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护理、助产专业第2版)人体 解 剖 学 基 础 编 委 (以姓氏笔画为序) 于晓谟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 王 珂 周口卫生学校 王明鹤 郑州市卫生学校 代加平 宜宾卫生学校 刘东方 吉林职工医科大学 吴 涛 凉山卫生学校 周 光 威海市卫生学校 胡 哲 包头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 钟富良 桐乡市卫生学校 袁耀华 郑州市卫生学校解 剖 学 基 础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护理、助产专业第2版)第一章 绪论于晓谟 学习要点1人体解剖学基础的定义。2人体的组成。3人体解剖学基础的常用术语。学习内容:人体解剖学基础的定义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人体解剖学基础的学习观点和方法人体的
2、组成人体解剖学基础的常用术语 一、人体解剖学基础的定义 人体解剖学基础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 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 第一章 绪论 二、人体解剖学基础的学习观点与方法 (一)四大观点 进化的观点 结构和功能相联系的观点 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 第一章 绪论二、人体解剖学基础的学习观点与方法 (二)方法(三勤) 勤动脑 勤动口 勤动手 第一章 绪论三、人体的组成 1、细胞 是构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组织 由许多形态相似、功能相近的细胞,借细胞间质结合在 一起构成的细胞群。 3、器官几种不同的组织结合为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 4、系统 形态不同,功能相关,共
3、同完成一种连续功能的器官组合。第一章 绪论人体系统: 人体有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系统组成歌诀:运动消化和呼吸, 泌尿生殖脉管系,感觉神经内分泌 ,九个系统要牢记。三、人体的组成第一章 绪论三、人体的组成 内脏的概念:大部分器官位于体腔内,并借一定的孔裂与外界相通的系统称为内脏,包括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系统。第一章 绪论三、人体的组成 人体形态分部 头、颈、躯干和四肢四部分。第一章 绪论四、常用解剖术语(一)解剖学姿势 身体直立,两眼平视,上肢下垂,手掌向前,下肢并拢,足尖向前。第一章 绪论四、常用解剖术语(一)方位以解剖
4、学姿势为准 :1.上和下 近头者为上,近足者为下。2.前和后 近胸、腹面者为前,近腰、 背面者为后。3.内侧和外侧 近正中线者为内侧, 反之为外侧。第一章 绪论 4.内和外 凡属空腔器官,近腔者为内,远腔者为外。 5.浅和深 接近皮肤或器官表面者为浅,反之为深。 6.近侧和远侧 在四肢,近躯干者为近侧,反之为远侧。(二)方位第一章 绪论用于描述关节的运动形式,以解剖学姿势为准 1.轴 垂直轴:为上下方向的垂线,与人体的长轴平行。矢状轴:为前后方向的水平线,与人体长轴垂直。冠状轴:为左右方向的水平线,与垂直轴和矢状轴相互垂直。(三)轴和面第一章 绪论2.面 矢状面:沿前后方向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
5、分的纵切面。其中,将人体分为左、右对称两部分的切面称为正中矢状面。 冠状面:沿左右方向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纵切面。水平面: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且与矢状面和冠状面垂直的切面。 器官的切面:沿器官长轴所作的切面为纵切面,与长轴垂直的切面为横切面。 第一章 绪论学习要点 被覆上皮的特点及各类被覆上皮的分布。 疏松结缔组织的结构。 各类血细胞的正常值、主要形态结构特点及功能。 神经元的结构、分类。 突触及神经纤维的概念。第二章 基本组织第二章 基本组织 组织由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 细胞间质位于细胞之间,对细胞有支持和营养作用。人体的组织据其结构和功能不同,可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
6、组织四类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简称上皮,由大量上皮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组成。上皮组织按其分布和功能,可分为: 被覆上皮和腺上皮两大类。第一节 上皮组织一、被覆上皮共同特征:细胞多,间质少,紧密排列呈层或膜状上皮细胞有极性,即细胞的一端朝向腔面或体表,称游离面,与游离面相对的另一端称基底面,基底面依靠一层匀质状的薄膜即基底膜与深面的结缔组织相连接 上皮组织无血管上皮组织内常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分布第一节 上皮组织 (一)被覆上皮的类型及结构 单层上皮复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变移上皮根据排列层数及细胞形态可分为第一节 上皮组织1、单层扁平上皮 镜下观:由一
