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教案(共7课)16(2022新版).doc

上传人(卖家):luzy369 文档编号:2122909 上传时间:2022-02-2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教案(共7课)16(2022新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教案(共7课)16(2022新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教案(共7课)16(2022新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教案(共7课)16(2022新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教案(共7课)16(2022新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环境1.1.种子发芽实验种子发芽实验【教材简析】学生在四年级下册“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活动中已经观察过种子结构,开展过凤仙花种植活动,对于种子发芽已有一定的认识。本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基于自己的认识建立假设、开展方案设计、动手实践研究,系统性思考与研究“种子发芽”并形成相关认识。该研究过程属于控制变量实验,因此本课需要引导学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实验(对比实验)设计的任务。聚焦环节通过种子萌发图片引发学生对种子萌发所需条件思考,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自己的假设。探索环节有 3 个层次的活动。第一层次活动引导学生基于原有的种植经历预测绿豆种子萌发需要

2、哪些必需条件。第二层次活动为选择“一个我们认为可能是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主题,通过实验计划范例引导学生学习设计一份完整的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方案(计划)设计。让学生认识到“对比实验”如何精确控制各个变量,发展学生控制变量的意识。第三层次为基于实验方案运开展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的照片以及班级记录表指导学生基于实验方案开展相应的动手实践,为下一课活动的开展做铺垫。研讨环节有 3 个问题研讨。第一个问题重在引导学生开展反思并认识对比实验的注意事项,最终帮助学生掌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实验)的精髓。第二个问题强化学生科学探究的逻辑性,从而达到探究的持续性与连贯性。 第三个问题启发学生对影响种子发芽的其

3、他因素展开实验研究,引导学生基于自身有关对比实验的认识开展实验设计,通过交流、评价帮助学生熟悉对比实验的设计要点。【学情分析】学生基于生活实践和植物相关内容的学习活动,对种子发芽已有一定的认识和实践积累,知道种子发言需要一定的条件,能开展种子发芽实验。他们对系统和全面的认识和研究种子发芽实验有一定的兴趣,但对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缺乏实验论证,对设计研究种子发芽对比实验了解不多, 一般无法严格控制对比实验的条件, 严谨的科学思维和实践需要在活动中进行强化和提升。【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使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研究种子发芽所需条件的过程。2.

4、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验计划开展实践研究,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状况的活动。科学态度目标1.表现出对种子发芽条件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2.感受对比实验对变量控制的严格要求,发展严谨的科学思维。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教学重难点】重点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种子发芽实验。难点按自己实验计划开展实践研究,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状况的活动。【教学准备】演示教学课件、学生小组材料 1 份等。分组作业本(设计记录单、实验记录单) 、土壤、两支滴管、一些水、多粒绿豆种子、培养皿、纸巾、标签纸等。【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 3 分钟)材料准备:课件、绿豆种子等21.出示绿豆种子图片和绿

5、豆种子,提问:根据我们以前种植研究植物(凤仙花)的经验,想让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并说说理由。 (预设:水、光、空气、土壤、适宜的温度、花盆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板书)2.思考:这么多条件中,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呢?没有它就不能发芽。 (预测:水、 光、 空气、 适宜的温度等,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确定或“”否定或“?”存疑。 )3.交流:我们有什么办法来证明我们的猜想呢?(预设:做“种子发芽实验”,教师揭题。 )二、探索:设计种子发芽实验(预设 22 分钟)材料准备:作业本(设计记录单、实验记录单) 、土壤、两支滴管、一些水、多粒绿豆种子、培养皿、纸巾、标签纸等1.思

6、考:要证明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的实验该怎么做呢?(预设:学生很有可能提出单个种植方法,通过引导让学生选择一个条件,如比较有争议的“土壤”。 )2.小组讨论:“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实验”。3.集体交流并写出“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实验计划”。 (强调: 在实验中只能改变土壤条件,同时要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4.交流实验方法:(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直接进行演示交流或阅读课本实验方法再演示交流。 )(1)准备两个玻璃皿。(2)在其中一个玻璃皿里铺上一层土壤(1 号) ,另一个不铺(2 号) 。并贴上标签纸,写上号码。(3)在两个玻璃皿里各放 3 粒(或多粒)绿豆。(4)定期给两个玻璃皿

7、浇同样多的水。5.小组实验:根据实验计划,领取材料,开展实验。 (提醒:在实验中只能改变土壤条件,同时要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6.集体展示交流或几个小组介绍交流。 (重点关注:两个玻璃皿只能改变土壤条件,同时要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7.观察记录:(1)重点观察种子的变化、发芽的数量、芽的长短、颜色等。(2)建议每小组开展观察并记录,表格样式可根据学生计划、实验情况进行调整。(3)课代表和小组长及时提醒开展观察记录。观察时注意不影响实验条件。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记录表日期:日期种子的变化1 号组(在土壤里)2 号组(无土壤)月日月日月日月日三、研讨:交流深化(预设 12 分钟)材料准备:整理

