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第一节 毒性物质类别与有效剂量毒性物质类别与有效剂量第二节第二节 毒性物质在化工行业中的分布毒性物质在化工行业中的分布第三节化工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第三节化工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第四节第四节 化学物质毒性的影响因素化学物质毒性的影响因素第五节第五节 毒性物质侵入人体途径与毒理作用毒性物质侵入人体途径与毒理作用第六节第六节 物质毒性资料的应用物质毒性资料的应用第七节第七节 职业中毒及其诊断过程职业中毒及其诊断过程第八节第八节 职业中毒的临床表现职业中毒的临床表现第九节第九节 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第十节第十节 防治职业中毒的技术措施防治职业中毒的技术措施第十一节第十一节 工业毒物
2、的通风排毒与净化吸收工业毒物的通风排毒与净化吸收第十二节第十二节 车间空气中毒物的测定与评价车间空气中毒物的测定与评价第五章第五章 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一、毒性物质概述一、毒性物质概述 有些物质进入机体并积累到一定的量后,就会与机有些物质进入机体并积累到一定的量后,就会与机体组织和体液发生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体组织和体液发生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进而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进而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病变,这些物质称为病变,这些物质称为毒性物质毒性物质。由毒物侵入机体而导致由毒物侵入机体而导致的病理状态称为的病理状态称为
3、中毒中毒。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化学毒物。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化学毒物而引起的中毒称为而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职业中毒。 在化学工业中,毒性物质来源是多方面的。有原料、在化学工业中,毒性物质来源是多方面的。有原料、中间体、产品、溶剂、催化剂等。中间体、产品、溶剂、催化剂等。毒性物质的毒害作用毒性物质的毒害作用是有条件的,它涉及毒物的数量、存在形态以及作用条是有条件的,它涉及毒物的数量、存在形态以及作用条件。件。第一节第一节 毒性物质类别与有效剂量毒性物质类别与有效剂量二、毒性物质的分类二、毒性物质的分类按存在的物理状态分:按存在的物理状态分:粉尘、烟尘、烟雾、蒸气、气体粉尘、烟尘、烟雾、蒸气、气
4、体等等。按生物作用分:按生物作用分:刺激性、腐蚀性、窒息性、麻醉性、溶刺激性、腐蚀性、窒息性、麻醉性、溶血性、致敏性、致癌性、致突变性和致畸胎性等。血性、致敏性、致癌性、致突变性和致畸胎性等。按损害的系统分:按损害的系统分:神经毒性、血液毒性、肝脏毒性、肾神经毒性、血液毒性、肝脏毒性、肾脏毒性、全身毒性等脏毒性、全身毒性等。目前常用的分类:目前常用的分类:1.1.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 2.2.卤素及卤素及其无机化合物其无机化合物 3.3.强酸和碱性物质强酸和碱性物质 4.4.氧、氮、碳的无机氧、氮、碳的无机化合物化合物 5.5.窒息性惰性气体窒息性惰性气体 6.6.有机
5、毒物有机毒物 7.7.农药毒物农药毒物 8.8.染料及中间体、合成树脂、橡胶、纤维等。染料及中间体、合成树脂、橡胶、纤维等。第一节第一节 毒性物质类别与有效剂量毒性物质类别与有效剂量三、毒性物质有效剂量三、毒性物质有效剂量 毒性毒性是用来表示毒性物质的剂量与毒害作用之间的关是用来表示毒性物质的剂量与毒害作用之间的关系的一个概念。系的一个概念。 剂量剂量作用关系作用关系是指毒性物质在生物个体内所起作用是指毒性物质在生物个体内所起作用与毒性物质剂量之间的关系。与毒性物质剂量之间的关系。 剂量剂量响应关系响应关系是指毒性物质在是指毒性物质在一组生物体内一组生物体内产生一产生一定标准作用的个体数,即产
6、生作用的百分率,与毒性物定标准作用的个体数,即产生作用的百分率,与毒性物质剂量之间的关系。质剂量之间的关系。 剂量剂量响应关系响应关系是制定毒性物质卫生标准的依据。是制定毒性物质卫生标准的依据。第一节第一节 毒性物质类别与有效剂量毒性物质类别与有效剂量常用于评价毒性物质急性、慢性毒性的指标:常用于评价毒性物质急性、慢性毒性的指标:1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LD100或或LC100):是指引起全组染毒动物全部:是指引起全组染毒动物全部(100)死亡的毒性物质的最小剂量或浓度。死亡的毒性物质的最小剂量或浓度。2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或或LC50):是指引起全组
