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八年级数学上(第十三单元)-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上传人(卖家):ZLPDX 文档编号:3268963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八年级数学上(第十三单元)-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八年级数学上(第十三单元)-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八年级数学上(第十三单元)-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学八年级数学上(第十三单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微能力2.0认证-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目 录作业设计方案撰写:TFCF优秀获奖作品3目录一、单元信息2 二、单元分析3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5 四、单元作业与设计思路5 五、课时作业6 1.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7 2. 命题与证明 11 六、单元质量检测及参考答案32 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数学(沪科版)(上册)第十三单元: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作业设计一、设计背景及其意义(一)设计背景: 为了切实落实“双减”政策,根据“五项管理”制度的要求,真正让学生从过重的作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

2、完成指导等明确要求,旨在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因此通过系统设计符合八年级学生生理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是布置作业的必备条件。 (二)设计意义 通过科学设计数学作业可以减少一些机械性重复,有利于渗透数学核心素养, 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强调个性化设计,尽量压缩无效作业所占用的学生课 余时间,让学生参与更多有意义的活动,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促 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单元内容及分析 基 本 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数学八年级第 二 学期沪科版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单元组织方式

3、R自然单元重组单元 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第 13.1(P67-74) 2 命题与证明 第 13.2(P75-88) 10 / 35 1. 理解三角形及其内角、外角、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等概念。(一) 课标要求: 2. 探索并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掌握它的推论: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证明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 了解三角形重心的概念。 4. 通过详细实例,理解定义、命题、定理、推论的意义。 5. 结合详细实例,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理解原命题及其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的命题,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4、 6. 知道证明的意义和证明的必要性,知道证明要符合逻辑,知道证明的过程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形式,会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7. 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利用反例可以判断一个命题是错误的。通过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 (二)教材分析1知识网络 直角三角形命题的分类推理格式证明推理方法假命题真命题命题与证明原命题与逆命题:条件与结论互换命题的组成:题设与结论,一般写成“如果 那么”命题的定义:对某一事件作出正确与不正确的判断的语句(或式子)构成三角形的基本要素:边、角、顶点 几条重要线段:角平分线、中线、高三角形的分类不等边三角形按边分等腰三角形(包括等边三角形)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边的关系三角形中任何两边的和

5、大于第三锐角三角形斜三角形三角形中任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钝角三角形按角分角的关系推论 3: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推论 2: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推论 1: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定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推论 4:三角形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2. 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在七年级学习的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等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着重研究了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是学生首次比较规范地用几何语言来表述一个几何命题证明的过程,证明的依据是题中条件、已学的定义、基本事实和定理。 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是研究其他图的基础。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的一些三角形知识的

6、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研究它的概念、分类、性质和应用。本单元另一内容是形式逻辑训练的开始,让学生学习命题的概念与结构,命题的真假及判断,定理、推论、基本事实、定义和证明的意义以及简单证明,为以后学习四边形奠定基础。 本单元共分两部分: 第一节呈现出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并给出了高、中线、角平分线等概念; 第二节给出了命题、定理的概念,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推论 1、2、3、4以及证明过程的规范表述。重点和难点 重点: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及区分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综合法证明一个几何命题的方法和步骤。 难点:简单反例的构造;一个几何命题综合法证明思路的分析和证明过程的规范表述。 (三)学

7、情分析 通过七年级的学习,基本形成数学思维模式,具备一定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知识灵活应用上还是很欠缺,同时作答也比较粗心。两极分化严重。在学习能力上,一些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么,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牵挂的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志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错误的习惯,较多的学生不具有, 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 三

8、、单元作业目标 1. 了解三角形及其有关概念,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和内角和定理,并会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了解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等概念,并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通过作业能区分三角形相关概念及其内角、外角,会作并识别三角形中线、高线、平分线等概念并能运用实践。 2. 通过具体问题了解定义、命题、基本事实、定理、推论的意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了解原命题及其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的命题。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作业练习中巩固原命题与逆命题有关概念,验证两者真假无关性。 3. 探究并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掌握它的推论,并会证明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探索并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9、及三角形外角性质。初步理 拓展作业能力提升应用探究解证明的必要性。熟练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它的推论,解决有关角的证明与计算。在实际生活中能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能运用内外角有关知识解决问题。 4.知道证明的意义和必要性。知道证明要合乎逻辑,会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是形式化证明的基础。在知识的学习和作业完成中逐步形成演绎推理的能力和思维习惯。 5.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利用反例可以判断一个命题是错误的。学会用反例说明命题为假的方法,熟练反例的列举要求。 四、单元作业整体设计思路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一些成功经验,我们采用“分层设计与操作性”相结合的理念弹性设计本单元的作业。“分层设计作业”是指教师在设计作

