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巩基础知识点1农业工具的变化1.观察下列图片,从中获取的主要信息是A.中国传统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B.中国传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C.中国传统农业政策是重农抑商D.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2.重庆八中2021月考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公田变为私田B.铁器牛耕的应用C.国家走向统一D.封建制度的确立3.右图是我国古代某农业工具。该工具A.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B.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C.标志着犁耕技术成熟D.推动了冶铁技术进步4.云南文山2021质检我国古代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已经掌
2、握开沟排水、锄草、培肥、灭蝗等农业手段,春秋战国铁犁牛耕出现,唐代曲辕犁发明并推广这些史实说明A.我国古代生产力发展缓慢B.精耕细作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C.古代农业的重要地位D.古代农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5范仲淹在一篇赋中写道,“器以象制,水以轮济。假一毂(gu)汲引之利,为万顷生成之惠”。他所描述的工具是()A.翻车B.筒车C.水排D.风力水车知识点2手工业工具的进步6辽宁营口2021高二期末明代手工提花机继承了汉唐以来的提花技术,能控制上万根经纱,织出精美的面料。这说明()A.古代中国已有机器工业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C.古代中国纺织技术高超D.私营纺织业已经很发达7.“何足挂齿”的“齿”原
3、指织机上的定经齿,能挂在齿上的丝,就能被织成锦,后“挂齿”引申为“重要的事物”;“丝丝入扣”之“扣”通“筘”,原是织机上的主要机件,织布时每条丝线都要从筘齿间穿过,后引申为细致之意。这些成语的由来折射出古代中国A.手工业生产精益求精B.文人精通纺织技术C.纺织业生产效率高D.官营手工业管理严格知识点3劳作方式的发展8.黑龙江哈师大附中2021期中右图反映出的中国古代农业基本特征是A.种植业与饲养业结合B.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C.男尊女卑的家庭关系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9.在古代中国,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佃农则以分成或者定额的方式交纳地租。这种土地经营方式是()A.雇佣关系
4、B.租佃关系C.集体耕作D.庄园经营10.浙江绍兴诸暨中学2021期中某著作中这样描述庄园:中世纪的骑士同时也是拥有田产的乡绅,很少有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况。他们的庄园里能够出产供他和他的家人吃、喝、穿的一切物品。由此可以判断中世纪庄园经济的特征是()A.商品经济发达B.基本自给自足C.严格禁止竞争D.自耕农为主体拔提升1商周时期是我国古代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但当时的农业生产工具绝大部分是木、石、骨、蚌所制,青铜农具极少。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青铜器具太笨重,不适合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B.青铜铸造作坊集中在王都,产品供王室和贵族使用C.青铜器不如铁器锋利,不便于推广使用D.青铜铸造规模
5、小,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发展要求2.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高二期末从考古资料来看,春秋时期铁制品的使用还不是很普遍,木、石、骨、蚌及青铜制品仍大量使用。战国时期,冶铁业发展迅速,铁农具的使用已经相当普遍了。铁农具的普遍使用()A.促进了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紧密结合B.瓦解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C.推动了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D.巩固了大贵族的土地私有权3.浙江宁波市九校2020联考据统计,我国目前已发现属于东汉时期的铁犁和牛耕图有50多处,分布在豫、陕、冀、晋、鲁、皖、苏、辽、甘、新、川、贵、粤、闽等15个省区。该材料反映了A.东汉生产力水平普遍提高B.东汉农作物产量大幅提高C.东汉开始出现一牛
6、挽犁技术D.中原是当时经济中心4.天津2021开学摸底下图为汉代画像石纺织图,画面中一织女坐在织机前,织女回首与一女子说话,女子于纬车前摇纬,其一手执丝,一手摇车。右前方为一调丝女子,前方木架为络车,丝一端缠绕之上,另一段也缀物挂于梁上。由此可以判断A.图片反映的是官营手工业B.棉纺织生产技术成熟C.纺织手工业已经出现分工D.纺织业生产工具落后5.江苏扬州2021月考下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作为史料,可以佐证当时A.农民在井田上集体劳作B.农业生产使用铁制工具C.铁犁牛耕在全国逐渐普及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6.黑龙江哈尔滨三2020高二期东汉时期,田庄里不但有农、林、牧、
7、渔各业,还有手工业,甚至存在一定的商业和高利贷活动。这种现象说明东汉A.田庄成为割据一方的势力B.田庄经济具有封闭性C.土地兼并现象盛行D.中央政府统治力量薄弱7.江苏苏州2020期中三国志载:“旧时冶作马排,每一熟石用马百匹;更作人排,又费功力;暨(人名)乃因长流为水排,计其利益,三倍于前。在职七年,器用充实。”材料中所述发明A.代表古代冶金技术的新发展B.是古代灌溉工具的重大创新C.表明古代冶金材料的新创造D.是古代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刷素养8.江苏南京2020高二模拟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至隋唐时期农业科技成就(部分)表。据此可知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是A.男耕女织B.自给自足C.一家一户D.
