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 声音的奥秘声音的产生【教材分析】声音的产生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第三单元声音的奥秘中的第1课内容。本课属于“物质科学领域”的内容。本课从建构主义和探究教学的思想出发,围绕物体怎样发出声音,一步步揭示有关声音产生的科学概念,引领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实践中开展研究与发现活动,使其学会在“做”中学。本课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通过观察不同的发声物体,比较、归纳出发声物体具有的共同特征:振动,帮助学生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本课首先通过让学生感知丰富的声音,理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学会辨别和描述不同声音所表达的意义;其次,学生通过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制造声音”,并对发声的物体与不发
2、声的物体进行观察、比较,初步将“发声”与“动”联系起来,分析和归纳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建立起“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初步感性认识。最后运用声音产生的概念解释音叉激水和水鼓的现象,同时结合不同动物的发声方式进一步深化概念认识,让学生经历了整个探索求知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学情分析】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声音所传递的各种信息,对声音形成了最直观的感受,生成了不同的生活经验,也从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取了一些有关声音的科学知识,为学习本课奠定了前概念基础。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他们觉得敲打、碰撞、摩擦是物体发出声音的直接原因,物体由于振动产生声音对
3、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他们大多关注的是什么动作使物体发出了声音,而不是发声物体的变化。所以,带领学生探究声音产生的真正奥秘,并且将发声物体振动可视化,实现学生前概念的正确转变,这恰是我们本课教学有价值的地方。【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通过感受丰富的声音,理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2.通过观察比较物体发声时的状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3.通过聆听不同动物的发声,认识动物不同的发声方式。4.知道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科学探究1.通过自主探究,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制造声音”。2.通过探究实验,能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4、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画图的方式表达实验结论。3.能够运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研究结论,解释音叉激水和水鼓的现象。4.能够通过反证法,说明“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2.能够参与到探究实验中,与同学合作交流。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教学重点】观察发声物体发声的共同特征,分析归纳物体发声与振动的关系。【教学难点】将物体发声时的振动现象可视化。【教学准备】教师实验记录表、教学ppt。学生塑料袋、钢尺、音箱、气球、音钹、塑料瓶、泡沫屑、水、水槽、音叉、水鼓。【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5、一、情境导入,感受声音。(3分钟左右)1.上课之前我们先听听录音:(国歌声、鸟鸣声、铃声、汽车喇叭声、婴儿哭声)你听到了什么声音?2.在这些声音中,你对哪种声音最难忘,你想到了什么?小结:声音为我们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正因为有了声音,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阳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奇妙的声音王国,探究声音的奥秘。(板书课题:声音的产生)设计意图引发学生对声音的认识,激发对声音世界的探索兴趣。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师:同学们刚刚听到那么多不同的声音,那你能制造声音吗?如果老师给你们一个保鲜袋,你能采取不同的方法让它发出声音吗?请每个小组先思考再动手试试,看看你们的方法是否可行。(学生实验研究,教师
