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反比例函数(优生集训)反比例函数(优生集训) 一、综合题一、综合题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行四边形 OABC 的顶点 A 在 x 轴上,B,C 在第一象限,反比例函数 y (k0)的图象经过点 C,交 AB 于 D,已知 OC12,OA4 ,AOC60 (1)求反比例函数 y (k0)的函数表达式; (2)连结 CD,求BCD的面积; (3)P 是线段 OC 上的一个动点,以 AP 为一边,在 AP 的右上方作正方形 APEF,在点 P 的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一点 P 使顶点 E 落在OABC 的边所在的直线上,若存在,请求出此时 OP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八年级数学兴趣小
2、组组织了以“等积变形”为主题的课题研究 第一学习小组发现:如图(1),点 A、点 B 在直线 l1上,点 C、点 D 在直线 l2上,若 l1l2,则 SABC=SABD;反之亦成立 第二学习小组发现:如图(2),点 P 是反比例函数 y= 上任意一点,过点 P 作 x 轴、y 轴的垂线,垂足为 M,N,则矩形 OMPN 的面积为定值|k|请利用上述结论解决下列问题: (1)如图(3),四边形 ABCD 与四边形 CEFG 都是正方形,点 E 在 CD 上,正方形 ABCD 边长为2,则 SBDF= (2)如图(4),点 P、Q 在反比例函数 y= 图象上,PQ 过点 O,过 P 作 y 轴的
3、平行线交 x 轴于点 H,过 Q 作 x 轴的平行线交 PH 于点 G,若 SPQG=8,则 SPOH= ,k= (3)如图(5)点 P、Q 是第一象限的点,且在反比例函数 y= 图象上,过点 P 作 x 轴垂线,过点 P 作 y 轴垂线,垂足分别是 M、N,试判断直线 PQ 与直线 MN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在ABC中,CACB5,AB6,ABy轴,垂足为 A反比例函数 y (x0)的图象经过点 C,交 AB 于点 D (1)若 OA8,求 k 的值; (2)若 CBBD,求点 C 的坐标 4在直角坐标系中,反比例函数 ,过点 . (1)求 关于 的函数表达式. (2)求当 时,
4、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 (3)在 轴上有一点 ,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有一个动点 ,以 为一边作一个正方形 ,当正方形 有两个顶点在坐标轴上时,画出状态图并求出相应 点坐标. 5如图,四边形 ABCD 的四个顶点分别在反比例函数 y= 与 y= (x0,0mn)的图象上,对角线 BDy轴,且 BDAC于点 P.已知点 B 的横坐标为 4 (1)当 m=4,n=20 时 若点 P 的纵坐标为 2,求直线 AB 的函数表达式 若点 P 是 BD 的中点,试判断四边形 ABCD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四边形 ABCD 能否成为正方形?若能,求此时 m,n 之间的数量关系;若不能,试说明理由. 6如图,
5、直线 与 x 轴 y 轴分别相交于点 A 和点 B. (1)直接写出坐标:点 A ,点 B . (2)以线段 AB 为一边在第一象限内作正方形 ABCD. 则:顶点 D 的坐标是 , 若点 D 在双曲线 上,试探索:将正方形 ABCD 沿 X 轴向左平移多少个单位长度时,点 C 恰好落在该双曲线上. 7如图 1,一次函数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交于 )两点与 x 轴,y 轴分别交于 A、B(0,2)两点,如果 的面积为 6. (1)求点 A 的坐标; (2)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如图 2,连接 DO 并延长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于点 E,连接 CE,求点 E 的坐标和 的面积
6、 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 的图象经过点 A(1,4)和点 B过点 A 作ACx轴,垂足为点 C,过点 B 作 BDy轴,垂足为点 D,连结 AB、BC、DC、DA点 B 的横坐标为 a(a1) (1)求 k 的值 (2)若ABD的面积为 4; 求点 B 的坐标, 在平面内存在点 E,使得以点 A、B、C、E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所有点 E 的坐标 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 ABCD 是矩形,ADx轴,A( , ) ,AB=1,AD=2 (1)直接写出 B、C、D 三点的坐标; (2)将矩形 ABCD 向右平移 m 个单位,使点 A、C 恰好同时落在
7、反比例函数 ( )的图象上,得矩形 ABCD求矩形 ABCD 的平移距离 m 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10如图,函数 的图像与函数 的图像交于 两点,与 轴交于 点,已知 点的坐标为 点的坐标为 (1)求函数 的表达式和 点的坐标; (2)观察图像,当 时,比较 与 的大小; (3)连结 ,求 的面积 11如图,正方形 OABC 的面积为 4,点 O 为坐标原点,点 B 在函数 y= (k0,x0)的图象上,点 P(m,n)是函数 y= (k0,x0 时, 因为 当 ,即 a=1 时, 所以 a=1 时, 有最小值为 2. 根据上述材料在(1)中研究当 t 为何值时PAB的面积 S 有最小值,并