10、业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各种情况,如课堂表现、掌握程度、认知水平、数学基础等, 设计出兼顾不同需求、适合各类学生的个性化作业,以帮助、促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有效完成作业,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实现“强基培优” 的目的。为此,我们可以事先对学生进行前期心理辅导,消除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心理,让每个学生愉快地配合工作。然后根据各组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满足不同需求的个性化作业,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计,同时分组不是一尘不变,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不断进行更新,以激励学生积极要求进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成功中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实现“人人都能

11、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根据“落实育人目标、夯实数学基础、促进融会贯通、发展创新思维”的作业宗旨,本单元的作业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 作业层次: 课时作业大致分为“夯实基础”、“拓展提升”、“应用探究”“课外阅读”;单元检测作业分别对应“基础性作业”“提升性作业”“拓展性作业”三个层次. 2. 作业种类: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探究性作业四类. 作业设计体系 课外阅读思考课后作业课堂作业预习作业理解巩固基础作业整合运用巩固知识夯实基础了解概念3. 作业评价:评价坚持思想性、科学性、针对性、多样性原则,坚持立德树人,力求多元化评价,以巩固知识与技能

12、,发展学习能力,提升品德修养,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生活中的数学五.单元作业目录 13.1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3 课时(P6P16) 13.1.1 三角形中边的关系1 课时(P6P9) 13.1.2 三角形中角的关系1 课时(P10P12) 13.1.3 三角形中几条重要线段1 课时(P13P16) 13.2 命题与证明4 课时(P17P35) 13.2.1 命题与证明1 课时(P17P19) 13.2.2 命题与证明1 课时(P20P24) 13.2.3 命题与证明1 课时(P25P27) 13.2.4 命题与证明1 课时(P28P30) 单元作业检测1 课时(P31P35) 六、课时作业 1

13、3.1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本节作业目标通过作业设置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解,为后期的评价反馈提供依据,巩固所学知识;掌握三角形概念以及分类,边的关系、角的关系,学会在三角形中进行角的计算,边长范围的确定,并了解三角形中三条重要线段的有关内容,通过作业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素养。 作业设计思路通过预习作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课堂巩固作业夯实双基,巩固课本上的知识点,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课后提升作业为学有余力学生拓宽视野,阅读与思考让学生在知识广度上有所拓宽。13.1.1 三角形中边的关系(时间为 23-29 分钟) 课时

14、作业目标 通过作业设计,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及基本要素,能正确识别和表示三角形。会按三边的特殊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并会应用三边关系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养成有条理的思考的习惯,以及说理有据的意识。 课前预习作业(5 分钟) 1. 如图,点 A、B、C 叫做这个三角形的 ;线段 AB、BC、CA 叫做这个三角形的 ;A、B、C 叫做这个三角形的 。A BC 2. 在家中用几根不同长度的小木棒拼成三角形,每人用不同长度的小木棒拼成不同的 3 个三角形,并设法测量每次组成三角形三根木棒的长度,记录下表中 三角形 三条木棒的长度 第一个 第二个 第三个 再同组同学观察,有什么发现

15、? 解析:1.顶点、边、角. 2.答案不唯一,主要是让学生感受三角形三边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们预习时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有初步印象,并能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从实践中有个初步设想,为课堂讲授作出铺垫. 核心素养: 直观想象, 数学建模。 课堂巩固作业(必做题) (时间为 10-14 分钟) 一、选择题(时间为 6-8 分钟) 1. 如图所示,图中三角形的个数共有( )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解析:根据三角形的定义进行判断。只要数出 BC 上有几条线段即可。很明显 BC 上有 3 条线段,所以有三个三角形,选 C。 2. 设 M 表示直角三角形,N 表示等腰三角形,P 表

