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念奴娇念奴娇 过洞庭过洞庭张孝祥 望洞庭望洞庭 刘禹锡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范仲淹岳阳楼记范仲淹岳阳楼记 登岳阳楼登岳阳楼 杜甫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学学习习目目标:标:1学习本词物境与心
2、境高度融合、自然美与人学习本词物境与心境高度融合、自然美与人格美浑然一体的艺术特色。格美浑然一体的艺术特色。 2、学习作者遭遇困境却光明磊落、处变不惊的、学习作者遭遇困境却光明磊落、处变不惊的心境和超拔高洁的人格心境和超拔高洁的人格。一、导入一、导入1 1、作家简介作家简介 张孝祥张孝祥(1132-11691132-1169) 字字安国安国,号,号于湖居于湖居士士,简州(今属四川)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简州(今属四川)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1154)进士,廷试第一。曾因触犯秦桧,下狱)进士,廷试第一。曾因触犯秦桧,下狱。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张孝祥在南。孝宗时,任中书舍人,
3、直学士院。张孝祥在南宋前期的词坛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宋前期的词坛上享有很高的地位,上承苏轼,下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是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启辛弃疾,是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为人直率坦荡,气魄豪迈,作词时笔酣兴健,他为人直率坦荡,气魄豪迈,作词时笔酣兴健,顷刻即成。顷刻即成。其词早期多清丽婉约之作,南渡后转其词早期多清丽婉约之作,南渡后转为慷慨悲凉,多抒发爱国思想,激昂奔放为慷慨悲凉,多抒发爱国思想,激昂奔放。作品。作品有有于湖集于湖集,词集为,词集为于湖词于湖词。写作背景 张孝祥从初登政治舞台起,就鲜明地站在主战派一边,为民族英雄岳飞辩冤,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反对屈辱的”议和”,
4、曾两度被朝中投降派弹劾罢职。乾道二年八月,他罢官北归,路过洞庭湖,写下这首著名词篇。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作者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时年35岁。 在写作此词的同时,作者还写了一篇小品文 观月记,记载了这次夜游的经过。 读诗歌 正音断句,理解大意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念奴娇过洞庭念奴娇念奴娇过洞庭过洞庭 洞庭洞庭/ /青草,近青草,近/ /中秋,更无中秋,更无/ /一点一点/
5、/风色。玉鉴风色。玉鉴/ /琼琼田田/ /三万顷,着我三万顷,着我/ /扁舟扁舟/ /一叶。素月一叶。素月/ /分辉,明河分辉,明河/ /共影共影,表里,表里/ /俱俱/ /澄澈。悠然澄澈。悠然/ /心会,妙处心会,妙处/ /难与难与/ /君说。君说。 应念应念/ /岭海岭海/ /经年,孤光经年,孤光/ /自照,肝肺自照,肝肺/ /皆皆/ /冰雪。短冰雪。短发发/ /萧骚萧骚/ /襟袖冷,稳泛襟袖冷,稳泛/ /沧浪沧浪/ /空阔。尽挹空阔。尽挹/ /西江,细斟西江,细斟/ /北斗,万象北斗,万象/ /为为/ /宾客。扣舷宾客。扣舷/ /独啸,不知独啸,不知/ /今夕今夕/ /何夕何夕!读诗会意
6、读诗会意岭表:岭外,即五岭以南的两广地区,作者此前为岭表:岭外,即五岭以南的两广地区,作者此前为官广西。岭表一作官广西。岭表一作“岭海岭海”。经年,经过一年。经年,经过一年。尽挹y澄澈chngch细斟zhn萧骚so玉界琼田qing要理解全词,得读懂哪一句?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而理解这句的关键,还得把景物和人放到一起来看。作者到底心会了什么呢?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鉴赏上阕 上片告诉我们,作者到洞庭湖来,心情怎样?用文中的字来概括。 作者身处美景之中悠然自得,那到底洞庭湖有什么特点?景物特点
7、:悠然开阔 静 澄澈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明净光洁、一碧万顷【思考】前三句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么特点?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在这个中秋将至的时候,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洞庭春草点明地点题目是过洞庭,词一开头就紧扣题目近中秋点明时间为作者的抒情提供了时间背景洞庭青草:洞庭湖在岳阳市西南,青草湖在洞庭之南,二湖相通,总称洞庭湖。更无一点风色风平浪静的环境纵观洞庭湖 总的印象: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的景色洞庭春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风色”二字值得注意,风有风向、强弱,从来没有听说过风有色彩,张孝祥用“