7、染毒动物半数是指引起全组染毒动物半数(50)死亡的毒性物质的最小剂量或浓度。死亡的毒性物质的最小剂量或浓度。3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MLD或或MLC):是指全组染毒动物中只引起是指全组染毒动物中只引起个别动物死亡的毒性物质的最小剂量或浓度。个别动物死亡的毒性物质的最小剂量或浓度。4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LD0或或LC0):是指全组染毒动物全部存活是指全组染毒动物全部存活的毒性物质的最大剂量或浓度。的毒性物质的最大剂量或浓度。5急性阈剂量或浓度急性阈剂量或浓度(LMTac):是指一次染毒后,引起试验动物某是指一次染毒后,引起试验动物某种有害作用的毒性物质的最小
8、剂量或浓度。种有害作用的毒性物质的最小剂量或浓度。6慢性阈剂量或浓度慢性阈剂量或浓度(LMTcb):是指长期多次染毒后,引起试验动是指长期多次染毒后,引起试验动物某种有害作用的毒性物质的最小剂量或浓度。物某种有害作用的毒性物质的最小剂量或浓度。7慢性无作用剂量或浓度:慢性无作用剂量或浓度:是指在慢性染毒后,试验动物未出现任是指在慢性染毒后,试验动物未出现任何有害作用的毒性物质的最大剂量或浓度。何有害作用的毒性物质的最大剂量或浓度。第一节第一节 毒性物质类别与有效剂量毒性物质类别与有效剂量致死浓度和急性阈浓度之间的浓度差距致死浓度和急性阈浓度之间的浓度差距,能够反映出急性中毒的危险性,差距越大,
9、能够反映出急性中毒的危险性,差距越大,急性中毒的危险性就越小。而急性阈浓度急性中毒的危险性就越小。而急性阈浓度和慢性阈浓度之间的浓度差距,则反映出和慢性阈浓度之间的浓度差距,则反映出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差距越大,慢性中毒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差距越大,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就越大。而根据嗅觉阈或刺激阈,的危险性就越大。而根据嗅觉阈或刺激阈,可估计工人能否及时发现生产环境中毒性可估计工人能否及时发现生产环境中毒性物质的存在。物质的存在。 第一节第一节 毒性物质类别与有效剂量毒性物质类别与有效剂量参见参见P119120一、无机化工一、无机化工二、有机化工二、有机化工三、化肥和农药三、化肥和农药四、材料工业四、
10、材料工业五、涂料、染料和其他专用产品五、涂料、染料和其他专用产品六、化学试剂、催化剂和助剂六、化学试剂、催化剂和助剂(其实上述分类有很多交叉)(其实上述分类有很多交叉)第二节第二节 毒性物质在化工行业中的分布毒性物质在化工行业中的分布一、刺激性气体(一、刺激性气体(P121)1.1.氯气氯气2.2.光气光气3.3.氮氧化物氮氧化物4.4.二氧化硫二氧化硫5.5.氨氨第三节化工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第三节化工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二、窒息性气体二、窒息性气体(P121)1.1.一一 氧化碳氧化碳2.2.氰化氢氰化氢3.3.硫化氢硫化氢千万不要认为只有上述气体才会引起窒息,只千万不要认为只有上述气体才会引
11、起窒息,只要能造成缺氧空间的气体都会引发窒息死亡,如要能造成缺氧空间的气体都会引发窒息死亡,如氮气、二氧化碳等无毒气体。氮气、二氧化碳等无毒气体。区别是,一个是在区别是,一个是在体内作用,一个是在体外。体内作用,一个是在体外。第三节化工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第三节化工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三、金属及其化合物(三、金属及其化合物(P122)1.1.汞汞2.2.铅铅3.3.铬铬这就是重金属危害。途径主要通过污染水源致害。这就是重金属危害。途径主要通过污染水源致害。但汞与铅则可通过蒸汽致害。但汞与铅则可通过蒸汽致害。(有些铅生产企业(有些铅生产企业所在地发现许多儿童血铅超标)所在地发现许多儿童血铅超标)(2
12、0102010济源豫光金铅)济源豫光金铅)第三节化工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第三节化工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四、有机化合物(四、有机化合物(P122)1.1.苯苯(很多场合作为有机溶剂)(很多场合作为有机溶剂)2.2.硝基苯和苯胺硝基苯和苯胺(吉化(吉化101101厂污染事故)厂污染事故)3.3.有机氟化合物有机氟化合物4.4.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农药第三节化工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第三节化工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五、化学致癌物(五、化学致癌物(P123)1.1.无机致癌物无机致癌物铬铬CrCr:肺癌;肺癌;砷砷AsAs:皮肤癌、肺癌、肝癌;皮肤癌、肺癌、肝癌;镉镉CdCd:肺癌、前列腺癌、肾癌。肺癌、前列腺癌、肾
