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深圳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语文 试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3092363 上传时间:2022-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深圳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语文 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1-2022学年深圳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语文 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1-2022学年深圳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语文 试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1-2022学年深圳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语文 试题(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1-2022学年深圳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语文 试题(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2年深圳市普通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共10页,卷面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留存试卷,交回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一些商业网站、移动新闻客户端,包括直播平台、浏览器、搜索引擎、影

2、音软件等新媒体平台,都在运用算法这个“读心术”为用户量身打造信息,创造出一种新的个性化阅读体验,信息获取已经从“大海捞针”进入“私人定制”模式。不过,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价值和利益的天平上,算法成了利益的砝码,一切围着流量转,唯点击量、转发量马首是瞻,“标题党”泛滥,导致价值取向跑偏,内容沦为附庸。 在“网红爆款”刷屏的网络世界,用户的注意力成为最稀缺的资源,“10万+”的阅读、百亿量的点播成为竞相追逐的“眼球经济”。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一些新媒体平台打着定制服务、精准推送的幌子,让算法变成了打擦边球的工具。无论是有心搜索一个词条,还是无意点开一个链接,千篇一律的同质化信息,形形色色的商业广告

3、,铺天盖地的流言蜚语,打着个性化推荐的旗号粉墨登场,一股脑儿、无休止地推送过来,让广大用户被迫接受.这就好像捅了马蜂窝,各种信息瞬间扑面而来,让用户在算法的“牢笼”里被蜇得“遍体鳞伤”. 先进技术原本应该带来的是阿里巴巴的宝库,而不是潘多拉的魔盒。技术再怎么变,传播渠道再怎么变,内容为王的地位没有变,也不会变。离开权威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 一云支两开权风合 积极健康向上的信息内容,再强大的算法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些新媒体平台口声称自己只是“新闻的搬运工”,结果让大量来路不明、藏污纳垢的信息横行在网络空间.搬运”什么要讲规矩、讲责任,决不可任性为之,更不能以满足用户个性需求的借口去搪塞.

4、行生于己,名生于人。算法隐藏着设计者的立场。有的新媒体平台频繁地调整改变算法,这是技术的创新吗?当然不是,无外乎是利用算法实现最大推送量,获得最高点击率,说到底是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新媒体平台应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担负起与媒体角色相对应的社会责任,饮水思源,回报社会,造福人民。内容推送少不了“总编辑”,算法再精良也要装上“安全阀”。要提高平台使用透明度,畅通用户的设置渠道,将信息的选择权还给用户,不能让“劣币”驱逐“良币”;要加强内容把关,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强化价值引领,以“人工推荐+智能筛选”来优化推送方式,大力传播和弘扬主流价值,不能让“有意思”代替了“有意义”。 (摘编自羽生不

5、能让算法决定内容) 材料二: 在各类资讯铺天盖地的今天,基于算法的个性化推荐可以根据用户的偏好,推荐其最喜闻乐见的资讯,降低信息过载,提高阅读效率。然而个性化推荐也常常夹带“私货”,鱼目混珠,甚至会给用户带来认知风险。以新闻和评论为例,个性化推荐的结果是每个人收到的资讯都是为其量身定制的,像一份“个人的报纸”。这必然导致每个人都只能看到越来越多自己偏好的信息,其他信息则被屏蔽,如同自己吐丝把自己包裹起来,导致思想的偏狭,这种现象被称为“信息茧房”。 当然,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因为“信息茧房”的出现,就限制人工智能和信息科技的发展和使用。用户提高自身信息素养,是从容应对个性化推荐新生态,避免受困于

6、“信息茧房”的主动举措。 提高信息素养首先要着重培养“信息意识”。在个性化推荐如此普及的环境中,理解、甄别各种推荐信息的自觉和能力非常重要。当用户在购物网站寻找一个商品时,推荐列表中可能夹带着额外付费的商品;当用户打开视频手机应用时,推荐视频中可能夹带着软广告.良好的信息意识能让用户在第一时间自觉地判断推荐信息的真伪与价值,从而在面对推荐列表时,作出正确的选择,做好自己的“把关人”。 善用个性化推荐服务是提高信息素养的另一个方面。用户利用各类信息平台、工具和资源解决复杂问题,其中就包括利用个性化推荐服务。用户的搜索、浏览记录,点赞、转发等行为是算法确定用户偏好和需求的依据。用户通过积极主动地挑