8、风色”是有所指的,化用李白庐山谣“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说的是黄云万里改变了风的色彩; 张孝祥的“更无一点风色”说的是洞庭青草湖上,万里无云,水波不兴,不仅没有风,而且连风的影子都没有,这种表达方式富有新意,增添了一分诗意。 静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比喻比喻以玉比喻湖水清澈透明之美夸张夸张三万顷极言湖面之广对比对比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思考】“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堪称千古名句,请分析这几句在表达上的妙处。明月光辉四射,银河与明月一同映入湖水之中,上下全都清亮明洁。从秋月写到秋水。双关手法:词人巧妙地将月夜洞庭在星月的辉
9、映下,波光粼粼、洁净清朗的景色,与作者澄澈纯净的内心世界有机结合。借景抒情:表现自己“肝肺皆冰雪”的高洁情怀。n 问 题 探 究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思考】为什么说“妙处难与君说”?联系上阕,简要分析。体会着万物的空明,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洞庭湖是澄澈的,词人的内心也是澄澈的,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达到了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这种美妙体验难以言说。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n 问 题 探 究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鉴赏下阕 词人张孝祥,因遭馋毁而被罢官,北归经过洞庭湖时写下了这首词
10、。从词中,我们可以读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哪些词句能读出作者的性格和心胸?思考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海” 指五岭之外,即今之广西一带。 “孤光”用了苏轼西江月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这一典故。“孤光自照”,一方面指月亮在天宇中,只能自我孤独地照耀着;另一方面词人回忆起在岭外一年左右的为官生涯中,自己不同流合污,始终保持高洁的情怀,有所感怀。 “肝肺皆冰雪”与上阕的“表里俱澄澈”互为呼应,表明词人胸襟坦白,如同冰雪一样晶莹,这也是词人高洁人格的象征。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萧骚:萧条冷落,这里指头发稀疏。 “襟袖”借代手法,以部分代全体,月夜清冷,衣服单薄,
11、凉意顿生,官场人情冷暖,不免有萧条冷落之感。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挹,舀也,景德传灯录卷八记马祖语曰:“侍女一口挹尽西江水”,此处禅宗话语,表明自己的心胸开阔。 北斗星由七颗星组成,像舀酒的长把勺。诗人作主人,请万象(天地万物)作客人。思考:“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一句是如何表现豪迈气概的?请简要赏析。 明确 选取“西江”“北斗”“万象”等宏大的意象,凸显豪放之气。运用奇特的想象,使诗歌气魄宏大。词人化身为万物之神,把西江水作美酒,把北斗星作酒器,以天下万物为宾客,体现出天人合一的超然境界。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用典,最早出自诗经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
12、良人。”本来是男子在新婚之夜对美好的夜晚、美丽的妻子喜不自胜之词。 苏轼在念奴娇中秋的成句:“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词人借用此句表示对中秋之夜良辰美景的赞叹。 扣舷独笑,不知今夕何夕 肝胆皆冰雪品性稳泛沧浪空阔。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笑,不知今夕何夕细斟北斗心静澄澈心胸开阔平静 现在我们把景物的特点和诗人的品性放一起,你们在看看,发现了什么?作者“悠然心会”了什么?心会诗人品性:景物特点:静平静 开阔心胸宽阔澄澈肝胆冰雪(外)(内)(天)(人)表里俱澄澈天人合一 洞庭湖是澄澈的,诗人的内心也是澄澈的,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说的就是做人要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言行一致、表里如
13、一。作者心会的是物我相融,天人合一的境界。找到诗人孤独的证据孤光自照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借酒来销万古愁以自然为友,而不是以人为友,无法被人理解的孤独,无知己。无人理解的孤独 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无人理解的孤独。既然在人世找不到知音,或者,青山能洞悉诗人的心事吧。这是中国古代诗人常用的逃避现实的法门:寄情山水,聊以慰藉自己的不得志。上片先写洞庭湖月下的景色,突出写洞庭湖的澄澈; 下片着重抒情,写自己下片着重抒情,写自己内心的澄澈内心的澄澈。 上下片分别写什么?结合词作,简要概括词人表露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词作,简要概括词人表露了怎样的思想