8、精耕细作9.山东日照2020月考传统观点认为汉代田庄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很少与外界有商业往来,即使有商业活动,也是在田庄内部“闭门成市”。也有些学者认为:“闭门成市”不过是形容田庄产品的自给程度很高,而非不需要同外部市场联系,也绝非仅把内部消费之余才拿到市场出卖。这表明()A.新的观点依赖于新史料的发现B.同一历史现象会有不同的解释C.历史研究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D.史学争鸣使历史更接近于真实10. 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发展的根本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神农氏作,斲(zhuo)木为耜,煣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易系辞下材料二 裴李岗遗址出土数量较多
9、,种类比较齐全的农业生产劳动工具,说明我国黄河流域8000年前就开始了农业生产,数量众多的收割工具石镰和谷物加工工具磨盘,说明当时农业生产已有一定的水平,出土不少的猪、牛、羊骨骼,以及发现的陶塑猪、羊原始艺术品,说明当时在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家畜的饲养也出现了。-光明日报1979年1月10日河南省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
10、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质黏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陈文华农具发展史(1)材料一、二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指出哪一则材料最具客观历史价值,说明理由。(2)依据材料三,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农业发展的特点。参考答案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巩基础1.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传统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根据材料中农具从骨器到石器再到铁器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体现了中国传统农业发展中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历程,B项正确。中国传统农具以铁器为主,A项错误。材料中农具的进步无法说明中国古代实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C项错误。铁器
11、的广泛使用,体现的是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非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D项错误。2.B【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工具改进的影响。材料中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到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等信息体现了从西周到战国生产力水平提高,结合所学可知,铁器牛耕的应用使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B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无直接关联,A错误;材料中这一变化与国家是否统一无直接联系,C错误;材料与社会制度无直接联系,且铁器牛耕的应用,推动了封建制度的确立,D错误3.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灌溉工具。题干图片中是灌溉工具翻车于三国时期得到广泛使用,促进了农业生产展,
12、排除,选B项;翻车属于农业灌溉工具,与犁耕、冶铁技术无关,排除C、D项【关键点拨】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图片正确解读,图片所示是翻车,结合翻车发明的时间及功能即可得出答案4.B【解析】本查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方式,根据材料可知,题干中的“开沟排水、锄草、培肥、灭”“铁犁牛拼出现”“面辕琴发明并推广”等信息是指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技术的不断进步,这有助于精耕细作的农业发展,故选B项;题干体现的是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技术发展,但是没有与同期的其他地方进行比较,所以不能说其发展缓慢,排除A项;题干只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没与其他产业进行比较,所以没法体现农业发展的地位,除C项;题干体现的是中国古代农业技术进步,
13、没有说这些技术运用的结果,所以不能说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排除D项有所得拓展】曲辕犁曲辕,是中国唐代劳动人民发明的耕犁,其输曲,因以名,区别于直辕,因其首先在苏州等地推广应用,又称为江东犁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改进。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牲畜5.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灌溉工具,题干中“器以象制,水以轮济,假一(gu)汲引之利,为万项生成之惠”主要强调了两点,一是利用水,主要以水力作为动力提水,二是灌溉之用。A项主要以人力为动力,C项是鼓风冶铁的工具,D项是以风为动力,故排除;
14、简车与材料描述的特点相符,B项符合题意,6.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纺织技术,材料“能控制上万根经纱,织出精美的面料”说明古代中国纺织技术高超,C项正确机器工业是机器制造业,是制造机器的工业生产部门,手工提花机仍然依靠手工劳动,排除A项;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是雇关系的出现,材料来体现,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说明手工提花机属于官营纺织业还是私营纺织业,排除D项7.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情况,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定经齿”“筘齿”都是织机上的主要机件,反映了中国古代纺织技术的水平,也折射出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精益求精,故选A项;文人不一定精通纺织技术,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意在
15、强调纺织技术水平高,而非生产效率高,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8.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根据材料中的图片可以看出,女子在家织布,男子在田间耕作,这反映的是古代中国农耕经济中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故选D项;图片信息没有反映饲养业,排除A项;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图片信息不能反映,排除B项;图片信息不能反映男尊女卑的家庭关系,除C项【关键点拨】小农经济是在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的基础上,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