7、选信息的来源、传播渠道和内容,能够为算法提供精准推送的依据,克服信息过载,从而高效获取、处理、分享信息。 科技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推动与冲击、便利与安全之间的矛盾始终共存同在。作为科学技术进步的一部分,个性化推荐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而用户提升自身信息素养,是应对个性化推荐新生态的关键所在。 (摘编白熊璋加强信息素养教育,从容应对个性化推荐的新生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用户获取信息变得更精准便捷,但同时也出现了内容质量低下等问题。 B.为了实现定制服务、精准推送,并获得用户的注意力,新媒体平台使算法彻底沦为了打擦边球的工具

8、。 C.用户的偏好既是基于算法的个性化推荐为其量身定制推送信息的依据,也是造成“信息茧房”的原因之一。 D.科技的进步带来了便利与安全的矛盾,用户提升自身信息素养有助于其从容面对个性化推荐新生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算法仅仅用于追逐商业利益,平台用户就可能会被推送大量同质化、商业化或者虚假化信息。 B.先进的技术应服务于传播客观公正、积极健康的内容,不负责任的“搬运”会导致网络藏污纳垢。 C.追求经济效益的新媒体平台无法担负起媒体的社会责任,难以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不能强化价值引领。 D.受困于“信息茧房”的用户可能会失去接触更广阔的信息领域的机会,导致信

9、息窄化、认知固化。 3.下列对材料论证特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运用大量事实论据,批判一些平台忽视内容、滥用算法的做法,体现了说理的针对性。 B.材料二辩证分析了基于算法的个性化推荐服务的弊端与好处,认为其对于用户而言利大于弊。 C,材料一中“读心术”“牢笼”“安全阀”使用了比喻论证,使说理形象化,更易为读者接受。 D,两则材料都认为应扬长避短地使用算法,从而使其更好地服务用户,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立场。 4.两则材料都能“对症下药”,针对个性化推荐存在的弊病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58题。 青

10、春之歌(节选)杨沫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 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 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 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息! 天刚亮,林道静就起来了。估计江华还在睡觉,她一个人走到学校附近的旷野里,一边散步一边唱着五月的鲜花。 她采了一大把二月兰和几枝丁香花,分放在两只玻璃瓶里,灌满清水去找江华。她蹑手蹑脚,怕吵醒他,可是隔着门缝一望:江华已经起来了,正低头看书。 他一回头,起身问道:“为什么不进屋来?手里拿着什么?” 道静不好意思地把花瓶放在小桌上,说:“老江,你一定笑话我,可是我很喜欢花,刚摘来的。” 江华抱起瓶子闻了闻,点头笑道:“真香!美好的东西人人喜欢,你为什么认为我不喜欢呢?” “老江,这回碰

11、到你,多高兴!我知道的事真太少啦,许多问题了解得似是而非你以后可真要多帮助我。你参加革命好多年了吧?” 江华笑笑说:“不久以前我还在煤矿上呢。” 一句话好像响雷般落在道静的心上。她摆弄着衣角,小声说:“口头上我也知道你们工人阶级能干、有力量,可是,心里老江,我对你说真话,我还是觉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今天,我才明白了我自己空空洞洞的绣花枕头。” 江华笑了。 “道静,你和学生们的家长,比如像那些做工的、种庄稼的学生家长有来往吗?”江华又问道。 “没有,”道静不安地回答,“我真的没有想到这上头。有了时间,我只是读些书。”江华沉思的目光紧对着道静:“以后,通过学生,你多跟一些工人农民的家庭来往来往

