桥是一种“河上架桥,桥上建廊,以廊护桥,桥廊一体”的古老、独特的桥梁样式。建造过程中不用钉铆,以梁木穿插别压形成拱桥,桥墩支撑在河流的两岸,完全靠它自己本身的强度、摩擦力和直径的大小、所形成的角度、水平的距离等巧妙搭接,结构虽简单,却十分坚固。木拱廊桥曾风行于北宋,明清亦有大量建造,是中国传统木结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个品类,堪称我国木结构桥梁的活化石,同时具有极高的传统美学价值,但如今传世已经不多,全国仅存百座左右。 材料二 庆元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全境溪流纵横,山高水急。如今境内拥有各种廊桥 90 余座,其中有木廊桥 21 座。下图所示如龙桥,修建于明天启五年(1625 年),是全国迄今有确切纪年、现存寿命最长的木拱廊桥。图 6 如龙桥(2) 简述古代木拱廊桥存世量较少的可能原因。(2)为弘扬木拱廊桥文化,庆元当地准备在某河流上新建一座廊桥,有 A、B、C 三个选址方案备选(如图 7) 。请从河流特征角度分析三个选址方案哪个合理并说明理由。图 7 庆元当地某河流示意图(3)请为保护木拱廊桥提出合理化建议。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图 8 某年份中国农村劳动力在产业和空间转移的流向(占总量比重)示意图材料二 表 1 某年份中国跨省份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省(市)贵州四川湖南江西河南安徽其他流出占总量比重/%6.11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19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ppt课件+学案+课时检测+综合检测(全册6份打包).zip)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地理 > 人教版(2019) > 必修第二册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