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导学案-(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zip

相关 举报
  •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导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导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doc--点击预览
    • 第8课答案.docx--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86 第第 8 8 课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名词解释【情境导入】战国时期,孟子来到魏国都城大梁,得到梁惠王接见。 梁惠王见面的第一句话是:“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如何回答呢?知识结构【预习案预习案】自主学习(阅读教材 4348 页,解决下列问题,建议用时 15 分钟。)课程标准课标导航1.1.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2.2.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学习目标1.1.梳理中国古代法治思想的产生及其演变历程,知道中国梳理中国古代法治思想的产生及其演变历程,知道中国古代的法治与德治从相争到融合的发展趋势。古代的法治与德治从相争到融合的发展趋势。2.2.认识认识铸刑书铸刑书的历史意义,运用唯物史观看待学者对的历史意义,运用唯物史观看待学者对铸刑书铸刑书争端的不同认识,理解历史是对时间的记录,争端的不同认识,理解历史是对时间的记录,而历史认识只能是相对的,无法求得客观真实。而历史认识只能是相对的,无法求得客观真实。3.3.理解儒家和法家的治国思想和治国手段,知道不同时期理解儒家和法家的治国思想和治国手段,知道不同时期德治与法治起到的不同作用,理解秦朝依法治国的原因。德治与法治起到的不同作用,理解秦朝依法治国的原因。4.4.了解秦汉到明清家训、家法、族规、乡约的发展及其在了解秦汉到明清家训、家法、族规、乡约的发展及其在国家治理上产生的教化作用,知道其区别与联系,分析乡国家治理上产生的教化作用,知道其区别与联系,分析乡约变化的原因和内容,体会政府在其中产生的作用。约变化的原因和内容,体会政府在其中产生的作用。重难点重点:先秦时期德治与法治的争端,汉魏以后礼法结合的重点:先秦时期德治与法治的争端,汉魏以后礼法结合的重要过程重要过程难点:法治的产生和成文法的出现,礼制的发展和乡约的难点:法治的产生和成文法的出现,礼制的发展和乡约的变化变化学法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图示法、表格法、比较法、归纳法、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图示法、表格法、比较法、归纳法、多媒体课件辅助学习多媒体课件辅助学习课时2 21. 敬天保民:敬天保民的思想是商周87单元总览:单元总览:1 1、简述中华法系的形成过程和重要特点?、简述中华法系的形成过程和重要特点?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 时期,确立于 ,成熟于 ,形成了中华法系。 结合是中华法系的重要特点。2 2、西方法律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那两大体系?西方法律的突、西方法律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那两大体系?西方法律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出特点是什么?西方法律在 法的基础上,英国和法国分别发展了 法系和 法系;其突出特点是强调 独立、保护 权利。3、新中国成立后,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新中国成立后,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体系,全面推进 治国;形成了社会主义 观。中国古代的法治与礼教中国古代的法治与礼教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1、先秦时期德治与法治德出现:先秦德治与法治德是在什么基先秦时期德治与法治德出现:先秦德治与法治德是在什么基础上出现的?础上出现的?(1 1)起源:)起源:西周建立起以 为核心的礼制,提出“ ”的思想。(2 2)发展:)发展: 时期,礼崩乐坏,诸侯国君寻找救国新思想。 2 2、早期德治与法治之争的开始:夏朝有、早期德治与法治之争的开始:夏朝有禹刑禹刑,商朝有,商朝有汤汤刑刑,周朝有,周朝有九刑九刑等,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中国最早的成等,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中国最早的成文法出现在何时?简述早期德治与法治之争的主要表现。文法出现在何时?简述早期德治与法治之争的主要表现。(1 1)说明:)说明: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 (2 2)中国最早的成文法出现:)中国最早的成文法出现:中国最早的成文法出现在 时期的郑国。(3 3)早期德治与法治之争的主要表现:)早期德治与法治之争的主要表现:郑国的子产“ 书”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遭到邻国 的反对 。3 3、德治与法治之争:、德治与法治之争: 说出儒家和法家主要的治国主张有哪些?结果怎样?