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饮食文化区位的历史考察目录中国饮食文化区位的历史概况中国饮食地方菜系介绍壹贰叁壹中国饮食文化区位的历史考察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饮食文化圈的概念饮食文化圈是由于区域(最主要的)、民族、习俗、信仰等原因,历史地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饮食文化区域(亦称作文化地理区)。每一个饮食文化区可以理解为具有相同饮食文化属性的人所占有的地区。影响饮食文化圈形成的因素自然因素: 地理环境、气候物产等形成因素 (地域)。社会因素: 政治、经济、饮
2、食科技发展、扩展、交融;民族、信仰与饮食习俗巩固因素。贰中国饮食文化区位的历史概况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中国区域饮食文化圈东北饮食文化圈京津饮食文化圈中北饮食文化圈西北饮食文化圈黄河中游饮食文化圈黄河下游饮食文化圈西南饮食文化圈青藏高原饮食文化圈素食文化圈 长江中游饮食文化圈长江下游饮食文化圈东南饮食文化圈京津饮食文化圈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特点:至明末,为全国最庞大、最集中、最高层的餐饮消费热点区。原料丰盛,技艺博绝,市肆繁荣食
3、风讲究,消费群体文化素质高。以内蒙古为中心。特点:食俗粗犷,嗜饮奶茶,辽阔的地域,热情、坦城、豪放的性格,逐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原料品种较少,食物原料以畜牧业为特色(红食白食),没有严格的宗教食俗 。中北饮食文化圈以新疆地区为中心。特点:以畜牧业原料为主,以农业种植原料为辅,以果品为特长;“食肉饮奶”,食文化丰富多彩,民族风味食品琳琅满目;(外域文化影响早,少数民族多),食俗受宗教影响大,伊斯兰教。西北饮食文化圈以陕、晋为代表。特点:中华饮食文化的摇篮面食制作见长,品种丰富,善用杂粮,食俗粗犷、豪放、节俭;“面条象皮带,烙饼象锅盖”黄河中游饮食文化圈以鲁为代表。特点:中华饮食文化的发祥地食物原料
4、多元化,以五谷杂粮、寻常菜蔬为主副食,味喜五辛,习尚海产,俗尚简朴之食。黄河下游饮食文化圈以两湖和江西为代表。特点:饮食文化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菜品精美,餐饮器具(青铜、漆器)、烹调技艺先进,鲜明的地域文化风格,区域饮食风俗厚重,食品繁多,名肴瞩目。长江中游饮食文化圈长江下游饮食文化圈以苏、浙、皖为代表。特点:饮食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兼有华夏文化(古朴)和江南文化(细腻)的食文化特质。东南饮食文化圈以闽粤为中心地区。特点:物产丰饶,重鲜活,尚食事,大胆改良、锐意创新,呈现较强的开放性饮食文化特质,食风讲究,商贾气息浓郁。西南饮食文化圈以滇、川为中心。特点:嗜饮茶,是中华茶文化的发祥
5、地,菜品口味突出,尤以辣、酸、麻,见长。饮食风格有强烈的历史传承性,食风诚朴敦厚,乡土气息浓郁 多民族聚居,但饮食禁忌少。以西藏为中心。特征:以牛羊肉、奶、糌粑为主要食原料,瓜果蔬菜少,嗜饮酥油茶,食礼受喇嘛教影响较深。青藏高原饮食文化圈素食饮食文化圈“素食”以植物性原料制成的菜品,食素的行为模式或生活方式,斋食,古人祭祀之前不饮酒、不吃荤的素食行为和所食食物,佛门弟子中午之前所进用的食物,伊斯兰的斋戒之食。叁中国饮食地方菜系介绍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中国饮食文化的菜系中国饮食文化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于气候、地理、历史及饮食风俗的不同,经过漫长历史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和风味,并被全国各地所承认的地方菜肴。早在商周时期中国的膳食文化已有雏形,以太公望最为代表 ,再到春秋战国的齐桓公时期,饮食文化中南北菜肴风味就表现出差异。到唐宋时,南食、北食各自形成体系。到了南宋时期,南甜北咸的格局形成。发展到清代初期时,鲁菜、川菜、粤菜、苏菜,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地方菜,被称作“四大菜系”。到清末时,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四大新地方菜系分化形成,共同构成中国传统饮食的“八大菜系”。中国菜系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