14、感情。 表露出对洞庭景色的喜爱;表露出对洞庭景色的喜爱;表露出自己为官高洁却被谗落职的怨愤;表露出自己为官高洁却被谗落职的怨愤;表露出超然物外、不恋官场的旷达。表露出超然物外、不恋官场的旷达。小结 念奴娇念奴娇过洞庭是南宋文学家张孝祥泛舟过洞庭是南宋文学家张孝祥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词人借洞庭夜月之景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词人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自己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同时隐,抒发了自己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同时隐隐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隐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词的上阕词的下阕艺术赏析 一、物境与心境的融合 这首词,通篇景中见情,笔势雄奇,境界空阔,表现了作者胸襟洒落、气宇轩昂,显
15、示了作者的高尚品质。词的上片侧重描写物境,下片侧重描写心境。但两者并非分离为二,而是合二为一,物境与心境互相映射,达到了高度的融合。6/18/2022 二、天人合一的想象 这首词写游览洞庭湖,但几乎没有纪实的成分,给人的感觉是清虚而空灵,暗示了词人精神上崇高、邈远的追求。从而创造了独特意境,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6/18/2022三、化用典故,翻陈出新 在写作技巧方面,这首词也颇见功力,主要体现在化用前人诗文词句意境,如从己出,不露痕迹。 一是化用诗经成句。如“细斟北斗”,出自诗经小雅大东:“维北有斗,不可挹酒浆。”这本是极有想象力的诗句,这首词中则反其意而用之,正适于表达词人的豪纵气概。又如
16、“不知今夕何夕”,出自诗经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本来是男子在新婚之夜对美好的夜晚、美丽的妻子喜不自胜之词,词人借用采表示对中秋之夜良辰美景的赞叹。6/18/2022 二是借鉴了苏轼的赤壁赋的文辞意境。“着我扁舟一叶”句用苏轼的“驾一叶之扁舟”,而前赤壁赋一文写月夜之景、泛舟之乐、解脱之喜,其意境与心情,与这首词颇有相通之处 。 此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都写到洞庭湖的恢此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都写到洞庭湖的恢弘之气,诗人由此抒发的感情一样吗?请结合诗弘之气,诗人由此抒发的感情一样吗?请结合诗歌加以简析。歌加以简析。 不一样。甲诗作者由洞庭湖的壮阔恢宏,联想不一样。甲诗作者由洞庭湖的壮阔恢宏,
17、联想到自身的病老之悲,进而抒发了对国家安危和时到自身的病老之悲,进而抒发了对国家安危和时局动荡的忧思,有着心系天下的胸怀。局动荡的忧思,有着心系天下的胸怀。 乙诗通过乙诗通过“悠然悠然”“”“妙处妙处”抒发了诗人愉快的抒发了诗人愉快的心情,而心情,而“肝肺皆冰雪肝肺皆冰雪”“”“稳泛稳泛”“”“独啸独啸”等则等则彰显了他磊落的襟怀,以及虽受冷落却依然超脱彰显了他磊落的襟怀,以及虽受冷落却依然超脱的气度。的气度。结合全词,简要概括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词,简要概括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露出对洞庭景色的喜爱;表露出对洞庭景色的喜爱;表露出自己为官高洁却被谗落职的怨愤;表露出自己为官
18、高洁却被谗落职的怨愤;表露出超然物外、不恋官场的旷达。表露出超然物外、不恋官场的旷达。肝肺皆冰雪 内心澄澈、品行高洁稳泛沧浪空阔。吸尽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心胸开阔、心境平稳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沉醉美景,内心平静 1.张孝祥因遭谗蒙冤罢官,北归途经此地,观美景而作此词,我们可以从词中读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研读研读2.词的上片,作者说“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请结合全诗谈谈理由? 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 a.孤光自照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b.吸尽西江,细斟北斗。借酒来“销万古愁”。 c.万象为宾客。以自然之物为友,而不是以人为友。无法被人理解的孤独,无知己。 景色美,体验妙,心
19、物融合的美妙体验,难以诉诸言语。此种真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寄情山水,聊以慰藉自己的不得志。 “澄澈”。这首词上片先写洞庭湖月下的景色,突出景物的澄澈。下片着重抒情,写自己内心的澄澈。 3.你觉得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全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用什么方法表现这种思想感情的?思想感情:词人抒发了自己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洒脱。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无际涯。”请结合本词的上片分析二者景物描写有何不同请结合本词的上片分析二者景物描写有何不同? ? 范诗范诗“衔远山衔远山”等句描写白