12、,交交朋友吧。这些人跟你过去来往的人可不一样,有意思得很.” “对!”道静说,“我有时也想跟这些人谈话,可就是不知谈什么好好像没什么可说的。”江华对着墙上挂着的白胡子托尔斯泰的照片看了一会儿,然后才回过身说:“道静,我看你还是把革命想得太美妙,倒挺像一个浪漫派的诗人我很希望你以后能多和劳动者接触接触。他们柴米油盐、带孩子、过日子的事知道得很多,实际得很。你也很需要这种实际精神.”每天江华都是早出晚归。这晚,江华一直没回来,挨到后半夜,她才听见窗纸轻轻响了几下,接着一个低声在窗外喊着:“道静”道静迅速跳起来,把灯捻亮,开了屋门。江华穿着破烂的农民服装,浑身沾满了泥水,闪身进屋,道静屏住呼吸捻小了

13、灯,轻轻走到江华身边,就着窗外透进来的薄明的月光,只见江华的右肩臂上有湿漉漉的红红的一大片。“你你受伤啦?”道静的声音又低又慌悚,“叫谁打的?”“你想,还有什么人!”江华靠着椅子休息了一会儿,渐渐恢复了从容,“没想到事情变化得这么快,怎么样,你愿做些实际工作吗?”“当然,可是老江,请你告诉我”想到一个久已压在心头的问题,道静的心跳得更快了,低声地问,“请你告诉我你是共产党员吗?”“怎么样?”“我,我你可以介绍我参加党吗?”江华的头紧紧靠在墙上。他盯着道静,苍白的脸上露着微微的笑容:“你会懂得考验这两个字的意思,道静,你要经得起考验,党是会给你打开大门的。”他轻轻地咳嗽两声,头无力地垂在桌边。过

14、一会儿他又抬起头来看着愣在身边的道静,声音里忽然充满了兄长般的慈爱,“别难过!以后你会有机会参加的.现在,要做点实际的工作。你在学生和同事当中还没有进行过工作,学生家长的工作也还没做,我走后要开始做”他扶着桌沿站起身来,望了望窗户纸-东方已经发白.他最后一次低声嘱咐着她:“要大胆,又要细心,要尽量团结教职员。我相信你会做出成绩来的。好,趁着天不亮,我要走了.你把我的提包拿过来,我换件衣裳.”东西;道静的心却又慌又乱像滚开的水.看见他把血衣脱下来,卷了个卷;看见他镇静地用一只手洗了脸,从容不迫地收拾着“你真要走?伤口还在流血.”“不要紧,”江华微笑的嘴唇白得没有血色,卫团包围了。我冲出来时挨了一

15、枪.不过不要紧。现在情况很严重,我要赶快到别处去.”“昨夜我们正开着会,被县里派来的保“你还回来吗?”道静的嘴角浮上希望的苦笑。江华只是大步走着,走到一个三岔路口,站住脚:“道静,不必这样心肠软斗争就是残酷的你回去吧.”她果果地站在一棵大柳树下思索着,望着那高大的身影一点点消失在迷蒙的晨雾中了.她慢慢低下头去,好像祷告似的在心里默默祝念:“同志,平安.希望你还回来.(有删改)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小说中两人的对话可以推知,林道静是学校的一名青年教职员,而江华则以隐藏的身份从事革命工作。B.“摆弄着衣角,小声说”反映了林道静因江华的话而反思自己,为自己的“空空

16、洞洞”感到惭愧的心理。C,林道静用“参加革命好多年了吧”打听江华的来历,而江华以“在煤矿上”巧妙回避,表现了他的老练。D.江华让林道静多和工人农民家庭来往交友,指出劳动者常拥有实际精神,可见他有联系工农的工作经验。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篇引用五月的鲜花歌词,表达了林道静对革命志士的崇高敬意,也为后文她走向革命做铺垫。B.小说称呼反映人物关系的变化,林道静对江华的称呼从“老江”到“同志”,表明二人革命情谊的升华。C.“昨夜我们正开着会”等内容采用补叙手法,交代江华受伤的经过,揭开前文“还有什么人!”的悬念。D.小说的环境描写具有暗示性,如“东方已经发白

