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课件讲课专用.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2688015 上传时间:2022-05-18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6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课件讲课专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课件讲课专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课件讲课专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课件讲课专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课件讲课专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n第一节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物质世界和实践n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n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n(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n(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n(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n 1 1、世界观与哲学、世界观与哲学 n(1 1)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含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含义n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是人们对

2、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法和根本观点n方法论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n方法论与世界观是方法论与世界观是统一的统一的 (2)哲学的含义)哲学的含义n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n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 n(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n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n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是社会存在与社会

3、意识的关系问题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n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问题;n其二,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其二,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存在的问题。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n(1 1)唯物主义)唯物主义n基本观点: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基本观点: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n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

4、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物主义。(2)唯心主义)唯心主义n基本观点:认为精神意识第一性,基本观点:认为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派生物质。物质第二性,精神派生物质。n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心主义4、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n(1 1)可知论:认为思维能够认识)可知论:认为思维能够认识存在的哲学。存在的哲学。n(2 2)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不能认)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不能认识存在的哲学,它有两种形式:识存在的哲学,它有两种形式:休休谟式不可知论谟式不可知论和和康德式不可知论康德式不可知论。

5、5、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辩证法与形而上学n(1 1)辩证法)辩证法n最初的原意及运用者:最初的原意及运用者:n谈话、辩论、论战,谈话、辩论、论战,苏格拉底苏格拉底。 n今天的含义及奠基人:今天的含义及奠基人:n是关于事物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学说。是关于事物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学说。 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一条河流”、“万物皆流,无物常万物皆流,无物常住住”,“我们既存在又不存在我们既存在又不存在”。(2)形而上学)形而上学n词源:最初是对词源:最初是对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物理物理学之后学之后书名的翻译。源于书名的翻译。源于易易经经 . .系辞系辞中中“形而上者谓

6、之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下者谓之器”。 n今天的含义及代表:与辩证法相对今天的含义及代表: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n芝诺:芝诺:“飞矢不动飞矢不动”。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上的伟大变革 n 其关键在于实现了唯物论和辩其关键在于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统一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n1 1、什么是物质、什么是物质n(1 1)哲学物质观的历史发展)哲学物质观的历史发展n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某一种某一

7、种或几种具体形态的物质是万物的本或几种具体形态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原。n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所所有物质都是原子组成的,物质就是有物质都是原子组成的,物质就是原子。原子。 (2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n列宁的物质定义:列宁的物质定义:“物质物质是标志客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所复写、摄影、反映。” n理解:理解:A A、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性 B B、独立性、

8、独立性、根源性。根源性。C C、可知性。、可知性。2 2、什么是意识、什么是意识 n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n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n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1 1)意识从其起源来看是物质)意识从其起源来看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n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n依次经历了依次经历了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人类意识几几个阶段个阶段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n第一、劳

9、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第一、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的需要和可能供了客观的需要和可能 n第二、劳动导致了语言这一思维和第二、劳动导致了语言这一思维和交流工具的产生和发展。交流工具的产生和发展。 n第三、劳动和语言一起推动猿脑转第三、劳动和语言一起推动猿脑转变为人脑并日益完善,为意识的产变为人脑并日益完善,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人类意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人类意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 n动物心理动物心理 人类意识人类意识n以感性形式出现以感性形式出现 能以抽象概念形式出现能以抽象概念形式出现n不含自我意识不含自我意识 包含了自我意识包含了自我意识n没

10、有也不需要语言没有也不需要语言 离不开语言离不开语言n反映能力是遗传的反映能力是遗传的 借助物质载体代代相传借助物质载体代代相传 (2 2)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人脑的机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人脑的机能,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能,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n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与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与物质器官的关系的关系 基础)基础)n第一、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第一、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n第二、人脑的反射活动是意识产生第二、人脑的反射活动是意识产生的生理机制的生理机制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反映对象)(反映对象) n马克思:马克思:“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

11、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物质的东西而已”。 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n我们从意识的起源、本质可以看出我们从意识的起源、本质可以看出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即物质决定意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质。 (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n1 1、什么是物质、什么是物质n2 2、什么是意识、什么是意识n3 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n4 4、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理论意、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理论意义义(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2、n1 1、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不同观、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不同观点点n2 2、运动、静止及其物质性、运动、静止及其物质性 n3 3、时间、空间及其物质性、时间、空间及其物质性 n4 4、社会的物质性、社会的物质性 n5 5、结论和方法论意义、结论和方法论意义1、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不同、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不同观点观点n 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哲学史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哲学史上有一元论与二元论、多元论的对上有一元论与二元论、多元论的对立;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立;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元论的对立;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与旧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对立。与旧唯物主义一元论

13、的对立。 2、运动、静止及其物质性、运动、静止及其物质性 (1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n运动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其过程的哲学范畴。n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n物质离不开运动(反之是物质离不开运动(反之是形而上学形而上学)n运动离不开物质(反之是运动离不开物质(反之是唯心主义唯心主义) n静止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14、因而静止是相对的。因而静止是相对的。 n(2)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辩证关系: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静中有动”。 n两种错误观点:两种错误观点:离开运动讲静止,离开运动讲静止,是形而上学不变论。离开静止讲运是形而上学不变论。离开静止讲运动,将陷入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动,将陷入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4)运动、静止的物质性)运动、静止的物质性n 运动、静止与物质的不可分运动、静止与物质的不可分割说明了运动、静止的物质性割说明了运动、静

