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同名642).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2802939 上传时间:2022-05-27 格式:PPT 页数:118 大小: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同名64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同名64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同名64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同名64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同名64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2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存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3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调查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调查 1985年,江苏,浙江两省对年,江苏,浙江两省对1095名中小名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学生的调查发现,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达生达16.5%;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在1987年的一项调查发现,年的一项调查发现,27%的学生心理异的学生心理异常(包

2、括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全国常(包括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全国一项大学生的抽样调查结果证明,一项大学生的抽样调查结果证明,20.2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障碍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障碍 1986年,原上海市教科所的年,原上海市教科所的“初中学生初中学生心理辅导研究心理辅导研究”课题正式立项课题正式立项.4 1989年,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成立年,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成立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宋维真教授在第四界全国青少年心理卫生任委员宋维真教授在第四界全国青少年心理卫生学术会上指出:学术会上指出:“我国中小学心理

3、健康的现状,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的现状,也是值得正视,深思的。据粗略测估,约有也是值得正视,深思的。据粗略测估,约有3000万左右的青少年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有些万左右的青少年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有些发展为心理疾患发展为心理疾患 教育部日前印发教育部日前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这是继。这是继1999年教育部印发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以后的又一个进一以后的又一个进一步指导、规划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步指导、规划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文件。要文件。.5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年

4、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在每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心理特征。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特点:阶段性、连续性、典型性、相对稳定性。.6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中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 中小学生情感发展特点 中小学生意志发展特点 中小学生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特点.7中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 感知觉的发展 注意的发展 记忆的发展 思维的发展 想象的发展.8中小学生情感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情感发展特点 初中生的情感发展特点 高中生的情感发展特点.9小学生情感发展特点 情感内容日益丰富 情感的深刻性、稳定性不断增强 一些高级情感逐步发展 情感的不稳定性和和不善于控制情感的特点也很突

5、出 表现出某些消极情感.10初中生的情感发展特点 情感带有冲动性和两极性,不善于控制,行为不易预测 情感内容日益丰富、深刻,道德感有了更大的自觉性 喜欢过集体生活,义务感、责任感、荣誉感、自尊心和友谊感有明显发展,美感和理智感也达到了新水平 在男女之间的情感方面逐渐发展起来.11高中生的情感发展特点 情感更为丰富和深刻 情感不易外露,有闭锁性 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情操得到进一步发展 道德感逐步稳定和成熟,审美情感有了很大发展 非常重视同学之间的友谊,对友谊的理解和要求更高.12中小学生意志发展特点 小学生意志发展特点 初中生意志发展特点 高中生意志发展特点.13小学生意志发展特点 总体上来说,

6、小学生的意志比较薄弱,主动性、独立性、坚韧性比较差 随年龄增长,小学生的意志才会逐渐发展起来 小学高年级能自觉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14初中生意志发展特点 在意志活动上,主动性和自觉性有所提高,独立性有所增强 能够克服一定的困难,并表现出一定的坚韧性和顽强精神 有时也表现出脆弱性和行动上的盲目性.15高中生意志发展特点 高中生的意志行动表现出明显的目的性和自觉性 高中学生意志行动的坚持性和自制力显著提高 刻苦钻研的毅力在逐渐增强,但仍有喜欢模仿与善于模仿的特点 容易受到外界事物或其他人的暗示,意志行动的独立性还没有成熟.16中小学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小学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初中生个性和社会性

7、的发展 高中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17小学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小学儿童的社会性认知 小学儿童的社会性交往 小学儿童的品德发展.18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 自我概念:小学儿童的自我描述反映其自我意识:小学儿童的自我描述是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的描述想比较抽象的心理描述发展 自我评价 自我体验:小学儿童的自我体验与自我评价有很大的一致性.19小学儿童的自我评价 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而增高 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个方面行为的优缺点的评价 开始出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初步倾向 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自我评价处于由具体性