17、”暗示革命形势有了转机,“迷蒙的晨雾”暗示江华前路凶险。7.小说是如何塑造江华这一革命者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8.小说展现了以林道静为代表的青年知识分子走向革命的过程。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2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文本一:太宗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播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有言征阿党亲成者,御史大夫温彦博案验无状,奏曰:“征为人臣,须存形迹,不能远避嫌疑,遂招此谤、虽情在无私,亦有可责,”帝令彦博让征,且曰:“自今后不

18、得不存形迹。”征入奏:臣闻君臣协契义同一体不存公道唯事形迹若君臣上正同遵此路则邦之兴丧或未可知 帝瞿然改容:“吾已悔之。”征再拜曰:“愿陛下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帝曰:“忠、良有异乎?”征曰:“良臣,稷、契是也;忠臣,龙逢、比干是也。良臣使身获美名,君受显号,子孙传世,福禄无疆;忠臣身受诛夷,君陷大恶,家国并丧,空有其名。以此而言,相去远矣。”帝纳其言。太宗宴丹霄楼,酒酣,曰:“魏征、王,昔在东宫,尽心所事,诚亦可恶。我能拔擢用之,以至今日,足为无愧古人。然征每谏我不从,发言辄即不应,何也?”征对曰:“臣以事有不可,所以陈论,若发言辄应,便恐此事即行。”帝曰:“但当时且应,更别陈论,岂不

19、得耶?”征曰:“昔舜诫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若臣面从陛下,方别陈论,此即退有后言。”帝大笑曰:“人言魏征举动疏慢,我但觉妩媚,适为此耳。”征拜谢曰:“陛下导臣使言,所以敢然;若不受,臣敢数批逆鳞哉!_”(摘编自旧唐书)文本二: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

20、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选自谏太宗十思疏)9.下列对文本一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臣闻君臣协契义/同一体/不存公道/唯事形迹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邦之兴丧/或未可知/B.臣闻君臣协契/义同一体/不存公道/唯事形迹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邦之兴丧/或未可知/C.臣闻君臣协契义/同一体/不存公道/唯事形迹/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邦之兴丧/或未可知/D.臣闻君臣协契/义同一体/不存公道/唯事形迹/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邦之兴丧/或未可知/10.下列对文本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阿

21、党,结党营私,徇私枉法。文中是指有人举报魏征偏袒亲戚,有违法之嫌。B.东宫,太子住的地方。文中代指李建成,魏征在被太宗重用之前曾经侍奉他。c.三驱,王者田猎之制。指田猎的时候设三面网,留一面不设,以便捕获猎物。D.垂拱,垂衣拱手,不亲理事务。文中指国君无须多费力气,就可治理好天下。1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温彦博查办魏征被谤之事,尽管查无实据,他依然认为魏征行为失当,理应受责。太宗先接纳了温彦博的意见,后经魏征辩驳,才醒悟过来。B.魏征希望做良臣而不做忠臣。在他看来,良臣不仅有美名,而且使国君显扬;忠臣却难逃身死国灭、徒留空名的下场。太宗认可了他的观点。C

22、.面对太宗“发言辄即不应”的质疑,魏征引用舜的话进行回应,认为“退有后言”不合先贤要求,太宗虽然认为他举止轻慢但还是称赞他。D.魏征向太宗谏言,治国应当“十思”,弘扬“九德”,让臣子各尽其能,才能达到垂拱而治的境界,这体现了魏征直言敢谏、公忠体国的品格。12.把文本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陛下导臣使言,所以敢然;若不受,臣敢数批逆鳞哉!(5分)(2)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5分)13.太宗与魏征为何能形成和谐的君臣关系?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赤壁怀古 苏辙新破荆