6、巡视)1.提问:请大家想一想,你觉得声音产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2.学生交流汇报。3.交流:以上都是同学们的看法,是一种猜测。要知道,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发现都原于猜测。要想知道声音究竟是不是因为刚才大家提到的原因产生的,就要通过我们今天的观察与实验才能知道。4.思考:这里有一个塑料袋,你有什么办法让它发出声音呢?5.(示范)学生代表说一说:准备用什么方法让塑料袋发出声音?用一个动词概括是什么?6.全班活动,要求:看谁的发现最多;制造声音时注意声音的大小。7.教师控制:开始!停!8.提问:谁能把你使用的方法展示给大家看?用一个“动词”概括使塑料袋发出声音的动作方式,是什么?9.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7、动词”。10.交流:通过敲、打、拍、吹、摩擦等动作方式都可以使塑料袋发出声音,不同的方式都可以使物体运动产生声音,那么声音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设计意图:“让塑料袋发出声音”这个活动鼓励学生先“思”后“做”,围绕“用了哪些动作方式使塑料袋发出声音”,组织学生通过实践去制造声音,使学生能够在参与中去主动发现,并形成探究问题。本环节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分析和学习,认识到声音的产生离不开力。(二)通过探究不同物体发声的运动,归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1.追问:现在你认为物体必须怎样才能发出声音?2.学生交流讨论介绍实验器材3.谈话:(出示实验器材)为了研究这个问题,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几样实
8、验器材。仔细看看都有些什么?这些物体不动时,它会发出声音吗?你有什么办法分别让它们发出声音呢?4.学生观察实验器材并思考,由学生介绍实验材料,并演示让它们发出声音的方法。讲解实验方法并出示实验记录表5.教师随机指导,完善并讲解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A、摸喉咙(摸着喉咙,发出“啊”的声音,用手感受)B、钢尺(一手在桌边缘按住钢尺的一小部分,一手向下按住钢尺另一端,松开。)音钹 (敲击音钹三下,然后轻轻按在肚子上)气球和音箱(把气球挂在音箱前面,然后打开音箱,观察气球的运动)泡沫和矿泉水瓶 (把泡沫屑放在空的矿泉水瓶中,然后对着瓶口吹,泡沫的运动)6.提问:要想知道这些物品为什么都可以发出声音,我们
9、就要观察研究这些物品发出声音时的共同特点。因此,要注意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和总结:一个物体发声时,它的运动轨迹有什么变化?7.讲解实验记录单并举例示范。活动二:通过探究不同物体发声的运动,归纳声音产生的原因我的猜测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我的验证过程发声物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发声时运动轨迹(画图)摸喉咙如:钢尺音钹气球和音箱泡沫和矿泉水瓶我们的结论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停止,消失。8.实验:按要求进行下面5个发声实验,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并跟着它发声时的运动轨迹来画图,完成记录单。活动中:看,发声物体有什么现象产生?摸,对于现象不明显的发声物体,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它的运动。画,画出发声物体发声时的运动
10、轨迹。说,不发出声音时的状态和发出声音时的状态。9.小组汇报,教师适时作出引导,使学生注意观察发声物体运动轨迹的变化。10.提问:通过这几个活动,对于“物体必须怎样才能发出声音?”你有什么想法?11.学生思考并回答。12.小结:物体受力以后,上、下、前、后、左、右做快速地来回往复运动,我们称之为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有的物体在不发出声音时处于静止的状态,在发出声音时处于振动。13.回看5种物体发声时的现象,指导学生以科学概念“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来重新解释和表达结论。反证:14.谈话:既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那么停止物体的振动,声音就会消失吗?是不是这样呢?怎样改变上面的实验
11、去证明?哪位同学来试试?15.学生示范如何使发声中的音钹、钢尺、气球、喉咙和音箱停止振动。16.交流:通过刚才实验,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17.小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有振动就有声音;振动停止,声音消失。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按要求对5种发声物体进行活动,使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发声物体发声时的现象,并跟着物体发声时的运动轨迹来画图,对记录单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又通过反证使学生认识到振动停止,声音消息,加深学生对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概念认识。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在“做中学”中进行比较与分析五种物体发出声音时现象的共同现象特征,有利于学生得出结论。运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原理
12、,解释音叉激水和水鼓现象1.描述: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这些振动有时还能带来很奇妙的现象(展示音叉和水鼓)2.演示1:依次走到部分同学耳朵边,用锤子敲击音叉的侧面。演示2:用鼓槌敲击鼓面3.提问:你听到了什么?你如何用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这个科学概念来解释?4.学生回答.5.思考1:敲响音叉后,接近水面,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呢?思考2:在鼓的表面倒上一点水,用鼓槌敲击水鼓又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6.教师演示音叉激水。7.播放水鼓表演视频8.追问:物体的振动带来了什么神奇现象?你如何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刚才的现象呢?9.学生汇报。10.小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认识动物不同的