8、实验材料,典型出示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实验记录表1.集体研讨 1: 在实验中, 我们为什么要设置两组进行对比?为什么要在每一个玻璃皿中放 3粒种子?(1) 设置两组进行对比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土壤”这一条件在种子发芽中的作用重点引导学生开展反思并认识对比实验在设计中的注意事项,最终帮助学生掌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实验)的精髓。(2)放 3 粒这是为了实验的严谨性,其目的是避免(降低)实验中偶然现象的发生而必须放多粒的种子,且越多越好,可以根据大多数种子的发芽现象来作为判断依据。因为种子不同在萌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状况,引导他们在实验中放更多粒的种子。2.集体研讨 2: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的

9、什么现象能验证我们的预测?小结;如果两组都发芽或者都未发芽,说明种子发芽或不发芽跟土壤没关系,如有有土壤的3发芽,没土壤的不发芽,说明种子发芽需要土壤,如果没有土壤的发芽,有土壤的不发芽,说明土壤影响种子发芽。3.集体研讨 3:对于种子发芽必需的其他条件,我们可以怎样制订实验计划?(1)绿豆种子发芽和光的关系的实验:相同条件:温度、水、土壤、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各 3 粒以上等。不同条件:提供光和不提供光。实验方法:1 号组种子提供光;2 号组种子不提供光;这个实验至少要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2)绿豆种子发芽和适宜的温度的关系的实验:相同条件:水、光、土壤、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各 3 粒以上等。不

10、同条件:提供适宜的温度和不提供适宜的温度。实验方法:1 号组种子提供适宜的温度(常温) ;2 号组种子不提供适宜的温度(低温冷藏) ;这个实验至少要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四、拓展:课外实验记录(预设 3 分钟)材料准备:作业本(设计记录单、实验记录单) 、两支滴管、一些水、多粒绿豆种子、培养皿、纸巾、标签纸等等1.小组选择自己研究的条件并完善计划并课外开展实验。 (教师根据学生意向并进行整合调整,保证每个条件的研究实验至少要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2.指导落实好观察记录提醒,并做好相应交流准备。【教学后记】2.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比较种子发芽实验【教材简析】本节课活动的两大主题:分享自己的发现、研讨

11、种子发芽必需条件。学生经过前一课种子发芽实验的学习和实践,已经开展了种子发芽实验,而他们将在本节课集中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和整理数据,形成种子发芽所需条件的认识,并继续种植、照顾绿豆芽。聚焦环节回顾上一课的学习过程和观察过程剪影,将关注点聚焦于实验现象,提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观察实验中的种子发芽情况,我们有什么发现?”和“比较各组的实验结果,我们又有什么发现?” 。探索环节学生和小组将经历数据收集和整理、结论得出和表达交流的过程。主要通过表格的形式收集实验信息,共同交流分析,引导学生基于自己的观察结果收集信息数据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分析数据并将数据转化为证据形成一定的解释进行分享、研讨,达成共识。

12、研讨环节教师组织学生研讨“实验结果和我们实验前的预测一致吗?我们怎样用实验中的数据解释实验结果?”和“根据全班同学的实验结果和科学资料,我们可以总结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两个部分,就实验结果做总结和概括,形成一定的科学认识。如果发现实验结果和预测的不一样,还要反思实验的过程,或是对先前的预测进行质疑。最后在全班汇报和讨论的基础上,对绿豆种子发芽的条件做出一个肯定的结论。拓展环节教师指导学生将已发芽的绿豆种子移栽到花盆中,引出下一节课的研究主题。【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于种子发芽并不陌生,一年级科学已经涉及到一些植物种子发芽的过程,所以其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素养,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

13、察能力。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有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在上一节课的活动中,个别学生的实验效果可能不明显。4所以本节课师生要要在课前一同开展种子发芽实验,积累一份较为庞大的数据和记录,在出现学生实验现象不明显时提供更多证据加以佐证时进行充分的交流,启发和引导学生。【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土壤和阳光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科学探究目标能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在与同学的交流研讨中得出科学的结论。科学态度目标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当实验结果出现不一致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分析原因,以事实为依据做出判

14、断。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植物要依赖环境生存。【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知道土壤和阳光不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 需要水、 空气和适宜的温度。难点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教学准备】演示多媒体课件,班级实验信息统计表、土壤、花盆。分组绿豆发芽实验装置、实验信息记录表。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聚焦(预设 2 分钟)1.提问:观察我们的种子发芽实验,你有什么发现?2.谈话:上节课我们做了绿豆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看来大家通过种子发芽实验都有很多的发现,我们要将发现进行汇总,整理。3.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种子发芽的条件,出示课题。二、探索(预设 12 分钟)1.小