23、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千艘已共长江险,百胜安知赤壁焚?觜距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古来伐国须观衅,意突成功所未闻。 注帮距:禽鸟的嘴和爪甲。比喻决胜的武力、武器或力量。观衅:窥伺敌人的间隙。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所写之事与赤壁赋“破荆州,下江陵”所依据的历史事实基本相同。B.第三句紧承上句士气如云的场景,写千般战船横布长江,突显曹军雄壮气势。c.“安知赤壁焚”强调了曹军在赤壁的意外惨败,并与结句“未闻”形成呼应。D.颈联写曹操仰仗自身的强大实力执意决战,终于确定了在三国中的霸主地位。15.苏辙此诗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了“赤壁之战”的古事,

24、但苏辙旨在议论,苏轼旨在抒情,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2)_,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荀子劝学)(4)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用 , “描绘春游时沐浴吹风的欢愉图景,得到孔子赞许。(5)杜牧阿房宫赋中“ , ”两句警示后人不要重蹈秦人覆辙。(6)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 ”含意丰富,既写出了秋月秋水清澈明亮的景色之美,又表达了作者光明磊落的高尚人格。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

25、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近年来,现实题材电视剧播出热度和社会关注度一直_它从社会热点、民生关切中获取创作灵感,将人们关注的教育、医疗、住房、生育、养老等话题作为创作主题,并从微观个体的视角进行电视艺术演绎,因而能够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引起情感共鸣,有置身剧中的代入感。现实题材电视剧展现了微观个体与伟大时代的“双向奔赴”。如人世间作为一部以当代中国历史为背景的时代剧,以周秉昆一家几十年的经历为主要内容,通过普通人物的命运展现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它不仅让宏大叙事通过具体细节变得可知可感,也通过艺术的方式揭示出时代进步的 _,即每个人的拼搏奋斗,汇聚成了推动时代前行的强大合力 。得

26、益于当今中国正在发生的伟大变革为文艺创作提供了的 资源。文艺创作者应深入人民群众,才能领悟人民心声,塑造更多为世界所知的中华文化形象,向世界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句,全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节节攀升奥秘现实题材电视剧的流行源源不断B.居高不下奥妙流行的现实题材电视剧取之不尽C.居高不下奥秘现实题材电视剧的流行取之不尽D.节节攀升奥妙流行的现实题材电视剧源源不断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因而能够让观众有置身剧中的代入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情感共鸣。B.因而能够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情感共鸣,有置身剧中的代入感。C.因而观众

27、能够有置身剧中的代入感,在不知不觉中引起情感共鸣。D.因而观众能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情感共鸣,有置身剧中的代入感。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请结合小说红楼梦的前五回,完成1920题。19.红楼梦开篇第五回以判词预示人物命运,体现了红楼梦“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独特写法。下列对相关判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判词先以“荷花”暗示香菱其名,再预言其一生坎坷的命运。B.“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判词将钗黛并立,运用典故赞美林黛玉、薛宝钗同是德行贤淑、才华出众的女子。C.“桃李春风结子完,

28、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判词以谐音暗示李纨其名,评价她虽有美名也不过是他人笑谈。D.“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判词以“凡鸟”指王熙凤之“凤(鳳)”字,赞其才华,也叹其命运。20.红楼梦前五回幻境与现实交织,亦真亦假,真假难辨,这给读者带来了不小的阅读障碍。但作为小说的总纲,前五回对后文故事的展开具有重要作用。请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6分) 四、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单手拿锅,颠锅甩勺,像个大厨近日,一段小女孩“魔性”的炒菜视频在网上热传。她叫孙佳瑞,父亲是一家农家菜馆老板兼厨

29、师,平日工作繁忙。她看在眼里,课余主动帮忙点菜、收盘子、洗碗,又缠着父亲学做菜。苦练两年多,如今才10岁的她,能熟练做出五十多道家常菜,也十分享受做菜的乐趣.佳瑞还成为学校美食课的小老师,她教得开心,同学们也学得高兴。她的班主任说:“孙佳瑞身上有许多闪光点,值得大家学习,”校刊时评栏目以“孙佳瑞,好样的”为话题征集稿件,请你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投稿,与同学们分享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一、 现代文阅读(一)1.B。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一些新媒体平台打着定制服务、精准推送的

