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教育学概述PPT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2459010 上传时间:2022-04-20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8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论-教育学概述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导论-教育学概述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导论-教育学概述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导论-教育学概述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导论-教育学概述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师教育必修课程教师教育必修课程 教教 育育 概概 论论 导论 教育学概述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学具有某些独特的学科属性,包括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研究方法等。 教育学的对象和方法是随着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而逐步确立和成熟的,教育学的历史是教育学的对象逐步明确和教育学的方法逐步完善的历史。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关于教育学发展历史阶段的划分,比较典型的观点有以下两种: 1、“三分法三分法” 即把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分为教育学萌芽阶段、独立形态的教育学阶段和科学教育学的建立阶段。 2、“四分法” 把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分为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

2、阶段和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综合比较,这两种观点:综合比较,这两种观点:相同处=对教育学前两个阶段的划分,即都分为萌芽阶段和独立形态阶段;不同处=前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是教育学进入科学阶段的标志,后者则从教育学理论自身发展水平来进行教育学发展阶段的分段。 综合各种分法,根据教育科学自身科学性的发展,而把教育学的历史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 “新三分法”: (一)前教育学阶段 (二)独立形态的教育学阶段 (三)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 (一)前教育学阶段 原始社会已经有了教育活动,但教育学尚未诞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文字的产生、知识的积累,直到奴隶社会才出现了教育学的萌芽。 西方:从古希腊、

3、古罗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前(B.C 5世纪至A.C 16世纪) 中国:先秦清朝末年( B.C 6世纪至A.C 19世纪)特点: 1.对教育的认识已有一定的概括和总结,但这种概括和总结尚未形成独立系统的理论体系。 东方:孔子、孟子、朱熹等。 西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孔子(B.C551年至B.C479年),春秋时期鲁国人。完成诗、书、礼乐、春秋等编纂修订工作,其学说和事迹被弟子编为论语。 学思行结合、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温故知新等。学思行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相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乎”

4、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孟子(B.C 372年至B.C 289年),战国时期邹国人。孔子的嫡系传人,著有孟子。 意志培养,“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 深造自得,“尽信书,不如无书。” 专心致志,“弈秋教弈”的寓言故事。 朱熹(A.C1130 年至AC.1200年),南宋著名的理学家。编成 小学、四书集注、朱子语类等。 苏格拉底 Socrates(B.C469年至B.C399年),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教育家。 “智慧即德行”“知识即美德” 教学中的

5、“产婆术”问题教学法 柏拉图 Plato (B.C 427年至B.C 347年)。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的弟子。著有理想国、法律篇等。 重视早期教育、女子教育 “寓教育于游戏”等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B.C 384年至B.C 322年), 柏拉图的弟子,古希腊百科 全书式的学者。 白板说重视教育的作用 强调培养学习的兴趣 美德在于实践。 2. 对教育问题已有一定的论述,但没有形成教育学的话语体系。 东方:战国后期的学记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有关教育的专门文献。其为礼记中的节选。 西方:古罗马昆体良(Quintilianus)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其重点在于为培养政治家服务。 前

6、教育学阶段,即使如学记、论演说家的培养等专门针对教育问题进行论述的著作,也尚还停留在经验概括或简要阐述的层面上,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教育学术语和独立的理论体系。(二)独立形态的教育学阶段 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之所以产生,源于社会实践的客观需要,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西欧资本主义时期: 1.传统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已不适应生产力的进步。 2.师范教育开始萌生,促使人们深入探讨教育问题。 3.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分化发展,为教育学从哲学中分化独立提供了条件。独立形态的教育学阶段又可分为两个时期: 1.雏形时期 思想层面: 培根(F.Bacon)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称之为“讲述与

7、传授的艺术”。 夸美纽斯(Comenius)在大教学论中提出“泛智教育” 洛克(Locke)、卢梭(Rosseau)、裴斯泰洛齐(PestalozzI)等的名著。 制度层面: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师范教育逐渐受到重视,教育学开始列入大学课程。 在雏形时期,教育学更多的被看作“教育术”(Pedagogy),主要是探讨如何进行教学。 2.学科形成时期 标志:赫尔巴特(Herbart)于1806年出版普通教育学,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构建了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拥有专门的研究对象、独立的研究体系、科学的研究方法、系统的研究机构,并产生某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和著作后,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由此诞生。 (

