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课教学设计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课教学设计 学校:学校: 班级:班级: 人数:人数: 课题:课题: 课型:单元整体教学课课型:单元整体教学课 日期:日期: 一、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感受人与地球、土地的密切关系,激发对土地的热爱,思考人类对地球的责任,树立正确的 自然观。 2. 抓住关键语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3. 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二、教学目标确定依据:教学目标确定依据: 1.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分析: (1)该教学内容所处单元的知识结构分析)该教学内容所处单元的知识结构分析 本单元围绕“我们的家园“编选了只有一个地球 三黑和土
2、地 青山不老三篇课文, 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些文章都侧重体现了我们与地球、土地相互依存的关系,学 生通过阅读,可以体悟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懂得应该热爱家园、珍惜资源、保护 环境。 (2)该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分析)该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说明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行文既准确、严谨,又生 动且饱含深情,充满忧患意识。 三黑和土地是一首现代诗,展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在土地 失而复得后的喜悦,以及其对土地诚挚的热爱,语言质朴,诗意盎然,情感浓烈。 青山不老是 一篇散文,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扎根晋西北十五年,执着种树的感人事迹,抒发了对地球守卫者
3、的敬佩之情。文中一些带有哲理的精警语句,闪现着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3)体现教育价值的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材处理情况的说明)体现教育价值的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材处理情况的说明 1.在整合与比较中探索自读课文的教学模式。本单元可以说是一个以自读为主的单元,三篇 课文中有两篇是自读课文。教学时,可从二者的相似处切入,将两篇课文整合在一起进行自读课 的设计,也可以从文章的不同点入手,每篇课文独立设计,在比较中探究不同类型文章自读的策 略。 2.适当引入外部资料,辅助阅读教学。 只有一个地球中有一些关于地球和外太空星球的知 识介绍,但内容并不详尽,教学时可以另外补充。 三黑和土地所展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
4、生活离 学生比较远,可以适当引入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土地失而复得、翻身当家作主对当时 农民们的重要意义,体会他们的极度喜悦之情。 青山不老可以补充介绍晋西北的自然状况,还 可以引入其他环境守卫者的故事进行拓展阅读。 3.在对学生进行关爱地球、热爱土地的教育时,要紧扣语文素养展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要让学生了解地球的相关知识,感受土地与人们的紧密联系,受到地球守卫者故事的感染,从而 体会地球、土地对人类的重要意义,激发热爱土地、守护家园的情感。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个体对于所要学习内容的已有经验与个体差异的分析)学生个体对于所要学习内容的已有经验与个体差异的分析
5、 初一的学生大多数学生还比较幼稚,他们都对新事物充满了兴趣,有极强的求知欲望,有极 强的可塑性。他们对人与地球、土地的密切关系有一定的认识和感受,但个体又存在差异。另外, 由于每个学生学习情况截然不同,所以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生个体对于所要学习内容的各种可能与困难障碍分析)学生个体对于所要学习内容的各种可能与困难障碍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中有一些关于地球和外太空星球的知识介绍,但内容并不详尽,教学时可以 另外补充,或让学生自行查找一些资料,以便更好的了解地球对人类的意义及其面临的困境,唤 起学生的热爱之情与忧患意识,以更好的理解课文。另外,这篇说明文的写作时间相对久远,近 年来对地
6、球和太空有相当多新的研究,教学中可以补充一些新近的研究成果,看是否更新了课文 中的知识,与课文有无相异之处,由此来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他们辩证的看待问题,形成 自己的看法。 三黑和土地 所展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生活离学生比较远, 可以适当引入背景资料, 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土地失而复得、翻身当家作主对当时农民们的重要意义,体会他们的极度喜 悦之情。 青山不老 可以补充介绍晋西北的自然状况, 还可以引入其他环境守卫者的故事进行拓 展阅读。 (3)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对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的估计)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对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的估计 让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体会地球、土地对人类的重要意义,激