(1 1)儒家:)儒家:认为人性 ,主张 治,注重 。 提出“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主之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周初期统治的基本政治和治国方针,体现了周初统治者的新认识:认为“上天”只把统治人间的“天命”交给那些有“德”者,一旦统治者“失德”,也就会失去上天的庇护,新的有德者即可以应运而生,取而代之,作为君临天下的统治者应该“以德配天”。这从理论上为“武王伐纣,以周代商”的历史提出了合理的解释。2. 律令格式:中国隋唐时期法律的基本表现形式。律是对各种违法行为的惩罚条文;令是制度、规章的规定,格是用来防止奸邪的禁令,对律的补充和变通条例;式是官府机构的各种章程细则(“律以正刑定罪,令以设范立制,格以禁违止邪,式以轨物程事”)。3. 宋代理学:宋代哲学的主流,是儒家哲学的特殊形式,又可称为道学。因理学家主要讨论的内容为义理、性命之学,故称为理学。是融合佛、儒、道88张“施仁政、省刑罚、薄税敛”。(2 2)法家:)法家:认为人性 ,主张 治,唯 为治。 在秦国变法,奖励耕战,军功授官; 主张法、术、势相结合,以法为教,以吏为师。(3 3)结果:)结果:儒家思想不合时宜,在当时备受冷落,后来才得到重用。法家思想适应了当时建立统一的专制集权国家的需要,受到重用。 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1 1、秦汉的律令:、秦汉的律令: 自秦商鞅后,历朝法典多以“ ”命名。秦汉朝廷还会发布法律文告,称“ ”。 2 2、魏晋时期律令儒家化:魏晋时期,律令最重要的变化是什么?、魏晋时期律令儒家化:魏晋时期,律令最重要的变化是什么?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这一变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这样做的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这一变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这样做的目的何在?目的何在?(1)最重要的变化:)最重要的变化:是律令 化。(2 2)原因:)原因: 帝后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儒学士人以经注律;魏明帝设置律博士,并命令专用 思想来解释律令。 (3 3)表现、目的:)表现、目的: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为量刑原则;目的主要在于维护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3 3、中华法学体系的确立:、中华法学体系的确立: 中华法学体系确立的标志是什么?秦中华法学体系确立的标志是什么?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是指的什么?唐朝律令体现中华法学体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是指的什么?唐朝律令体现中华法学体系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系的突出特点是什么?(1 1)中华法学体系确立的标志:)中华法学体系确立的标志:唐高宗时,撰成 律疏 ,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 法典,是中华法学体系确立的标志。(2 2)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732 年,颁行的大唐 礼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3 3)特点:)特点: 结合,提倡 治,重视 经验,强化 教化。三、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三、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1 1、宋元至明清律令的沿袭:说出宋元至明清律令的沿袭概况。、宋元至明清律令的沿袭:说出宋元至明清律令的沿袭概况。(1)宋朝基本沿用 朝法律体系;(2)明朝以 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开创了 合编的体例;(3)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在司法实践中却也广泛援引 律;(4)清朝法典沿袭 律,制定了大清律例。三教三位一体的思想体系。北宋时期的石介、胡瑗、孙复被称为理学三先生,但实际的开创者为北宋五子,即邵雍、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宋代理学的这两派对后来影响较大,王阳明为明代理学代表,他基本上承续了陆九渊一派思想,对后代影响巨大。 4 中华法系:世界五大法系之一,其主要特征是:法律以君主意志为转移;以礼教为指导原则和理论基础;以刑为主。唐律疏议标志其确立,对后世及古代亚洲各国法典产生了重大影响。892 2、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教化:、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教化:(1 1)理学教化:简述理学的产生、发展概况。)理学教化:简述理学的产生、发展概况。宋朝 开始向基层渗透,并发展出理学;从 周敦颐开始,到南宋 集大成。南宋后期,以程颖、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逐步建立 地位,控制教育与科举,并通过 、书院 等方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甚至深入族规、家训之中。