30、幌子,让算法变成了打擦边球的工具”一句可知,是一些新媒体平台使算法变成了工具,而非选项所述“新媒体平台使算法彻底沦为了打擦边球的工具”。2.C。根据材料一第四段“新媒体平台应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担负起与媒体角色相对应的社会责任”可知,追求经济效益和坚持社会效益并不矛盾,坚持两者统一的新媒体平台能够担负起媒体的社会责任。3.B。材料二辩证分析了基于算法的个性化推荐服务的弊端与好处,但是没有指出其利大于弊。4.材料一针对新媒体平台滥用算法导致个性化推荐内容质量低下的问题(1分),提出平台应提高使用透明度,畅通用户的设置渠道,将信息的选择权还给用户(1分),并要加强内容把关,坚持正确舆论导

31、向,强化价值引领(1分)。材料二针对用户困于个性化推荐带来的“信息茧房”的问题(1分),提出用户应培养理解、甄别各种推荐信息的自觉和能力的信息意识(1分),并主动、积极地挑选信息的来源、传播渠道和内容(1分)。 (二)5C。林道静询问江华“参加革命好多年了吧”,其中包含对江华的好奇,也含有敬重之意。江华的回答也并非“回避”。6D。“暗示革命形势有了转机”属于过度解读;“迷蒙的晨雾”蕴含的是林道静对江华的担忧。7形象(外貌和神态)描写。小说中多次写到江华的“笑”,刻画出江华自信沉稳的形象。小说写江华“穿着破烂的农民服装”,突出了江华的机智,善于斗争。言行(语言和行动)描写。从江华对林道静的对话中

32、可以看出他的真诚、稳重,对革命事业赤忱热爱,对敌人嫉恶如仇。江华受伤后,“把血衣脱下来,卷了个卷”“用一只手洗脸”等动作突出了他的镇定,刻画出一个勇敢坚毅的革命英雄形象。对比衬托。小说在与林道静浪漫幻想的对比中刻画江华的注重实际;通过林道静的成长衬托他富于革命经验。(每点2分,共6分)8她本身对革命者充满敬意,但所知有限,通过与江华的交往逐渐了解革命者真实的一面,与革命者建立深厚的友谊。她以前看重读书人而轻视劳动者,如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接受了江华要她接近劳动人民、培养实际精神的教导。她本来是一个柔弱的女子,在目睹江华受伤仍坚持斗争之后,对革命斗争的残酷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变得更加坚强。(每点

33、2分,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9.D。10.C。三驱指田猎有度,不过分捕杀,体现好生之德。11.C。根据原文,是有人觉得魏征举止轻慢,太宗反觉其可爱。12.(1)陛下引导我让我说,所以我敢于这样(进谏);如果陛下不接受,我怎敢多次触犯皇上的尊严呢!(“然”“敢”“数”各1分,句意2分)(2)何必劳费心神、苦苦思考,代替下属管理事务,役使聪明的耳目,损害无为而治的大道呢!(“司”“役”“亏”各1分,句意2分)13.二人君臣相得,互相欣赏。魏征正是太宗所需的人才,魏征能经世治国,知无不言,且言而有理,帮助太宗改进不足;太宗也正是魏征所需的君主,太宗能励精图治,主动咨询治国得失,愿意虚心纳谏

34、,帮助魏征实现做良臣的愿望。(每点2分,共6分。)(二)14.D。曹操“确立了在三国中的霸主地位”理解有误。 15.苏辙从曹操的失败中得出结论,认为自古以来攻伐他国需要等待时机、准备充分,想要突然成功是不可能的。苏轼借追忆周瑜的功业来抒发自己年华老去、功业未成的感慨。(每点3分,共6分) (三)16.(1)周公吐哺(2)无边落木萧萧下(3)金石可镂(4)浴乎沂,风乎舞雩(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6)表里俱澄澈 三、语言文字运用(一)17.C。节节攀升:指地位、职位、业绩等不断向上提高。居高不下:形容某种情况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或者状态,没有下降的趋势。播出热度、社会关注度应该是