7、层扁平细胞组成,垂直切面上,细胞扁薄,核扁圆位于细胞中央。分布:心、血管及淋巴管的内表面-内皮有利于物质交换及血液和淋巴的流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间皮可减少活动时器官间的摩擦第一节 上皮组织2、单层立方上皮镜下观:由一层近似立方形的细胞组成,垂直切面上,细胞呈立方形,核圆、居中。分布:小叶间胆管、甲状腺滤泡及肾小管等处。功能:分泌、吸收。第一节 上皮组织、单层柱状上皮镜下观:由一层棱柱状细胞组成,垂直切面上,细胞为柱状,核长圆形,位于细胞近基底部,其长轴多与细胞长轴一致。 分布:胃、肠、胆囊和子宫、输卵管等器官。功能:保护、吸收和分泌。第一节 上皮组织、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镜下观:由柱状细胞
8、、梭形细胞、锥形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其中柱状细胞最多,细胞表面有大量纤毛;杯状细胞可以分泌粘液。分布:气管、支气管等呼吸道粘膜。功能:清洁、保护。第一节 上皮组织5复层扁平上皮 (复层鳞状上皮)镜下观:由多层细胞组成,细胞形状不一,基底细胞为矮柱状,中部为数层多边形细胞,浅层为扁平细胞。分布:皮肤表层,口腔、食管、肛门和阴道等内表面。功能:耐摩擦、抗磨损、保护和修复。第一节 上皮组织6变移上皮特点:由多层细胞组成,细胞形态和层数可随器官的收缩与扩张状态而变化。分布:肾盂、输尿管、膀胱等泌尿道粘膜。功能: 保护。第一节 上皮组织(二)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1、上皮细胞游离面 (1)微绒毛(2)纤毛2
9、、上皮细胞侧面 紧密连接 中间连接 桥粒连接 缝隙连结3、上皮细胞基底面 与基膜相连第一节 上皮组织 第一节 上皮组织二、腺上皮和腺腺细胞: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腺上皮:主要由腺细胞构成,专门行使分泌功能的上皮。腺或腺体:由腺上皮为主要成分构成的器官。根据腺排出分泌物的方式可分:外分泌腺 内分泌腺第二节 结缔组织结缔组织由少量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构成。特点: 细胞少,但种类多,散在间质中,无极性分布 细胞间质多,间质可分为基质和纤维 具有连结、支持、营养、运输和保护作用结缔组织是体内分布最广泛,形式最多样的一类组织:结缔组织固有结缔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血液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第二
10、节 结缔组织一、固有结缔组织即狭义的结缔组织(一)疏松结缔组织(蜂窝组织)细胞疏松结缔组织的细胞数量少,但种类多,主要有: ()成纤维细胞:疏松结缔组织的主要细胞。镜下观:细胞呈多突扁平形状,核大,呈卵圆形,染色浅,有个核仁。功能:合成纤维和基质。第二节 结缔组织()巨噬细胞:镜下观:细胞为圆形或椭圆形,有较小的突起,核小而圆,染色较深。功能:变形运动、吞噬、参与免疫反应。第二章 基本组织()浆细胞:镜下观: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圆形,常偏于细胞一侧。功能:产生免疫球蛋白或称抗体,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肥大细胞:镜下观: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圆形且小,染色浅。细胞质内充满了粗大的嗜碱性颗粒
11、。功能:颗粒内含有肝素、组织胺和慢反应物质等。肝素有抗凝血作用;组胺和慢反应物质与过敏反应有关。第二章 基本组织()脂肪细胞:镜下观:体积大,呈球形,含有脂滴。功能:合成和贮存脂肪,参与脂类代谢。()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一种原始、幼稚的细胞,多 分布在毛细血管周围。细胞间质疏松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多,由纤维和基质组成。(1)纤维:包埋在基质内,可分为:胶原纤维:数量最多,新鲜时呈白色,有光泽,故又名白纤维。具有很强的韧性,抗拉力强。第二节 结缔组织弹性纤维:在新鲜状态时呈黄色,又名黄纤维。具有很强的弹性,弹性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网状纤维:纤维很细,分支多,并连接成网。主要存在于网状组织。(