朱熹的家礼和小学也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2 2)乡约教化:宋朝以后儒学士人开始以什么教化乡里?乡约)乡约教化:宋朝以后儒学士人开始以什么教化乡里?乡约的创造者是谁?儒学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是什么?的创造者是谁?儒学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是什么?宋朝以后,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 教化乡里。北宋 兄弟是乡约的创造者。吕大钧撰写的 乡约,是儒学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3)乡约与法律的合流:乡约与法律是怎样合流的?)乡约与法律的合流:乡约与法律是怎样合流的?原本由 发起教化百姓的乡约,经 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 明朝后期,乡约改而宣讲 的“六谕”,并引用大明律来解释,使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清朝乡约宣讲内容是 帝和 帝的圣谕,也常引用大清律例,使乡约约束力加强。 【问题引领问题引领】1.儒家的德治思想和法家的法治思想有何区别?2.儒家的德治思想与法家的法治思想相比,孰优孰劣?3.秦汉到隋唐,儒家思想融入法典表现在哪些地方?4.为什么说“唐律标志着中华体系的完备”?5.宋朝理学为什么能深入基层?6.从宋朝到明朝,乡约适用范围、所讲内容有何变化? 【资料补充】“法、术、势”法:强调治国以法为准绳,法是治国的工具。术:是控制操作上下级关系的手段,如“明赏罚”机制、军功制90度等。势:即权势、权威,是君主存在并且推行法律的前提,拥有权势,君主就能形成对臣下的威慑力,形成对百姓的统治力,如君主专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是主张专以国家政策法令为教育内容的制度。认为法令为治国之本,可规范民行,富国强兵。顾必须使民众懂法、守法,做到“法必明,令必行”。“以吏为师”,秦统一后,采用李斯建议,禁私学,焚民间藏书,只许士民随吏学习法令,进行普法教育。【我的疑问】知识点(或教材子目)疑问【课堂活动案小组合作探究】使用说明: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学案问题,率先完成的小组可派代表在黑板指定区域写出答案,书写要求字迹工整,注意格式、要点、条理清楚;没有展示的小组进行点评。合作探究时间:5 分钟(含书写时间)合作探究 1:中国古代的德治与法治思想中国古代的德治与法治思想材料一:材料一:孔子称赞管仲精位齐桓公“霸读侯,一区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91据论语孟子材料二:材料二:“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韩非子材料三:材料三:董仲舒说:“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乃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汉书(1)根据史料一,指出孔子与孟子主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异同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韩非“兼天下”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在实践法家思想上的成败。(3)材料三中,董仲舒看到“至今不可善治”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春秋大一统”。根据材料一、二、三,概述董仲舒“大一统”理论的历史意义。合作探究 2:宋元明清时期的社会教化:宋元明清时期的社会教化材料一:材料一:一、德业相劝;二、过失相规;三、礼俗相交;四、患难相恤。 吕氏乡约 材料二:材料二:敦孝弟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做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良善,戒窝逃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92弭盗贼,解仇忿以重身命。 康熙帝圣谕十六条 材料三:材料三: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主要功能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康熙“圣谕十六条”与吕氏乡约的不同规定,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的积极作用。【课后活动案巩固练习 10 分钟】1.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这表明,宗谱的纂修( )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 B.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C.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 D.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2.1367 年,颁布律令直解。洪武六年,朱元璋又亲自参93与编定大明律,其中规定“凡除授官员,须从朝廷选用,若大臣专擅选用者,斩”;在“胡惟庸案”后,又颁布昭示奸党录等法律文件。