35、“居高不下”。奥秘:深奥而神秘。奥妙:(道理、内容)深奥而微妙。艺术方式揭示出的应该是时代进步的神秘之处。“现实题材电视剧的流行”的主语是“流行”,“流行的现实题材电视剧”的主语是“现实题材电视剧”,根据上下文,“现实题材电视剧的流行”更为恰当。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取之不尽:形容物质或精神的原料极其丰富。“资源”应该是取之不尽。18.A。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1.从逻辑上而言,应先有代入感,再有情感共鸣。2.以“观众”为主语,“引起”与“情感共鸣”动宾搭配不当,应用“产生”一词。 (二)19.B。应是运用典故分别赞美薛宝钗的德行贤淑和林黛玉的才华出众。20.前五回暗示情节发展走向,比

36、如“还泪说”暗示了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为后文情节发展提供合理性,如交代了林黛玉和薛宝钗进贾府的原因,让宝、黛、钗三人的相聚合理自然;展示社会环境,提供故事背景,通过林黛玉进贾府描写贾府环境,通过“护官符”写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展示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介绍主要人物及关系,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暗示人物命运,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暗示了众多人物命运的发展和结局。(1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四、写作(60分)21. 作文同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文言文参考译文:太宗即位,励精图治,多次把魏

37、征召到卧室里,单独询问治国施政的得失。魏征很有治理国家的才干,性情又耿直,从不退缩屈服。太宗与他谈论,总是欣然接受他的意见。魏征也为遇到赏识自己的君主而喜不自胜,于是把心里的想法全部说出来,毫不隐瞒。有人诽谤魏征包庇自己的亲戚,御史大夫温彦博去查办,结果查无实据,温彦博向太宗奏道:“魏征作为一个臣子,应该遵守礼法规矩,他不能远避嫌疑,以致遭受这些没有根据的诽谤。虽然没有私情,也应当受到责备。”太宗叫温彦博去责备魏征,并说:“从今以后,行为不得不遵守礼法规矩。”魏征入朝上奏太宗说:“我听说君臣一心,如同一个整体。置国家大事于不顾,一味追求行为显露痕迹,如果君臣上下都共同遵循这条道路,那么国家的兴

38、衰就难以预料了。”太宗大惊失色说:“我已经悔悟这件事了。”魏征又拜两拜说:“愿陛下让臣做良臣,不要让臣做忠臣。”太宗说:“忠臣、良臣有不同的地方吗?”魏征说:“稷、契就是良臣,龙逢、比干就是忠臣。良臣使自身获得美名,君主得到光耀的称号,子孙世代相传,福禄无边。忠臣自身遭祸被杀,君主陷于愚昧、凶暴的境地,国破家亡,只得到一个忠臣的空名。从这说来,忠臣、良臣相差就远了。”太宗深深接纳了他的观点。太宗在丹霄楼设宴,酒兴正浓时说:“魏征、王圭,从前在东宫,尽心侍奉隐太子建成,当时那么忠心也确实可恶。我能提拔任用他们,以至今日,足以说明我无愧于古人了。但魏征每当他进谏我没有听从时,我说话他就不马上回应,这是为什么呢?”魏征回答说:“臣认为事情有不合适的地方,所以才进谏,如果陛下不听规劝而臣马上答应,那恐怕事情就会照样施行。”太宗说:“只管当时答应,有机会再另外陈述意见,难道不行吗?”魏征说:“从前舜告诫群臣说:你们不要当面顺从我,退下后又有话说。如果臣当面顺从陛下又找机会陈述意见,这就是退下后又有话说”太宗大笑说:“别人说魏征举动粗野、傲慢,我却觉得可爱,正是因为这些啊。”魏征拜谢说:“陛下启发引导臣让臣说话,所以臣敢于进谏,如果陛下不接受臣的进谏,我怎么敢多次触犯皇上的尊严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2022学年深圳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语文 试题(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