13、发声方式1.谈话:物体振动能够产生声音。那么,大自然中的动物又是通过什么方式发出声音的呢?2.播放视频动物的叫声。3.交流:通过刚才的视频,你了解到了什么?4.学生汇报,教师PPT总结哺乳动物、昆虫、鸟类、蛇类、鱼类发声的方式。5.小结:无论人、动物、还是生活中的各类物体,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提问,使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有利于生动形象的为学生解释自然界动物是如何发声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和本节课“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知识点的前后呼应。拓展应用1.拓展练习1:解释贝多芬的的故事:晚年利用振动感受音乐。2.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3.交流
14、:我们是如何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问题的?4.思考: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声音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呢?关于声音的其他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教学后记】声音的传播【教材分析】声音的传播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节课。在探究过“声音的产生”后,进而研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承接本单元前半部分所学内容。声音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现象,我们每天都会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很难理解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而振动又可以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从而使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本课通过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实验,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学情分析】经过两年多的科学学习,学生
15、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水平和操作能力,有着严谨求实的科学实验态度,对声音的研究也很有兴趣。学生通过前1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在第二节课中,对于声音的传播方式,大部分的学生认为声音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因此学生对于“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出去”有初步的认识。【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四维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知道声音是向各个方向传播的。3.认识耳朵的构造,了解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科学探究1.对比观察,解释实验现象,并能总结概括结论。2. 分组观察纸屏振动实验,在描述现象中建立“因果关系”,类比认识鼓膜的振动。3.联系生活
16、,制作“土电话”。科学态度1.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2.培养学生间的交流,养成与人合作的好习惯。3.认识到耳朵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土电话为什么会传声,从而了解电话的原理。2.体会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教学重点】探究声音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教学难点】解释纸屏振动实验的现象,理解鼓膜的振动。【教学准备】教师课件、视频、真空抽气装置、手机、防水袋、水槽、水、小鼓、鼓锤、纸屏、塑料泡沫小球【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提出问题,导入新课1.师:上课铃响了,校园里的同学都能听到铃声并走向教室,这说
17、明什么?2.学生讨论交流,在教师引导下得出:铃声能穿过空气从四面八方传进我们的耳朵。3.师: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作声音的传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声音的传播。4.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据常见现象引发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探究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的传播(一)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1.师:如果没有了空气,铃声还能不能传播呢?2.学生思考并猜想。3.师:我们来通过这些实验材料验证一下。4.简要介绍实验材料,并说明:把响铃的着闹钟放进抽气盘,然后用钟罩罩住音乐盒用真空机抽出钟罩内空气,使得闹钟处于真空状态。5.师:你们认为在抽真空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 6.生:声音可能会逐渐变小,最后消失。