15、组内分析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完成实验信息表。观察实验中的种子发芽情况,我们有了什么发现?比较各组的实验结果我们又发现了什么?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 土壤 的实验记录种子总数已发芽数未发芽数我们的解释(有 土壤 )组(无 土壤 )组2.结论:没有泥土绿豆种子也能发芽。3.光凭一个小组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可靠吗?(引导学生懂得需要获得更多的证据来支持我们的结论)4.出示实验数据统计表格,教会学生如何统计数据。方法:根据选择研究的条件,每个小组到黑板上相应条件的记录表处填写数据,教师进行汇总。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的实验纪录表共有()小组参加了这个实验组号种子总数量 已发芽数量 未发芽数量 我们的解释有

16、土组无土组有土组无土组有土组无土组5.现在你对结论有信心了吗?三、研讨(预设 20 分钟)51.汇报交流:各个小组轮流汇报分析。实验结论与实验前的预测一致吗?每个小组讲讲自己是怎样用实验数据来解释这个条件的实验结果的。预设小组汇报情况如下:(1)研究水分条件的小组汇报结果:有水的绿豆会发芽,无水的绿豆不发芽(2)研究空气条件的小组汇报结果:有空气的绿豆会发芽,无空气的绿豆不同小组结果不一样,有的小组绿豆发芽了,有的小组绿豆不发芽。教师分别出示有空气和无空气的实验结果,让同学们推测原因。预设:操作不当,有空气进入;选用了自来水,水中有空气。2.谈话:看来空气组的数据不能帮助我们得出结论。科学家们

17、经过一系列研究帮助我们得出了结论,我们来看一段阅读资料,看看种子发芽是否需要空气。3.小结:(1)阳光:有阳光的绿豆会发芽,无阳光的绿豆会发芽;(2)土壤:有土壤的绿豆会发芽,无土壤的绿豆会发芽;(3)温度:常温下的绿豆会发芽,低温下的绿豆不会发芽;(4)水分:有水分的绿豆会发芽,无水分的绿豆不会发芽。4.教师引导对学生对有异议的数据进行辨析,推测可能的原因。预设:种子本身有损坏;学生操作不当(例如加入的水过多,使种子浸泡在水中,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等原因) 。5.根据我们得到的实验结论,总结一下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吧。6.小结:学生整理表格,总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不需要哪些条件。7

18、.谈话:我们单凭简单的实验数据和分析还不能得出最终的科学结论,一个科学结论的得出需要通过反复的实验研究。8.小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不需要哪些条件(土壤、光照) 。9.教师带领学生修改班级纪录表。参考资料: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一是温度: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 6-7,12-14能正常发芽,最适温度为 20-25,最高为 35。二是水分:一般需吸收相当于种子自身风干重的 120-140%的水分才能萌发。三是充足的氧气。四、拓展(预设 6 分钟)1.引导: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处理?2.确定任务:把绿豆芽种植在花盆中,放到适合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

19、。3.预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苗的生长。4.设计对比实验。并对绿豆芽的生长做观察记录。【教学后记】3.3.绿豆苗的生长绿豆苗的生长【教材简析】通过前面 2 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土壤和阳光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而在本课中,学生将对绿豆苗生长情况进行观察研究,认识到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多个条件,如阳光、空气、水分、无机盐等。聚焦环节从绿豆种子萌发所需条件的探讨延伸至“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吗?光对植物的生长起什么作用?”的思考,从而引出本课研究的内容绿豆苗的生长 。6探索环节由三部分内容组成, 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设计绿豆苗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的实验计划;第二部分

20、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观察记录实验中的现象,从而认识到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第三部分为资料阅读,通过图文介绍空气的成分以及光合作用的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到植物的生长对周围环境的需求以及植物的生长也会影响周围的环境。研讨环节通过三个有梯度问题的研讨,使学生认识到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植物可以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生存所需的养料,同时释放出氧气。同时使学生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丰富关于植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联系的认识。拓展环节通过一个小实验,引导学生在课后研究光的入射方向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完善学生对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认识。【学情分析】作为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生物与环境的联系已有一定的了解,

21、但比较零散、模糊。如,对于生物生长需求,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植物需要水、阳光、空气、土壤等,学生能说出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植物,但对于“环境”所包含的因素的认识还比较肤浅,许多学生仅停留在温度对植物生活的影响,却无法从生物生存需求的角度思考环境对植物生活的影响。【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2.植物可以吸收阳光、空气和水分,并在绿色叶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养分。科学探究目标1.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方案,在控制变量的情况下对比观察并记录绿豆苗的生长状况。科学态度目标表现出对植物的结构与生活环境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

