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第五单元检测题 时间: 120 分钟 满分: 120 分 班级: _ 姓名: _ 一、积累与运用 (25 分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 正确的一项是 ( C )(2 分 ) A 匀 称 (chng) 洨 河 (xio) 序 幕 (m) 长虹饮 涧 (jin) B 轩 榭 (xun) 镂 空 (l) 涂 墁 (mn) 俯 仰生姿 (f) C 罅 隙 (xi) 拯 救 (zhng) 金 蜣 (qing) 不 怀 好意 (hui) D 桅 杆 (wi) 岔 道 (ch) 簇 拥 (c) 摩肩接 踵 (zhng) 【解析】 A 选项里 “ 匀称 “ 的 “ 称
2、 ” 正确的读 音是 “chn” ; B 项里 “ 镂空 ” 的 “ 镂 ”正确的读音是 “lu” ; D 选项里 “ 摩肩接踵 ” 的 “ 踵 ” 正确 的读音是 “zhng”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C )(2 分 ) A 拱圈 雕刻 就地取才 千态万状 B 闲适 丘壑 认其自然 盘曲嶙峋 C 汴京 漕船 形态各异 车水马龙 D 防御 倒霉 来之不易 开合自茹 【解析】 A 选项里 “ 就地取才 ” 的 “ 才 ” 正确的 写法 是“材”; B 选项里 “ 认其自然 ” 的“ 认 ” 正确 的写法是 “ 任 ” ; D 选项里 “ 开合自茹 ” 的 “ 茹 ” 正确的写法
3、是 “ 如 ”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C )(2 分 ) A 设计者和匠师们 因地制宜 , 自出心裁 , 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B 秋风中叶子簌簌而落 , 北雁南飞 , 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 销声匿迹 了。 C 山区扶贫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 , 涉及多个方面 , 解决交通问题 首当其冲 。 D 铜仁梵净山 以“贵州第一名山”而 闻名遐迩 , 引来无数宾客登高览胜。 【解析】 “ 首当其冲 ” 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 与语境不符。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2 分 ) A 散文通常写自然风物、社会风云的一角 , 写名士凡人的片段事
4、迹 , 抒写一缕情思 ,传达某种趣味。 B 政府不断继续加大公共服务事业 , 如关注教育均衡、食品安全等问题 , 这些都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 C 我们常说 的知识改变命运,实则是知识改变了你对整个世界的认知,从而对每一件事的态度。 D 在第 26 届 “ 汤姆斯杯 ” 羽毛球锦标赛上 , 中国男队折戟沉沙 , 其原因是队伍青黄不接的缘故。 【解析】 B.语意重复 ,“ 不断 ” “ 继续 ” 应去 掉一个;成分残缺 , 在 “ 公共服务事业 ”后加 “ 投入力度 ” 。 C.成分残缺 , 在 “ 从而 ” 后加 “ 改变 ” 。 D.句式杂糅 , 可将后半句改为“ 其原因是队伍青黄不接 ”
5、 , 或者 “ 是队伍青黄不接的缘故 ” 。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D )(2 分 ) A 水经注里提到的 “ 旅人桥 ” , 大约建成于公元 282 年 , 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B 画中的 “ 孙羊店 ”“ 脚店 ” 等 , 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 “ 曹婆婆肉饼 ”“ 正店七十二户 ? 其余皆谓之脚店 ” 等 , 无有不符。 C 寻求适当的地点 一棵小矮树 , 一丛百里香 , 一片野草叶 , 或者一根灌木枝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脱掉身上的皮。 D 一根枯枝上常常刺出三、四十个孔。 【解析】 D.删去顿号。 6 给下列句子排序 , 最恰 当的一项
6、是 ( C )(2 分 ) 这种植物墙 , 不仅具有审美价值 , 而且可以减少噪音和空气污染。 在巴西 , 绿色围墙是用空心砖砌成的 , 砖上附有树胶和肥料 , 再种上草籽 , 小草便从里面长出来 , 绿满墙面。 “ 绿色围墙 ” , 就是利用植物代替砖、石或钢筋水泥 “ 砌墙 ” 。 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 , 人均绿地近百平方米 , 雄踞世界第一。 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城市绿色围墙建筑 , 首推巴西的 “ 植物墙 ” 。 A B C D 【解析】本题考 查语言表达连 贯的能力。文段采 用了由概括到具体的说明顺序 , 先介绍了什么是绿色围墙 , 排在首位;然后以巴西植物墙为例 , 排在第二位;而后具
7、体说明绿色围墙的构成、作用及其影响 , 即 。 7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2 分 ) A 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 写的中国石 拱桥一文 , 成功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 为读者详尽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历史及特点 ,是一篇很典型的事物性说明文。 B 苏州园林是著名 作家叶圣陶的 代表作之一。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 , 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 , 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这篇课文 像是一把钥匙 , 打开了苏州园林之美的奥秘。 C 毛宁的梦回繁华 是一篇幻想性 的说明文 , 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的画作 , 描摹了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 ,