12、)基质:无色透明的无定形胶状物,有一定粘性。化学成分:蛋白多糖和水。第二章 基本组织(二)致密结缔组织特点:细胞和基质成分少,纤维成分多。分布:肌腱、韧带、真皮及器官被膜等处功能:支持、连接和保护等。(三)脂肪组织由大量脂肪细胞聚集而成,并被疏松结缔组织分隔成若干脂肪小叶。分布:浅筋膜、网膜及肠系膜等处。功能:储存脂肪、维持体温、缓冲机械性外压、参与物质代谢、支持和保护作用。第二节 结缔组织(四)网状组织主要由网状细胞、网状纤维和基质构成。分布:造血器官和淋巴器官等处,功能:为血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发育提供所需要的微环境 。第二节 结缔组织二、软骨组织和骨组织(一)软骨组织由软骨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
13、。1软骨细胞 镜下观:在软骨周边部分为幼稚软骨细胞,较小,呈扁圆形,常单个分布。越靠近软骨中央,细胞越成熟,体积逐渐增大,变成圆形或椭圆形。第二节 结缔组织2细胞间质 呈均质状,由凝胶状基质和纤维构成。纤维主要有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第二章 基本组织(二)软骨软骨是由软骨组织和覆盖其表面的软骨膜构成。根据其基质中所含纤维成分的不同,软骨可分为三种:透明软骨、弹性软骨和纤维软骨。三种软骨的比较如下:第二节 结缔组织第二节 结缔组织分类结构特点分布透明软骨胶原纤维少,纤维和基质折光率一致,鼻、喉、气管、肋软骨、切片上看不到纤维关节软骨等处弹性软骨基质中大量弹性纤维交织成网耳廓、会厌等处纤维软骨基质中
14、大量胶原纤维束平行或交叉排列椎间盘、耻骨联合及关节盘等处(三)骨组织由细胞和钙化的细胞间质组成。1.骨组织的基本结构()骨细胞:镜下观:细胞呈多突起扁平椭圆形,胞体位于骨陷窝内;突起多而细长,相邻细胞突起借缝管连接相连,包埋在骨小管内。()细胞间质(骨质):由大量胶原纤维和钙盐组成。第二章 基本组织第二节 结缔组织2. 骨组织分类根据骨板的排列方式不同,骨组织构成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结构致密,由规则排列的骨板构成。骨板分三类:环骨板 哈佛系统(骨单位) 间骨板 ()骨松质:结构疏松,由许多细片状或针状骨小梁交织而成。三、血液 红色液态的结缔组织,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成人血液量40005
15、000ml,占体重的。(一)血浆-淡黄色透明的液体,约占血液容积的55成分:约90是水,其余为血浆蛋白(包括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酶、激素、糖、脂类、维生素、无机盐及代谢产物等。血清-血液凝固后所析出的淡黄色清明液体,不含纤维蛋白原。第二节 结缔组织(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正常值如下:红细胞(RBC) 男:(4.55.5)1012/L 女:(3.54.5)1012/L白细胞(WBC)(410)109/L 血小板(Pt)(100300)109/L 中性粒细胞50%70%嗜碱性粒细胞0%1%嗜酸性粒细胞0.5%3%淋巴细胞20%30%单核细胞3%8%第二节 结缔组
16、织.红细胞 镜下观:细胞呈双面凹圆盘状,无细胞核、细胞器,胞质内充满淡红色的血红蛋白(Hb)。功能:运输和。血红蛋白的含量:正常成人,男性为120150g,女性为110140g。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120天,每天有大量新生红细胞从骨髓进入血液。第二节 结缔组织白细胞 镜下观:细胞一般较红细胞大,呈球形,有核。根据白细胞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可将其分:第二节 结缔组织中性粒细胞50%70%嗜碱性粒细胞0%1%嗜酸性粒细胞0.5%3%淋巴细胞20%30%单核细胞3%8%有粒白细胞无粒白细胞(1)中性粒细胞:镜下观:胞核呈腊肠或分叶状,一般分为叶,以叶者居多;胞质内有很多细小的淡紫红色的中性颗粒。功能:
17、变形运动和吞噬异物,起重要的防御作用。 (2)嗜酸性粒细胞:镜下观:胞核多分为叶;胞质内充满粗大均匀的橘红色嗜酸性颗粒。功能: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释放组胺酶灭活组织胺,从而减轻过敏反应。第二节 结缔组织嗜碱性粒细胞:镜下观:胞核分叶或呈“”形或不规则形,着色较浅;胞质内含有大小不等、分布不匀的嗜碱性颗粒,染成深蓝色。功能:颗粒内含有肝素、组织胺等。肝素有抗凝血作用,组织胺等参与机体过敏反应。第一节结缔组织(4)淋巴细胞: 镜下观:细胞大小不等。胞核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着色深,呈深蓝色;胞质很少,染成天蓝色。 根据细胞膜的表面结构和免疫功能的不同,可分为:淋巴细胞-能识别、攻击和杀灭异体细胞淋巴
18、细胞-能转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第二节 结缔组织第二节 结缔组织(5)单核细胞: 镜下观:体积最大,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常呈肾形、马蹄铁形或扭曲折叠的不规则形;胞质较多,常染成灰蓝色。功能: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一定的吞噬能力。单核细胞在血液中停留1248h,然后进入结缔组织或其它组织,分化为巨噬细胞。第二节 结缔组织血小板-骨髓内巨核细胞胞质脱落而成的胞质碎块镜下观:体积很小,一般呈双凸盘状。功能:参与凝血和止血。第二节 结缔组织肌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可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类。 肌细胞细长呈纤维状,又称肌纤维;肌细胞的细胞膜称肌膜;细胞质称肌浆。一、骨骼肌(一)骨骼肌纤维的一般结构 镜