22、标认识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是同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方案,并能按照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绿豆苗的生长状况。难点认识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是同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教学准备】演示多媒体课件,提前准备的绿豆苗、纸盒子。分组实验计划单、实验记录表、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 2 分钟)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绿豆苗。1.出示绿豆苗:提问: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什么?(预设: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2.提问: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吗?光对植物的生长起什么作用?(预设

23、: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只有在阳光下,植物才能茁壮的生长。 )3.揭示课题:绿豆苗的生长(板书)二、探索:绿豆苗生长与阳光的关系(预设 20 分钟)活动一:设计绿豆苗生长是否需要阳光的实验计划。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计划单1.提问:怎样才能知道绿豆苗生长是否需要阳光?(预设:进行对比实验)2.提问:对比实验有什么要求?(预设: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3.出示实验计划单研究的问题绿豆苗生长是否需要阳光?7预测我们要改变的条件我们不改变的条件实验方法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上面的实验计划单。4.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研究的问题绿豆苗生长是否需要阳光?预测绿豆苗生长需要阳光。我们要改变的条件

24、 光照我们不改变的条件 水、空气、温度实验方法1.准备两盆一样的绿豆苗。2.把两盆一样的绿豆苗一起放在阳台上,给其中的一盆盖上纸盒子。3.一个星期之后记录两盆绿豆苗的变化。活动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材料准备:提前准备的绿豆苗、多媒体课件、观察记录表(学生活动手册)1.出示提前准备的绿豆苗。提问: 这是老师课前按照实验方案提前进行的实验, 大家看看这两盆绿豆苗有哪些不同? (预设:颜色、高度、粗细)提问:我们自己进行实验时,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记录?(预设:颜色、高度、粗细)2.出示实验记录表绿豆苗生长是否需要阳光的实验记录表日期:高度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我们的解释阳光下的绿豆苗黑暗处的绿豆苗3

25、.学生观察实验记录表,了解实验记录表的记录方法。4.教师小结: (1)实验期间注意给绿豆苗浇水; (2)一个星期之后进行记录; (3)高度取每种环境下绿豆苗的平均高度。活动三:资料阅读(空气的成分以及光合作用)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1.PPT 出示资料阅读2.学生带问题阅读资料(1)空气主要包括哪些成分?(2)植物的绿叶有什么作用?3.组织学生汇报、交流。(1)空气主要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氢气、水蒸气等;(2) 在阳光的照耀下, 植物的绿叶有利用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分来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同时释放出氧气。4.教师小结:光合作用。三、研讨: (预设 15 分钟)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1.提问

26、: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吗?光对植物的生长起什么作用?小结: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植物可以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生存所需的养料,同时释放出氧气。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为了使绿豆苗生长得更好,我们还需要做什么?我们可以怎样制订计划并通过实验来验证?小结:为了使绿豆苗生长得更好,我们还需要经常浇水、施肥等,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实验来验证。83.组织学生讨论: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相同吗?4.PPT 出示香蕉树、松树、仙人掌的图片,组织学生思考:(1)香蕉树、松树、仙人掌的叶有什么不同?(2)它们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3)这几种植物的叶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4)不同环境里的

27、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相同吗?4.组织学生汇报、交流。5.小结:不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温度等条件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植物,环境影响植物的生长,植物也影响着周围的环境。四、拓展:光的入射方向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预设 3 分钟)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提前准备的绿豆苗、纸盒子1.出示两盆绿豆苗,两个纸盒子。提问:把这两盆绿豆苗放在阳台上,分别盖上这两个开孔不同的纸盒子,一个星期之后,这两盆绿豆苗的生长状况会有什么不同?2.PPT 出示实验要求:(1)准备两盆一样的绿豆苗,摆放在阳光充足的阳台上;(2)准备两个一面敞开的纸盒,一个在纸盒左壁挖个小孔,一个在纸盒右壁挖个小孔,使光

28、能从小孔中透入,然后分别盖在绿豆苗上;(3)一个星期之后,观察这两盆绿豆苗的生长状况。3.介绍实验方法和要求,引导学生课后完成实验。【教学后记】4.4.蚯蚓的选择蚯蚓的选择【教材简析】通过前面 3 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植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对比实验,了解蚯蚓生活需要的环境条件,最后从蚯蚓联系到其他的动物。聚焦环节教材通过简短的对话引导学生从关注植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转移到动物也是这样吗?蚯蚓适宜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探索环节先是引导学生根据经验对蚯蚓喜欢的生活环境做出有依据的推测, 接着重点展开 “蚯蚓对光照的选择” 、 “蚯蚓对干燥或潮湿环境的选择”两个探索活动