8、求出 S 的最小值. 16如图,矩形 ABCD 的两边 AD,AB 的长分别为 3,8,且 B,C 在 x 轴的负半轴上,E 是 DC 的中点,反比例函数 y (x0)的图象经过点 E,与 AB 交于点 F. (1)若点 B 坐标为(6,0) ,求 m 的值; (2)若 AFAE2.且点 E 的横坐标为 a.则点 F 的横坐标为 (用含 a 的代数式表示) ,点 F 的纵坐标为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 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 y x4 的图像与 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点 C、D,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反比例函数 y 的图像在第一象限经过点 A. (1)求点 A 的坐
9、标以及 k 的值: (2)点 P 是反比例函数 y= (x0)的图像上一点,且PAO的面积为 21,求点 P 的坐标. 18如图,一次函数 y=kx+b 与反比例函数 的图像交于 A(2,4),B(-4,n)两点,交 x 轴于点 C. (1)求 m、n 的值; (2)请直接写出不等式 kx+b 的解集; (3)将 x 轴下方的图像沿 x 轴翻折,点 B 落在点 B处,连接 AB、BC,求A BC的面积. 19如图,直线 :y=x+1 与 x 轴、y 轴分别交于 A、B 两点,点 C 与原点 O 关于直线 对称.反比例函数 y= 的图象经过点 C,点 P 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且位于 C 点左侧,过
10、点 P 作 x 轴、y 轴的垂线分别交直线 于 M、N 两点. (1)求 的度数 (2)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求 ANBM 的值. 20如图,矩形 的顶点 分别在 轴的正半轴上,点 在反比例函数 的第一象限内的图像上, ,动点 在 轴的上方,且满足 . (1)若点 在这个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求点 的坐标; (2)连接 ,求 的最小值; (3)若点 是平面内一点,使得以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则请你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所有点 的坐标. 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函数 的图象与直线 交于点A(3,m). (1)求 k、m 的值; (2)已知点 P(n,n)(n0),过点 P 作平行于
11、轴的直线,交直线 y=x-2 于点 M,过点 P 作平行于 y 轴的直线,交函数 的图象于点 N. 当 n=1 时,判断线段 PM 与 PN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若 PNPM,结合函数的图象,直接写出 n 的取值范围. 22 (1)探究新知:如图 1,已知 与 的面积相等,试判断 与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结论应用: 如图 2,点 , 在反比例函数 的图像上,过点 作 轴,过点 作 轴,垂足分别为 , ,连接 .试证明: . 若中的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点 , 的位置如图 3 所示,请画出图形,判断 与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3如图所示,一次函数 ykx+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
12、数 y 的图象交于 M、N 两点. (1)根据图中条件求出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连结 OM、ON,求MON的面积; (3)根据图象,直接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的 x 的取值范围. 24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关于 轴对称, , 是函数 图象上的两点,连接 ,点 是函数 图象上的一点,连接 , . (1)求 , 的值; (2)求 所在直线的表达式; (3)求 的面积. 25如图,一次函数 ( )与反比例函数 (m 0)的图象交于二、四象限内的 A、B 两点,与 x 轴交于 C 点.过点 B 作 BDx轴,垂足为 D,若 OB=5,OD=3,且
13、点 A 的横坐标为-4. (1)求该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AOC的面积. (3)直接写出满足 的 x 的取值范围. 26如图,已知一次函数 y= x+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 (x0)的图象交于点 A(1,2)和点 B,点 C 在 y 轴上 (1)当ABC的周长最小时,求点 C 的坐标; (2)当 时,请直接写出 x 的取值范围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解析部分 【解析】【分析】 (1)过点 C 作 CGx轴于点 G,在 RtCOG中,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出 OG,CG的长,可得到点 C 的坐标;再将点 C 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就可求出 k 的值,即可求解。 (2)过点 D 作