这说明朱元璋( )A强调法律治国作用 B推行法家治国思想C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D严查官员擅权贪污3.中国古代刑法起初并无公开条文,只是由判决者临事决定惩罚标准,贵族阶层以此拥有家长式的生杀予夺权力。但到春秋后期,郑国“铸刑书”,晋国“铸刑鼎”,都是将成文刑法铸在铜器上公诸于众。这反映了统治者( )A出于形势所迫实行依法治国 B非常注重寻找权力合法的依据C适应现实需要调整统治方式 D接受注重道德规范的儒家思想4.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A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B顺应天意,无为而治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5.“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庆赏则上尊而不侵。”材料代表的思想流派所持的治国理念是( )A以德治国,反对刑罚 B以法治国,厉行赏罚C无为而治,崇尚自然 D兼爱非攻,提倡节俭6.商鞅变法强调“轻罪重刑”,韩非子对此评价“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不生也”。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商鞅这一规定( )A反映了当时法律制度不完善 B目的是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94C地主阶级不重视人权 D商鞅对贵族决不妥协7.秦代严格以律例断案,汉代以春秋为断案的主要依据,俗称“春秋决狱”。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汉民族文化共同体形成 D儒学成为正统思想8.礼记曲礼有关复仇之义,认为父仇不共戴天。为父祖复仇被视为孝义之举。汉律规定:“敢私复仇者加刑,家属徙边。”魏律规定:“贼斗杀人,以劾而亡,许依古义听子弟得追杀之。”这表明魏律中呈现出( )A复古主义的特色 B严刑峻法的特色C程序简化的特色 D以儒入法的特色9.唐律疏议规定,子孙在祖父母、父母尚未去世的情况下就和祖父母、父母分家单过(如为祖父母、父母指示则无罪),徒三年诈称祖父母、父母死,徒三年。这表明唐代( )A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相统一 B司法判决存在轻罪重罚现象C伦理纲常成为立法基本原则 D孝老敬亲成为社会行为规范10理学家朱熹撰修家礼,编辑增损吕氏乡约,制定了一整套宗法伦理的繁文缛节,涉及祠堂族田、祭祀家法家礼等民间家族制度的主要内容。朱熹的这一做法(D)A实现了乡村基层自主管理 B标志理学成为官方哲学C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D促进儒学的世俗化【课后拓展案】 查阅资料,了解宋朝以后理学在教化上所起的作用。95【小组作业】画出本课知识结构导图反思总结反思总结我的收获:我的不足:96学习评价学习评价自我评价具体内容我的成绩水平1能够利用时间轴梳理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知道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能够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水平2能够利用时间轴梳理中国古代法治思想的产生及其演变历程,知道中国古代的法治与德治从相争到融合的发展趋势;能够理解儒家和法家的治国思想和治国手段,知道不同时期德治与法治起到的不同作用,理解秦朝依法治国的原因。水平3能够利用时间轴梳理中国古代法治思想的产生及其演变历程,知道中国古代的法治与德治从相争到融合的发展趋势;认识铸刑书的历史意义,运用唯物史观看待学者对铸刑书争端的不同认识,理解历史是对时间的记录,而历史认识只能是相对的,无法求得客观真实;能够理解儒家和法家的治国思想和治国手段,知道不同时期德治与法治起到的不同作用,理解秦朝依法治国的原因。水平4能够利用时间轴梳理中国古代法治思想的产生及其演变历程,知道中国古代的法治与德治从相争到融合的发展趋势;认识铸刑书的历史意义,运用唯物史观看待学者对铸刑书争端的不同认识,理解历史是对时间的记录,而历史认识只能是相对的,无法求得客观真实;能够理解儒家和法家的治国思想和治国手段,知道不同时期德治与法治起到的不同作用,理97解秦朝依法治国的原因。能够了解秦汉到明清家训、家法、族规、乡约的发展及其在国家治理上产生的教化作用,知道其区别与联系,分析乡约变化的原因和内容,体会政府在其中产生的作用。小组评价学案完成、小组合作任务完成、课堂活动参与度、课后活动等是否积极参与。教师评价学案完成的情况,规范、课堂表现、课后活动参与等。98选必一答案第选必一答案第 8 8 课课探究一探究一(1)相同:实现国家统一,恢复礼乐制度。不同:孔子主张复兴周王朝;孟子主张由推行仁政的诸侯建立新的王朝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下战乱,民心思定。春秋时期,周王室仍有影响力,孔子对周天子抱有期望;战国时期,诸侯纷纷称王,孟子对周王室不再抱有幻想。(2)特点:强调法、术、势的作用;主张以法治国、法随时变;宣扬君权至上。成败:秦奉行法家思想,富国强兵,进行统一战争,结束割据局面,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秦朝推行严刑峻法,实施暴政,迅速灭亡。(3)适应时代需要,发展了大一统理论,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因此,儒学在汉武帝后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为律令儒家化奠定了基础。探究二探究二(1)不同: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做愚顽。