29、。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先制定详细实验计划后展开实践活动。在这一课中教材直接呈现具体实验操作方法,再让学生分析其中隐含的“改变什么条件” 、 “哪些条件保持不变” ,从而帮助学生从逆向的角度进一步深化对对比实验变量控制的认识,特别是在实践操作中的具体落实。研讨环节主要对 2 个问题进行研讨。一是“适宜蚯蚓生活的环境具有什么特点?”通过这个问题的研讨对探索环节的实验数据进行梳理,形成对蚯蚓生活环境的共识;二是“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对环境的不同需求?”教材呈现了 5 张图片:雪地中的企鹅、湖中的天鹅、田里的青蛙、岩壁的蜥蜴、丛林里的狼。通过具体分析一些动物的生活需要,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环境中动

30、物的身体结构差异以及对环境条件的需求。【学情分析】生活在不同区域的学生对蚯蚓的了解是不同的,学生对蚯蚓的了解大部分来自幼儿时期的绘本,生活中也是偶尔能在雨后看见过蚯蚓。他们知道蚯蚓生活在土壤里,大部分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地方,但真正熟悉并了解蚯蚓的并不多,有的甚至会感9到害怕,不愿接触。通过前几年的学习,学生对对比实验已有一定的了解,在学习了本单元前面几课后,对比实验中“改变的条件”和“不变的条件”也已更加熟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地方。2.认识到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科学探究目标通过控制变量开展对比实验,探究蚯蚓对光照

31、、潮湿等条件的需求。科学态度目标严谨实验,尊重实验证据,能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分析判断。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生物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的,树立保护好环境即保护我们自己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对比实验探究蚯蚓对光照、潮湿等条件的需求。难点准确控制变量、收集数据,科学分析判断。【教学准备】演示多媒体课件、实验记录汇总表小组准备:实验一:1 个底部全铺湿纸巾(布)的长条盒子(无盖、内侧涂黑) ,用于遮光的科学书 1 本,镊子 1 把,蚯蚓 10 条、实验记录单。实验二:1 个长条盒子,2 份干土,1 份水,镊子 1 把,蚯蚓 10 条、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一、聚焦环节(预设 1 分钟)1.前

32、几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植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那么,动物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课件出示“蚯蚓图”,比如蚯蚓,它适宜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课蚯蚓的选择 (板书揭题)二、探索环节(预设 29 分钟)1.问题及推测(预设 2 分钟)在大自然中,蚯蚓会选择怎样的环境来生活呢?你是怎么知道的?(预设:黑暗、潮湿、肥沃等)2.确定探究主题(预设 2 分钟)根据同学们的推测,我们有必要通过实验来进行求证。我们这节课的教材中选择了两个重点因素开展了实验探究,请大家翻看教材 P8、P9。分别是哪两个因素?(蚯蚓对光的选择、蚯蚓对干燥或潮湿环境的选择)3.变量控制的讨论(预设 10 分钟)(

33、1)我们先来看“蚯蚓对光的选择”这个实验。请小组进行讨论:这个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什么?哪些条件保持不变?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实验设计单,师分组巡视指导。请小组汇报,其他小组看看有没有什么补充或意见?小结形成共识。(2)再来看“蚯蚓对干燥或潮湿环境的选择”这个实验。请小组进行讨论:这个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什么?哪些条件保持不变?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实验设计单,师分组巡视指导。请小组汇报,其他小组看看有没有什么补充或意见?小结形成共识。4.实验探究(预设 15 分钟)(1)出示温馨提示:10两个实验都要把 10 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过 3 分钟以后,对蚯蚓数量进行统计,并将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中。两个实验

34、都要重复做 3 次。(2)分组领取实验材料,开展实验。(3)实验结束,整理实验器材和记录表数据。三、研讨环节(预设 10 分钟)1.问题一:“适宜蚯蚓生活的环境具有什么特点?”(预设 6 分钟)(1)请大家根据刚才实验中所获得的数据,来阐述你们的发现。(2)请小组上台展示实验数据,进行汇报,并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质疑。可请多个小组进行汇报,直至形成共识,师课件呈现共识。 (预设: 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2.问题二:“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对环境的不同需求?”(预设 4 分钟)(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自由发言。(2)教师课件出示课本中的 5 张图片(雪地中的企鹅、湖中的天鹅、田里的青蛙、岩壁的蜥