14、DHBC于点 H,易得到点 A 的坐标,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知 BCOA,BCOA,从而可求出点 B 的横纵坐标,即可得到点 B 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由点 A,B 的坐标,可求出直线 AB 的函数解析式;然后将直线 AB 的函数解析式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联立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点 D 的坐标;就可求出 DH 的长,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出BCD的面积。 (3)过点 P 作 PMx轴于点 M,过点 E 作 EN直线 PM 于点 N,利用点 C 的坐标求出直线 OC 的函数解析式;设点 P 坐标为(m, m) (0m6) , 用含 m 的代数式表示出 OM,PM,AM 的长;再根据正方形的性
15、质,可证得 APPE,APE90,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可证得EPNPAM,利用 AAS 可证得PNEAMP,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易证 PN=AM,NE=PM,从而可求出点 E 的坐标,再分情况讨论:若点 E 落在直线 OC 上;若点 E 落在直线 BC 上;若点E 落在直线 AB 上时,分别建立关于 m 的方程,解方程求出 m 的值,就可求出 PO 的长。 【解析】【解答】解:(1)连接 CF, 四边形 ABCD 与四边形 CEFG 都是正方形, BDC=DCF=45, CFBD, CBD与FBD同底等高, SBDF=SBDC=S正方形ABCD=2; (2)设 P(x,y),则 k=xy, P
16、 与 Q 关于原点对称,故 Q 点坐标为(-x,-y), 得 GQ=-x-x=2x,PG=y-(-y)=2y, SPQG=GQPG=8, 即(2x)2y=8,解得 xy=4, 则 k=4, SPOH=OHPH=xy=2; 【分析】 (1)连接 CF,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知,对角线平分对角,得BDC=DCF=45,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 CFBD,CBD与FBD同底等高,故 SBDF=SBDC,求出其面积。 (2)设 P(x,y),则 K=xy, P、Q 关于原点对称,得 CQ=-2x, PG=2y,由已知条件知 SPQG=GQPG=8,可求出 SPOH和 k 的值。 (3)作 PAy轴,
17、QBx轴,垂足为 A、B,连接 PN、MQ,根据双曲线的性质可知,S矩形AOMP=S矩形BONQ=k 则有 SNCP=SMCQ,SNPQ=SMPQ,由题给结论可知可证 PQMN 【解析】【分析】 (1) 过 C 作 CMAB,CNy轴,利用勾股定理求出 CM 的长,结合 OA 的长度,则 C 点坐标可求,因 C 在图象上,把 C 点代入反比例函数式求出 k 即可; (2)已知 CB=BD,则 AD 长可求,设 OA=a, 把 C、D 点坐标用已知数或含 a 的代数式表示,因C、D 都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 C、D 坐标代入函数式列式求出 a 值即可。 【解析】【分析】 (1)将点 A 的坐标代
18、入 反比例函数 即可算出 k 的值,从而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将 y=2 代入(1)所求的函数解析式算出对应的自变量的值,由于该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象限,故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从而即可得出 当 时,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 ,但要特别注意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不会与纵坐标相交这一限制哦; (3)分类讨论: 如图 1 中, 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出 PS=PQ,根据点的坐标与图形的性质可知点 Q 的坐标为(1,12) ,故 PQ=PS=12,所以 OS=13,从而即可得出点 S 的坐标; 如图 2 中, 根据正方形的对称性可知; Q、 关于 轴对称, 根据正方形的性质设出点 Q 的坐标,将点 Q
19、 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即可算出 m 的值,再检验即可求出点 Q 的坐标,进而得出点 S 的坐标; 如图 3 中,作 轴于 ,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很容易证出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 EQ=OP=1,PE=OS,从而即可求出点 Q 的坐标,进而得出点 S 的坐标; 如图 4 中,作 轴于 , 轴于 ,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很容易证出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 , , 故点 Q 的横纵坐标应该相等,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即可算出点 Q 的坐标,进而得出点 R 的坐标,设 , 根据中点坐标公式及正方形的性质即可由 , 算出 a,b 的值,从而求出点 S 的坐标,综上所述即可得出答案。 【解析】【
