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内容专项练习题一、填空1.在跨学科学习中,三、四年级的学生可以尝试运用科学、艺术、信息科技等相关知识和技能,富有创意地设计并主动参与()、()、()等校园活动。2.五、六年级的学生在跨学科的学习中,积极参加校园文化社团,参与学校和社区举办的戏曲、书法、篆刻、绘画、刺绣、泥塑、民乐等相关文化活动,体验、感知、传承(),运用多种形式分享的()和().3.应设计(阅读、讨论、探究、演讲、写作)等多种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发现、思考、探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4.第二学段,可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知道事实与观点的不同。5.评价要关注学生在问题研究过程中的交流、研讨、分享、演讲等现场表现,以及活动过程
2、中产生的文字、表格、统计图、思维导图等学习成果,要特别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和思维的方法).6.应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在不同学段创设适宜的(学习主题)和(学习情境).7.第一学段(生活真奇妙)、(我的小问号);8.第二学段(大自然的奥秘)、(生活中的智慧)、(我的奇思妙想);9.第三学段(社会公德大家谈)、(奇妙的祖国语言)、(科学之光)、(东方智慧);10.第四学段(生活的感悟)、(探究与创造)、(艺海拾贝)、(理性的声音)等事。将文本阅读和自主探究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表达和交流空间。1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其中第一层设(语言文
3、字积累与梳理)1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2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12.(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13.整本书阅读教学,应以学生(自主阅读活动)为主,引导学生了解多种阅读策略,运用(浏览)、(略读)、(精读)等不同阅读方法。14.整本书阅读设计、组织多样的
4、语文实践活动,如(师生共读)、(同伴共读)、(朗诵会)、故事会)、戏剧节),建立读书共同体,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经验。二、单选题1.第一学段,重在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引导学生多观察相似事物的异同点,多问为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充分表达,以(D)为主。A.指导B.引导C.批评D.表扬2.第三学段,应引导学生分析证据和观点之间的联系,辨别总分、并列、因果等关系,(A)地表达自己的观点。A.有条理B.大声C.不顾他人D.谦虚3.应鼓励学生借助(B),自主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拓展思路,支持自己的思考和论说。A.课外书B.现代信息技术C.老师D.字典三、多选题1.第一学段学习内容可以阅读(AB
5、C)A.有童趣的图画书等浅易的读物,体会读书的快乐。B.优秀的儿歌集,感受儿歌的韵味和童趣。C.自己喜欢的童话书,想象故事中的画面,学习讲述书中的故事。D.反映革命传统的作品,如可爱的中国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等,讲述自己感受到的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2.第二学段学习内容可以阅读(ABD)A.表现英雄模范事迹的图书,如小英雄雨来雷锋的故事等,讲述英雄模范的动人故事。B.儿童文学名著,如稻草人爱的教育等,感受作品传达的真善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述故事大意。C.自己喜欢的童话书,想象故事中的画面,学习讲述书中的故事。D.中国古今寓言、中国神话传说等,学习其中蕴含的中华智慧,口头或书面分享自己获得的启示。
6、3.第三学段学习内容可以(ACD)A.阅读反映革命传统的作品,如可爱的中国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等,讲述自己感受到的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B.阅读中国古今寓言、中国神话传说等,学习其中蕴含的中华智慧,口头或书面分享自己获得的启示。C.阅读文学、科普、科幻等方面的优秀作品,如寄小读者十万个为什么海底两万里等,学习梳理作品的基本内容,针对作品中感兴趣的话题展开交流。D.梳理、反思小学阶段的阅读生活,运用口头或书面方式,与同学分享自己整本书阅读的经历、体会和阅读方法。四、简答题1.跨学科学习教学应注意什么?答:1.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2.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
7、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3.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仅供参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变化与思考此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和全方位的修订(甚至最后公布版本与2021年6月福州最后一次修订会议通过的征求意见稿都有较大出入),与2011年版课标相比变化主要表现在:1、明确了数学核心素养为“三会”。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强调了数学核心素养的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明确界定了推理意识和推理能力,数据意识和数据观念,模型意识和模型观念;把初中阶段的核心素养表征归
8、纳为:抽象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能力、数据观念、模型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等9个方面。2、加强了以前没有重视的代数推理。把等式icon性质升格为“基本事实”,将方程知识整体迁移到初中,小学不再涉及简易方程;把原不做考试要求选学内容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韦达定理icon)升级为必学内容,有效衔接了初高中数学知识。3、突出了尺规作图icon的工具性作用。将简单的尺规作图下放到小学阶段,新增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平线这一尺规作图要求,突出了尺规作图的工具性作用与探究意义,重视作图依据和原理,继续淡化对作图步骤语言表述。4、提出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建议。改变了过去注重以课时
9、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体现数学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促进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整体理解和把握,逐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5、强调了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形式项目式学习。以问题解决为导向,整合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思想方法,在实际情景中发现问题,并将其转化为合理的数学问题,能独立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鼓励形成物化成果。6、制定了学业质量标准和学业水平考试要求。教学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板块,每一部分都从“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三个方面展开,把“学什么”、“教什么”、“考什么”解释的明明白白。新增学业质量章节,揭示学业质量内涵并制定学业质量标准为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及评价提供统一标准,课程实施章节中新增学业水平考试要求,规范以后的学业水平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