8、向抽象性,由外显行为向内部世界的发展过程中 小学儿童的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增强.20小学儿童的社会性认知 从表面到内部,即从对外部特征的注意到更深刻的品质特征的注意 从简单到复杂,从问题的某个方面到多角度、多维度的看待问题 从呆板到灵活的思维 从对个人和即时事件的关心到关心他人利益和长远利益 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 从弥散的、间断性的想法到系统的、有组织的综合性的思想.21小学儿童的社会性交往 父母儿童关系 同伴交往和团体的形成 师生关系.22父母儿童的关系 父母与儿童交往的时间发生变化 父母在儿童教养方面所处理的问题发生变化 父母与儿童具有解决冲突的选择性模式 在纪律约束和控制方面,父母认为小

9、学儿童比幼儿好控制一些 父母对儿童控制的力量发生变化.23同伴交往与团体形成 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形式更复杂 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 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所采取的行动 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儿童的活动 儿童开始形成同伴.24师生关系 小学儿童对教师的态度:低年级对教师充满了崇拜和敬畏;从三年级开始具有可逆性。对自己喜欢的教师报以积极反应,并重视所喜欢教师的评价;对自己不喜欢的教师报以消极的反映 教师期望.25小学生的品德发展 逐步形成自觉地运用道德知识来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的能力 小学儿童得到的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 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在小学儿童品德发展中占有显著地位

10、小学阶段学生的品德具有过渡性特点,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转折,即“关键年龄”,一般认为这个关键年龄在三年级下学期前后.26初中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自我意识高涨 反抗心理 情绪表现的矛盾性特点 人际交往上的新特点 初中生的消极心境.27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 心理上的成人感于幼稚性的矛盾:1、反抗性与依赖性2、闭锁性与开放性3、勇敢与怯懦4、高傲与自卑5、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28自我意识高涨 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次飞跃 对外界事物的描述开始带有主观色彩 初中生日记的变化 初中生个性上的主观偏执性:一方面,总认为自己正确,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一

11、方面,感到别人总是以尖刻挑剔的态度对待自己.29反抗心理 反抗心理产生的原因 出现反抗心理的具体情况 反抗心理的具体表现.30反抗心理产生的原因 自我意识高涨随着自我意识高涨,初中生更倾向于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追求独立自尊 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 独立意识的巨大提高.31出现反抗心理的具体情况 独立意识受到阻碍 自主性被忽视或受到妨碍 当个性伸展受到阻碍时,也将引起极度反感 当成人强迫初中生接受某种观点时,后者拒绝盲目接受,表现出反抗倾向.32初中生反抗心理的具体表现 态度强硬,举止粗暴 漠不关心,冷淡相对 反抗的迁移性.33情绪表现的矛盾性特点 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 情绪的可变性

12、和固执性共存 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34人际交往上的新特点 逐渐克服了团伙的交往方式 朋友关系在初中生的生活中日益重要 与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 与父母关系的变化 与教师关系的变化.35初中生的消极心境 烦恼突然增多1、不知道应该以何种姿态出现在公众面前2、与父母的关系出现裂痕3、不知如何保持或确立自己在同伴人之中应有的地位 孤独“心理上的断乳”时期 压抑.36高中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 价值观的确立 自治需求.37高中生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 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 自我意识成分的分化 强烈地关心着自己个性的成长 自我评价的成熟 有较强的自尊心 道德意识的高度发展 总之,高中生在自

13、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识成分上都获得了高度发展,并趋于成熟.38高中生的自我概念 影响高中生自我概念的因素:1、生理因素2、认知水平3、父母的自我概念的倾向4、成功和失败经验的积累.39高中生价值观的确立 高中阶段价值观确立的客观要求:1、认识能力的发展2、学业的即将结束3、经常体验到更广泛的的内心冲突和压力4、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 高中生价值观的特点.40高中生价值观的特点 对理论问题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高中生价值观问题的核心是人生意义问题 高中生的价值观反映其格性特点 高中生的价值观缺乏稳定性.41高中生的自治需求 高中生自治需求的表现 高中生自治需求的产

14、生的影响因因素.42高中生自治需求的表现 与父母的关系 选择职业 对现实社会的不满.43影响高中生自治需求的因素 认知水平 性格特点 家教环境 心理成熟水平.44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学习问题 交往问题 情绪问题 人格问题 行为问题 品行问题 其它心理问题.45学习问题 学习障碍:指个体在听、说、读、写、推理或数学方面的获取和运用上表现显著困难的一群不同性质的学习异常者之统称。 学习疲劳:是指连续工作后工作效率下降的现象 儿童厌学症: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儿童情绪上的失调状态 学校适应不良综合症.46学习障碍的诊断标准 学习成就较应有水平相差一年以上,或采用标准化学习成就测验,其成绩在2