13、癌。2.2.有机致癌物有机致癌物(苯、芳香胺类、氯甲醚、氯乙烯)(苯、芳香胺类、氯甲醚、氯乙烯)3.3.有机氟化合物有机氟化合物4.4.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农药第三节化工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第三节化工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一、化学结构对毒性的影响一、化学结构对毒性的影响化学结构是物质毒性的决定因素。饱和脂肪烃类对有机体的麻醉作用随分子中碳饱和脂肪烃类对有机体的麻醉作用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强;在碳链中若以支链取代直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强;在碳链中若以支链取代直链,毒性减弱;如果碳链首尾相联成环,毒性增链,毒性减弱;如果碳链首尾相联成环,毒性增强。强。一般认为,对称程度越高,毒性越大;对于几一般认为,对称
14、程度越高,毒性越大;对于几何异构体的毒性,一般认为顺式异构体的毒性大何异构体的毒性,一般认为顺式异构体的毒性大于反式异构体。于反式异构体。有机化合物的氢取代基团对毒性有显著影响。有机化合物的氢取代基团对毒性有显著影响。第四节第四节 化学物质毒性的影响因素化学物质毒性的影响因素二、物理性质对毒性的影响二、物理性质对毒性的影响1.溶解性溶解性 毒性物质的溶解性越大,侵入人体并被人体组织或体液吸收的可毒性物质的溶解性越大,侵入人体并被人体组织或体液吸收的可能性就越大。对于不溶于水的毒性物质,有可能溶于脂肪和类脂质能性就越大。对于不溶于水的毒性物质,有可能溶于脂肪和类脂质中,它们虽不溶于血液,但可以与
15、中枢神经中的类脂质结合,从而中,它们虽不溶于血液,但可以与中枢神经中的类脂质结合,从而表现出明显的麻醉作用。表现出明显的麻醉作用。2.挥发度挥发度 毒性物质在空气中的浓度与挥发性有直接的关系。挥发性越大,毒性物质在空气中的浓度与挥发性有直接的关系。挥发性越大,空气中的浓度就越大。有些物质毒性很大,但由于其挥发度很小,空气中的浓度就越大。有些物质毒性很大,但由于其挥发度很小,其实际危险性不大;有些物质本来毒性不大,但由于其挥发度很大,其实际危险性不大;有些物质本来毒性不大,但由于其挥发度很大,所以其危险性就大所以其危险性就大。3.分散度分散度 粉尘和粉尘和 烟尘颗粒的分散度越大,就越容易被吸入。
16、烟尘颗粒的分散度越大,就越容易被吸入。第四节第四节 化学物质毒性的影响因素化学物质毒性的影响因素三、环境条件对毒性的影响三、环境条件对毒性的影响1.浓度和接触时间浓度和接触时间 环境中毒性物质的浓度越高,接触时间越长满腔越容易引起中毒。环境中毒性物质的浓度越高,接触时间越长满腔越容易引起中毒。2.环境温度、湿度和劳动强度环境温度、湿度和劳动强度 环境温度越高,毒性物质越易挥发,环境中毒性物质浓度越高,环境温度越高,毒性物质越易挥发,环境中毒性物质浓度越高,越易中毒。越易中毒。 环境中湿度较大,会增加某些毒物的作用强度。劳动强环境中湿度较大,会增加某些毒物的作用强度。劳动强度对毒物的吸收、分布、
17、排泄有显著影响。劳动强度大,吸收速度度对毒物的吸收、分布、排泄有显著影响。劳动强度大,吸收速度快,对毒物所致的缺氧更敏感,容易使人疲劳,抵抗力下降。快,对毒物所致的缺氧更敏感,容易使人疲劳,抵抗力下降。3.多种毒物的联合作用多种毒物的联合作用 多种毒物联合作用的综合毒性较单一毒物的毒性,可以增强,多种毒物联合作用的综合毒性较单一毒物的毒性,可以增强,也可以减弱。增强者称为协同作用,减弱者称为拮抗作用。也可以减弱。增强者称为协同作用,减弱者称为拮抗作用。第四节第四节 化学物质毒性的影响因素化学物质毒性的影响因素四、个体因素对毒性的影响四、个体因素对毒性的影响 一般说,少年对毒物的抵抗力弱,成年一
18、般说,少年对毒物的抵抗力弱,成年人较强,女性对毒物的抵抗力较男性弱;人较强,女性对毒物的抵抗力较男性弱; 对某些致敏性物质,各人的反应是不一对某些致敏性物质,各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长期接触某种毒物,可以提高对该样的;长期接触某种毒物,可以提高对该毒物的耐受能力;毒物的耐受能力; 患有代谢机能障碍、肝脏或肾脏疾病的患有代谢机能障碍、肝脏或肾脏疾病的人,解毒机能大大削弱,容易中毒。人,解毒机能大大削弱,容易中毒。第四节第四节 化学物质毒性的影响因素化学物质毒性的影响因素一、毒性物质侵入人体途径一、毒性物质侵入人体途径(P127P127)1.1.经呼吸道侵入经呼吸道侵入2.2.经皮肤侵入经皮肤侵入3