18、7.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8. 生根据现象得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二)声音在水中的传播1.过渡:那声音在水中能不能传播呢?咱们也来验证一下。2. 简要介绍实验材料,并说明:把播放着音乐的手机放入水中。4. 师:大家预测一下,放进水中后还能听见音乐吗?5. 生预测:能/不能。6.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7.生据现象得出:声音能在水中传播。(三)声音在固体的传播1.过渡:那声音在固体中又能不能传播呢?我们借助教室里最常见的固体桌子来探究一下。2.简要说明实验方法:让几个同学分别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不同位置(表面、侧面和桌脚)上,听一听桌面的敲击声。3.请三位学生上来共同完成实验探究,
19、并谈谈自己的发现。4.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四)归纳概括1.师:在刚才的三个实验探究中,声音无论在气体、液体还是固体中,它都只朝着一个特定的方向传播吗?2.生:不是,是向各个方向传播的。3.归纳概括: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向不同方向传播。设计意图:这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学生在交流时,会意识到操作规范的重要性以及认识到物体都能传播声音。三、分组实验,类比认识1.师:声音通过各种物体传到了我们的耳朵里,耳朵又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2.师:这个奥秘肯定就在耳朵里,所以咱们先来认识一下耳朵的结构。3.出示耳朵结构图,依次介绍各个结构的名称及基本特点。(视频)4.师:你们认为声音
20、可能是怎样在耳朵里传递的?5.生猜测声音在耳朵里的传递路径。6.师:想要知道耳朵内究竟是怎传播声音,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实验,看看你们能不能从中得到启发。7.教师简要说明实验方法并强调实验要求,学生分组开始实验并观察现象。 8.生交流汇报,师相继引导学生详细描述 “敲鼓屏振动小球振动” 的现象,在现象中建立起“因果关系”。9.师:其实这里的纸屏就相当于耳朵里的什么?10.生:鼓膜。11.师:那现在你们能不能说出声音在耳朵里是怎样传播的了?12.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试着回答:声源以声波方式传出,由耳廓收集进入到外耳道,引起鼓膜的振动,再把振动传给听小骨,听小骨振动引起耳蜗里液体的振动,再传到听神经,听神
21、经再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13.师总结:所以声音在耳朵里的传递路径是:声源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14.视频播放:我们怎样听见声音的,更形象直观建立联系。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材料和文字材料,让学生了解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并借助“纸屏”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鼓膜的作用。四、拓展运用,做“土电话”1.过渡:其实为了更好的研究声音的传播,在生活中我们有很多小发明,而“土电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老师想让大家都做一个会动手的小科学家,所以接下来我们每个人都来学一学:如何做一个“土电话”。2.课件展示“土电话”的制作方法,并相应演示。3.师:今天回家后请大家制作一个“土电话”,并思考
22、对比:(1)比较长的“电话线”和短的“电话线”“通话质量”的差别 (2)比较松的“电话线”和紧的“电话线”“通话质量”的差别。 下节课咱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设计意图:希望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利用掌握到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继续进行“声音”的探索。【教学后记】不同的声音【教材分析】学生每天感受各种各样的声音,虽然这些声音都出自物体的振动,然后这些声音又以声波的形式,从各个方向传到耳朵,被人体感受到。但是这些声音有哪些具体的区别,为什么会产生差异,却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提到的问题,特别是在音乐课上,这些问题更加凸显。本课继前两课研究与学习的基础上,引领学生研究并解答这些问题,使学生获得
23、一个较完整的对声音的认识。 通过制造不同音量和音调的声音,分析音量大小和音调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解释不同声音背后的秘密。【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两年多的科学学习经历,对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也有了清晰的认识,音乐课上对于音量和音调已有认识,也清楚每个人的嗓音不同,这些为分析影响音量和音调的相关因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同学之间的声音的不同,发现不同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点。 2.制造强弱不同的声音,结合有关现象,分析音量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3.制造不同高低的声音,结合有关现象,分析音调的高低跟什么因素有关。4.识别什么是噪音,列举噪音的危害以及保护耳朵的方法。【教学重点】