15、0百分位以下 没有外周性感知觉或运动方面的缺陷可以导致学习落后 没有其他精神疾患导致学习落后 智商大于70 与其他儿童有同等学习机会.47学习疲劳 生理疲劳:包括肌肉组织和神经系统的疲劳 心理疲劳:是指由心理因素的影响所导致的工作效率下降.48儿童厌学症 儿童厌学症的表现:主要表现是对学习不感兴趣,讨厌学习 儿童厌学症的原因:1、学校教育的失误2、家庭教养方式不当3、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49学校适应不良综合症 是学习障碍在中小学生心理与行为上的反映 主要特点:患者具有学习的主观愿望,且十分用功,但由于心身因素或心理不适应的影响,造成学校生活的极大困难 学校适应不良综合症的产生原因:不良社会因素

16、的影响以及个体心身疾患的制约.50交往问题 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主要指同龄人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青春期的男女交往.51同伴关系的重要性 可以满足学生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 有助于儿童获得熟练成功的社交技巧,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他人反应的机会 同伴是学生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 同伴是学生获得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 同伴交往经验有助于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52同伴关系不良的后果 1、退学或逃学 2、孤僻、退缩、冷漠、压抑或其他心理障碍 3、加入不良团伙乃至犯罪.53同伴关系不良的矫治 社会技能的训练

17、方法 认知疗法 治疗同伴关系不良的最好方法是:将模仿、强化、练习和认知疗法结合起来使用.54情绪问题 恐怖症:一种神经症,只对某一特定的事物、活动或处境产生的持续和不必要的恐惧或回避行为。 抑郁症:是一种异常沮丧的长时间持续的症状 焦虑症:可以分为急性形式和慢性形式两种情况.55恐惧症 恐惧症的表现:1、空间恐惧2、动物恐惧3、疾病恐惧4、社交恐惧 恐惧症产生的原因:遗传因素、心理因素、个性因素、社会因素 学校恐惧症:是指一种不合情理的、强烈的对学校情境的恐惧,它足以导致学生不愿意留在学校.56抑郁症 表现:1、情绪方面:常常表现出沮丧的状态2、认知方面:常常表现出否定性的自我评价、犯罪感和绝

18、望3、动机方面:常常表现出社交退缩和自杀意向4、身体症状:经常诉说头痛、胃痛或身体其它部位的疼痛 原因:心理因素引起如:性格、家庭因素、生活中的挫折、考试失利、与同学关系紧张、受到父母的严厉批评甚至打骂等 治疗方法:认知疗法、社会适应训练法.57焦虑症 急性焦虑:以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为典型症状,伴有明显的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头晕目眩,还可能有出汗、发抖、腹痛等症状 慢性焦虑:较为常见,表现为持续性紧张不安,心烦意乱,记忆思维受阻,交往紧张,遇事惊慌,容易往坏处设想 原因:心理因素、个性特点、社会因素.58考试焦虑 定义: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情绪现象,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下,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倾

19、向与其他身心因素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一定程度的情绪反应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 表现: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 危害:身心障碍、不良个性等.59考试焦虑的预防或减轻 创造和谐适度的学校气氛 调整期待水平不要给应试者造成过高的心理压力 加强考前辅导,努力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 正确对待别人的评价 正确对待自己的水平.60人格问题 人格不良倾向 人格障碍.61人格不良倾向 偏激:在认识上,看问题绝对,片面性大;在情绪上,按照个人好恶和一时心血来潮去论人论事,缺乏理性的态度和客观标准;行动上,表现为鲁莽从事,不顾后果; 狭隘: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对很小的得失就斤斤计较,二是