19、下观:肌纤维一般呈细长圆柱状,细胞核呈扁椭圆形,数量较多,位于细胞周边近肌膜处。肌浆内有许多与肌纤维长轴平行排列的肌原纤维。 第三节 肌组织肌原纤维呈细丝状,每条肌原纤维上都有许多明暗相间的明带(I带)和暗带(A带)。相邻肌原纤维的明带和暗带都准确地排列在同一平面上。暗带中央有一条浅染窄带称H带,H带中央有一条深染的M线(膜)。明带中央有一条深染的Z线(膜)。肌节-相邻两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每个肌节均由1/2 明带+暗带+1/2 明带组成,是肌原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第三节 肌组织(二)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1肌节-由粗、细两种肌丝构成。2横小管-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小管,位于A带与I
20、带交界处,围绕于每条肌原纤维的周围,是兴奋从肌膜传入肌纤维内的通道。第三节 肌组织3肌浆网-位于横小管之间,其中部纵行包绕每条肌原纤维的称纵小管,两端扩大呈扁囊状与小管平行称终池。横小管及其两侧的终池合称三联体。肌浆网膜具有调节肌浆中钙离子浓度的功能。第三节 肌组织第三节 肌组织二、心肌心肌主要由心肌纤维构成,分布于心及邻近心脏的大血管根部 (一)心肌纤维的一般结构 镜下观:呈短圆柱状,常有分叉,互连成网。一般只有一个核,核呈椭圆形,位于细胞的中央。相邻心肌纤维之间有一条染色较深的带状区,称闰盘。闰盘是心肌纤维间的连接结构。第二章 基本组织(二)心肌纤维的超微结构特点:肌原纤维不如骨骼肌明显;
21、横小管较粗,位于Z线水平; 肌浆网稀疏,纵小管不发达,终池少而小,多见于横小管的一侧,故通常只有二联体。 第三节 肌组织三、平滑肌由平滑肌纤维构成,分布于内脏器官和血管等中空性器官的管壁内。镜下观: 呈长梭形,长短不一,有一个椭圆形的核,位于细胞中央。第二章 基本组织第四节 神经组织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神经细胞是神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又称神经元,具有感受刺激、整合信息和传导冲动的功能。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着支持、保护、营养和绝缘等作用。 一、神经元(一) 神经元的形态结构 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构成。胞体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突起分树突和轴突。第四节 神
22、经组织胞体突起细胞膜细胞质(特殊结构:尼氏体、神经原纤维)细胞核树突轴突第四节 神经组织1胞体-神经元的营养和代谢中心镜下观:形态多样化,有圆形、锥体形、梭形和星形等。核大而圆,位于细胞中央,着色浅;胞质内有许多细胞器,其中特殊结构有:(1)尼氏体:强嗜碱性的斑状或颗粒状,轴丘处无。具有合成蛋白质和神经递质的功能。(2)神经原纤维:呈细丝状,交错排列成网,并伸入到树突和轴突内。它们除了构成神经元的细胞骨架外,还与营养物质、神经递质及离子运输有关。 第二章 基本组织第四节 神经组织2突起 为胞体局部胞膜和胞质向表面伸展形成,可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1)树突 每个神经元有一至数个树突,较粗短。功能
23、:接受刺激。 (2)轴突: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细而长。胞体发出轴突的部位常呈圆锥形,称轴丘。功能:传导神经冲动和释放神经递质。第二章 基本组织第四节 神经组织(二) 神经元的分类按神经元突起的数量分三类: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第二章 基本组织第二章 基本组织第四节 神经组织按神经元的功能分三类: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 (三)突触第四节 神经组织 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相接触所形成的特殊结构,是信息传递的重要部位。据其接触部位不同,可分为:轴一体突触 轴一树突触 轴一轴突触据其传递信息的方式,可分
