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科版科学五下第四单元热小科背背(适合背诵的知识点)第 1 课 温度与水的变化1.物质通常以固态、液态、 气态的形态存在, 物态变化取决于温度等。2.热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热量变化导致了物体温度变化。3.观察水加热时的变化现象实验注意事项戴护目镜。正确使用酒精灯等仪器,防止烫伤。(1)水沸腾后,停止加热,水会停止沸腾,水的温度会降低。(2)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会持续沸腾,水的温度不变。(3) 水沸腾时的温度, 叫水的沸点, 标准大气压下, 水的沸点是100。水从液态变成气态,称为汽化。4.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且持续吸热。5.水结冰时的温度,叫水的凝固点,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 0。水
2、从液态变成固态,称为凝固。第 2 课 水的蒸发和凝结1.水在吸收或放出一定热量后,会发生物态变化。2.水的蒸发过程吸收热量,水蒸气凝结成水的过程放出热量。3.水的蒸发:湿衣服变干、水洼变干。4.水蒸气凝结成水:浴室镜面上形成的水滴、水烧开时冒的白气(小水滴)、清晨草叶上的露珠。5.水的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6.观察水蒸气的凝结现象(1)在玻璃杯内加入冰块,用干布将玻璃杯外壁擦拭干净, 静置一会儿, 观察玻璃杯外壁,发现出现了小水珠。这是因为玻璃杯内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2)若再加入食盐,玻璃杯内温度更低,外壁上出现的小水珠更多。7.自然界中水的形态多种多样, 常见的有云、雾、雨、露
3、、霜、雪等,他们的形成都与水蒸气的凝结有关。第 3 课 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1.刚从冰箱里取出的牛奶, 要使它变成热的, 我们会把它浸在热水中。热会从热水转移到牛奶。2.将温度不同的水相互接触温度(1)实验现象:凉水的温度逐渐升高, 热水的温度逐渐降低,最终凉水和热水的温度相同。 凉水的温度不会一直上升,热水的温度不会一直下降。(2)实验结论: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3)实验中用试管控制凉水的水量,使用大烧杯让热水尽量多一些的目的是让凉水的温度尽快上升,使实验现象更明显。3.在实验中,我们测量物体的温度通常使用温度计,生活中还有更多可以感知温度的方法,比如使用感温纸带、感温粉
4、末。4.在实验中,我们不能用手指来感知物体的温度,因为手指容易被烫伤,而且手指的感觉不准确,误差较大。第 4 课 热在金属中的传递1.喝汤时,将金属勺浸在热汤中,过一会儿,勺柄也热起来了。热从热汤传到了勺口,然后又传到了勺柄。2.在一根金属条表面均匀涂上蜡, 然后将金属条固定在支架上。用火加热金属条的中部,金属条上的蜡从中部受热部分开始熔化,然后向两端依次熔化。3.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从加热点(热源中心)向四周各个方向逐渐传递。4.热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热总是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向温度较低的一端,或从一个高温物体传递给一个低温物体。热传递的方向与物体的体积、质量等无关。5.热传递有热传导、热对流
5、、热辐射三种传递方式。在固体中热的传递方式主要是热传导。第 5 课 热在水中的传递1.加热试管中的水(1)水不能太多,控制在试管容量的三分之一左右。(2)加热时,试管口不可朝着人。(3)在清水中加入一些感温粉末,搅拌均匀,有利于观察水的流动及水温的变化。(4)加热时,水变热后体积膨胀,热水比同体积的冷水轻,所以热水向上运动。这与我们曾经学过的“热空气上升的原因”相似。2.从一侧加热烧杯中的水(1)用滴管吸取红墨水,伸入到水下待加热的地方,挤出2 滴红墨水。滴加红墨水的目的是方便观察水的流动。(2)加热后的热水向上流动,冷水向下流动,形成对流。使整杯水的温度趋于相同。(3)热对流是热由高温流体转
6、移到低温流体的现象。3.热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热对流。4.热可以在物体间和物体内传递,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递热。第 6 课 哪个传热快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热的良导体有铜、铝、铁等金属材料。热的不良导体有塑料、木头、陶瓷、空气等材料。2.冬天时,我们触摸金属感觉很凉,而触摸木板感觉不是很凉,这是因为,木板是热的不良导体,它不会很快把你手上的热量带走。3.比较木勺、塑料勺、金属勺哪个传热快(1)在相同大小的木勺、塑料勺和金属勺的勺柄中段涂上蜡, 然后将它们的勺部同时浸入热水中。(2)金属勺上的蜡最先熔化,然后是塑料勺上的蜡熔化,木勺上的蜡最后熔化。(3)三种勺子
7、中,金属勺传热最快,塑料勺传热慢一些,木勺传热最慢。4.比较铜、铝、铁三种金属材料的导热性能时,三种材料的粗细、长度要相同。5.铜、铝、铁三种材料的导热性能排序:铜铝铁。第 7 课 做个保温杯1.比较哪杯水凉得慢(1)在容量大小差不多的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中,分别倒入同样多、相同温度的热水。(2)过几分钟后测量三杯水的温度,发现不锈钢杯保温效果最差,塑料杯的保温效果不佳,陶瓷杯的保温效果最好。(3)热的良导体散热快,热的不良导体散热慢。制作保温杯时,应选择热的不良导体。2.使杯中热水凉得更慢的方法(1)给杯子加一个密封的盖。(2)用热的不良导体将杯子包起来。3.保温瓶内胆原理木塞是热的不良
8、导体,隔绝内部物质与外界空气的接触,减少热传导与热对流。内胆中间为真空,无热传导与热对流。内壁镀银,减少热辐射。教科版科学五下第四单元热小科默默(适合默写的知识点,答案见小科背背)第 1 课 温度与水的变化1.物质通常以_、_、_的形态存在,物态变化取决于_等。2._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_导致了物体温度变化。3.观察水加热时的变化现象实验注意事项戴_。正确使用_等仪器,防止_。(1)水沸腾后,停止加热,水会_,水的温度会_。(2)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会_,水的温度_。(3) 水沸腾时的温度, 叫水的_, 标准大气压下, 水的沸点是_。水从液态变成气态,称为_。4.水沸腾的条件:_且_。5.