20、人际交往有很大的局限性.62 嫉妒:是一种忧虑、愤怒和怨恨他人优于自己的复合情绪。青少年嫉妒心理产生的来源:学习上、人际交往上、生理条件上等 暴躁:主要表现是沉不住气,易受激惹。其原因有:遗传、缺乏个人涵养、家庭教育中的放纵和溺爱等 孤僻:多见于内向的青少年,主要表现是不合群,对周围的人怀有戒备心理或厌烦情绪,喜欢独来独往。原因可能与少年时期的创伤有关,也可能同人际交往中的挫折有关.63 怯懦:是以胆怯和懦弱为特征的一种不良个性倾向。其产生既与家庭的娇惯有关,也与缺乏实践锻炼和意志力培养有关 自卑: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 神经指:通常具有紧张、好激动、多愁善感、敏感疑虑等特征,还常伴有睡

21、眠不好。其原因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有关,也和教养态度有关。神经质倾向的纠正:注意意志品质的锻炼;采用暗示和放松的方法,指导青少年通过心身的自我调整,来达到稳定情绪的目的.64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的心理特征:1、对人感情淡漠,甚至冷酷无情;行为易冲动,自制力差2、常常不知道自己的种种缺陷3、表现出的行为模式具有时间长、持续性的特点4、主观上感到非常痛苦,人际关系处理不好.65人格障碍的类型 分裂型:以孤僻冷漠为特征 冲动型:忍耐性差,易激怒 偏执型:以猜疑和固执为特点 表演型:表情夸张,感情体验肤浅;自我中心,爱交际,好表现,渴望吸引别人注意等 强迫型:观念强迫和行为强迫.66行为问题 多动症 咬指

22、甲 口吃 儿童抽动症.67多动症 多动症的主要特征:缺乏注意力、冲动性 多动症的主要病症表现:1、注意力缺陷2、活动过多3、冲动任性4、学习困难5、行为障碍6、神经系统轻微体征.68儿童多动症行为评定 坐立不安,活动过多 上课时随便讲话或喊叫 上课时小动作多 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 兴奋激动,容易冲动,与人争吵 经常惹人或干扰他人活动.69 做作业不认真,不能集中思想,边做边玩 做事情不能有始有终 情绪改变快 集体活动事好占上风,不守纪律 学习成绩差,或时好时坏 经常弄坏学习用品,不爱惜东西 说谎、骂人或打架 随便拿父母的钱,或在外面偷窃 逃学或旷课 要求必须立即满足.70多动症的起因 脑神经

23、介质异常 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觉醒异常 食物过敏.71品行障碍 品行障碍的特点:1、问题行为发生的频率高2、行为重复发生的时间长3、行为表现单一,局限于几个有的行为上,主要有打架、发脾气、偷窃、逃学、破坏公物等.72品行障碍的诊断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样例标准认为诊断品行障碍要满足以下条件: 行为持续出现的时间在半年以上;至少满足以下行为中的一项:经常参与或挑起斗殴、经常故意伤害他人、经常故意破坏公物、故意纵火、经常偷窃、瞒过家长逃学、无明显原因离家出走、经常撒谎、其他触犯刑律的行为.73品行障碍的原因 与中枢神经系统有关 挫折的后果 反社会行为是由于观察学习的结果 儿童记忆中有同伴对自己

24、有敌意的观念.74学生常见的品行障碍 攻击性 说谎 偷窃.75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辅导的途径和方法学校心理辅导的途径和方法.76学校心理辅导的途径 学科渗透 班主任工作 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辅导 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个别辅导 小组辅导 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和支持.77学科渗透 转变观念,调整目标 实施渗透,关键在人 多管齐下,分层渗透.78转变观念,调整目标 传统教学目标的三个层次:1、传授知识2、训练实用技术3、培养情感、态度、技能 新的教学目标的三个层次:1、培养情感、态度、技能2、训练实用技术3、传授知识.79实施渗透,关键在人 教师要建立积极的态度 教师要充分

25、认识到教师角色的特殊性,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行为,提高全面育人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1、教师工作对象、工作任务的特殊性2、提高全面育人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80多管齐下,分层渗透 学科之间的协同与相互渗透 学科教学中的不同渗透层:1、教师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心态2、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与心理健康的发展3、充分利用各学科教学的独特性和各学科教师个人教学风格的独特性,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特点,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81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的角色及其必备的心理素质: 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 对情绪、情感的自我管理和调节能力 有广泛的兴趣.82班主任工作中实

