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交流阅读较长课文的方法。2.运用修改符号修改片段。3.照样子写比喻句。4.朗读、背诵独坐敬亭山。教学重点1.结合所学课文,交流阅读篇幅较长的课文的方法。2.了解比喻修辞,学会用有特点的比喻句表达情感。3.积累、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课时安排2课时一、交流平台导语:本单元的课文都很长,这对于我们四年级的同学来讲,阅读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以后,我们还将会阅读更多篇幅较长的文章。那么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较快阅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如何阅读篇幅较长的文章。1.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组讨论交流。过渡:结合本单元所学课文,请同学们交流一下:如何阅读篇幅较长
2、的文章?生1:小英雄雨来全文有六个部分,每部分前面标有序号,故事的内容基本上也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安排的。我们在阅读时,顺序读下去即可。生2:我们家的男子汉每部分还拟了一个小标题,小标题实际上概括了这部分的主要内容。阅读时,这些小标题对我们有帮助。生3:芦花鞋全文各部分之间采用了空行的方式,这样也提醒我们对各部分的内容有一个把握。2.教师小结:这样,今后,遇到类似的文章,大家也要运用这样的方法把握主要内容。我们只要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3.拓展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还可以运用哪些方法。生1:我在阅读过程中,有时还会停下来,思考一下前面的内容,想想讲了什么。生
3、2:有时我忘记了前面的一些内容,就再返回去看一看。4.教师总结:请学生们将交流的记录作整理,分条阅读积累,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能灵活运用。二、词句段运用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改正、增补、删除、调位四种修改符号。(1) 是(改正)号,用来对文句中的错别字、使用不当的词进行改正。(2) 是(增补)号,用来增补文句中漏掉的部分。(3) 是(删除)号,用来删除文句中多余的部分。(4) 是(调位)号,前一个用来调整位置颠倒相邻的部分,后一个用来调整位置颠倒不相邻部分。2.引导学生运用修改符号对课本中的文段进行修改,要明确修改标准。明确:修改后的句子用字、词更准确;前后连接更加流畅;句意表达更准确。3.学生修
4、改后,与同桌交流,然后进行汇报。明确:4.拓展巩固,学生课外可以在自己的习作中选一个片段,进行修改。5.课件出示课本上的两组句子,体会加点部分表达的不同感情。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追上了,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A 怎么也抓不住。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B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讨论交流:生1:A组句将浑身光溜溜的雨来比作“小泥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来的调皮、动作敏捷。句把从水中钻出来的雨来比作“小鸭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来游泳本领的高超,动作轻
5、松自如。生2:B组句中把人的手比作“鹰的爪子”,形容出敌人的凶恶。句中把敌人的眼睛比作“恶狼般的眼睛”,看到让人害怕,形容出德军的凶残。生3:A组中这些加点的词语,表达出了作者对雨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B组中这些加点的词语,形容出敌人的丑恶面貌,让人憎恶。6.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比喻的修辞手法。过渡:上面两组句子实际上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是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在日常生活和语文学习中会经常用到,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明确:比喻是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的构成,必须有两个成分、两个条件。两个成分:一个是所描绘的对象,即被比喻的事物,叫作
6、“本体”或“主体”;一个是用来作比的事物或现象,叫作“喻体”或“客体”。两个条件:一个是本体和喻体应当是不同的东西,有质的差异;另一个是两者之间又有某种相似点。通常情况下,本体比较抽象、深奥,是实际对象感到生疏的;而喻体则比较具体、浅显,是交际对象所熟悉的。比喻句常有比喻词,如“像似的”“像一样”“好比”“是”“变成”“仿佛”“真像”等。用比喻法描写事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用来说明道理,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使人易于理解。运用它可以把陌生的东西变为熟悉的东西,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7.照样子,改写比喻句。过渡:上面我们已经了解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实际上
7、,根据拓展想象本体的特点,我们可以选择相应的喻体;反过来,我们可以用富有特征的事物(喻体)来形容和突出所描写事物(本体)的特征,以表达作者的情感。(1)她跳着轻快的舞蹈。示例:她跳着轻快的舞蹈,像一只美丽的蝴蝶飞舞着,美得让人陶醉。(2)那个小偷远远地盯着柜台里的珠宝。示例:那个小偷像一头饿狼注视圈里的羊羔一样,远远地盯着柜台里的珠宝。三、日积月累1.谈话导入。导语:同学们,李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诗人,我们学过他的不少古诗,大家能背诵出几首吗?(学生背诵古诗,根据学生的背诵相机点拨:望庐山瀑布寄情山水的李白;静夜思乡愁满怀的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重情谊、珍友谊的李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
8、的诗独坐敬亭山。(板书课题)2.读题、解题,简介作者。(1)独:独自一个人。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市北。(2)题意:(我)独自坐在敬亭山上(欣赏风景)。(3)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音律和谐多变,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3.出示古诗,引导学生正确朗读。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4.指名朗读,小组读,男女生读、齐读。5.读古诗,弄懂古诗的大意。(1)词语释义:尽 没有了。 独去 独自去。闲 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厌 满足。(2)诗歌大
9、意:天上的鸟儿都高飞远去了,孤独的云悠闲自在地越飘越远。我静静凝视着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也在看着我,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6.师生互动。(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意、诗情。学生看图说出相应的诗句,加强记忆、背诵。李白去游览敬亭山,首先看到了(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那么孤独,是因为(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我们跟着李白去游览,第一眼看到了(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巧妙地运用了一个拟人句,是(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鸟儿和云朵都离李白而去,只有敬亭山陪伴在他身边(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不用问不用答,一切都在(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2)发挥想象:李白深情地看着敬亭山,轻轻地对它说:(“敬亭山,你知道我多孤独吗?连云和鸟都遗弃我了)”敬亭山深情地看着李白,轻轻地对他说:(“李白,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不会遗弃你!朋友,现在只有我俩在一起,你看我,我看你,我们都很孤独。李白,我真为你感到孤独!”)7.总结。思考:李白的这首古诗主要描写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写?明确:这首诗主要写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和喜爱敬亭山) 的思想感情。8.再读古诗,背诵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