原因:发挥基层教化中国家的领导作用,将国家的经济政策、文化政策、法律制度引入乡约教化,进行宣传,维护王朝统治。(2)变化:宋代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乡约从民间自发到地方官吏推动设立。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发展生产;促进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1.1.【考点】古代中国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答案】B【解析】题干核心是族谱编修成为清代普遍的社会行为,其中族规、家训有利于社会教化,血缘伦理注重宗族观念,持家立业、报效国家成为当时人们的追求。这些都反映了儒家士大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和价值观念。材料未体现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选拔人才的选官制度,故 A 项错误。C 项“维持了血族纯正”不是族谱编修的主要目的,四民结构即士农工商题干未涉及,从春秋战国起,中国就形成了四民社会结构,故 D 项错误。故选 B。2.2.【考点】明朝的治国手段【答案】A【解析】材料中介绍了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开始的一系列的立法工作,可以看出朱元璋足够重视立法工作,强调法律治国,因此本题选择 A 选项。B 选项错误,治国思想应该是儒法并举;C 选项材料没有体现;D 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贪污问题。3.3.【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成文法铸刑书【答案】C【解析】中国古代虽有法律,但更多的是人治,法律对统治阶层不起作用,谈不上依法治国,故 A 项错误;将成文刑法铸在铜器上公诸于众并非为了寻找权力合法的依据,故 B项错误;刑法从“并无公开条文”到“将成文刑法铸在铜器上公诸于众”反映了刑法由不成文到成文的演变,这是适应地主阶级兴起、贵族逐渐衰落的需要,故 C 项正确;材料强调刑法,未体现注重道德规范的儒家思想,故 D 项错误。4. 【考点】儒家的思想主张【答案】A【解析】从孔子“德治” ,孟子“仁政” ,董仲舒“天人感应” “郡守、县令,民之师帅” ,朱熹“正君心”可知,儒学家都要求统治者关注民本,行“仁政”和“德治” ,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故选 A 项,不选 B、C、D 三项。5.【考点】法家的治国思想【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庆赏则上尊而不侵”等信息可得出主张以刑罚治国,而不是反对刑罚,故 A 项排除;据材料中“治民无常,唯治为法” “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庆赏”等信息可以得出应该是法家的思想,依法治国,厉行赏罚,故 B 项正确;无为而治属于道家的思想,与题意不合,故 C 项排除;兼爱非攻是墨家的思想主张,故 D 项排除。6.【考点】商鞅变法中的法律思想【答案】B【解析】商鞅这种轻罪重罚只是一种法律原则或者理念,与法律制度健全与否没有关系,排除 A 项;注意理解韩非子对这一原则的评价,即轻罪重罚可以使人民安于被统治,不会发生动乱,很明显是一种对人民的法律意识的培养,B 项正确;分析题干,排除 C、D 项,这两项说法本身欠妥,有绝对化倾向。7.【考点】古代法律的变化和儒家思想的传播【答案】D【解析】 春秋属于儒家经典,汉代以春秋作为断案的主要依据,说明了儒家思想对政治的影响力增强,结合所学可知,这与汉代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密切相关,故 D 项正确;宗法血缘制度、仁政理念、汉民族文化共同体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B、C 项。8.【考点】魏晋法律的特点【答案】D【解析】题目考查的是我国古代法律的特点。魏律中并未体现复古主义,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许依古义听子弟得追杀之” ,并没有体现严刑峻法,故 B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程序简化的特点,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的理解,魏律规定“贼斗杀人,以劾而亡,许依古义听子弟得追杀之”中“依古义”即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故 D 项正确。9.【考点】唐朝律法的特点【答案】A【解析】由题干可知,唐朝法律中重视子孙对父母和祖父母的尊敬,体现了法律与道德规范的一致,故本题答案选 A 项;B 项“轻罪重罚”与材料不符;C 项错误,一条法律条文不能断定立法的基本原则;D 项不选,题干体现的是法律条文的约束,没有体现社会行为。10.【考点】儒学的世俗化【答案】D【解析】理学家朱熹撰修家礼 ,编辑增损吕氏乡约 ,涉及民间家族制度主要内容,促进了儒学的世俗化,故 D 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乡村基层自主管理,排除 A;B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排除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导学案-(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zip)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