20、分析】 (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得解析式,根据含有直角的平行四边形为菱形可判断。 (2)根据点的坐标的关系,可根据题意列出关系书,得出 m、n 的数量关系。 【解析】【解答】解: (1)当 x=0 时,y=-2x+2=2, 点 B 的坐标为(0,2) ; 当 y=0 时,-2x+2=0, 解得:x=1, 点 A 的坐标为(1,0). 故答案为: (1,0),(0,2); ( 2 )过点 D 作 DEx轴于点 E,如图 1 所示. OBA+OAB=90,OAB+EAD=90, OBA=EAD. 在OAB和EDA中, , OABEDA(AAS) , AE=BO=2,DE=AO=1, 点 D 的坐标
21、为(3,1). 【分析】 (1)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出点 A,B 的坐标; (2)过点 D 作 DEx轴于点 E,易证OABEDA,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点 D 的坐标; 由点 D 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出双曲线的解析式,过点 C 作 CFy轴于点 F,易证CFBAOB,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点 C 的坐标,再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得出当点 C 落在双曲线上时正方形 ABCD 沿 x 轴向左平移的距离. 【解析】【分析】 (1)由三角形面积求出 OA=4,即可求得 A(-4,0); (2)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进而求得 C 点的坐标,把
22、C 点的坐标代入 ,求出 m 的值,得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先联立两函数解析式得出 D 点坐标,根据中心对称求得 E 点的坐标,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CED的面积即可. 【解析】【分析】 (1)由点 A 的坐标,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出 k 值; (2)设AC,BD 交于点 M,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得出点 B 的坐标,结合 ACx轴,BDy轴可得出 BD,AM 的长,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结合ABD的面积为 4 可求出 a 的值,进而可得出点 B 的坐标;设点 E 的坐标为(m,n) ,分 AB 为对角线、AC 为对角线以及 BC 为对角线三种情况考虑,
23、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角线互相平分)可得出关于 m,n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之即可得出点 E 的坐标 【解析】【分析】 (1)由矩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2)根据平移的性质将矩形 ABCD 向右平移 m个单位,得到 A( , ) ,C( , ) ,由点 A,C在反比例函数 ( )的图象上,得到方程 ,即可求得结果 【解析】【分析】 (1)把 A(2,1),C(0,3)代入 y1=k1x+b 可求出 k1和 b;把 A(2,1)代入(x0)求出k2,然后把两个解析式联立起来解方程组即可求出 B 点坐标; (2)观察函数图象,当 x0,两图象被 A,B 分成三段,然后分段判断大小以及对应的 x
24、 的值; (3)利用 梯形 - 进行计算 【解析】【分析】 (1)根据正方形的面积求出点 B 的坐标,进而可求出函数解析式,由点 P 在函数图象上即可求出结果; (2)由于点 P 与点 B 的位置关系不能确定,故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计算即可 【解析】【分析】 (1)由点 N 的坐标及 CN 的长度可得出点 C 的坐标,再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出点 n 的值; (2)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得出点 A,C 的坐标,结合点 P 为线段 AC 的中点可得出点 P 的坐标,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得出点 B,D 的坐标,结合点 P 的坐标可得出 BPDP,利用“对角线互
25、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为菱形”可证出四边形 ABCD 为菱形; (3)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可得出 ACBD 且点 P 为线段 AC 及 BD 的中点,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出点 A,C,B,D 的坐标,结合 ACBD 可得出关于 n 的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解析】【分析】 (1)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得出点 A,B 的坐标; 由可得出点 B,D,由点 P 为线段 BD 的中点可得出点 P 的坐标,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得出点 A,C 的坐标,进而可得出 PAPC,结合 PBPD 可得出四边形 ABCD 为平行四边形,再结合 BDAC可得出四边形 ABCD 为