15、止的物质性3、时间、空间及其物质性、时间、空间及其物质性n(1 1)时间、空间的含义)时间、空间的含义n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n空间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性,特点是三维性。(2 2)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离)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离nA A、时间、空间离不开物质的运动、时间、空间离不开物质的运动 nB B、物质运动也离不开时间空间、物质运动也离不开时间空间(3 3)时间、

16、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n 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实证:实证:1971年,美国人凯汀、海弗年,美国人凯汀、海弗尔,分两架飞机运载原子钟尔,分两架飞机运载原子钟50小时小时。 n向东:向东:16601660公里公里+960+960公里公里=2620=2620公公里里/ /小时小时 结果慢结果慢400400亿分之一秒亿分之一秒n向西:向西:16601660公里公里960960公里公里=700=700公公里里/ /小时小时 结果快结果快2750

17、2750亿分之一秒亿分之一秒(4 4)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n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5 5)时间和空间的物质性)时间和空间的物质性n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的不可分割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4、社会的物质性、社会的物质性 n(1 1)马克思主义以前旧唯物主义在这)马克思主义以前旧唯物主义在这一问题上的错误及根源一问题上的错误及根源 n错误:错误:它们都是它们都是“半截子半截子”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一到社

18、会历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n根源:根源:不理解人的实践活动本身是一不理解人的实践活动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不理解物质生产实践在种客观存在,不理解物质生产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历史过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历史过程看成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程看成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2 2)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n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n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活

19、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n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类社会的物质性。5 5、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n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世界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n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

20、出发是唯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n1 1、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不同观、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不同观点点n2 2、运动、静止及其物质性、运动、静止及其物质性 n3 3、时间、空间及其物质性、时间、空间及其物质性 n4 4、社会的物质性、社会的物质性 n5 5、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n(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世界的物质活动 n(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二)从实践出

21、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本质 (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世界的物质活动 n1 1、实践的含义、特征、基本形式、实践的含义、特征、基本形式n(1 1)含义含义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n(2 2)特征:特征: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会历史性。n(3 3)基本形式: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劳动实践、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2、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n 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

22、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 n首先,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n其次,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社会性。n最后,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象性的活动。 (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本质 n1 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基础。 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n第

23、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n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领域。 n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二节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n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n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规律n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界的根本方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n(一)事物的普遍联系(一)事物的普遍联系n 1 1、联系的含义、联系的含义n

24、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联系是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关系。 2、联系的特点、联系的特点 n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 。n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n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 3、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n 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当代中国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25、当代中国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人们正确认识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的相互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持续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二)事物的永恒发展n1 1、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运动、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运动 n2 2、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n3 3、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旧事物的灭亡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

26、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规律n(一)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一)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n(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n(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相互转化n(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相互转化n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实质和核心n第一、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第一、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和

27、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n第二、它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第二、它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钥匙”;n第三、它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三、它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矛盾分析法。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一)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n 1 1、什么是矛盾?、什么是矛盾?n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矛盾是反

28、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畴。 2、什么是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什么是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斗争性? n 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n两方面含义: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两方面含义:相互依存、相互贯通。n 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趋势。 3、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n 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

29、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n 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物的发展。 4、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n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n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

30、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n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n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展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n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力量的变化,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创造条件

31、。n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定力量。 5、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原理的、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方法论意义n 它要求我们在社会实践把同一它要求我们在社会实践把同一性与斗争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性与斗争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同一性中把握斗争性,在斗在同一性中把握斗争性,在斗争性中把握同一性。争性中把握同一性。n 当前在实践中,尤其要正确当前在实践中,尤其要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 (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32、互关系 n1 1、矛盾普遍性、矛盾普遍性n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n即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2、矛盾特殊性、矛盾特殊性n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n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n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n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地位和作用。

33、 n根本矛盾根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规定着事物的性质。始终,规定着事物的性质。n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用的矛盾。n矛盾的性质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要方面决定的。 3、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辩、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证关系 n(1 1)对立)对立n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的,矛

34、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相对的。(2)统一)统一n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n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方法论意义)方法论意义n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

35、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变及其相互转化n 1 1、事物的质、量、度、事物的质、量、度n 质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规定性。n 量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n 度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 度这一哲学范畴的启示:度这一哲

36、学范畴的启示:n 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掌握适度的原则。 2、量变、质变及其辩证关系、量变、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n 量变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过程的连续性。n 质变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的中断。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n

37、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n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n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质在量上的扩张。 3、质量互变规律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质量互变规律原理的方法论意义n 质量互变规律原理质量互变规律原理反映了事物发反映了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是马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不