19、.3.经消化道侵入经消化道侵入二、毒性物质的毒理作用二、毒性物质的毒理作用(P128P128)1.1.对酶系统的破坏对酶系统的破坏2.2.对对DNADNA(脱氧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和和RNA RNA (核糖核酸)(核糖核酸)合成合成的干扰的干扰3.3.对组织和细胞的损害对组织和细胞的损害4.4.对氧的吸收、运输的阻断作用对氧的吸收、运输的阻断作用第五节第五节 毒性物质侵入人体途径与毒理作用毒性物质侵入人体途径与毒理作用一、毒性物质化学结构与相对分子量一、毒性物质化学结构与相对分子量(P130P130)1.毒性物质化学结构毒性物质化学结构 毒性物质的化学结构通常可以提示毒性作用的特点和毒性
20、的大小2.毒性物质相对分子质量毒性物质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量与分子组成有关,因此,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往往与分子质量有关。第六节第六节 物质毒性资料的应用物质毒性资料的应用二、毒性物质的物性二、毒性物质的物性(P130P130)1.毒性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毒性物质的熔点和沸点 一般把熔点在一般把熔点在2020以下、沸点在以下、沸点在165165以下的物质视为以下的物质视为挥发性挥发性物质物质。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越低,就越易挥发。对于气体、蒸气、。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越低,就越易挥发。对于气体、蒸气、粉尘、气溶胶,主要要防止其从呼吸道吸入。空气中毒物蒸气的浓粉尘、气溶胶,主要要防止其从呼吸道吸入。空气中
21、毒物蒸气的浓度受空气温度的限制。度受空气温度的限制。2.毒性物质的相对密度毒性物质的相对密度 毒性物质蒸气的毒性物质蒸气的相对密度相对密度是指其与空气的密度比。蒸气的相对是指其与空气的密度比。蒸气的相对密度对于吸尘装置的选择和携带风速的确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密度对于吸尘装置的选择和携带风速的确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3.毒性物质的溶解度毒性物质的溶解度 溶于水又溶于脂肪的毒物,极易被皮肤吸收,接触时应做好皮溶于水又溶于脂肪的毒物,极易被皮肤吸收,接触时应做好皮肤防护措施。肤防护措施。 毒性物质在脂肪和水中的溶解度比称为毒性物质在脂肪和水中的溶解度比称为毒性物质油毒性物质油/ /水分配系数。水分配系
22、数。第六节第六节 物质毒性资料的应用物质毒性资料的应用三、动物试验和毒性等级三、动物试验和毒性等级(P131P131)1、动物试验、动物试验 动物的毒性试验按染毒时间分为动物的毒性试验按染毒时间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人对多数毒物比动物敏感。人对多数毒物比动物敏感。 粗略估算人的中毒剂量时,可按比较敏感的动物试验粗略估算人的中毒剂量时,可按比较敏感的动物试验资料,应用人的平均体重推算。资料,应用人的平均体重推算。2、毒性物质毒性分类、毒性物质毒性分类 剧毒和高毒类化学品需要严格保管。剧毒和高毒类化学品需要严格保管。 低毒和微毒类化学品防毒措施可以放宽一些,低毒和微毒类化学品
23、防毒措施可以放宽一些, 但不但不可忽视必要的防护。可忽视必要的防护。第六节第六节 物质毒性资料的应用物质毒性资料的应用一、职业中毒的定义一、职业中毒的定义1.1.急性职业中毒急性职业中毒是指一个工作日或更短的时间内接触高是指一个工作日或更短的时间内接触高浓度的毒物所引起的中毒。特点是发病急,病情严重,浓度的毒物所引起的中毒。特点是发病急,病情严重,变化较快,如抢救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后果严重。变化较快,如抢救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后果严重。2.2.慢性职业中毒慢性职业中毒是指长时期接触某种较低浓度工业毒物是指长时期接触某种较低浓度工业毒物所引起的中毒。特点是发病慢,初期病情较轻,病程进所引起的中毒。
24、特点是发病慢,初期病情较轻,病程进展缓慢,容易误诊。展缓慢,容易误诊。3.3.亚急性职业中毒亚急性职业中毒是指介于急性和慢性中毒之间的职业是指介于急性和慢性中毒之间的职业中毒。一般接触工业毒物一个月至六个月的时间。中毒。一般接触工业毒物一个月至六个月的时间。4.4.亚临床型职业中毒亚临床型职业中毒是指工业毒物在人体内蓄积至一定是指工业毒物在人体内蓄积至一定量,对肌体产生了一定损害,但在临床表现上尚无明显量,对肌体产生了一定损害,但在临床表现上尚无明显症状和阳性体征。症状和阳性体征。 第七节第七节 职业中毒及其诊断过程职业中毒及其诊断过程二、职业中毒特点二、职业中毒特点(P132P132)1 1