9、水结冰时的温度,叫水的_,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_。水从液态变成固态,称为_。第 2 课 水的蒸发和凝结1.水在吸收或放出一定热量后,会发生_。2.水的蒸发过程_热量,水蒸气凝结成水的过程_热量。3.水的温度越高,水蒸发得_。4.观察水蒸气的凝结现象(1)在玻璃杯内加入冰块,用干布将玻璃杯外壁擦拭干净,静置一会儿,观察玻璃杯外壁,发现出现了_。这是因为玻璃杯内_,水蒸气_凝结成水。(2)若再加入食盐,玻璃杯内温度_,外壁上出现的小水珠_。7.自然界中水的形态多种多样,常见的有_、_、_、_、_、_等,他们的形成都与水蒸气的凝结有关。第 3 课 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1.刚从冰箱里取出的牛奶
10、, 要使它变成热的, 我们会把它浸在热水中。热会从_转移到_。2.将温度不同的水相互接触温度(1)实验现象:凉水的温度逐渐升高, 热水的温度逐渐降低,最终凉水和热水的_。 凉水的温度不会一直上升,热水的温度不会一直下降。(2)实验结论:热通常从_的物体传向_的物体。(3)实验中用试管控制凉水的水量,使用大烧杯让热水尽量多一些的目的是让凉水的温度尽快上升,使实验现象_。3.在实验中,我们测量物体的温度通常使用_,生活中还有更多可以感知温度的方法,比如使用_、_。4.在实验中,我们不能用手指来感知物体的温度,因为手指容易被_,而且手指的感觉_,误差_。第 4 课 热在金属中的传递1.喝汤时,将金属
11、勺浸在热汤中,过一会儿,勺柄也_了。热从_传到了_,然后又传到了_。2.在一根金属条表面均匀涂上蜡, 然后将金属条固定在支架上。用火加热金属条的中部,金属条上的蜡从_受热部分开始熔化,然后向_依次熔化。3.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从_(热源中心)向四周_逐渐传递。4.热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热总是从温度_的一端传向温度_的一端,或从一个_物体传递给一个_物体。热传递的方向与物体的_、_等无关。5.热传递有_、_、_三种传递方式。在固体中热的传递方式主要是_。第 5 课 热在水中的传递1.加热试管中的水(1)水不能太多,控制在试管容量的_左右。(2)加热时,试管口_朝着人。(3)在清水中加入一些_,搅
12、拌均匀,有利于观察水的流动及水温的变化。(4)加热时,水变热后体积_,热水比同体积的冷水_,所以热水_运动。这与我们曾经学过的“热空气上升的原因”相似。2.从一侧加热烧杯中的水(1)用滴管吸取红墨水,伸入到水下_的地方,挤出 2滴红墨水。滴加红墨水的目的是方便观察_。(2)加热后的热水向上流动,冷水向下流动,形成_。使整杯水的温度趋于相同。(3)_是热由高温流体转移到低温流体的现象。3.热在_和_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热对流。4.热可以在物体间和物体内传递,_、_、_都能传递热。第 6 课 哪个传热快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_的。热的良导体有_、_、_等金属材料。热的不良导体有_、_、_
13、、_等材料。2.冬天时,我们触摸金属感觉很凉,而触摸木板感觉不是很凉,这是因为,木板是_,它不会很快把你手上的热量带走。3.比较木勺、塑料勺、金属勺哪个传热快(1)在_的木勺、塑料勺和金属勺的勺柄中段涂上蜡, 然后将它们的勺部_浸入热水中。(2)_上的蜡最先熔化,然后是_上的蜡熔化,_上的蜡最后熔化。(3)三种勺子中,_传热最快,_传热慢一些,_传热最慢。4.比较铜、铝、铁三种金属材料的导热性能时,三种材料的_、_要相同。5.铜、铝、铁三种材料的导热性能排序:_。第 7 课 做个保温杯1.比较哪杯水凉得慢(1)在容量大小差不多的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中,分别倒入_、_的热水。(2)过几分钟后测量三杯水的温度,发现_保温效果最差,_的保温效果不佳,_的保温效果最好。(3)热的良导体散热_,热的不良导体散热_。制作保温杯时,应选择_。2.使杯中热水凉得更慢的方法(1)给杯子加一个_。(2)用_将杯子包起来。3.保温瓶内胆原理木塞是_,隔绝内部物质与外界空气的接触,减少_与_。内胆中间为真空,无_与_。内壁镀银,减少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