38、断革命论和革命阶段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和革命阶段论相统一原理的哲学基础,它告诉论相统一原理的哲学基础,它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既要立志改革,开拓创新,又要立既要立志改革,开拓创新,又要立足现实,循序渐进,把革命精神和足现实,循序渐进,把革命精神和求实态度有机结合起来。求实态度有机结合起来。(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定及其相互转化 n1 1、事物的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事物的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n肯定因素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素。n否定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成事物灭亡的因是促使现

39、成事物灭亡的因素。素。 2、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n第一,否定是事物的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运动的结果。n第二,否定是事物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n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来的。n第四

40、,辩证否定的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实质是“扬弃扬弃”,即新事物对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其积极因素。 3、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否定之、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否定之否定)否定) n 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就是通过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就是通过两次否定,经过两次否定,经过肯定阶段、否定阶肯定阶段、否定阶段、否定之否定阶段段、否定之否定阶段三个阶段,形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周期。成一个周期。 4 4、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n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

41、一。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n 前进性前进性体现在:每一次否定都是质体现在: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到新阶段;每一周期都变,都把事物推到新阶段;每一周期都是开放的,不存在不被否定的终点。是开放的,不存在不被否定的终点。n 曲折性曲折性体现在回复性上,其中有暂体现在回复性上,其中有暂时的停顿或倒退,但是经过曲折终将为时的停顿或倒退,但是经过曲折终将为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这表明事物的发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这表明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前进,而是一个不断反复的展不是直线前进,而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过程。5、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n 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

42、曲折性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学会用科学分析的态度对待一和前进性,学会用科学分析的态度对待一切事物,克服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切事物,克服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的错误倾向。如形而上学否定观的错误倾向。如对待对待历史历史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应该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反,应该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反对历史复古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对待对历史复古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对待外外国的东西国的东西,应采取批判学习的态度,反对,应采取批判学习的态度,反对全盘西化和闭关自守。全盘西化和闭关自守。 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世界的根本方

43、法n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统一n 客观辩证法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即客观事物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证法,即客观事物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n 主观辩证法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是辩证思维运动和发展的规律。证法,是辩证思维运动和发展的规律。n 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客观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n1 1、

44、唯物辩证法具有普遍的方法、唯物辩证法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论意义n唯物辩证法为人们认识世界和唯物辩证法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方法,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的地位,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2、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及方法、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及方法论意义论意义 n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包括: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包括:n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等内容与形式等n它们

45、都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们都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1)原因与结果)原因与结果 n 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n 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并在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n 辩证地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辩证地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分析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原因及其不分析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原因及其不同结果,可以增强人们活动的自觉同结果,可以增强人们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性、预测性和调控性。 (2)必然性与偶然性)必然性与偶然性 n 必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必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

46、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不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势,确定的趋势,n 两者相联结而存在,必然性寓于两者相联结而存在,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偶然性之中,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偶然性为必然性开辟道路。性,偶然性为必然性开辟道路。n 必须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必须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但也绝不可忽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但也绝不可忽视偶然性的作用。视偶然性的作用。 (3)可能性与现实性)可能性与现实性 n 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可能性是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可能

47、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预示事物发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展前途的种种趋势。n 两者相互依存。没有现实就没有可能,两者相互依存。没有现实就没有可能,反过来,没有可能就没有新的现实。反过来,没有可能就没有新的现实。n 要求人们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注意要求人们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注意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发挥主观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准备,能动性,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准备,争取实现好的可能。争取实现好的可能。 (4)现象与本质)现象与本质 n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根本征,本

48、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根本性质。性质。n 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人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人们正是通过对事物现象的去粗取精、们正是通过对事物现象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才不断深化对事物本质认识过程,才不断深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的认识。(5)内容与形式)内容与形式 n 内容是构成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内容是构成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的总和。形式是构成内容诸要素的形式是构成内容诸要素的内部结构和内容的外部表现方式。内部结构和内容的外部表现方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既要重视内容,反对形式主义,又既

49、要重视内容,反对形式主义,又要善于运用形式,发挥其积极作要善于运用形式,发挥其积极作用。用。 (三)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三)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n1 1、辩证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n(1 1)归纳与演绎)归纳与演绎n归纳与演绎是人类思维从个别到一般,又归纳与演绎是人类思维从个别到一般,又由一般到个别的最常见的推理形式。由一般到个别的最常见的推理形式。n归纳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性结论,归纳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性结论,是一种由个别性前提过渡到一般性结论的是一种由个别性前提过渡到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形式。演绎是从一般原理走向个别结推理形式。演绎是从一般原理走向个别结论的思维

50、方法,是由一般性原则推导个别论的思维方法,是由一般性原则推导个别结论的推理形式。结论的推理形式。n一方面,归纳和演绎互为前提。另一方面,一方面,归纳和演绎互为前提。另一方面,归纳和演绎相互补充。归纳和演绎相互补充。 (2)分析与综合)分析与综合n分析就是在思维中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分析就是在思维中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以便分别加各个部分、方面、要素,以便分别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综合通常被看作以研究的思维方法。综合通常被看作是在把整体分解为各个因素的基础上,是在把整体分解为各个因素的基础上,再组合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活动。再组合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活动。n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课件讲课专用.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