35、蜴、丛林里的狼。 )(3)请观察这些动物的图片,你能来分析他们的身体结构和对环境的需求吗?(预设:天鹅喜欢湖泊沼泽,它们的脚上有蹼适合游泳,还有常常的脖子和宽宽的喙适合在水中捕食;青蛙喜欢在和身体颜色接近的烂泥地里,有保护色适合躲避天敌和捕食;企鹅生活在寒冷的南极,它们身体中厚厚的脂肪及小小的五官有利于御寒;蜥蜴喜欢生活在和身体颜色接近的崖壁石缝中,身体重心底,方便吸附,有保护色适合躲避天敌和捕食;狼生活在丛林里,四肢强健,皮毛颜色和丛林颜色接近,适合伪装捕食,还能根据季节换毛。 )(4)小结形成共识,师课件呈现共识。 (共识预设: 动物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环境,它们的身体特点和环境也存在着关联

36、。 )【教学后记】5.5.当环境改变了当环境改变了【教材简析】每一种动物的生存都需要特殊的条件,这些条件有的来自非生命环境,有的来自生命环境,并且非生命环境与生命环境之间又会互相影响。当生存环境发生变化后,动物们通过某些行为依然能够获得足够其生存所需的条件,从而适应新环境。在本课学习中,学生将经历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分析,了解青蛙生活环境变化和青蛙行为变化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资料阅读分析丹顶鹤的环境变化与丹顶鹤行为变化之间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环境改变后,动物会做出反应,以适应新环境。聚焦环节以“在春天的田野里,我们能看见青蛙吗?”的提问引入,借助层次性的提问,引导学生基于原有认

37、知来分析青蛙在不同季节的不同行为,并以此为基础帮助学生聚焦问题“其他动物在环境改变时又会有哪些行为?” 。探索环节包括两部分, 分别为图片分析与资料阅读。 第一部分包括探索活动 1 和探索活动 2,教科书以图片的形式展示了青蛙的四种不同行为和春夏秋冬四种不同季节的环境。第二部分出示了丹顶鹤适应环境变化的行为迁徙,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环境的变化与丹顶鹤的行为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再将丹顶鹤与青蛙的适应环境行为进行比较分析。研讨板块在学生充分分析青蛙、丹顶鹤适应环境行为与其生活环境变化之间联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有层次性的研讨活动。通过比较、分析两种动物适应环境行为的异同,引导学生认识到动物

38、为了生存,均会结合自身特点寻找、创设生存所需的条件,从而实现自身的生存与物种11得以延续。拓展板块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在野外遇到正在冬眠的动物和迁徙途中“掉队”的鸟,我们可以如何帮助它们?对于拓展部分提出的问题, 我们要通过研讨加专家建议呈现的方式帮助 学生建立“不打扰是最好的帮助”的共识。【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动植物生存需要的条件,以及周围环境对动植物生存的影响已有一定了解,但比较零散、模糊。对于环境变化时,动植物如何适应环境的认识较少,对于“环境”所包含的因素的认识比较肤浅,许多学生仅停留在温度对生物生活的影响,却无法从生物生存需求的角度思考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因此,本节课教学将通过分析研

39、讨的形式,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建构新概念。【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当环境改变的时候,动物会努力适应新环境;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动物会有一些特殊的行为。科学探究目标能够通过分析动物在环境改变后的行为研究动物是怎样适应新环境的。科学态度目标1.在探究活动中,能依据事实独立思考,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分享。2.表现出进一步探究动物与其生活环境联系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动物要依赖于环境而生存,保护环境就保护了许多动物。【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到环境改变后,动物会做出反应,以适应新环境。难点能够通过分析动物在环境改变后的行为研究动物是怎样适应新环境的。【教学准备】演示教学课件。分组学生活动手册。【

40、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预设 3 分钟)1.出示两只小狗在夏季和冬季的变化。提问:观察这两只小狗,你发现了什么?(预设:冬季,小狗的毛浓密;夏季,小狗会换毛。 )提问:在不同的季节,小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2.提问:那么人类在不同的季节,会有哪些不同的行为呢?(预设:增减衣服、种植、收割、储存粮食等。 )3.教师概括:当环境改变时,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动物和人类在不同季节都会做出反应,以适应新环境。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小狗和人类自己在不同季节的各种行为出发,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认识到小狗和人类在不同季节的行为变化均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为接下来的研讨铺垫。二、聚焦揭题(预设 2 分钟)

41、1.提问:在春天的田野里,我们能看到青蛙吗?它们在干什么?冬天它们到哪里去了?青蛙在不同季节都有哪些不同行为?(预设:春天在田野里很少能看见青蛙,在水里能看见小蝌蚪;夏天,青蛙比较常见;冬天,青蛙会冬眠。)2.其他动物在环境改变时又会有哪些行为?揭示课题当环境改变了 。三、探索研讨:(预设 25 分钟)(一)图片分析青蛙如何适应环境变化的1.出示青蛙的行为图片12提问:青蛙要想生存,需要从周围环境获得哪些条件?(预设:食物、适宜的温度、水、空气、栖息地等。 )2.这是青蛙在不同季节的行为:挖洞、冬眠、生长发育、捕食昆虫。你能把青蛙的行为图片和环境图片一一对应吗?出示四张环境图片。3.讨论分析青