26、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把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列入班级计划 加强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教育 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宽松的班级环境 鼓励学生多交往,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积极开展各项活动,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 进行个别辅导,排除学生心理障碍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83 团队活动 班级日常活动 主题班会活动.84指导学生学习 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和理想教育 通过讲道理并辅之以多种形式的训练、示范等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还包括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制定自学计划、做学习笔记、写学习心得的方法等.85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特点:形式上以学生活动为主;内容选取上充分考虑学生的

27、实际需要;活动组织上以班级为单位,活动课的目的、内容、方法、程序都是有计划、有系统地安排设计的 好处:在专门组织的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教育;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便于组织管理;列入课程,使这项工作在人员、时间上得到保证 不足:不利于考虑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86个别辅导 是辅导教师通过与学生一对一的沟通互动来实现的专业助人活动 比较常用的方式有:个别交谈、电话咨询、信函咨询、个案研究等 个案研究:针对个别学生所实施的一种比较深入的、持续时间较长的个别辅导方式 其精髓在于个别化对待.87小组辅导 是一组学生在辅导教师指导下讨论训练并有效地处理他们所面临的共同心理问题 适用条件:1、学生心理问

28、题与人际关系有关2、小组成员愿意在团体中探讨他们的问题.88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成立以校长或一名副校长为负责人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创造融洽的气氛,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核心小组 发挥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的主体作用 创造机会,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89学校心理辅导的方法 以了解学生为主的方法:观察法、自述法、会谈法、测验法等 以影响学生为主的方法:行为改变的基本技术、全身松弛法、系统脱敏法、角色扮演法、肯定训练法、理性情绪辅导、讨论法、游戏法等.90观察法 运用观察法应该注意的问题:1、观察应该有明确的目的,每次观察的事项不可过多2、对要观察的行为作清楚的界定3、对行为

29、情境要做充分描述4、不要以任何方式干扰被观察者的行为5、记录观察结果时,不要将观察事实与观察者的推论混在一起.91观察结果的记录方式 项目列表 评定量表 轶事纪录.92自述法 自传的类别:1、结构式自传与非结构式自传2、主题式自传与综合式自传 自传的功能1、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2、了解学生的情绪、期望、价值观3、学生可以澄清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价值.93自传的解释 就整体而言,自传反应的情绪基调 自传的长度还可能透露下列信息:作者的表达能力、书写动机、主观上认为自己需要帮助的程度、自我省察的能力 作者在自传中是否有遗漏 在自选题目时,学生对题目的选择可能提供了某种信息.94行为改变

30、基本技术 强化法 代币奖励法 行为塑造法 行为限制法 示范法 消退法 处罚法 刺激控制法 自我控制法.95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班级心理辅导班级心理辅导.96班级心理辅导 班级心理辅导概述 班级心理辅导中的师生 班级心理辅导中的学生团体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班级心理辅导的操作.97班级心理辅导概述 班级心理辅导的概念 班级心理辅导的基本原理 班级心理辅导的基本技术.98 概念:1、定义:是指以团体心理辅导及相关的理论与技术为指导,以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为目标,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心理辅导活动2、定义的界定: 班级心理辅导与班级主题活动 班级心理辅导与团体心理辅导 班级心理辅导与心理辅

31、导课程.993、班级心理辅导的目标: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心理健康,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4、班级心理辅导的价值:1)体现促进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性目标2)可以落实心理辅导全员性策略3)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1005、班级心理辅导的特点:1)班级心理辅导是学生自我探索的过程2)班级心理辅导强调体验和感悟3)班级心理辅导以互助、自助为机制6、班级心理辅导的内容:1)学习辅导2)人格辅导3)生活辅导4)职业辅导.101 班级心理辅导的基本原理:1、团体动力学原理: 1)团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 2)团体具有改变个体行为的力量 3)团体决策的动力作用2、团体