24、为:电突触 化学突触 (最常见的一种连结方式) 第二章 基本组织第二章 基本组织第四节 神经组织化学性突触的结构电镜下观察: 化学性突触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突出间隙突触后膜-相应受体,接受神经递质第四节 神经组织二、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散在于神经元之间,按其所在部位可分为中枢神经胶质细胞和周围神经胶质细胞两类。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主要有四种:星形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第二章 基本组织第四节 神经组织三、神经纤维和神经末梢(一) 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长突起及包绕在其外面的神经胶质细胞构成。根据是否有髓鞘可分为: 有髓神经纤维 无髓神经纤维第二章 基本组织
25、第四节 神经组织(二)神经末梢 神经末梢是周围神经纤维的终末部分。按功能分为:感觉神经末梢运动神经末梢第二章 基本组织游离神经末梢有被囊神经末梢触觉小体环层小体肌梭第二章 基本组织练习题选择题A型题1基本组织不包含(D)A上皮组织B结缔组织 C肌组织 D淋巴组织 E神经组织2下列哪一项不是上皮组织的特点(C)A细胞多排列紧密 B细胞间质少 C含丰富的血管 D具有丰富的神经末梢E分游离面和基底面3分布在呼吸道内表面的上皮是(E)A单层扁平上皮B单层立方上皮C复层扁平上皮 D变移上皮 E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4复层扁平上皮分布范围错误的是(E)A口腔B表皮C食管 D阴道壁E输尿管第二章 基本组织5血液
26、的组成成分是(C)A红细胞和白细胞 B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C血浆和血细胞 D血清和血细胞E血浆、血清和血细胞6血浆和血清的区别为(B)A含水的不同B有无纤维蛋白原 C含糖的不同D有无维生素 E有无酶7男性正常血红蛋白含量为(A)A120g150g/100ml B110 g/100mlC110120 g/100ml D110140 g/100ml E910 g/100ml第二章 基本组织B型题A单层柱状上皮 B单层立方上皮C内皮D间皮 E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8分布于心脏、血管的内表面(C)9分布于胸膜、腹膜和心包膜(D)A5070%B0.5%3%C3%8%D0%1% E2530%10中性粒细胞
27、占白细胞总数的(A)11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B) 第二章 基本组织X型题12关于疏松结缔组织特点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 C D E)A细胞种类多 B细胞排列有极性(两个面) C细胞数量和分布因部位和功能而不同 D细胞间质多 E分布广泛13骨骼肌(A B C D)A肌纤维呈细长的圆柱状 B细胞核数量多,位于肌膜下 C有明暗相间的横纹 D细胞质内含有大量的肌原纤维 E是不随意肌第二章 基本组织填空题1分布于心、血管和淋巴管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_,分布于胸膜、腹膜、心包膜等处的单层扁平上皮称_。2B淋巴细胞参与_;T淋巴细胞参与_。3肌组织根据结构和功能不同,可分为_、_和_三种。4
28、神经组织由_和_组成。第二章 基本组织 思考题1.当你用指甲抓挠身体表皮时,会出现一道道的划痕,但并不出血。请运用有关被覆上皮的知识解释: (1) 身体表皮为何种上皮? (2) 为何受伤后不会出血?2.一女性血常规检查:红细胞(RBC )3.71012/L;白细胞(WBC)8109/L;中性粒细胞42% ;淋巴细胞64%;血小板(Pt)120109/L。医生诊断为:病毒性感冒。(1) 以上指标哪些异常?(2) 此人是否伴有贫血?(王明鹤) 第二章 基本组织1.运动系统的组成。2.骨的形态分类和结构。3.关节的基本构造和运动。4.脊柱、胸廓的组成。5.颅骨的组成及颅的整体观6.上、下肢骨各骨的位
29、置及主要结构。7.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组成及特点和主要运动形式。8.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组成及特点和主要运动形式。9.骨盆的组成,男女性骨盆的差异。10.全身主要肌的位置及作用。 第三章 运动系统 周光 王珂 运动系统组成: 骨:与骨连结连结形成骨骼,构成人体支架,支持体重、保护内脏,并参与运动,充当杠杆 骨连结:在运动中作为支点,起枢纽作用 肌肉:运动中赋予动力 第三章 运动系统 第三章 运动系统第一节 骨和骨连结一、概述(一)骨骨是坚硬的器官,成人约有206块 1、骨的分类和形态按部位: 颅骨 躯干骨 四肢骨第一节 骨和骨连结根据骨的外形可分为:(1)长骨:呈管状,其中部称为骨干或
30、骨体;两端较膨大,称为骨骺,一般都具有光滑的关节面;骨干内部的空腔称骨髓腔。分布于四肢。 (2)短骨:短小,近似立方形,多成群分布,如腕骨和跗骨等 。(3)扁骨 :扁薄,呈板状,如颅盖诸骨,以及胸骨和肋骨等。 (4)不规则骨:外形不规则,如椎骨和颞骨等 第三章 运动系统骨髓 骨质 骨密质 骨松质 骨膜 红骨髓 黄骨髓 骨 重点提示骨折的愈合主要靠骨膜来完成,如手术中骨膜剥离太多或损伤过大,则会延迟骨折愈合。第三章 运动系统第一节 骨和骨连结2、骨的结构第一节 骨和骨连结骨髓:质地柔软,富含血管,充填于髓腔和松质间隙内。骨髓分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是造血的场所,胎儿和婴儿的骨髓都是红骨髓。从6岁