16、示等边三角形,Q 表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下列四个图中,能表示它们之间关系的是( ) 解析:根据它们的概念: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有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且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选 A。 设计意图:考查了三角形中各类三角形的概念,根据定义就能够找到它们彼此之间的包含关系。 3. 下列各组长度的线段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 A.1.5cm,3.9cm,2.3cm B.3.5cm,7.1cm,3.6cm C.6cm,1cm,6cm D.4cm,10cm,4cm 解析:A 中,1.52.33.83.9,不能构成三角

17、形;B 中,3.53.67.1, 不能构成三角形;C 中,616,616,能构成三角形;D 中,44810, 不能构成三角形。故选 C。 设计意图: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的简便方法是看较短的两条线段的长度是否大于最长的线段的长度。 核心素养: 直观想象, 数学运算。二、填空题(时间为 4-6 分钟) 1. 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 2,2x3,6,则 x 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 2 和 6,第三边边长 2x3 的取值范围是:622x362,即 3.5x5.5。 设计意图: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可知:已知两边之差第三边长已知两边之和,确定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再结合题干中的其

18、他条件排除不合要求的其他值。 2.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 3 和 5,则它的周长是 。 解析:由等腰三角形两边长为 3、5,分别从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 3 或 5 去分析即可求得答案,注意分析能否组成三角形。 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 3,底边长为 5, 3365, 能组成三角形, 它的周长是:33511; 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 5,底边长为 3, 5385, 能组成三角形, 它的周长是:55313。 综上所述,它的周长是 11 或 13。 设计意图:要求等腰三角形的周长,要先确定等腰三角形的腰和底。先分两种情况讨论能否构成三角形,再进行计算。 核心素养: 直观想象, 数学运算。课后提升作业

19、(选做题)(810 分钟) 1. 若 a,b,c 是ABC 的三边长,化简|abc|bca|cab|。解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来判定绝对值里的式子的正负,然后去绝对值符号进行计算即可。 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得 abc0,bca0,cab0。|abc|bca|cab|bcacabcab3cab。 设计意图:绝对值的化简首先要判断绝对值符号里面的式子的正负,然后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将绝对值的符号去掉,最后进行化简。此类问题就是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绝对值符号里面式子的正负,然后进行化简。 8 / 35核心素养:数学建模, 数学运算

20、。 评价设计: 评价指标等级备注ABC答题的准确性A 等,答案正确、过程正确。B 等,答案正确、过程有问题。C 等,答案不正确,有过程不完整;答案不准确,过程错误、或无过程。答题的规范性A 等,过程规范,答案正确。B 等,过程不够规范、完整,答案正确。 C 等,过程不规范或无过程,答案错误。解法的创新性A 等,解法有新意和独到之处,答案正确。B 等,解法思路有创新,答案不完整或错误。C 等,常规解法,思路不清楚,过程复杂或无过程。综合评价等级AAA、AAB 综合评价为A 等; ABB、BBB、AAC 综合评价为 B 等;其余情况综合评价为C 等。阅读与欣赏:推荐阅读奇妙的三角形,推荐理由:书中

21、以方桌、车轮和金字塔等实物引导孩子从中抽象出形状的概念和特点,让孩子逐步明白图形与实物之间的联系和转换,从而培养出良好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适合已经有几何概念、略大一些的孩子。 作者:放慢脚步 链接: 38 / 3513.1.2 三角形中角的关系(时间为 23-27 分钟) 课时作业目标 通过作业设计,学生会按角将三角形进行分类。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能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相关问题。让学生经历操作、发现、应用的过程,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激发学生质疑的愿望和探究兴趣,培养他们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课前预习作业(5 分钟) (1)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

22、 ;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 。 (2)在ABC 中,B-A=30,C=4A,求A,B,C 的度数。解析:(1)180,互余,直角三角形. (2)【解】 设A=x,则B=30+x,C=4x A+B+C=180 x+30+x+4x=180 x=25 A=25,B=55,C=100。 设计意图:通过预习作业(1)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推论 1、2;作业(2)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当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之间的数量关系时,可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列方程(组)的方法求出各角的度数。 核心素养: 逻辑推理, 数学运算。 课堂巩固作业(必做题) (1013 分钟) 一、选择题(56 分钟) 1. 下