26、菱形; (2)当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时,设 PAPBPCPDt(t0) ,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得出点 B 的坐标,由 PAPBt 可得出点 A 的坐标,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得出 t4,由点 B 的坐标结合 BD2t 可得出点 D 的坐标,再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得出 mn32 【解析】【分析】 (1)由线段中点的意义可得点 A 的坐标为(3,2) ,于是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得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由题意 BFx轴,所以这两点的横坐标相同,所以点 F 的横坐标也为 6,而点 F再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所以把 x=6 代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中,可求得点 F 的
27、纵坐标,即 F(6,1) ,同理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得直线 EF 的解析式; (2) 过点 E 作 EGOB 于 G, 由反比例函数的 k 的几何意义可得SEOG=SOBF,所以由图可得SEOF=S梯形EFBG; (3)由不等式和题意可知,直线高于双曲线,由题意和图像和题意即可求解。 【解析】【分析】 (1) 连结 OP,AB,如图 ,根据点的坐标与图形的性质用含 t 的式子表示出点 P的坐标,由 S=SPAO+SPOBSOAB 建立出 S 与 t 的函数关系式,根据第一象限的点的横坐标只能为正数即可得出自变量 t 的取值范围; (2)由(1)知 S= ,根据阅读材料可知 当 t0 时, ( )2
28、根据偶数次幂的非负性得出当 t 时 , 有最小值为 ,从而即可得出 S 的最小值。 【解析】【解答】解: (2)如图,连接 AE, 点 E 的横坐标为 a,BC3, 点 F 的横坐标为 a3, 又RtADE中,AE 5, AFAE+27,BF871, 点 F 的纵坐标为 1, E(a,4) ,F(a3,1) , 反比例函数经过点 E,F, 4a1(a3) ,解得 a1, E(1,4) , k144,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y . 故答案为:a3;1;y . 【分析】 (1)由矩形的性质可得 E(-3,4) ,然后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图像过点 E,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解; (2)由勾股定理可求得 AE
29、 的长,于是可求得点 F 的纵坐标为 1,由题意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过点 E、F,于是可求得 a=-1;则点 E(-1,4) ,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得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解析】【分析】 (1)因为一次函数 y=-x+4 分别与 x、y 轴相较于点 C、D 两点,所以根据直线与坐标轴相交的特点可求得点 C、D 的坐标为 C(3,0) ,D(0,4), 过 A 作 AEy 轴于 E, 由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ADE=DCO,然后用角角边可证 AEDDOC,则 AE=DO=4,ED=OC=3, 于是点 A 的坐标可求解,再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由点 P 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可设
30、 点 P 坐标为(x, ) ,由题意可分两种情况讨论求解: 当点 P 在 OA 上方时,过 P 作 PGy 轴于 G,过 A 作 AFy 轴于 F, 由反比例函数的 k 的几何意义和 P、A 两点都在双曲线上可得: SPGO= SAFO=14,由图可得 SAPO+ SPGO=S四边形PGFA+ SAFO ,所以 SAPO =S四边形PGFA, 由题意可得关于 x 的方程:(x+4)(-7)=21,解关于 x 的方程即可求解; 当点 P 在 OA 下方时过 P 作 PHx 轴于 H,过 A 作 AMx 轴于 M,同理可求解; 综合上述两种情况即可得结论。 【解析】【分析】 (1)由题意分别把点
31、A 和 B 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可得关于 m、n 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 (2)由题意可得,直线高于曲线,只需找出直线 AB 高于曲线的 x 的取值范围就是不等式的解集,由(1)可知点 A、B 的坐标,所以由图形可得不等式的解集为: x4 或 0 x2 ; (3)作 AEx 轴,连接 BB与 x 轴交 F 。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得直线 AB 的解析式,由轴对称的性质可得点 B的坐标,由图可得 S A BC=S梯形AEFB-S BFC-SACE=(BF+AE)EF-FC.BF-CE.AE。 【解析】【分析】 (1) 连接 AC,BC, 由题意易得四边形 AOBC 是正方形,因为直线y=x+