7、发热爱土地、守护家园的情 感。但教育不是简单的喊口号、贴标签、硬灌输、强说教,而是在语文学习中自然渗透,感染熏 陶,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在对课文的品读中自然而然的受到情感的冲击和思想的 启发,切忌一味的宣传环保而忽略了语文教学最本质的东西。 三、教学过程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理解“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激发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情感。 2抓住关键语句,理清行文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3.通过品读准确严谨而又充满“文学味”的语言,体会科学小品文融科学性、知识 性、文学性于一体的特点。 教学环节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设计意
8、图 一一、 拓展知识拓展知识,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查阅地 球的相关知识,课上交流,还 可以课上播放介绍地球知识的 相关视频,或展示图片、文字 资料等。 教师提出大问题思考教师提出大问题思考:标题中 的关键词是什么?由此猜测课 文的主要内容会是哪些? 增强学生对地球的直观认 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初读课文后,根据学生的 疑问,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需 要研读的问题 预设: 1.标题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对 人类来说, 地球是生命的摇篮, 是我们的家园;二是地球无法 被取代,因而应珍视、保护地 球。 2.四个方面内容:地球渺小; 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 移居其他星球;保护环境,造
9、福后代。 让学生自己 动手查资料可以 极大的增强他们 的学习兴趣。 研读的问题 的设置要涵盖对 文中几个关键语 句的理解。 二二、 初读课初读课 文,确文,确 定研读定研读 问题问题 1 为什么说地球是“人类的 母亲” “生命的摇篮”? 2 地球的直径有 6400 千米, 小组自主探究,逐一讨论 提出的研读问题,并简要记录 答案。 预设: 1.比喻。将地球比作“母亲” “摇篮” , 说明地球是人类及万 物生存繁衍的地方,阐明地球 与人类及万物存在的密切联系。 2.这一段中的三句话,可以说 是层层深入,逐步过渡。第一 体积已经很庞大了,为什 么作者还说它渺小,且不 会长大? 3 为什么说“我们这
10、个地球 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 破碎了”?作者借宇航员 之口发出这个感叹,有何 用意? 句介绍地球的半径是 6400 千 米,从人在实际生活中的感受 来说,实在算不得“渺小” 。第 二句用一个“但是”转折句意, 将地球与“茫茫宇宙”相比, 让读者顿感地球之小、之弱。 第三句又强调它 “只有这么大, 不会再长大” , 又进一步让人感 受到地球不仅“小”而且“有 限” ,再没有增长空间,为下文 写地球资源的有限做了铺垫。 3.定位到第 1 自然段。 “可爱”包含两层含义:一是 从太空看地球, 十分美丽壮观, 地球因此而可爱;二是它是生 命的摇篮,孕育了万物,为人 类提供资源,因无私而可爱。 研读课
11、文,定位到第 3、4 自然 段。 勾画出人类是如何对待不可再 生资源的。 勾画出人类是如何对待可再生 资源的。 从中让学生感受人类对地 球的破坏。 教学时,要 引导学生关注教 材中的预习、课 后练习、旁批、 阅读提示等助学 系统的提示,引 导学生找出文章 的关键语句,分 析句意,深入理 解内涵,从而把 握全文内容和作 者的观点情感等。 教师在指导 过程中要注意尊 重学生的个人体 验,鼓励学生在 合作研讨时有自 己的处理方式。 三三、 品读课品读课 文,分文,分 析感悟析感悟 1地球的外观是怎样的? 2.地球资源有限 1. 让学生找出文中展现地球 外观的语句,说说从中体 会到了什么。 2.让学生
12、思考哪些原因造成地 球资源有限。 深入理解课 文的主要观点, 把握作者对地球 的情感。 四四、 深入品深入品 读,拓读,拓 展思考展思考 人类是否真的无法移居外星 球? 自由朗读课文相关段落, 结合自己课外搜集的资料,探 讨人类究竟能否移居外星球。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不能移居, 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梳理学生的 阅读感受,提炼 学生的思想,提 高文学素养。 五 再读升华再读升华, 抒发情感抒发情感 1.挑选课文中自己感触最深的 部分,再次朗读。 2.为了保护地球家园,我能做 些什么? 让学生沉浸课本,深情朗 读,静心思考。 拓展提升, 综合提炼,提高 学生阅读能力。 作业布置作业布置 A 层:层:
13、为地球创作一首小诗,可以以歌颂地球为主题,也可以以呼吁地球为目的。 字数不限,要抒发真情实感。 B 层:层:根据自己了解的地球家园的相关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写一个片段。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通过自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精神。 2. 注意体会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及对比手法的运用。 3. 把握诗歌特有的乡土特色,体会文章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和对土地、家园的深切 热爱。 教学环节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一、一、 自自 读课文读课文, 扫除字扫除字 词障碍词障碍 1.三黑和土地配乐诗朗诵 2.青山不老自由朗读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 顺。