23、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锐角三角形中最大的角一定小于 90 度; 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一定不是等腰三角形。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解析:根据三角形按角分类的标准,准确把握各题的关键字眼,对它们做出判断:最大角小于 90,即三个角都为锐角,满足锐角三角形的条件,故正确;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为 60,所以它是锐角三角形,故正确;对于顶角是钝角或直角的等腰三角形,不满足题设条件,故错误;直角三角形可能是等腰三角形,三角板中就有一个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错误。故选 B。 设计意图:熟悉三角形按边、角分类的特点,在分类时,

24、要先确定分类标准, 不要搞混淆它们,出现错解。核心素养: 直观想象 , 数学抽象。 2. 如图,在ABC 中,B55,C63,DEAB,则DEC 等于( ) A.63B.62C.55D.118 解析:在ABC 中,B55,C63,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A 的度数,又由 DEAB,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即可求得DEC 的度数。故答案为 B。 设计意图:此题比较简单,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的应用。 核心素养: 逻辑推理, 数学运算。 二、选做题(5-7 分钟) 1. 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 123,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

25、形C.钝角三角形 D.无法判定 解析:设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 x,2x,3x,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 180,得 x2x3x180,解得 x30,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 30,60,90,即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选 A。 设计意图:在解决有关比例问题时,通常先设比例系数,然后列方程求解。核心素养: 数学抽象, 数学运算。 课后提升作业(89 分钟) 解答题 1. 在ABC 中,A 是B 的 2 倍,C 比AB 大 12,求ABC 各角度数。 解析:首先用代数式表示出每一个角,然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列出方程求解。 解:设Bx,则A2x,C(x2x12),据题意得

26、,x2xx2x12180,解得 x28,B28,A56,C96。 设计意图:借助方程思想解几何问题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注意列方程时, 等式中不能带单位。 核心素养: 数学抽象, 数学运算。 评价设计: 评价指标等级备注ABC答题的准确性A 等,答案正确、过程正确。B 等,答案正确、过程有问题。C 等,答案不正确,有过程不完整;答案不准确,过程错误、或无过程。答题的规范性A 等,过程规范,答案正确。B 等,过程不够规范、完整,答案正确。 C 等,过程不规范或无过程,答案错误。解法的创新性A 等,解法有新意和独到之处,答案正确。B 等,解法思路有创新,答案不完整或错误。C 等,常规解法,思路不清

27、楚,过程复杂或无过程。综合评价等级AAA、AAB 综合评价为A 等; ABB、BBB、AAC 综合评价为 B 等;其余情况综合评价为C 等。阅读与思考:美籍华人陈省身教授是当代举世闻名的数学家,他在北京大学的一次讲学中语惊四座: “人们常说,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 度。但是,这是不对的!”大家愕然。怎么回事?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 度,这不是数学常识吗?接着,这位老教授对大家的疑问作了精辟的解答:“说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 度不对,不是说这个事实不对,而是说这种看问题的方法不对,应当说三角形外角和是 360 度。”“把眼光盯住内角,我们只能看到: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 度;四边形内角和是 3

28、60 度;五边形内角和是 540 度n 边形内角和是(n-2)180 度。 这就找到了一个计算内角和的公式。公式里出现了边数 n。如果看外角呢? 三角形的外角和是 360 度;四边形的外角和是 360 度;五边形的外角和是 360 度任意 n 边形外角和都是 360 度。 这就把多种情形用一个十分简单的结论概括起来。用一个与 n 无关的常数代替了与 n 有关的公式,找到了更一般的规律。” 感悟:读罢陈省身的故事,我们想起数学家波莱尔的一段话:“数学家的目的往往是寻求一般的解,他喜欢用几个一般的公式来解决许多特殊的问题。”(引用于网络) 13.1.3 三角形中几条重要线段(时间 2430 分钟)

29、 课时作业目标 通过作业设计,学生掌握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概念和画法,知道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与三条角平分线分别交于一点,明确重心的概念。还可以在动手操作、体验理解、思考探索、生活应用等方面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预习作业(5 分钟) 1. 明晰概念:(1)如图,ABC 的一个内角BAC 的平分线 AD 交A 所对的边 BCA 于点 D,所得线段 AD 叫做ABC 的 21B D ,即1=2; C (2) 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 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对边 的垂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2. 填空:锐角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