31、前后开始,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造血细胞逐渐减少,脂肪细胞逐渐增多,到成年时,几乎都已转变成为黄骨髓。髂骨、胸骨和椎骨等处的红骨髓,终生保存重点提示临床上需检查骨髓的造血功能时,多在髂骨、胸骨和椎骨等处进行穿刺,抽取骨髓进行检查。第三章 运动系统第一节 骨和骨连结3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骨的化学成分分无机质和有机质两类。成人的骨中有机质约占骨重的13,无机质约占23,二者结合使骨既有坚硬性,又有弹性和韧性,能承受较大的压力而不变形。重点提示幼儿的骨,有机质的比例较成人高,骨的弹性和韧性都较大,在外力的影响下,易弯曲变形,而不易发生完全性骨折,临床上称为青枝骨折;老年人的骨,无机质的比例较大,因此
32、脆性增加,易因外力而引起完全性骨折。 第三章 运动系统 第三章 运动系统第一节 骨和骨连结4骨的发生和生长骨的发生有两种方式:膜化骨 如颅盖骨和面颅骨的发生软骨化骨 如躯干骨和四肢骨的发生第一节 骨和骨连结(二)骨的连结 骨与骨之间的连结装置,称骨连结。根据骨连结的构造形式,可分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1直接连结 骨与骨之间借致密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直接相连,其间没有腔隙,运动性能很小或完全不能运动。如颅骨之间的缝及椎骨之间的椎间盘等第三章 运动系统第一节 骨和骨连结2间接连结 又称滑膜关节或关节,是骨与骨之间借膜性的结缔组织囊相连。(1)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面:构成关节
33、各骨的邻接面,表面覆有关节软骨。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的膜性囊,附于关节面的周缘或其附近的骨面上。 关节腔:关节囊的滑膜和关节软骨所围成的密闭腔隙,内含少量滑液。腔内为负压,有助于关节的稳固性。第三章 运动系统第一节 骨和骨连结(2)关节的辅助结构:有韧带、关节盘和关节半月板等。韧带有增强关节的稳固性和限制关节的运动幅度等作用。关节盘和关节半月板可增强关节的稳固性,增加关节的运动形式和扩大关节的运动幅度。 第三章 运动系统(3)关节的运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屈和伸:骨绕关节冠状轴进行的运动。一般说,两骨之间角度变小的动作为屈;角度变大的动作为伸。内收和外展:骨绕关节矢状轴进行的运动。骨向正中
34、矢状面靠拢的动作,称内收;远离正中矢状面的动作,称外展。旋转:骨绕关节垂直轴进行的运动。骨的前面转向内侧的动作,称旋内;转向外侧的动作,称旋外。环转:屈、外展、伸和内收四种动作的连续运动。运动时,骨的近侧端在原位转动,远侧端作圆周运动。 第三章 运动系统 第一节 骨和骨连结重点提示关节运动幅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两个关节面大小的差别。关节面大小差别愈大,运动的幅度也愈大;反之,则较小。此外,关节韧带的发达程度和附近骨突的形态,对关节的运动幅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关节运动幅度愈大,其稳定性愈差。 第三章 运动系统 二、躯干骨及其连结躯干骨包括椎骨、胸骨和肋,它们借骨连结构成脊柱和胸廓。 (一)脊柱 位
35、于躯干后壁的正中,由33块椎骨组成。参与胸廓、腹后壁和骨盆的构成,具有支持体重、保护内部器官和运动等功能。 第三章 运动系统 1.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尾椎4块(1)椎骨的一般形态:椎骨由前部的椎体和后部的椎弓构成,椎体与椎弓共同围成椎孔。全部椎骨的椎孔连成椎管,管内容纳脊髓。椎弓分为椎弓根和椎弓板,椎弓与椎体相连的部分较细,称椎弓根。相邻椎弓根围成椎间孔,孔内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椎弓发出7个突起,向后方伸出的一个,称棘突;向两侧伸出的一对,称横突;向上方和下方各伸出的一对突起,分别称上关节突和下关节突。 第三章 运动系统(2)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颈椎:椎体较小,横突的
36、根部有横突孔,孔内有血管通过。棘突较短,第26颈椎棘突的末端有分叉。第1颈椎:又称寰椎,呈环形,无椎体和棘突。 第三章 运动系统第2颈椎:又称枢椎,椎体有一个向上方的齿突。第7颈椎:又称隆椎,棘突较长,末端无分叉重点提示当头前屈时,第7颈椎棘突特别隆起,易于触及,是计数椎骨序数和针灸取穴的标志 第三章 运动系统胸椎:在椎体侧面的上、下缘和横突末端的前面,都有与肋相连结的关节面 称肋凹。棘突细长,斜向后下方腰椎:棘突宽而短,呈板状,水平方向后伸 ,棘突间隙较宽重点提示腰椎棘突间隙较宽,临床常选第34或第45腰椎间隙进行穿刺。 第三章 运动系统 骶骨 呈三角形,底朝上,尖向下。底与第5腰椎体相接,