42、蛙在春天里的行为和生存环境出示“四季田野记录表” ,师生一起研讨,随机完成表格。提问 1:青蛙在春天里的行为特征是什么?(预设:由卵孵化成小蝌蚪)提问 2:卵要顺利孵化成小蝌蚪,需要哪些条件?(预设:温暖的气候等)提问 3:小蝌蚪孵化出来后,需要哪些条件呢?(预设:需要食物、适宜的温度等)提问 4:蝌蚪主要以藻类、浮游生物、小虫子为食,长大后主要以虫子为食,我们就以蝴蝶为青蛙的主要食物,一起来研究。春天,蝴蝶的行为特点是什么?(预设:由卵孵化成幼虫)设计意图以春天为例引领学生从非生物条件、生物条件、青蛙相对应的行为等方面开展深度交流,引领学生初步认识环境与动物行为之间的联系,为接下来学生自主交

43、流做示范。4.小组讨论青蛙在四季的行为和生存环境,完成表格填写。提问:在其它季节里,青蛙的生存环境又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以小组为单位依次分析:夏秋冬三个季节里,青蛙生存环境(气候、周围的草木、食物等条件的变化)和青蛙在这种情况下会有哪些行为?将讨论结果记录在作业本上。设计意图以春天为例,全班讨论,引导学生从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青蛙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等方面展开交流,为下一步其它季节的小组研讨示范。5.交流研讨“环境改变与青蛙行为之间的联系”提问:青蛙的生存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气候等是非生物环境,周围的草木、食物等属于生物环境。 在其他季节里,青蛙的生存环境会发生什么变化,青蛙又做出了

44、怎么样的行为?小组汇报,其余同学补充。6播放视频资料青蛙的一生 ,丰富学生认知。提问:青蛙的这些行为,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预设: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获得生存的条件)(二)资料阅读丹顶鹤是如何适应环境变化的1.随着环境的变化,青蛙在努力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如:挖洞,捕食,冬眠等,于是青蛙适应了环境,得以生存下来。当环境改变时,其它动物会不会作出适应环境变化的行为呢?出示丹顶鹤资料。2.学生阅读课本资料,并思考:(1)丹顶鹤对生活环境的要求有哪些?(适宜的温度、空气、水、食物、栖息地等)(2)四季变化会造成环境中哪些条件发生改变?(温度、食物等)(3)当环境改变后,丹顶鹤做出了怎样的行为反应?(

45、迁徙)。(4)丹顶鹤的这种行为是为了适应哪种环境条件的改变?(温度、食物等)3.交流研讨。4.分析比较丹顶鹤与青蛙的适应环境行为。提问:丹顶鹤与青蛙的适应环境行为有什么相同之处,不同之处?(预设:相同:当环境改变时都做出了适应环境变化的行为,得以生存;不同:行为不同)(三)认知迁移其它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行为1.过渡:小狗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会换毛,那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也会做出行为反应呢?2.课件出示资料:小狗换毛、大雁南飞、松树储备粮食、鱼类洄游。3.小结:大雁、松树、鱼类,为了适应环境的改变,尤其是温度与食物的改变,于是它们做出了行为反应:换毛、南飞、储备粮食、洄游,它们适

46、应了环境得以生存下来,物种得以延续。所13有的动物都需要适应环境的变化才能生存下来,适者生存。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典型动物在环境改变后做出的行为改变,使学生认识到大自然中的动物都需要适应环境的变化才能生存下来。四、拓展交流“不打扰是最好的帮助” (预设 10 分钟)1.出示动物冬眠的图片。提问:如果在野外遇到正在冬眠的动物,我们该怎么办?(预设:不要去打扰它们。)2.探讨“不打扰是最好的帮助”出示资料: 掉队的斑头雁 ,阅读资料,思考讨论:为什么说不打扰就是最好的帮助?什么时候才能实施必要的救助呢?【教学后记】6.6.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教材简析】在自然界中,每一种植物、动物都需要一定的

47、生存条件,其中有机物(营养、能量)的获得就是其中之一。但植物、动物对于有机物的获得方式不同: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获得能量,动物则通过进食获得。因此,在自然界中,动物或植物之间都会由于有机物或能量传递的关系,与同一区域内的其他动植物之间形成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构成食物链、食物网。聚焦环节以前几节课学习及种植绿豆苗的活动,提出问题:在自然环境中,绿豆苗的生长与周围的生物会有什么联系?探索环节包括 5 个活动。探索活动 1 要求学生实地寻找并记录生活在绿豆苗周围的生物。在此过程中, 引导学生尽可能搜集生活在绿豆苗丛中的动植物。 探索活动 2 观察绿豆苗的生长状况,寻找是否有被动物吃过的痕迹,