20、天洞庭湖的动态之景。等句描写白天洞庭湖的动态之景。“衔远山、吞长江衔远山、吞长江”写出洞庭湖的汹涌奔流;写出洞庭湖的汹涌奔流;“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写出洞庭湖湖面广阔写出洞庭湖湖面广阔、水势浩淼的壮观景象。、水势浩淼的壮观景象。 本词上片主要描写月下的洞庭湖静态之景。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辽本词上片主要描写月下的洞庭湖静态之景。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辽阔的洞庭湖风平浪静,万顷碧波,如洁白明净的玉界琼田,水天一色。阔的洞庭湖风平浪静,万顷碧波,如洁白明净的玉界琼田,水天一色。“表里俱澄澈表里俱澄澈”描绘了天地间空明的坦荡景象。描绘了天地间空明的坦荡景象。 文本特点 一、意象鲜明,意
21、境深邃。“一切景语皆情语”,通观全词,词人的心境、情怀在澄明而脱俗的景物描摹中一一展露,毫无牵强之感。“玉鉴琼田三万顷”尽显景物的“英姿奇气”,表现出词人内心的豪气:尽管被罢官、被冷落,但要将“江水”当酒饮,把大自然当宾朋。想象奇特,气度豪迈。“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的景与“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的情交相呼应,互相融合,彰显出词人“冰雪”般纯洁无邪的心志。6/18/2022 二、布局巧妙,丝丝入扣。 如果说上片的结构是由小到大、由外及内的话,下片的结构则正好与之相反。从微妙的心路历程到宏大的包容乾坤的胸襟,从坎坷的经历到超然物外的“无我”境界,从具象的景物到抽象的气魄,一切在寥寥数语
22、中充分发散开来,真正达到了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创作巅峰。古典诗文中的“扁舟”意象“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扁舟情结。最早的“扁舟”,并非失意文人所特有,也不具备悲凉或者超脱的韵味。史记载:“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这里的“扁舟”有隐遁之味,丝毫没有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扁舟”在古代文人眼里,不仅仅是一只小船,它随着无数文人跌宕坎坷命运的无限延伸,演化为一种绝处逢生的处世观。在儒家提倡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准则支配下,古代文人或积极入世,或隐身出世。对于潦倒困厄的人来说,“扁舟”是他们
23、寻求再生的一支苇草。拓展阅读“漂泊”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宿命,也是“扁舟”意象的基本蕴含。古代知识分子或为生计、或为科举、或被放逐,他们背井离乡,天涯漂泊,充满无尽的羁旅乡愁。“扁舟”既是游子漂泊的凭靠,也是其羁旅之愁的寄托。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有“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的诗句,其中“扁舟”承载着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杜甫诗中的“扁舟”意象出现得最频繁,表现漂泊思乡的意绪也最强烈。他诗中的“扁舟”意象,承载着诗人生活的苦难和不幸,是古代知识分子追求理想、历尽艰辛的典型写照。“扁舟”意象的另一典型蕴含是“自由”。庄子说“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这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人
24、生理想。现实有太多压抑和束缚,他们渴望在“扁舟”中获得精神的自由。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这一意境,表达了他面对被贬谪的处境,渴望摆脱精神苦闷,追求自由生活的强烈愿望。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以温和沉浸的心态,表达了与苏轼同样的心境:“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一条小船附着于万顷碧波之上,在碧波中自由自在地轻漾,充溢着一种皈依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和自由精神。隐居是古代知识分子仕途失意的无奈选择及功成身退的理想归宿,是他们最后的精神家园。“扁舟”意象中既蕴含着他们人生的理想与期冀,也蕴含着他们失意的痛苦和灵魂的呼唤。范蠡是古代文人功成身退的典范,但更多人却是因仕途坎坷和无奈而萌生隐居念头,使“扁舟”成为他们仕途失意而隐居的一个意象。苏轼被贬黄州,写下“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的诗句,流露出过隐居生活的念头。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表明了他在现实压抑下,欲放浪江湖,过隐逸生活的强烈愿望。在常见的“扁舟”意象中,无论是矢志漂泊,还是追求自由,抑或是失意隐居,无不是中国古代文人心路历程的写照,虽蕴含仕途坎坷失意的无奈与消极,但为后世树立了忧国爱民、愤世嫉俗、自由洒脱的光辉典范。(有删改)谢谢!为什么说“妙处难与君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