30、 ;直角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 顶点;钝角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 。 解析:1.(1)角平分线(2)对边中点(3)所在直线。2.内,直角,外。设计意图:预习新课知识点,抓住重点学习新课。 核心素养:直观想象。 课堂巩固作业(必做题) (10-15 分钟) 一、选择题(3-5 分钟) 1. 画ABC 的边 AB 上的高,下列画法中,正确的是( ) 解析:根据概念可知,三角形的高即从三角形的顶点向对边引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过点 C 作边 AB 的垂线段,即画 AB 边上的高 CD,所以画法正确的是 D。故选 D。 设计意图:三角形任意一边上的高必须满足:(1)过该边所对的顶点;(2

31、) 垂足必须在该边或在该边的延长线上。 核心素养: 数学抽象。 2. 如图所示,在ABC 中,12,G 为 AD 中点,延长 BG 交 AC 于点 E,点 F 为 AB 上一点,CFAD 于点 H,下面判断正确的有( ) AD 是ABE 的角平分线;BE 是ABD 边 AD 上的中线;CH 为ACD 中边 AD 上的高。 A.1 个 B.2 个 C.3 个 D.0 个 解析:由12 知 AD 平分BAE,但 AD 不是ABE 内的线段,所以错; 同理 BE 经过ABD 中边 AD 的中点 G,但 BE 不是ABD 中的线段,故不正确; 由于 CHAD 于点 H,故 CH 是ACD 中边 AD

32、上的高,故正确。答案为 A。 设计意图:判断三角形的中线和角平分线时,一定要注意它们都是线段,且都在三角形内部。三角形的高是垂线段,可在三角形的内部、外部或与三角形的一条边重合。 核心素养: 数学抽象。二、填空题(34 分钟) 1. 在ABC 中,AC5cm,AD 是ABC 的中线,若ABD 的周长比ADC 的周长大 2cm,则 BA 。 解析: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BDCD,ABD 的周长ADC 的周长(BABDAD)(ACADCD)BAAC,BA52,BA7cm。 设计意图:通过本题要理解三角形的中线的定义,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将ABD 与ADC 的周长之差转化为边长的差。 核心素养:

33、 数学抽象, 数学运算。三、解答题(46 分钟) 1. 如图所示,AD,AE 是ABC 的高和角平分线,B36,C76, 求DAE 的度数。 解析: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得BAC 的度数,在 RtADC 中,可求得DAC1的度数,AE 是ABC 的角平分线,有EACBAC,故DAEEACDAC。2解:B36,C76,BAC180BC68,AE1是ABC 的角平分线,EAC BAC34。AD 是高,C76,DAC290C14,DAEEACDAC341420。 设计意图: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角平分线、高的相关性质进行简单计算, 注意图形中的角的数量关系。 核心素养: 数学抽象, 数学运算。课后提升

34、作业(选做题)(910 分钟) 1. 如图,在ABC 中,E 是 BC 上的一点,EC2BE,点 D 是 AC 的中点,设ABC,ADF 和BEF 的面积分别为 SABC,SADF 和 SBEF,且 SABC12,则 SADFSBEF 。 1解析:点 D 是 AC 的中点,AD2AC,SABC12,SABD111132SABC2126。EC2BE,SABC12,SABE3SABC124。SABDSABE(SADFSABF)(SABFSBEF)SADFSBEF,即 SADFSBEFSABDSABE642。故答案为 2。 设计意图: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高相等时,面积的比等于底

35、边的比;底相等时,面积的比等于高的比。 核心素养: 数学抽象, 数学运算。评价设计: 评价指标等级备注ABC答题的准确性A 等,答案正确、过程正确。B 等,答案正确、过程有问题。C 等,答案不正确,有过程不完整;答案不准确,过程错误、或无过程。答题的规范性A 等,过程规范,答案正确。B 等,过程不够规范、完整,答案正确。 C 等,过程不规范或无过程,答案错误。解法的创新性A 等,解法有新意和独到之处,答案正确。B 等,解法思路有创新,答案不完整或错误。C 等,常规解法,思路不清楚,过程复杂或无过程。综合评价等级AAA、AAB 综合评价为A 等; ABB、BBB、AAC 综合评价为 B 等;其余

36、情况综合评价为C 等。阅读与思考:泰勒斯:巧测金字塔的高泰勒斯看到人们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原来告示上写着,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于是就找法老。法老问泰勒斯用什么工具来量金字塔。泰勒斯说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 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边,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样长的时候,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和金字塔底面边长的一半。把这两个长度加起来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顶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13.2 命题与证明 本节作业目标通过作业设置,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解,为后期的评价反馈提供依据,巩固所学知识;对命题的有关概念通过作业进行加深理