8、三)教育学发展的多样化阶段 自19世纪末开始,教育学领域出现众多的教育学派,有众多的教育理论认识,形成不同风格的教育学派别、思潮。 1.实验教育学 代表人物及著作: 梅伊曼(Meuman) 实验教育学纲要 拉尹(Lay) 实验教育学 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于教育研究,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智力发展水平,将定量分析作为教育科学研究的唯一有效方法。 2.实用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及著作: 杜威(Dewey) 民主主义与教育 克伯屈(Kilptrick) 设计教学法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个体经验的成长。 教育观念以儿童为中心;课程设置以经验为中心;教学组织

9、以活动为中心。 3.文化教育学 代表人物及著作: 狄尔泰(Dilthey) 关于普遍妥当教育学的可能 斯普郎格(Spranger)教育与文化 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教育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的过程,教育目的就是要促使社会历史和客观文化向个体文化的转变,从而培养完善的人格。 强调教育科学应该采用文化科学的方法,即以思辨的形式来进行研究。 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及著作: 凯洛夫(kapb) 教育学 赞科夫(ahkob)教学与发展 强调教育被社会关系、政治及经济制度所制约; 人的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学说。 5.其他改造主义教育:康茨(Counts)、拉格(Lugg) 教育以改造社会为目标,教学

10、以社会问题为中心教育以改造社会为目标,教学以社会问题为中心 要素主义教育:巴格莱(Bagley)、科南特(Conant) 将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将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 永恒主义教育:哈钦斯(Hutchins)、阿德勒(Adler) 复古,永恒的古典学科应该在学校课程中占有中心地位复古,永恒的古典学科应该在学校课程中占有中心地位 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梅尔西埃(Mercier) 教育应该以宗教为基础,教育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基督徒教育应该以宗教为基础,教育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基督徒和有用的公民,宗教教育是学校和有用的公民,宗教教育是学校 课程的核心,学校从属于课程的核心,学校

11、从属于教会教会 存在主义教育:博尔诺夫(Bolloe)、尼勒(Kneller) 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自我发展,提倡学生的自主选择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自我发展,提倡学生的自主选择新行为主义教育:斯金纳(Skinner) 教育就是塑造行为,让学生在学习中使用教学机器教育就是塑造行为,让学生在学习中使用教学机器结构主义教育:布鲁纳(Bruner) 教育要帮助学生理解各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学习和研究教育要帮助学生理解各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学习和研究方法方法(四)现代教育学形成阶段 具有如下表现: 1. 理论基础的现代化 社会及自然科学理论及研究方法的创新,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也随之拓宽延伸。2.学科体

12、系日趋完善 三大趋势: 1. 内部分化出子学科 2. 与其它学科“联姻”出边缘学科 3. 对教育学分支学科重新加以整合 a.按照教育场域 家庭教育学、社会教育学、学校教 育学等。 b.按照教育时空 面授教育学、函授教育学、网络教育学等。 c.按照教育对象 早期教育学、学校教育学、初等教育学、中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等。 d.按照学科视角 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史等。 e.按照学科任务 教育原理、课程论、教学论、德育论、班主任工作等。 f.按照学科交叉 语文教育学、物理教育学、音乐教育学等。 3.元教育学理论的产生 以教育学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包括教育学研究的逻辑

13、起点、发展历史和逻辑结构等。二、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在前教育学阶段,中国古代已出现了相当丰富的教育和教学思想,但作为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直到20世纪初才在中国正式出现。 教育学百年来在中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学习德国教育学阶段以日本为中介(20世纪初) 原因: 政治因素:近代日本在引进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学的过程中,较为成功地处理好了”西洋化“与”日本化“、“时代性”与“民族性”的关系,符合当时中国“中体西用”的改良原则。 地理因素: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便于学习考察且节省经费,人文传统、社会习俗也颇多相似之处。 特点:存在简单套用西方教育学理论的现象。 2.学习美国教育学阶段(2