37、其前缘的中份向前突出,称骶岬。尖向下接尾骨。骶骨的前面和后面分别有四对骶前孔和四对骶后孔。骶骨内的纵行管道,称骶管,构成椎管的下部并与骶前、后孔相通。骶管的下口呈三角形,称骶管裂孔。骶管裂孔的两侧各有一个向下的突起,称骶角重点提示骶骨的岬,为女性骨盆测量的重要标志;骶角,是骶管麻醉时确定进针部位的标志 第三章 运动系统(3)椎骨的连结椎骨之间借椎间盘、韧带和关节相连结。椎间盘:位于相邻的两个椎体之间。其周围部称纤维环,由多层呈同心圆排列的纤维软骨构成;中央部是一种富有弹性的胶状物,称髓核。 第三章 运动系统韧带:连结椎骨的韧带有长、短两类。 长韧带接近脊柱全长,共有三条,即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和
38、棘上韧带。前、后纵韧带连结椎体和固定椎间盘,限制脊柱过度伸和屈。棘上韧带连于各个棘突的尖端,可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短韧带连结相邻的两个椎骨。有连于相邻两椎弓板之间的黄韧带和连于相邻棘突之间的棘间韧带。 。 第三章 运动系统重点提示椎间盘坚韧而有弹性,能牢固连结椎体,允许椎体之间有少量的运动。当脊柱运动时,髓核在纤维环内可发生轻微的变形和运动。纤维环的后部较薄弱,尤其是后外侧部缺乏韧带加强,故当猛力弯腰或劳损引起纤维环破裂时,髓核可突向椎间孔或椎管,压迫脊神经或脊髓,临床上称为椎间盘突出症。重点提示腰椎穿刺时,穿刺针经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和黄韧带时,可以感觉到上述3层阻力。 第三章 运动系统关节
39、脊柱的关节有关节突关节和寰枢关节。关节突关节由相邻两个椎骨的上、下关节突组成,运动幅度很小。寰枢关节由寰椎和枢椎组成,以齿突为轴,可使寰椎连同头部作旋转运动。此外,脊柱与颅之间还有寰枕关节,由寰椎和枕骨构成,可使头作前屈、后伸和侧屈运动。 第三章 运动系统2.脊柱的整体观(1)前面观:可见脊柱的椎体自上而下逐渐增大,到第二骶椎为最宽,从骶骨耳状面以下又渐次缩小。(2)侧面观 可见脊柱有4个生理性弯曲,即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其中颈曲和腰曲凸向前,胸曲和骶曲凸向后。重点提示 :脊柱的弯曲增强了脊柱的弹性,可维持人体的重心稳定和减轻震荡,保护脑和胸腹盆腔器官。 第三章 运动系统(3)后面观:可见
40、棘突纵行排列成一条直线。颈椎的棘突水平伸向后方,胸椎的棘突斜向后下方,呈叠瓦状,排列较紧密;腰椎的棘突水平向后伸出,棘突间的距离也较大。3.脊柱的运动 可作屈、伸、侧屈、旋转和环转运动。 重点提示:脊柱运动幅度最大的部位在下颈部和下腰部,同时脊柱的损伤也以这两处较为多见。 第三章 运动系统1.胸骨 位于胸前壁正中,自上而下依次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胸骨柄的上缘,中部微凹,称颈静脉切迹,两侧有锁切迹。(二)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和1块胸骨连结而成 胸骨柄和胸骨体的连结处形成微向前凸的结构,称胸骨角。 重点提示胸骨角两侧平对第二肋,常作为计数肋的重要标志。胸骨角向后平对第四胸椎体下缘
41、,两者形成胸骨角平面 第三章 运动系统第三章 运动系统2.肋 在肋前端,第1肋与胸骨柄直接相连;第27分别与胸骨的外侧缘形成胸肋关节;第810肋软骨依次连于上位肋软骨的下缘,形成一条连续的软骨缘,称肋弓;第11和第12肋游离于腹肌内,故称浮肋。 肋骨 肋沟 肋软骨3胸廓的整体观成人胸廓呈前后略扁的圆锥体形,上窄下宽。胸廓有上、下两口:上口由第一胸椎、第一对肋和胸骨的颈静脉切迹围成;下口由第十二胸椎、第十二和第十一对肋、两侧肋弓及剑突围成。两侧肋弓在中线构成向下开放的角,称胸骨下角,角内夹有剑突。胸廓上、下相邻两肋之间的间隙,称肋间隙 第三章 运动系统4胸廓的运动 主要表现在呼吸运动。由于肋的位
42、置向前下倾斜,在呼吸肌的作用下,可引起肋的前端上升或下降。所以,肋前端上升,胸廓向两侧和前方扩大,胸廓的容积也相应增大,引起吸气;肋前端下降,胸廓恢复原状,容积也随着缩小,导致呼气。 (三)躯干骨的重要骨性标志 有第七颈椎棘突、颈静脉切迹、胸骨角、肋弓、骶管裂孔和骶角等。第三章 运动系统 第一节 骨和骨连结三、颅骨及其连结 颅骨23块(听小骨3对除外)(一)颅的组成 颅分脑颅和面颅两部分。脑颅位于颅的后上部,由8块颅骨构成。其中不成对的从前向后有额骨、筛骨、蝶骨和枕骨;成对的有顶骨和颞骨。颅腔的顶称颅盖,底称颅底。构成颅盖的骨,自前向后依次是额骨、左右顶骨和枕骨,以及顶骨外下方的颞骨。额骨、枕
43、骨和颞骨分别从前、后和两侧弯向内下,参与颅底的构成。位于颅底中央的是蝶骨,蝶骨中部的前方是筛骨。 第三章 运动系统 面颅位于颅的前下部,由15块颅骨构成,其中不成对的有犁骨、下颌骨和舌骨;成对的有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腭骨和下鼻甲,它们形成面部的骨性基础。上颌骨位于一侧面颅骨的中央。上颌骨的外上方是颧骨,上颌骨的内侧面参与鼻腔外侧壁的构成。两侧上颌骨的下方是下颌骨。 除下颌骨和舌骨外,其他颅骨都紧密结合成为一个整体 第三章 运动系统(二)下颌骨的形态 分一体和两支。主要结构:牙槽弓、牙槽、颏孔、冠突、髁突、下颌角、下颌孔、下颌管(三)颅的整体观1颅顶面观 : 冠状缝 矢状缝 人字缝2颅底内