25、、职业中毒有明确的工业毒物职业接触史,职业中毒有明确的工业毒物职业接触史,具有具有群发性群发性的特点,症状有的特点,症状有特异性特异性。2 2、慢性中毒从开始到发病持续时间长,症状慢性中毒从开始到发病持续时间长,症状逐渐加重;逐渐加重;3 3、急性职业中毒发病快,接触毒物后即、急性职业中毒发病快,接触毒物后即由一定的刺激性症状,随即症状消失,突由一定的刺激性症状,随即症状消失,突然发生严重症状。然发生严重症状。 第七节第七节 职业中毒及其诊断过程职业中毒及其诊断过程三、职业中毒的诊断依据三、职业中毒的诊断依据(P132P132)1.1.职业史职业史是职业中毒诊断的主要依据是职业中毒诊断的主要依
26、据2.2.劳动卫生调查劳动卫生调查包括工艺过程、生产方式、劳动环境、包括工艺过程、生产方式、劳动环境、防毒措施、劳动组织等多方面的内容。防毒措施、劳动组织等多方面的内容。3.3.体格检查体格检查包括症状、体征和试验室检查。包括症状、体征和试验室检查。 四、职业中毒诊断过程四、职业中毒诊断过程(P133P133)1.1.急性职业中毒急性职业中毒多数是在发生事故时造成的,诊断并不多数是在发生事故时造成的,诊断并不困难,但在抢救的同时,应积极组织现场调查,了解引困难,但在抢救的同时,应积极组织现场调查,了解引起中毒的毒物的种类和浓度。许多毒物是有一定的潜伏起中毒的毒物的种类和浓度。许多毒物是有一定的
27、潜伏期的,在潜伏期内要静心修养,注意观察。期的,在潜伏期内要静心修养,注意观察。2.2.慢性职业中毒慢性职业中毒由于起病慢,病程长,有些中毒又无特由于起病慢,病程长,有些中毒又无特异诊断指标,诊断时应注意,以防误诊。异诊断指标,诊断时应注意,以防误诊。 第七节第七节 职业中毒及其诊断过程职业中毒及其诊断过程一、呼吸系统一、呼吸系统1.1.窒息状态窒息状态 呼吸困难,口唇青紫直至呼吸停止。呼吸困难,口唇青紫直至呼吸停止。2.2.呼吸道炎症呼吸道炎症 指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部的炎症。指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部的炎症。3.3.肺水肿肺水肿 肺间质和肺泡液渗出,致肺组织积液,水肿。肺间质
28、和肺泡液渗出,致肺组织积液,水肿。二、神经系统二、神经系统1.1.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脑病 脑部由于中毒引起严重器质性或技能性病变。脑部由于中毒引起严重器质性或技能性病变。引起中毒性脑病的是所谓亲神经性毒物。引起中毒性脑病的是所谓亲神经性毒物。2.2.周围神经炎周围神经炎 周围神经系统发生结构变化与功能障碍。周围神经系统发生结构变化与功能障碍。3.3.神经衰弱综合症神经衰弱综合症 大脑皮质功能紊乱,兴奋与抑制过程失大脑皮质功能紊乱,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调。调。 第八节第八节 职业中毒的临床表现职业中毒的临床表现三、血液系统三、血液系统1.1.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循环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减少
29、至每立循环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至每立方毫米方毫米40004000个以下。个以下。2.2.高铁血红蛋白症高铁血红蛋白症 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3.3.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造血功能衰竭导致全血细胞减少。造血功能衰竭导致全血细胞减少。4.4.心肌损害心肌损害 心肌或使心肌对肾上腺素应急性增强而产生病心肌或使心肌对肾上腺素应急性增强而产生病变。变。四、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四、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 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中毒包括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中毒包括中毒性口腔炎、中毒性急中毒性口腔炎、中毒性急性肠胃炎、中毒性肝炎及肾病。性肠胃炎、中毒性肝炎及肾病。
30、第八节第八节 职业中毒的临床表现职业中毒的临床表现一、现场急救设施一、现场急救设施1.1.急救设备及器械急救设备及器械 救护站应配备:救护站应配备:救护车、抢救担架、救护床;防毒面具、救护车、抢救担架、救护床;防毒面具、防护手套、防护服、防护鞋;氧气呼吸器、苏生器、氧气瓶防护手套、防护服、防护鞋;氧气呼吸器、苏生器、氧气瓶或袋;清水及清洗设备。或袋;清水及清洗设备。 医疗器械:医疗器械:听诊器、血压计、叩诊锤、开口器、压舌板;听诊器、血压计、叩诊锤、开口器、压舌板;外科切开和缝合器具、消毒包、止血袋、纱布、棉球;洗胃外科切开和缝合器具、消毒包、止血袋、纱布、棉球;洗胃器、洗眼器、吸水器;针灸针