32、心理辅导的功能: 1)在积极的互动中增进相互了解 2)成员之间分享经验与感受 3)多元价值观和信息的冲击 4)反馈的功效 5)提高成员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1023、影响团体的基本因素:1)团体的规范:集中反映了团体期待的动力和团体的价值观,其作用主要有:维持团体的作用、认知标准化的作用、行为定向的作用2)沟通:人际间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团体中的沟通具有以下特点: 沟通双方互为主体、沟通能调整双方关系、沟通受到主观经验的制约团体沟通的形式: 辐射型、圆圈型、热椅子型、自由飘浮型.103 3)凝聚力:团体凝聚力是以团体中的人际吸引力为基础的,是指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以及团体对成员的吸引 团体对成员的

33、吸引力与下列因素有关:a:亲合、安全的需要 b:团体的资源及诱因 c: 成员对团体有益及对重要结果的期待 d:比较此团体和其他团体的结果.104 班级心理辅导的基本技术:1、团体领导技术:1)领导者的角色:在任务行为中:发动者 协调者 诊断者在维持团体关系上:缓和气氛者、调节者、鼓励者、规范执行者2)团体中的领导技巧:反应技巧:积极倾听 同理心 澄清 提炼归纳交互作用技巧:支持、联结、折衷、阻止行动技巧:发问、调节、示范、建议.1052、团体互动技巧:1)反馈与控制2)暗示:直接暗示 间接暗示 自我暗示 反暗示3)模仿:自发的模仿、自觉的模仿 有影响力的榜样的特点:相似性、地位和声誉、能力水平

34、、热情和教养4)感染.106班级心理辅导中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的认知关系 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 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师生之间的文化互动.107师生之间的认知关系 定义:师生间的认知关系表现在师生间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活动方式上的相互作用 给教师的建议:教师要有善于捕捉、组织各种信息和判断各种信息的价值的能力 教师要有善于认识自己的各种需求、能力、思维品质与策略态度和行为等的反思能力,以及根据反思结果进行自我调控的能力 教师要转变思维方式.108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 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伴随师生的认识过程的一系列情感活动,是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双向交往和互动的一种重要关系 给教师的建议:1)热爱学生 具体表

35、现在:关心、尊重、理解、信任学生和对学生的期待等方面 2)情感关注.109 做为施爱者的教师:1)如何尊重和关爱学生:建立一种和谐关系,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影响;帮助学生完成学业;行为公正;在肯定学生好的一面的前提下,纠正学生的错误,减少学生犯错误时的恐惧;通过讨论学生的思想和意见的形式重视学生的观点2)几种情形:当孩子回答不上来的时候、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兴趣、用温情建立起融洽关系、好的典范和正确指导相结合、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作弊行为、教导学生重视道德规范、针对性的指导.110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师生关系的类型:友好型师生关系、对立型师生关系、一般型师生关系 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两个成功的范例:

36、索赫冈中学、布鲁克伍德小学.111师生之间的文化互动 教师与学生的文化视野:1)教师的文化视野:体现时代背景的文化视野;关注社会现实的文化视野;蕴含追求的文化视野2)学生的文化视野:印刻着学校组织特征的文化视野;散发着浓厚的阶层、家庭地位、性别气息的文化视野;孕育着抱负水平的文化视野.112 教师素质对师生文化互动的影响:1)教师的教育理想和教育境界2)教师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3)教师的个性魅力.113班级心理辅导中的学生 团体的定义和特征 学生团体对学生个体的影响 班级中的学生人际关系.114班级的特点 班级的组成是指令性的 班级成员的年龄基本相同,主要任务是学习 班主任是班级中的特殊成员

37、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115学生团体对学生个体的影响 班级对学生个体的影响:1)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2)班级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环境3)班级是学生社会控制的重要环节4)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 同辈群体对学生个体的影响 团体凝聚力对学生个体的影响.116班级中的人际关系 帮助学生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1)结成伙伴2)班级通讯薄3)班际笔友4)座位抽签5)讨论良好情感和不良情感6)个性书包.117 教导学生相互尊重、认同和关心 教导学生欣赏他人1)感激时间2)善行树3)积极言词的力量4)拥抱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成员感1)培养集体认同感2)让每个学生感到自己是集体中重要的一员3)培养对集体的责任感.118班级心理辅导的设计与实施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的设计:1)建立活动目标2)设计活动方案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的实施:1)班级心理辅导活动实施中的若干问题2)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的评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同名642).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