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登岳阳楼登岳阳楼杜甫 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工部”、“杜少陵杜少陵”等,汉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诗圣”,其诗被称为,其诗被称为“诗史诗史”。杜甫与李。杜甫与李白合称白合称“李杜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白又合称“大李杜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尚,他
2、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深远。第一期 读书游历时期(712年-745年) 这一个时期就是杜甫在34岁以前读书并且游历的时期 杜甫自七岁起便已经写诗了,在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第一次游齐赵时,写出了望岳,这大概是他现存作品中最早的一首了,诗中最后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表露出雄伟的气魄,语言的精炼,相当“惊人”。第二期 困守长安时期(746年-755年) 第二时期,包括杜甫第二时期,包括杜甫35岁到岁到44岁的十年间,这个时期,杜甫差不多一直住在岁的十年间,这个时期,杜
3、甫差不多一直住在长安,作品也基本是在长安所写。这一个时期对于杜甫成长为一个伟大的现实长安,作品也基本是在长安所写。这一个时期对于杜甫成长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着重大的意义,这个时期结束了他年轻时期的游历生活,但另一个主义诗人有着重大的意义,这个时期结束了他年轻时期的游历生活,但另一个方面却又是一个新的以政治内容与社会内容为主的游历生活开始。方面却又是一个新的以政治内容与社会内容为主的游历生活开始。 杜甫虽然在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长安客居了十年,但他奔走献赋,杜甫虽然在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长安客居了十年,但他奔走献赋,仕途失意,郁郁不得志,也过着贫困的生活,由此也能接触到下层
4、人民的生活,仕途失意,郁郁不得志,也过着贫困的生活,由此也能接触到下层人民的生活,因而丰富了他创作的视线。因而丰富了他创作的视线。这十年间杜甫写出了一百一十首左右的诗,创作出这十年间杜甫写出了一百一十首左右的诗,创作出兵车行兵车行、丽人行丽人行、前出塞前出塞、后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等具有深刻思想的诗。等具有深刻思想的诗。第三期、陷安史叛军中、为官时期(第三期、陷安史叛军中、为官时期(756年年-759年)年) 包括杜甫45岁至48岁的作品,这个时期杜甫在逃乱时陷于叛军中为时九个月,后又为官约两年零两个月。由于杜甫曾身陷叛军中,亲自尝到了国破家亡的痛苦,因而他这一
5、时期作品最突出最显著的特征,便是杜甫的爱国精神。从作品质量来看,内容也非常的充实,已经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在这个时期,虽然短短只有三年多,但是杜甫创作出了二百四十多首诗,其中以五律、五言古体诗最多,杜甫最长的五古北征和最长七古洗兵马均是这个时期创作的。其它著名的作品还有:三吏、三别、春望、乾元中寓居同谷县歌七首等。尤其是三吏三别是杜甫的现实主义的一个光辉顶点,是他那种“穷年忧黎元”的进步思想。所谓“惊心动魄,一字千金”,说的正是这三吏三别。第四期、漂泊西南时期(760年-770年) 最后一期,包括杜甫最后一期,包括杜甫49岁到其生命最后的时期,这一时期杜甫总共创作了一岁到其生命最后
6、的时期,这一时期杜甫总共创作了一千余首诗,相当于杜甫一生所创作诗歌的千余首诗,相当于杜甫一生所创作诗歌的70%,这一时期,又可分为三个阶,这一时期,又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可以算是从段,第一阶段可以算是从760年到年到766年,杜甫居住在成都草堂时,创作了年,杜甫居住在成都草堂时,创作了四百八十多首;第二阶段是从四百八十多首;第二阶段是从766年四月一路流浪至年四月一路流浪至768年正月在夔州居住,年正月在夔州居住,这一时期也创作了四百三十多首。第三阶段是杜甫又漂泊于湖北和湖南,最终这一时期也创作了四百三十多首。第三阶段是杜甫又漂泊于湖北和湖南,最终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
7、岁。这一阶段杜甫也创作了一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这一阶段杜甫也创作了一百五十多首诗。百五十多首诗。 在这一时期,杜甫的作品抒情诗特别多,而且是多种多样的,有描写景物的,在这一时期,杜甫的作品抒情诗特别多,而且是多种多样的,有描写景物的,有描写劳动生活的,有回忆往事的,有咏怀古迹的,也有大声疾呼的,更有政有描写劳动生活的,有回忆往事的,有咏怀古迹的,也有大声疾呼的,更有政治讽刺诗。具体作品有:治讽刺诗。具体作品有:蜀相蜀相、春夜喜雨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秋兴八首、壮游壮游、登高登高等。等。诵诵 读读登岳阳楼登
8、岳阳楼节奏:二二一节奏:二二一、二一二二一二你能感受到作者登你能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是怎样的楼的感情是怎样的吗?吗? 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杜甫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昔闻”“今
9、上”向往洞庭湖向往洞庭湖忧国忧民、伤时伤世忧国忧民、伤时伤世“今上”是愿望实现后的喜悦吗?诗人登上岳阳楼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洞庭湖把吴楚大地分东南隔开,天与地在湖面上日夜荡漾漂浮。“坼”、“浮”两字有怎样的表现力? “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面对此景,诗人想到了什么?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年老多病只有一只船孤零零的陪伴自己。“ 无一字”
10、:诗人漂泊西南十数载,与家中亲人失去联系,心中充满了对亲人的思念。 “老病”:诗人时年57岁,身体一直衰弱不堪,而眼前又是如此的孤独无依。 前两句是远望,随着湖水向四际望去,水天相接,联想到吴前两句是远望,随着湖水向四际望去,水天相接,联想到吴楚,联想到整个乾坤。这两句近看,看到了孤舟,楚,联想到整个乾坤。这两句近看,看到了孤舟,自己的孤自己的孤寂与上联的湖阔雄伟形成鲜明的对比,愈益显出自已的痛苦寂与上联的湖阔雄伟形成鲜明的对比,愈益显出自已的痛苦之情。之情。于是使他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和处境。可以说这于是使他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和处境。可以说这两联都是由观景引出,只不过前两句以写观景所见
11、为主,后两联都是由观景引出,只不过前两句以写观景所见为主,后两句以写观望所见而引起的联想为主。两句以写观望所见而引起的联想为主。政治生活坎坷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漂泊天涯怀才不遇怀才不遇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外族侵扰外族侵扰藩镇割据藩镇割据“涕泗流涕泗流”包含了作者哪些内心活动?包含了作者哪些内心活动?形象而深刻地显示出杜甫晚年时的精神痛苦。精神痛苦主要是无可奈何。身世之悲身世之悲家国之痛家国之痛忧国忧民忧国忧民 全诗四联,首联扣住“登”字,着眼洞庭风光的特色“水”。写出了年轻有抱负时向往洞庭湖;而今年老多病时才得以一观的感叹。为下文的写景、抒情拉开了序幕。颔联极写洞庭湖水的浩瀚无际,创造了一个无限广阔、气魄宏大的境界,并暗含着对国家时局的担忧。腹联则借助湖上孤舟,写出了自身遭遇和处境的孤苦,寄托着诗人对不能报效国家和人民的痛苦和不平。尾联则创造了一个身在江湖,心在长安的境界,完成了一个忧国忧民感时伤世的爱国诗人和人民诗人的形象塑造。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