14、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或有疑 问的地方,画出来,小组交流 解决。再读课文,学生可以大 声朗诵,根据自己初读时的理 解,读准节奏,读出韵律,读 出情感。 自读课文的 教学,教师应减 少讲授,充分激 发学生的自主阅 读和学习的热情, 尊重学生的原始 阅读体验。 二二、 研讨内研讨内 容,理容,理 解主题解主题 1.诗歌展现了那几幅画面?给 每个画面起一个标题。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两个画 面,说说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 来描绘它们,如词语、修辞手 法的运用,描写角度、表达方 式的选择等等。 关注课本阅读提示,再结 合诗歌创作的背景资料,体会 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感,体现 在哪些具体的语句中。 找出来, 试着
15、读出这种情感。 预设: 1 诗歌主要展现了三黑翻地、 耙地,累了在地头歇息等这些 农民的劳动、生活场景。 2 结合画面,寻找修辞。诗歌 开篇就通过优喻和夸张营班了 极强的画面感:农民有了土地像 早天的鹦见了水“连头带尾巴 钻进水里” , 还恨不得当尝配士 的味道,变成种子在土里面躺 躺。农民对上地的珍视与热爱 之情立刻由被展现出来,变得 立体可感,读来十分真切。诗 中的比喻修辞还有:把三黑耙好 的地比作“妇女们刚梳的头” 和“一张软床” 。 准确地抓住 了被整好的地的特点。 学生对自己初读诗歌时的 阅读体会作出调整,然后再次 朗读,看看有没有不同的效果 和感受。 教学中可以放手 让学生进行独立
16、 阅读,提示学生 注意运用注释、 旁批、阅读提示 等助学系统,帮 助自己理解诗歌 的内容和情感, 学习诗人的写作 技巧。 3.诗人苏金伞的诗歌语言以质 朴无华著称,你从本诗中的哪 些地方能感受到? 预设: 苏金伞的诗歌没有华丽 辞藻的堆砌,语言朴素自然, 却能让读者产生共鸣。如:“恨 不得把每一块土, 都送到舌头, 是咸是甜,自己先来尝一尝。 恨不得自己变成粒种子, 躺 在土里试一试, 看温暖不温暖, 合适不合适。 ” 写出了三黑得到 土地后无比喜悦的心情。 三三、 研讨内研讨内 容,整容,整 体把握体把握 学生自读课文,概括文章 的主要内容,填写“人物信息 卡。 ” 边读边画出有助于自己概
17、括全文内容以及描写主人公的 语句, 阅读全文后, 再读读 “阅 读提示” , 看看还能得到哪些启 示。 教学中可以采用 问题驱动等方式, 恰当运用支架材 料。 四四、 细品语细品语 句,体句,体 会精神会精神 1.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画 出文中的具体语句。 2.老人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了 这样的奇迹?找到文中具体的 描写语句,用自己的话加以概 括。 找到语句后,教师要引导 学生反复朗读,想象画面,并 对语句进行细致的品析和感悟。 预设: 1. 锁定第二段。 一位山野老农, 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艰辛的 生活条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 植树造林的工作中, 用 15 年的 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 一
18、片绿洲。 2.学生从文中圈画关于老人所 处的环境的特点。并且进行总 结。 大环境:(1)老人生活的这条 山沟处在中国的晋西北,晋, 是山西省的简称,这里的环境 非常的险恶。 (2)这里常年被干旱笼罩,河 水枯竭,大地干涸。严寒来临 的时候,冰霜封锁大地;更可 恶的是沙尘暴,铺天盖地席卷 而来。 总结:(大环境)险恶。 小环境: 年过花甲、 身体瘦小、 现已 81 岁高龄;同伴相继去时,自己 老伴也走了(孤苦) 总结:(小环境)艰苦 注意引导学 生找出老人“小 人物”应有的平 凡而普通的生活, 这样更可以凸显 文中的“奇迹” 和老人品德的高 尚,以小见大, 对比中实现情感 冲击。 五五、 升华感
19、情升华感情, 感悟哲理感悟哲理 1. 品读文中的几处环境和景 物描写,体会这些描写的 作用。 2. 你理解“青山不老”的真 正含义了吗? 可以先让学生朗读这几处 描写,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色, 产生最直观的感受,然后分析 一下这些描写的作用。 预设: 1.如描写山沟大环境险恶的语 句:这条山沟是西伯利亚大风 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 霜冻、 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 踞之地.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 埋到城头.县志载:“风大作时, 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 二三丈而坠.”在如此恶劣的环 境下,那位老汉坚定“绿化环境 到死”的信念,通过坚持不懈的 努力,来实现自己的价值.青山 不会老;老人也不会老因
20、 为他有着对生命抉择的热情追 求和执着坚定的精神.作用:因 为这样可以衬托老人保护自然、 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坚定决 心。 2.“青山是不会老的”是统领 全篇的中心句。 “青山” 表面是 指老人十五年不懈种树的成果 晋西北恶劣环境中的一片 “青山” , 实际上是指老人高贵 的品质如青山一样充满生机, 影响广泛。 “不老” 则是说种树 老人虽然会离开人世,但他种 下的这片青山及他崇高的精神 会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永远 “不 老” 。这一句包含了作者对“造 林英雄”的感谢、敬佩和祝福。 先找出文章 中可以轻描淡写 的 “小” , 再抓住 关键语句体会不 断升华的“大” , 体会这样写所达 到的效果。 作业布置作业布置 A 层层 : 课外阅读杜谷的泥土的梦 、舒婷的土地情诗 ,看看主题类似的几首诗, 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B 层:层:同步训练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我们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 三黑和土地 青山不老 精读 自读 反思重建反思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