32、1 分别与x 轴、y 轴相较于 A、B 两点,所以根据直线与坐标轴相交的意义可求得 A、B 两点的坐标,由两点的坐标可得:OA=OB,所以可得三角形 ABO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ABO=45; (2)由(1)可知,四边形 AOBC 是正方形,由正方形的性质可得三角形 AO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用勾股定理可求得点 C 的坐标,再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解; (3)过 M 作 MEy 轴,作 NDx 轴,因为点 P 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于是可设点 P(a,-) ,则 ND 和 ME 的长可用含 a 的代数式表示出来,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将 AN 和 BM 也用含 a的代数式表示,则 AN.BM 的
33、值可求解。 【解析】【解答】 (3)如图, 如图 2 中,当四边形 ABQP 是菱形时,易知 AB=AP=PQ=BQ=3,P (4 ,2) ,P (4 ,2) , Q (4 ,5) ,Q (4+ ,5). 如图 3 中,当四边形 ABPQ 是菱形时,P (42 ,2) ,P (4+2 ,2) , Q (42 ,1) ,Q (4+2 ,1). 综上所述,点 Q 的坐标为 Q (4 ,5) ,Q (4+ ,5) ,Q (42 ,1) ,Q (4+2 ,1). 【分析】 (1)首先根据点 B 坐标,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设点 P 的纵坐标为 m(m0) ,根据 ,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2)过点
34、(0,2) ,作直线 ly轴,由(1)知,点 P 的纵坐标为 2,推出点 P 在直线 l 上作点 O 关于直线 l 的对称点 O,则 OO=4,连接 AO交直线 l 于点P,此时 PO+PA 的值最小; (3)分两种情形分别求解即可解决问题; 【解析】【分析】 (1)将 A 点代入 y=x-2 中即可求出 m 的值,然后将 A 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中即可求出 k 的值.(2)当 n=1 时,分别求出 M、N 两点的坐标即可求出 PM 与 PN 的关系;由题意可知:P 的坐标为(n,n) ,由于 PNPM,从而可知 PN2,根据图象可求出 n 的范围. 【解析】【分析】 (1)分别过点 C,D,
35、作 CGAB,DHAB,垂足为 G,H,则CGA=DHB=90,根据ABC与ABD的面积相等,证明 AB 与 CD 的位置关系; (2)连结MF,NE,设点 M 的坐标为(x1,y1) ,点 N 的坐标为(x2,y2) ,进一步证明 SEFM=SEFN,结合(1)的结论即可得到 MNEF; (3)连接 FM、EN、MN,结合(2)的结论证明出 MNEF,GHMN,于是证明出 EFGH. 【解析】【分析】 (1)把 M(3,2)代入 y ,即可求得 m,得到 y ,代入 N(1,a)求得 a,得到 N(1,6) ,把两点代入 ykx+b,解之即可求得 k、b,从而求出两函数的解析式; (2)设直
36、线 MN 交 x 轴于点 A,求得 A 点坐标,然后根据 SMONSMOA+SNOA求得即可; (3)根据 M,N 的坐标即可得到结论. 【解析】【分析】 (1)利用待定系数法,可得出 k、m 的值,利用图像关于 y 轴对称,可得出 n 的值。 (2)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 AB 的直线表达式。 (3)做出辅助线,可利用面积公式,求出ABC的面积。 【解析】【分析】 (1)解直角三角形 OBD 可求得点 B 的坐标,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得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点 A 也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把点 A 的横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即可求得点 A 的纵坐标,于是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得直线 AB 的解析式;
37、(2)由(1)中求得的的直线 AB 的解析式可求得直线 AB 与 x 轴的交点 C 的坐标,则根据 SAOC=OC可求解; (3)由题意可知,直线高于曲线,根据图形结合直线与曲线的交点坐标即可求得符合题意的 x 的取值范围。 【解析】【分析】 (1)要使三角形 ABC 的周长最小,由题意知,AB 为定值,只需线段 BC、AC 最小即可;要使 BC+AC 最小,根据轴对称的性质,作点 A 关于 y 轴的对称点 A,连接 AB 交 y 轴于点C,此时点 C 即是所求;关于 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横坐标变为原来的相反数,纵坐标不变课求得点 A的坐标,连接 AB,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 AB 的解析式,再求出直线 AB 与 y 轴的交点坐标即可求解; (2)由 可知,直线低于双曲线,由图中的信息即可求解,即使不等式成立的 x 的取值范围是 x4 或1x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