31、、夹板、绷带等。器、洗眼器、吸水器;针灸针、夹板、绷带等。2.2.抢救药剂和药品抢救药剂和药品 一般药物;呼吸中枢兴奋剂;强心剂;镇静剂;氧气、一般药物;呼吸中枢兴奋剂;强心剂;镇静剂;氧气、葡萄糖及维生素葡萄糖及维生素C C等注射液。解毒药品应根据具体毒物作相应等注射液。解毒药品应根据具体毒物作相应准备。准备。第九节第九节 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二、急救现场准备二、急救现场准备1.1.救护者防护准备救护者防护准备 救护者在进入毒区抢救之前,必须佩带好供氧式防毒救护者在进入毒区抢救之前,必须佩带好供氧式防毒面具或氧气呼吸器和防护服。如中毒者系坠入罐或槽中,面具或氧气呼吸器和防护服
32、。如中毒者系坠入罐或槽中,需穿好胶皮防护服,系好安全带,然后进行抢救需穿好胶皮防护服,系好安全带,然后进行抢救 2.2.切断毒物来源切断毒物来源 切断毒物来源,防止毒物继续外逸。对于已经扩散出切断毒物来源,防止毒物继续外逸。对于已经扩散出来的有毒气体或蒸汽应立即启动通风排毒设施或开启门、来的有毒气体或蒸汽应立即启动通风排毒设施或开启门、窗以及采取中和处理等措施。窗以及采取中和处理等措施。第九节第九节 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3.3.中毒者急救准备中毒者急救准备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毒物继续侵入人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毒物继续侵入人体 (1 1)迅速将中毒者移至新鲜空气处)迅速将中毒者移至新
33、鲜空气处,松解患者颈、,松解患者颈、胸部钮扣和腰带,以保持呼吸通畅。同时要注意保暖和胸部钮扣和腰带,以保持呼吸通畅。同时要注意保暖和保持安静,严密注意患者神志、呼吸状态和循环系统的保持安静,严密注意患者神志、呼吸状态和循环系统的功能。功能。 在搬运过程中,切勿强拖硬拉,以防造成外伤,致在搬运过程中,切勿强拖硬拉,以防造成外伤,致使病情加重。使病情加重。 (2 2)清除毒物防止沾染皮肤和粘膜。)清除毒物防止沾染皮肤和粘膜。 A A 、迅速脱去被污染的衣服、鞋袜、手套等;迅速脱去被污染的衣服、鞋袜、手套等; B B 、立即彻底清洗被污染的皮肤,清去皮肤表面的化立即彻底清洗被污染的皮肤,清去皮肤表面
34、的化学刺激毒物,冲洗时间要求达学刺激毒物,冲洗时间要求达15-3015-30分钟左右;分钟左右;第九节第九节 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C C、 如毒物系水溶性,现场无中和剂,可用大量如毒物系水溶性,现场无中和剂,可用大量水冲洗。用中和剂冲洗时,酸性物质用弱碱性溶水冲洗。用中和剂冲洗时,酸性物质用弱碱性溶液冲洗。非水溶性刺激物的冲洗剂,需用无毒或液冲洗。非水溶性刺激物的冲洗剂,需用无毒或低毒物质。如遇水能反应的物质,应先用干布或低毒物质。如遇水能反应的物质,应先用干布或其它能吸收液体的东西抹去沾染物,再用水冲洗;其它能吸收液体的东西抹去沾染物,再用水冲洗;D D、 对粘稠的毒物(如有
35、机磷农药等)可用大量对粘稠的毒物(如有机磷农药等)可用大量肥皂水冲洗(敌百虫不能用碱性溶液冲洗),尤肥皂水冲洗(敌百虫不能用碱性溶液冲洗),尤其注意皮肤皱折、毛发和指甲的污染;其注意皮肤皱折、毛发和指甲的污染;第九节第九节 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E E、较大面积的冲洗,要防止着凉、感冒,较大面积的冲洗,要防止着凉、感冒,必要时可将冲洗剂保持适当的温度,但以必要时可将冲洗剂保持适当的温度,但以不影响冲洗剂的作用和及时冲洗为原则;不影响冲洗剂的作用和及时冲洗为原则;(3 3)毒物经口引起急性中毒。)毒物经口引起急性中毒。若毒物为若毒物为非腐蚀性者,应立即用洗胃或催吐的方法非腐蚀性者,
36、应立即用洗胃或催吐的方法清除毒物。对某些毒物亦可使其变成不溶清除毒物。对某些毒物亦可使其变成不溶的物质以防其吸收。的物质以防其吸收。第九节第九节 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三、现场急救三、现场急救1.1.心脏复苏术心脏复苏术 胸外心脏挤压法胸外心脏挤压法 (1 1)一只手用中指指尖对准病人颈部凹陷下缘,手掌按)一只手用中指指尖对准病人颈部凹陷下缘,手掌按在胸部,另一只手压在该手的手背上,掌根用力向下压,使在胸部,另一只手压在该手的手背上,掌根用力向下压,使胸骨下端与相连的肋骨下陷胸骨下端与相连的肋骨下陷3-43-4厘米,压迫心脏使心脏内血液厘米,压迫心脏使心脏内血液博出。博出。 (2
37、 2)挤压后突然放松,手掌不必离开胸部,依靠胸廓的)挤压后突然放松,手掌不必离开胸部,依靠胸廓的弹性,使胸骨复位,此时,心脏舒张,大静脉的血液回流到弹性,使胸骨复位,此时,心脏舒张,大静脉的血液回流到心脏。心脏。 上述步骤,连续有节奏的进行,每秒钟一次,一直到伤上述步骤,连续有节奏的进行,每秒钟一次,一直到伤者的嘴唇及身上皮肤的颜色转为红润,以及摸到动脉搏动为者的嘴唇及身上皮肤的颜色转为红润,以及摸到动脉搏动为止止第九节第九节 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2.2.呼吸复苏术呼吸复苏术 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此法简单易行,是目前抢救中被推荐使用的几种方此法简单易行,是目前抢救