37、解,并初步通过作业让学生掌握推理的基本过程,掌握演绎推理的格式要求,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 作业设计思路通过作业的阶段设计和分层设计,让全体学生在预习中初步产生兴趣,在课堂巩固作业中夯实基础,在课后提升和课外阅读作业中发展,进一步发现推理与证明的必要性。 13.2.1 命题与证明(18-20 分钟) 课时作业目标 通过作业设置,学生有目的的去预习课本知识点,了解命题、定义的含义;对命题的概念有正确的理解;知道命题与原命题、逆命题的基本概念,知道命题有真有假,会举反例判断命题的真、假;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会把命题改写成“如果, 那么”的形式;初步感受公理化方法对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价值。 课前

38、预习作业(5 分钟) 1.揭示概念: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正确或不正确 的语句(或式子)叫命题.正确的命题叫 命题, 的命题叫假命题。2.命题是由 和 两部分组成的。 3. 明晰概念:将一个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互换,便得到一个新命题,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命题称为 ,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另一个叫做原命题的 。 4. 符合命题的条件,但不符合命题的 的例子,我们称之为反例。 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 个反例即可。 解析:1.判断,正确,错误。2.条件,结论。3.互逆命题,逆命题。4.结论, 一。 设计意图:预习新课知识点,抓住重点学习新课。核心素养: 直观想象。 课堂巩固作业(必做题) (9-10 分钟

39、) 一、探究:命题概念和结构题 1. 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1)如果 a2b2,那么 ab; (2) 对顶角相等; (3)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 解析:第(1)题中有“如果”“那么”,条件结论明显,(2)(3)题可先改写成“如果那么”形式,再找出题设和结论。 解:(1)题设是“a2b2”,结论是“ab”; (2) 改写: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题设:“两个角是对顶角”,结论:“这两个角相等”; (3) 改写:如果三个角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那么这三个角的和等于180。题设:“三个角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结论:“三个角的和等于180”。 设计意图:通常情况下命题

40、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形式,当条件结论不是很明显的时候,把所给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形式可以帮助我们找出题设和结论,在改写时,要做到语句通顺,措辞准确。 核心素养: 数学抽象,数学建模。二、选择题 1. 已知三条不同的直线 a、b、c 在同一平面内,下列四个命题:如果 ab, ac,那么 bc;如果 ba,ca,那么 bc;如果 ba,ca,那么 bc;如果 ba,ca,那么 bc。其中真命题的是 (填写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解析:如果 ab,ac,那么 bc 是真命题,故本项正确;如果 ba, ca,那么 bc 是真命题,故本项正确;如果 ba,ca,那么 bc 是假命题,故本项错误;如果

41、ba,ca,那么 bc 是真命题,故本项正确。故答案为。 设计意图:分析是否为真命题,需要分别分析各题设是否能推出结论,从而利用排除法得出答案。 核心素养: 数学抽象,逻辑推理。课后提升作业(必做题)(4-5 分钟) 解答题 1. 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逆命题的真假。 (1) 如果 与 是邻补角,那么180; (2) 如果ABC 是直角三角形,那么ABC 的内角中一定有两个锐角。 解析:(1)交换原命题中“如果”和“那么”后面的部分即可得到原命题的逆命题,然后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判断命题的真假;(2) 交换原命题中“如果”和“那么”后面的部分即可得到原命题的逆命题,然后根据三角形的角的关系判

42、断命题的真假。 解:(1)逆命题为:如果180,那么 与 是邻补角,此逆命题为假命题; (2)逆命题为: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锐角,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此逆命题为假命题。 设计意图:将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互换,得到新命题,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叫原命题,另一个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当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时,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所举的例子,如果符合命题条件,但不满足命题例子的结论,称之为反例;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即可。 核心素养: 数学抽象,逻辑推理。 设计评价: 评价指标等级备注ABC答题的准确性A 等,答案正确、过程正确。B 等,答案正确、过程有问题。C 等,答案不正确,有过程不完整;答案不准确,过程错误、或无过程。答题的规范性A 等,过程规范,答案正确。B 等,过程不够规范、完整,答案正确。 C 等,过程不规范或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数学 > 其它资料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八年级数学上(第十三单元)-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为本站会员(ZLPDX)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