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方程的意义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的联系与区别。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在合作学习中的的合作探究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根据方程的意义判断出方程,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正确的方程。教学难点:理解抽象的方程。课前准备:天平、多媒体ppt。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小时候玩儿过跷跷板吗?(同时出示图片)谁有经验和玩儿法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在生活中,还有一样物品与跷跷板长得很像,但它不是用来游戏的,而是用来测量的。你
2、们认识它吗?(出示天平)跷跷板与天平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中间都有一个支点,都是靠两端的重量来达到平衡。(二)学习新课1、天平介绍天平是用来测量比较轻的物体的仪器,有左右两个托盘,可以放置物品和砝码,物品和砝码都有质量,不同的是砝码上标有已知的质量,而物品的质量就不那么容易得知了。2、实验演示在天平左边放置20克、30克砝码各一个,右边放置一个50克砝码。这时天平中间的指针正好指向刻度盘的中心,说明天平平衡了。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20+30=50(板书)然后我拿出一个空水杯,通过现场测量,得知水杯重量是100克。接着我开始缓缓向水杯里倒水,你发现天平怎么样了?你知道我倒了多少
3、水吗?水的质量是未知的,我们可以用字母x表示,那么现在天平的状态还能用等式来表示了吗?100 + x100(板书)我们继续测量水的质量,逐步得出:100 + x200(板书)100 + x300(板书)100 + x = 250(板书)3、认识方程使用多媒体ppt展示一组天平称重的图片,每幅图片中的天平托盘都放有若干个砝码和一个未知质量的物品,安排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与讨论,根据这些图片写出算式。学生小组汇报结果时,学生边说,我边板书。等式不等式含有未知数3x = 18050 + 2x180100 + x = 503802x不含未知数502 = 100100 + 20100 + 30根据板书,像
4、3x = 180、100 + x = 503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一个算式要成为方程有哪几个条件?(三)巩固练习用多媒体ppt给出一组算式,判断是否是方程。同学们自己动手写出几个方程,然后我会请几位同学上讲台在黑板上写。(四)小结1、背景知识介绍早在三千六百多年前,埃及人就会用方程解决数学问题了。在我国古代,大约两千年前成书的九章算术中,就记载了用一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资料。一直到三百年前,法国的数学家笛卡儿第一个提出用x、y、z等字母代表未知数,才形成了现在的方程。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写方程了吗?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五)作业练习十一中的1、2、3题。板书设计: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100 + x100(板书)等式不等式100 + x200(板书)含有未知数3x = 18050 + 2x180100 + x300(板书)100 + x = 503802x100 + x = 250(板书)不含未知数502 = 100100 + 20100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