24、了解声音存在音调和音量的区别【教学难点】知道振动的变化会使声音的高低强弱发生改变。【教学准备】教师课件,视频。学生小皮鼓、三角铁、瓶子、不同长短的管子、铝片琴【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想不想玩游戏?(想)2.师:那我们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猜猜猜的游戏。游戏开始的时候请所有同学把眼睛闭上,老师拍到肩膀的同学大声说出:猜猜我是谁?3.师:游戏结束,请同学们睁开眼睛。同学很棒都猜对了。但是老师很困惑,你们是根据什么猜的这么准确呢?(生1:每个人的声音都不一样。生2:的声音很细。生3:的生音很高.)4.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思考的也很认真。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嗓音。(板
25、书:音色)真的非常奇妙,那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来揭开不同的声音的神秘面纱。(板书:不同的声音)设计意图:通过猜声音的游戏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游戏结束后引发学生思考是根据什么猜出的。有的学生会直接说每个人的声音都不相同,有的同学会具体从声音的音调特征来说明。 但是学生对于声音的好奇心不是音色就可以解释清楚的,出示课题带领学生一起揭秘不同声音的面纱。 二、制造声音探究影响发出不同音量的相关因素1.师:(放一段相同的音乐,放两次强弱不同)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有什么不同?生:声音大小不一样。师:我们科学上把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板书:音量)(一)探究一:制造两种音量不同的声音1.师:老师这里有一
26、个任务,你们想不想试一试?试着使小皮鼓和三角铁分别发出两种不同音量的声音,你可以怎样做? (板书:音量)生:用不同大小的力气敲。(学生活动)师:探究开始,请同学安静认真观察。师:探究结束了,你有什么发现?师:那你们发现为什么小皮鼓和三角铁可以发出不同音量的声音啊呢?2.师:请同学认真观察小皮鼓和三角铁在发生不同音量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学生活动)(探究二结束才有结论)(二)探究二:给进行曲打节奏1.师:同学们顺利完成探究一,老师这里还有第二个探究(播放一首进行曲)请同学们随着音乐的起伏,根据音乐的节奏击掌。2.师:通过以上两个活动你觉得要发出大小不同的声音,关键是什么?(小组讨论)3.生:用力的
27、大小造成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不同。4.师:同学们很棒,顺利完成探究二。接下来我们欣赏两段钢琴曲。 设计意图:通过制造强弱不同的声音对音量有了感性的认识,再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假设。通过挑战二带领学生体会不同强弱的声音在什么情况下产生,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对音量的认识。 三、制造声音探究影响发出不同音调的相关因素2.师:你会制造音调高低不同的声音吗?现在提供给你们器材,水量不等的瓶子、铝片琴、长短不同的管子。想想看,怎么去做?(先思考怎样制造高低不同的声音,然后再动手做。)分组实验。3.师:友情提醒:用相同的力去做下面的实验,使它们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28、:敲击水量不等的瓶子,敲击铝片琴,长短不同的管子,找出最高音和最低音。完成活动手册上的内容。研究高低不同的声音。研究方法什么情况下发出的音量最高水量不等的瓶子水量越少。铝片琴铝片琴越短。长短不同的管子管子越短。我发现,音调的高低与物体的形状有关,-短、细、薄、 紧的物体-发出的音调高,-长、粗、厚、 松的物体-发出的音调低。4.师:通过以上实验得出什么结论?音调的高低有什么因素有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的形状)有关。5.师:发出音高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发出低音的物体呢?(短、细、薄、 紧的)物体发出的音调高,(长、粗、厚、 松)的物体发出的音调低。6.师:同学们,想不想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用长
29、度不同的塑料管,制作小乐器,合奏一段音乐,比一比,哪个小组先完成任务。设计意图: 学生带着任务制造不同音调的声音,在制造高低不同声音的过程中学生不难发现物体越短音调越高。最后用长短不同的管子演奏乐曲,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一步感知不同长短的物体可以发出音调高低不同的声音。 四、噪音的来源、危害以及保护听力的方法1.师:音乐非常的美妙,听起来很舒服,你有听过让你不舒服的声音吗?(喇叭声.) 师:其实这些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就是噪声。(出示噪声相关资料)请同学们阅读2.师:通过阅读你发现了什么?(噪音的危害)3.师:听力非常的重要,请你结合上面学习的内容,谈一谈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小组讨论)4.
30、生:不随便挖耳朵,不长时间带耳机,不制造噪音,必要的时候可以带耳罩保护.设计意图: 阅读资料也是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所以出示噪音相关资不仅可以训练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科学的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对噪音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丰富了科学学习方式,提高科学学习的效率。 五、课后拓展应用:自制乐器师:请你利用身边的物品制作一件简易乐器,试着演奏一段乐曲小星星。(每小组发一张乐谱)首先设计思考:个人思考,小组交流制作乐器的方法。接着合作制作:根据设计制作简易乐器。最后交流评价:在交流评价中,突出运用有关概念解释现象,并关注学生的合作能力发与创作思维的运用。下节课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评比。【教学后记】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