44、面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1)颅前窝 主要结构:筛板、筛孔(2)颅中窝 主要结构: 视神经管、眶上裂、垂体窝、圆孔、卵圆孔、棘孔、颞骨岩部 第三章 运动系统(3)颅后窝 主要结构:枕骨大孔、颈静脉孔、内耳门、乙状窦沟、舌下神经管3颅底外面观主要结构:鼻后孔、骨腭、枕骨大孔、枕外隆突、枕髁、颈动脉外口、茎突、茎乳孔、乳突、下颌窝、关节结节 第三章 运动系统 4颅侧面观颞窝的内侧壁由额、顶、颞、蝶四骨构成,四骨的会合处称翼点 。主要结构:乳突、外耳门、颧弓、翼点 重点提示翼点处骨质较薄,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通过,故外伤骨折后易伤及该血管,引起颅内出血,危及生命 5颅前面构成:眶和骨性鼻腔(1)眶:容
45、纳视器,斜向内后,经视神经管与颅中窝相通。在眶上缘的内、中13交界处有眶上切迹或眶上孔。在眶下缘中点的下方约lcm处有与眶相通的眶下孔。 第三章 运动系统(2)骨性鼻腔骨性鼻中隔由矢状位的筛骨垂直板和犁骨组成主要结构:上鼻甲、中鼻甲、下鼻甲、上鼻道、中鼻道、下鼻道、蝶筛隐窝(3)骨性鼻旁窦 有四对,分别是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位于同名骨内。重要提示上颌窦常深入上颌牙槽弓,故上颌牙的病变,有时可波及上颌窦。鼻旁窦有减轻颅骨之重量及产生共鸣、协助发音之功能。 第三章 运动系统(四)颅骨的连结 只有下颌骨与颞骨之间以颞下颌关节相连。颞下颌关节(下颌关节)由下颌骨的髁突与颞骨的下颌窝和关节结节组成
46、,关节囊较松弛,关节腔内有关节盘。两侧颞下颌关节必须同时运动,可作开口、闭口和前后、左右移动等运动。 第三章 运动系统(五)新生儿颅的特征和出生后的变化 新生儿的颅盖骨骨化尚未全部完成,骨与骨之间还保留有一定面积的结缔组织膜,其中面积较大者称为颅囟。重要的颅囟有:前囟,呈菱形,位于两顶骨与额骨之间,于12岁时闭合;后囟,呈三角形,位于两顶骨与枕骨之间,出生后不久即闭合 第三章 运动系统重点提示颅囟在颅内压增高时饱满,脱水时凹陷;佝偻病患儿,颅囟闭合期延迟;若颅囟闭合过早,可影响颅的发育致小头畸形 (六)颅骨的重要骨性标志 有枕外隆凸、乳突、下颌角、颧弓、下颌髁突和眶上、下缘等 第三章 运动系统
47、 第一节 骨和骨连结(1)肩胛骨两面、三角、三缘 主要结构:肩胛冈、冈上窝、冈下窝、肩峰、喙突、关节盂、肩胛下窝重点提示:肩胛骨的上角和下角均较锐利;分别平对第二肋和第七肋,为背部计数肋和肋间隙的标志。(2)锁骨位于胸廓前上方,略呈“”形,全长都可摸到。锁骨内侧2/3凸向前,外侧1/3凸向后,内侧端钝圆,外侧端扁平四、四肢骨及其连结(一)上肢骨及其连结 每侧32块第三章 运动系统 第一节 骨和骨连结上端: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外科颈干:桡神经沟、三角肌粗隆下端:肱骨小头、肱骨滑车、内上髁、外上髁、尺神经沟、鹰嘴窝重点提示: 1. 中老年人肱骨外科颈处易发生骨折,易伤及腋神经致“方形肩”;小儿
48、易在鹰嘴窝上缘平面发生骨折(肱骨髁上骨折),易伤及尺神经致“爪形手”。 2. 桡神经沟内有桡神经通过,肱骨中段骨折易损伤桡神经致“垂腕症” 。(3)肱骨 第三章 运动系统 第一节 骨和骨连结(4)桡骨 (5)尺骨 上端:滑车切迹、鹰嘴、冠突、桡切迹 下端:尺骨茎突、 尺骨头 上端:桡骨头、桡骨粗隆 下端:桡骨茎突、尺切迹第三章 运动系统 第一节 骨和骨连结(6)手骨包括腕骨、掌骨和指骨 腕骨 8块大多角骨、钩骨、头状骨、小多角骨 掌骨5块 指骨 14块近节指骨、中节指骨、远节指骨: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 重点提示 腕骨的名称顺序可用下列口诀记忆: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 第三章 运动系统
49、2.上肢骨的连结(1)胸锁关节是上肢骨与躯干骨间连结的唯一关节。 特点:关节囊坚韧,关节腔内有关节盘,运动幅度小构成:锁骨的内侧端和胸骨柄的锁切迹(2)肩锁关节(3)肩关节 构成:由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关节盂连结而成 特点:肱骨头大,关节盂浅小,关节囊松弛,韧带薄弱,运动灵活、幅度较大,但稳固性较差 第三章 运动系统重点提示:1.肩关节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关节囊的前、后、上壁都有肌和肌腱加强,下壁薄弱,是肩关节最常见的脱位部位。2.肩关节是人体运动幅度最大的关节,可作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4)肘关节由肱骨下端和桡、尺骨的上端连结而成它包括三个关节:即肱骨小头和桡骨头组成
50、的肱桡关节,肱骨滑车和尺骨的滑车切迹组成的肱尺关节,桡骨头和尺骨的桡切迹组成的桡尺近侧关节。三个关节包在一个关节囊内,具有一个共同的关节腔。 第三章 运动系统关节特点和运动:关节囊的前、后壁薄弱而松弛,但内、外侧壁的纤维层增厚,分别形成尺侧副韧带和桡侧副韧带。关节囊的下部有桡骨环状韧带,该韧带呈半环状,从前方、外侧和后方环包桡骨头,其两端分别附于尺骨桡切迹的前、后缘,容纳和固定桡骨头。肘关节可作屈、伸运动重点提示1小儿的桡骨头发育尚未完善,所以,突然用力向前牵引小儿手或前臂时,桡骨头可部分从下方脱出,造成桡骨小头半脱位。2伸肘时,肱骨内、外上髁和尺骨鹰嘴3点在一条直线上;屈肘至90时,三点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