48、并进行推测。探索活动 3 基于之前的观察思考并分析:绿豆苗会被谁吃,它们又会成为谁的食物?该过程需要分析绿豆苗丛中的能量流动关系,实现“食物链”概念的构建。探索活动 4 用套筒游戏来表示吃与被吃的链状关系。探索活动 5 要求学生找出更多的食物链并用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发现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相互联系呈现的网状结构,形成对“食物网”的认识。研讨环节引导学生认识能量、物质在不同生物之间的联系,了解植物通过自身光合作用获得生长所需的物质,对自然界不同区域的各种生物生存需要相互之间形成一定的食物关系。拓展环节通过“模拟食物网的游戏”帮助学生感受到食物网内一种生物的生存状况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他生

49、物的生存,最终影响整个食物网的稳定性。【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植物、动物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环境。在学生的认知中这些环境主要为非生命环境,很少有学生能系统地认识到生物生存也需要生物环境。本课是在此背景下,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某一区域内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促使学生认识到一种动物或者植物可能就是其他动物或者植物生存所需要的条件,进而在学生的心中建立起初步的生物群落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整体”的认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一定区域内的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动植物所需的能量(养分)在食物链上的生物之间依次传递

50、着。科学探究目标14能够通过“模型”的观察、分析与讨论,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科学态度目标能够正确认识动物间的食物关系,保护身边的动植物。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保护一种动植物就是保护很多种动植物。2.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能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画简单的食物链,建立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难点能够通过观察、 分析与讨论, 发现群落和生态系统中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教学准备】演示教学课件。分组生物套筒(分别打印有落叶、瓢虫、蜘蛛、蜗牛、蟋蟀、蚯蚓、蚜虫、绿豆苗、小草、小鸟) 、不同颜色的棉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四 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信息窗二-信息窗二(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教学设计-省级公开课-青岛版(五四)四年级上册数学(配套课件编号:d1556).doc •四 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信息窗二-信息窗二(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教学设计-省级公开课-青岛版(五四)四年级上册数学(配套课件编号:d1556).doc
  • •四 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信息窗二-信息窗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案、教学设计-部级公开课-青岛版(五四)四年级上册数学(配套课件编号:62434).doc •四 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信息窗二-信息窗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案、教学设计-部级公开课-青岛版(五四)四年级上册数学(配套课件编号:62434).doc
  • •八 今天我当家-小数乘法-信息窗二(小数乘小数)-教案、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青岛版(五四)四年级上册数学(配套课件编号:00526).doc •八 今天我当家-小数乘法-信息窗二(小数乘小数)-教案、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青岛版(五四)四年级上册数学(配套课件编号:00526).doc
  • •四 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信息窗三(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省级公开课-青岛版(五四)四年级上册数学(配套课件编号:f0eb9).doc •四 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信息窗三(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省级公开课-青岛版(五四)四年级上册数学(配套课件编号:f0eb9).doc
  • •二 节能减排-用字母表示数-信息窗一(用字母表示数)-教案、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青岛版(五四)四年级上册数学(配套课件编号:60af4).doc •二 节能减排-用字母表示数-信息窗一(用字母表示数)-教案、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青岛版(五四)四年级上册数学(配套课件编号:60af4).doc
  • •四 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信息窗一(三角形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青岛版(五四)四年级上册数学(配套课件编号:62e35).doc •四 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信息窗一(三角形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青岛版(五四)四年级上册数学(配套课件编号:62e35).doc
  • •九 我锻炼 我健康-平均数-信息窗一(平均数)-教案、教学设计-部级公开课-青岛版(五四)四年级上册数学(配套课件编号:92b60).doc •九 我锻炼 我健康-平均数-信息窗一(平均数)-教案、教学设计-部级公开课-青岛版(五四)四年级上册数学(配套课件编号:92b60).doc
  • •二 节能减排-用字母表示数-信息窗二(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公式、定律)-教案、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青岛版(五四)四年级上册数学(配套课件编号:91677).doc •二 节能减排-用字母表示数-信息窗二(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公式、定律)-教案、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青岛版(五四)四年级上册数学(配套课件编号:91677).doc
  • •四 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信息窗一(三角形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青岛版(五四)四年级上册数学(配套课件编号:e191e).doc •四 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信息窗一(三角形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青岛版(五四)四年级上册数学(配套课件编号:e191e).doc
  •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科学 > 教科版(2024) > 五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教案(共7课)16(2022新版).doc)为本站会员(luzy369)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