14、0世纪2040年代) 历史条件:日、美对华政策的差异 具体表现: 制度层面:1922年壬戌学制借鉴美国的“六 三三”模式 思想层面:杜威等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传入中国 实践层面:开始结合中国实际进行某些教育实验 3.学习苏联教育学阶段(19491957年) 历史条件: 社会意识形态、政治关系、国际政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具体表现: 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教育,全盘模仿苏联模式;对学校教育规律、学生主体地位、对教师主观能动性等重视不足;过分强调统一性而忽视了灵活性、变革性 4.中国特色教育学探索阶段(1957年至今) 经历“文革”时期的停滞倒退后,中国教育科学在探索中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一方面,大量

15、引入西方教育学说,吸取西方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 另一方面,开始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探索,表现在:教育研究的课题不断拓展、教育研究的方法不断更新、新的教育学科不断增长等方面 。但理论体系在整体上仍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小结: 中国的教育学理论先后主要是在对日本、美国、苏联教育学理论的引入、套用,改造、借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至今还没有形成有影响的研究流派。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国教育学还缺乏自身的理论建构,理论体系尚待完善。 三、教育学的理论结构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应该具有特殊性。以往曾有不同的学者将之定位为“教育现象”、“教育事实”或“教育规律” 。那么以上这些观点是否科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究竟是什么?我们

16、将分别予以探讨评析。“教育现象说” 教育现象,指存在于社会中的有关教育活动中的一种客观实在。所谓“客观实在”,即它的发展和存在总的来说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某些教育活动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有时和其他社会现象并没有明显的区别。 例如 某教师,闻铃声,登讲台,握一卷,对莘莘学子, 侃侃而谈,可算是典型的“教育现象”了。但是,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师生互动的社会现象;从文化学的角度看,这是一种文化传递的文化现象;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又是一种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心理现象。同一种活动,分别可以作为教育学、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由此可见,同一种行为,往往属于不同社会科学的共同研究范畴

17、,并不具有研究领域的特殊性,只有把它的教育意义提到首位时,它才是教育现象。所以说,教育现象只是一种主观意图的推断。单纯认定某种客观现象为教学现象,是不科学的。 因此,教育现象不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规律说” 一、教育科学规律是已知的,是教育学研究的结果,而不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 二、教育的客观规律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它可能成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当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时,它还不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三、只有当教育的客观规律被人们所意识到,并决定研究它时,它才能成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由此可见,教育规律作为客观存在,是教育学所探求的结果,而不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事实说” 同“教育现象说

18、”与“教育规律说”一样,教育事实也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某些客观的教育事实被人们所意识到,并决定研究它时,它才能成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活动中的体罚行为 总之,无论教育现象、教育规律还是教育事实,最初都仅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只有在被人们所关注,成为需要解决的教育问题后,它们才真正成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而这种研究又有着明确的方向性,即以揭示教育规律并指导教育实践为目的,是从教育实践中来,又回到教育实践中去的研究。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从如下角度给“教育学”定义: 教育学是研究现实基础上的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的科学。四、教育学的研究范式和方法 (一)研究范

19、式发展的特点: 1.研究范式逐步走向多元化。 2.研究范式不断更新。 3.我国教育学研究范式还处在引进和借鉴的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有影响的研究流派。 (二) 教育学的学习方法 1.认识教育科学的价值 对教育,不但有助于丰富教育科学理论,也有助于指导教育实践活动,促进人类教育活动科学化。 对教师,不但有助于深化教师专业认识,也有助于提升教育专业技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持续成长。 教师职业是“学科性”与“教育性”、“学术性”与“师范性”的统一,是学科专业教育与教育专业教育的整合。 一个合格的教师,既要知道“教什么”,也要知道“怎么教”。 2.掌握学习方法继承、批判、创新先继承、后批判、再创新: 一读书:一读书本有字之本;二读社会无字之书。 二思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科学分析教育材料,特别是联系历史环境来分析。 三择取:继承其中那些唯物的、历史的、科学的、民主的教育思想。 50写在最后写在最后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谢谢大家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导论-教育学概述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