8、 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 D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 , 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课文蝉就是选自昆虫记的名篇。 【解析】 C.选项中梦回繁华是一篇想象性的说明文。 8 诗文默写。 (每题 1 分 , 共 4 分 ) (1)兴尽晚回舟 , _误入藕花深处 _。 (李清照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 ) (2)_万里夕阳垂地 _大江流。 (朱敦 儒相见欢 (金陵城上西楼 ) ) (3)晓雾将歇 , 猿鸟乱鸣; _夕日欲颓 _, _沉鳞竞跃 _。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 (4)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以 “_ 无可奈何花落去 _, _似曾相识燕归来 _” 将景物与人事联系在一
9、起 , 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伤别怀旧之情。 9 综合性学习。 (7 分 ) 通过 “ 国学教育 ” 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目前各地都在认真开展国学教育 ,学校准备开展 “ 走进国学 ” 综合实践活动 , 请你参加。 (1)【荐国学】你的同学小杨打算在中考结束后多看电视剧和流行网络小说 , 你将如何说服他多读一些国学经典著作 ? (3 分 ) _小杨你好!中考结束后 , 我们有 充足的时间做 自己喜欢做的事。看电视剧和网络小说是放松的好方式。但是我们也要抽时间多读国学经典 , 提高自身素养 , 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你说 对吧? (有称呼 ,语言通顺,言之有理即可 )_ (2)【爱国学】观察
10、如图漫画 ,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2 分 ) _略。要点:画面内容完整 , 有情景 , 语言生动连贯。 _ (3)【赞国学】完成下列对联。 (2 分 ) 上联:读经典丰富人生 下联: _爱国学完善自我 _品美文润泽心灵 (对仗不工整酌情扣分 )_ 二、阅读与理解 (45 分 ) (一 )钱塘湖春行 (5 分 )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 绿杨阴里白沙堤。 10 说说你对颔联中 “ 争 ”“ 啄 ” 的理解。 (2 分 ) _“ 争 ”
11、“ 啄 ” 两个动词 , 描绘了一幅早 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_ 11 “ 乱花渐欲迷人眼 , 浅草才能没马蹄 ” 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 , 生机勃勃 , 试品一品其妙处。 (3 分 ) _示例:这两 句诗作者抓住 了 “ 乱花 ”“ 浅草 ” 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 , 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 “ 渐欲 ”“ 才能 ” 描 绘了春的发展变化 , 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_ (二 )对比阅读 (12 分 ) 【甲】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 , 两岸连山 , 略无阙处。重岩叠嶂 , 隐天蔽日 , 自非亭午夜分 , 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 , 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 , 有
12、时朝发白帝 , 暮到江陵 , 其 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 , 悬泉瀑布 , 飞漱其间 ,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 , 林寒涧肃 , 常有高猿长啸 , 属引凄异 , 空谷传响 , 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 巴东三峡巫峡长 , 猿鸣三声泪沾裳。 ” 【乙】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 之美 , 古 来共谈。高峰 入云 , 清流见底。两岸石壁 , 五色交辉。青林翠竹 , 四时俱备。晓雾将歇 ,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 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 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2 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 (2 分 ) (1
13、)至于夏水 襄 陵 ( 升到高处 ) (2)四 时 俱备 ( 季节 )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13 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 (1)虽乘奔御风 , 不以疾也。 _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风 , 也没有这么快。 _ (2)高峰入云 , 清流见底。 _巍峨的山峰直插云端 , 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_ 14 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C )(2 分 ) A 青林 /翠竹 , 四时 /俱备 B晓雾 /将歇 , 猿鸟 /乱鸣 C 自康乐 /以来 , 未复 /有能 /与其奇者 D自非 /亭午夜分 , 不见 /曦月 【解析】 C.自 /康乐以来 , 未复有 /能与其奇者。 15 甲乙两文都写
14、到 “ 猿鸣”,赋予的情感有何不同? (4 分 ) _甲文猿鸣凄异、哀转 , 听者泪沾裳 , 表达的是一种悲伤情感;乙文猿鸟乱鸣 , 传达的是一种生命气息 , 体现作者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 _ (三 )房屋演变史 (13 分 ) 房屋是人类栖息的场所 , 是人类征服自然亦是自身发展的一种象征。 众 所周知 , 人类从学会制造 工具的那天起 , 就和动物分了家。人类既然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 当然在填饱肚子的同时 , 也就想到了为自己创造一个舒适的栖息环境。 最早的房屋应推山顶洞人居住的铺有干草的洞穴。这种房屋 , 恐怕 除了人类自己劳作之外 ,更多的还是大自然的恩赐。 到了半坡氏族期间 ,人类才 完全靠自己的 劳动创造出自己的房屋 用双手堆砌而成的石屋。这种石屋的顶是用草铺盖的,呈圆锥状。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