16、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图片,从图片中解读出有效信息,根据图中的耕牛和纺车等信息可作正确判断9.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劳作方式。根据材料“地主把土地出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细农则以分成或者定额的方式交纳地租”可知,这种经管方式是祖细经营,故答案为B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A、C、D三项,排除10.B【解析】本题考查中世纪庄园经济的特征,结合材料“他们的庄园里能够出产供他和他的家人吃、喝、穿的一切物品”可知庄园的生产基本自给自足,B项正确;材料“很少有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况”说明商品经济不发达,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竞争,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
17、自耕农,D项错误【关键点拨】本题考查中世纪庄园经济特征,结合材料“他们的庄园里能够出产供他和他的家人吃、喝、穿的一切物品”可知庄园的生产基本自给自足拔提升1.B【解析】本题考查青铜器铸造,商周时期青器受礼制的严格规定,它是身份、权力的象征,因此青铜铸造作坊集中在王都,产品供王室和责族使用,因此青铜农具极少,故选B项;青铜器具更锋利、耐用,一定程度上适合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排除A项同为金属器具,锋利程度并非青铜器和铁器推广使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排除C项;商周时期是青铜器铸造的繁荣时期,D项不是当时“青铜农具极少”的主要原因,排除【关键点拨】我国商周时代的青铜器具不单是盛物用的容器,同时也是宗庙中的
18、礼器,青铜器的数量可以表示身份地位的高低,青铜器形制也可以显示出权力的等级,青铜器中,最重要的器类是鼎,由于制作青铜器的原料比较珍贵,因此青铜器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2.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的形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相当普遍,生产工具的进步促进生产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推动了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逐渐形成,C正确;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结合不是铁农具普遍使用导致的,排除A;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排除B;铁农具的广泛使用使得地主阶级的经济实力进一步扩大,逐渐瓦解了原有的贵族制度下的井田制度,排除D.3.A【解析】本题考查东汉时期农业生产状况根据材料可知,
19、东汉时期的铁犁和牛耕图分布在全国15个省区,说明铁犁牛耕技术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生产力水平普遍提高,A项正确;生产力的提高并不能说明农作物产量大幅提高,排除B项;题干中并未提及当时的牛耕图显示的是一牛挽犁技术,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中原是当时的经济中心,排除D项【刷有所得拓展】一牛挽犁技术东汉时出现了短辕一牛挽犁,它操作灵活,便于在小块农田上耕作。这种短辕一牛挽犁的出现,是跟犁的改进结合在一起的东汉时,已经大量使用全铁制犁,它与以往的V形犁比,刃端角度已逐渐缩小,不但起土省力,而且可以深耕。此外,新型的全铁制的耕作工具也逐渐增多,在四川乐山崖墓石刻画像中见到的曲柄锄,是便于铲除杂草的中耕工具;四
20、川绵阳发现的铁制钩镰,全长35厘米,是专用于收割的小型农具,操作起来很方便4.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由材料“画面中一织女坐在织机前右前方为一调丝女子”可知,纺织手工业在汉代时就已出现了分工,一人负织布,一人负责调丝,故选C仅凭图片无法判断是否是官营手工业,排除A;棉纺织业技术成熟是在元朝,与材料时间不符,除B;汉代的丝绸闻名海外,当时的纺织业生产工具并不落后,排除D.5.B【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农业生产工具,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说明汉代农业生产已使用铁制工具,故B项正确;汉代井田制已瓦解,A项错误;图片没有体现牛耕的信息,排除C项;图片没有沙及家庭手工业的信息,排除D项6.
21、B【解析】本题考查东汉田庄经济的特点,根据材料可知,东汉时期的田庄里有多种农副业和工商业活动,能够实现自给自足,这一自然经济特征说明田庄经济具有封闭性,B项符合题意;田庄里存在多种生产、经营活动,不能说明其是割据一方的势力,A项错误;田庄里的多种生产,经营活动不能说明当时土地兼并现象盛行,C项错误;中央政府统治力量的薄弱和田庄内有多种生产、经营活动无必然联系,D项不符合题意7.A【解析】本题考查水排,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说的是水排,这是用水力作为动力来鼓风冶铁的工具,故选A项;水排不是灌溉工具,排除B项;水排是一种工具,而不是冶金材料,排除C项;水排用于冶铁,排除D项刷素养8.D【解析】本题结合时
22、空观念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精耕细作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拼作,最大度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表格内容体现了从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不断改进,水利灌溉的发展,生产耕作活动、生产经验和技术等,体现了精耕细作的特点,故选D项;表格信息没有涉及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一家一户的信息,排除A、B、C三项【关键点拨】解答木题的关键信息是“牛耕铁农具”“都江堰、郑国”“二十四节气”“选种、育秧”等,联系所学精耕细作的内容分析解答即可9.B【解析】本题结合历史解释考查汉代田庄,根据材料可知,针对汉代田庄“闭门成市”的现象,传统观点认为“闭门成市”即
23、很少与外界有商业往来,另一种观点认为“闭门成市”仅形容田庄产品的自给程度很高,这反映了对同一历史现象会有不同的解释,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新的史料发现,排除A项。材料中两种观点来体现出时代性,排除C项,题干并非就“闭门成市”的真实性“争鸣”,排除D项.10.(1)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一主要说的是农业的起源,是从传说的角度说的,材料二主要是从考古的角度进行分析的。就历史价值来看,考古发掘的史料价值远远高于文献及传说的史料价值。(2)从材料“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等信息分析。故答案为:(1)主题:古代中国农业的起源。材料二。理由:材料二属于考古发现,大量文物的出土直接证明我国是农业起源地之一,而材料一属于历史传说,有待考证。(2)精耕细作技术不断完善;传统耕犁定型;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解析本题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和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作答时考生要紧扣材料关键词,并结合所学中关于史料的重要作用和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的相关知识来分析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