38、中被推荐使用的几种方法之一。对于氰化物等中毒的伤员,禁用此法。法之一。对于氰化物等中毒的伤员,禁用此法。操作步骤要点:操作步骤要点: (1 1)施行前,应迅速将伤者身上妨碍呼吸的衣领、施行前,应迅速将伤者身上妨碍呼吸的衣领、上衣、裤带等解开、并取出其口腔内的假牙、血块、吐上衣、裤带等解开、并取出其口腔内的假牙、血块、吐物等,使呼吸道畅通,然后使伤者仰卧,头部充分后仰,物等,使呼吸道畅通,然后使伤者仰卧,头部充分后仰,鼻孔朝上。鼻孔朝上。 (2 2) 一手捏紧伤者鼻孔,另一手将其下颌拉向前下一手捏紧伤者鼻孔,另一手将其下颌拉向前下方(或托住其颈后),救护人深吸一口气后紧贴伤者的方(或托住其颈后)
39、,救护人深吸一口气后紧贴伤者的口向内吹气,同时观察胸部是否隆起,以确保吹气有效,口向内吹气,同时观察胸部是否隆起,以确保吹气有效,约约2 2秒钟秒钟第九节第九节 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3 3) 吹气完毕,立即离开伤者的口,并放松伤吹气完毕,立即离开伤者的口,并放松伤者的鼻子,让他自动呼吸,注意胸部的复原情况,者的鼻子,让他自动呼吸,注意胸部的复原情况,为时约为时约3 3秒钟。秒钟。 按照上述步骤连续不断的进行操作,直到伤按照上述步骤连续不断的进行操作,直到伤者开始自行化呼吸为止。者开始自行化呼吸为止。 伤者如系儿童,只可小口吹气(或不捏紧鼻伤者如系儿童,只可小口吹气(或不捏紧鼻
40、子,任其自然漏气,以免肺泡破裂)。如无法使子,任其自然漏气,以免肺泡破裂)。如无法使伤者的嘴张开,可改口对鼻人工呼吸。伤者的嘴张开,可改口对鼻人工呼吸。 另外,恢复呼吸器官功能的方法还有举臂压另外,恢复呼吸器官功能的方法还有举臂压胸呼吸法、俯卧压背呼吸法等。胸呼吸法、俯卧压背呼吸法等。第九节第九节 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3.3.解毒和排毒措施解毒和排毒措施 发生急性中毒应及时采取各种解毒措发生急性中毒应及时采取各种解毒措施,降低或消除毒物对肌体的作用。如采施,降低或消除毒物对肌体的作用。如采用金属络合剂与毒物的金属离子络合成稳用金属络合剂与毒物的金属离子络合成稳定的有机化合物,随
41、尿排出体外;采用中定的有机化合物,随尿排出体外;采用中和毒物的及其分解产物的措施,降低毒物和毒物的及其分解产物的措施,降低毒物的危害等等。的危害等等。第九节第九节 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参见参见(P132P132)一、以无毒或低毒原料代替有毒或高毒原一、以无毒或低毒原料代替有毒或高毒原料料二、采用危害小的工艺二、采用危害小的工艺三、三、密闭化、机械化、连续化措施密闭化、机械化、连续化措施四、隔离操作与自动化控制四、隔离操作与自动化控制第十节第十节 防治职业中毒的技术措施防治职业中毒的技术措施一、通风排毒措施一、通风排毒措施 通风按其动力分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按其范通风按其动力分自
42、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按其范围可分局部通风和全面通风。围可分局部通风和全面通风。1.1.局部通风局部通风是指毒物比较集中,或工作人员经常是指毒物比较集中,或工作人员经常活动的局部地区的通风。局部通风有局部排风、活动的局部地区的通风。局部通风有局部排风、局部送风和局部送、排风三种类型。局部送风和局部送、排风三种类型。2.2.全面通风全面通风是用大量新鲜空气将作业场所的有毒是用大量新鲜空气将作业场所的有毒气体冲淡至符合卫生要求的通风方式。有全面排气体冲淡至符合卫生要求的通风方式。有全面排风、全面送风、全面送、排风等三种形式。风、全面送风、全面送、排风等三种形式。3.3.混合通风混合通风具有局部通风又有
43、全面通风的方式具有局部通风又有全面通风的方式。第十一节第十一节 工业毒物的通风排毒与净化吸收工业毒物的通风排毒与净化吸收二、燃烧净化方法二、燃烧净化方法 有害气体、蒸气或烟尘,通过焚烧使之变为无害物质有害气体、蒸气或烟尘,通过焚烧使之变为无害物质成为成为燃烧净化方法燃烧净化方法。此方法仅适用于可燃或高温下可分。此方法仅适用于可燃或高温下可分解的有害气体或烟尘。解的有害气体或烟尘。1.1.直接燃烧:直接燃烧:条件是有害废气中可燃组分浓度较高。条件是有害废气中可燃组分浓度较高。2.2.热力燃烧:热力燃烧:一般处理可燃组分浓度较低的废气。一般处理可燃组分浓度较低的废气。3 3。催化燃烧:。催化燃烧:
44、是用催化剂使废气中的可燃组分在较低温是用催化剂使废气中的可燃组分在较低温度下氧化分解的方法。度下氧化分解的方法。 在使用燃烧净化的方法时必须考虑热量的回收利用问在使用燃烧净化的方法时必须考虑热量的回收利用问题,同时要注意防火、防爆及防止回火,要采取相应的题,同时要注意防火、防爆及防止回火,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安全措施。第十一节第十一节 工业毒物的通风排毒与净化吸收工业毒物的通风排毒与净化吸收三、冷凝净化方法三、冷凝净化方法 冷凝净化法冷凝净化法是将蒸气从空气中冷却凝结为液体,收是将蒸气从空气中冷却凝结为液体,收集起来加以利用。只适用于蒸气状态的有害物质。多用集起来加以利用。只适用于蒸气状态的
45、有害物质。多用于回收空气中的有机溶剂蒸气。有于回收空气中的有机溶剂蒸气。有直接法直接法和和间接法间接法。直。直接法存在污水处理问题,间接法处理量小。接法存在污水处理问题,间接法处理量小。四、吸收和吸附净化方法四、吸收和吸附净化方法 吸收吸收是利用气体中不同组分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不同,是利用气体中不同组分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不同,从而使气体得意以分离。从而使气体得意以分离。 吸附吸附是利用多孔性的固体处理流体混合物,使其中是利用多孔性的固体处理流体混合物,使其中一种或数种组分被吸附在固体表面,从而达到分离的目一种或数种组分被吸附在固体表面,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有的。有物理吸附物理吸附和和化学吸附化学吸
46、附。第十一节第十一节 工业毒物的通风排毒与净化吸收工业毒物的通风排毒与净化吸收一、尘、毒空气样品的采集一、尘、毒空气样品的采集1.1.含尘空气样品的采集含尘空气样品的采集 一般根据测定目的选择采样地点。如一般根据测定目的选择采样地点。如了解作业人员接触毒物的情况,采样点应了解作业人员接触毒物的情况,采样点应设在作业人员经常活动的地带。采样器进设在作业人员经常活动的地带。采样器进口设置在作业者的呼吸带,通常距地面口设置在作业者的呼吸带,通常距地面1.51.5米处。采样时间一般米处。采样时间一般10-2010-20分钟,含尘分钟,含尘浓度高,采样时间可以短,含尘浓度低,浓度高,采样时间可以短,含尘
47、浓度低,采样时间可以长些。采样时间可以长些。第十二节第十二节 车间空气中毒物的测定与评价车间空气中毒物的测定与评价2.2.含含毒空气样品采集毒空气样品采集(1 1)评价劳动环境有害物质的污染程度评价劳动环境有害物质的污染程度,采样点应设在,采样点应设在操作人员经常停留的作业地点和活动场所,并在呼吸带操作人员经常停留的作业地点和活动场所,并在呼吸带高度处,采样点应有代表性,数量要大于车间岗位数。高度处,采样点应有代表性,数量要大于车间岗位数。(2 2)评价劳动环境污染物分布评价劳动环境污染物分布,应在平面图的纵横方向,应在平面图的纵横方向间隔间隔3 3米等距离划线,在各纵横的交点设置采样点,采样
48、米等距离划线,在各纵横的交点设置采样点,采样点的高度是操作者呼吸带高度。点的高度是操作者呼吸带高度。(3 3)评价劳动环境对操作者个体的影响评价劳动环境对操作者个体的影响,采样器应佩戴,采样器应佩戴在操作者胸前,累积采集操作者在一个工作日接受的毒在操作者胸前,累积采集操作者在一个工作日接受的毒物。物。(4 4)评价排毒除尘装置的效果评价排毒除尘装置的效果,应在通风系统停车时,应在通风系统停车时,在操作点呼吸带采样对比。在操作点呼吸带采样对比。第十二节第十二节 车间空气中毒物的测定与评价车间空气中毒物的测定与评价3.3.采样的时机和持续时间采样的时机和持续时间 所采集的样品应能反映整个工作日中毒
49、物浓度的变所采集的样品应能反映整个工作日中毒物浓度的变化情况,最高浓度是多少,最低浓度是多少。化情况,最高浓度是多少,最低浓度是多少。 采样的持续时间取决于毒物的排放情况。生产过程中采样的持续时间取决于毒物的排放情况。生产过程中毒物的逸散是连续的、微量的,采样的时间就要长,间毒物的逸散是连续的、微量的,采样的时间就要长,间歇式的生产,需要测定加料、出料瞬间逸散的毒物浓度,歇式的生产,需要测定加料、出料瞬间逸散的毒物浓度,采样时间要很短。采样时间要很短。4.4.采样注意事项采样注意事项 采样前应将吸收液和滤膜装好;采样时流量要稳定,采样前应将吸收液和滤膜装好;采样时流量要稳定,并做好采样记录;采
50、样后,样品要尽快送检;一般要采并做好采样记录;采样后,样品要尽快送检;一般要采集平行样品,相对误差不超过集平行样品,相对误差不超过20%;采样者应做好个人;采样者应做好个人防护。防护。第十二节第十二节 车间空气中毒物的测定与评价车间空气中毒物的测定与评价二、空气样品测定方法二、空气样品测定方法1.1.可见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可见和紫外分光光度法2.2.红外吸收光谱法红外吸收光谱法3.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4.4.荧光分析法荧光分析法5.5.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6.6.离子选择电极法离子选择电极法7.7.快速测定法快速测定法第十二节第十二节 车间空气中毒物的测定与评价车间空气中毒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