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寓言神话类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选自列子)【乙】勾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羑里,晋重耳奔翟,齐小白奔莒,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
2、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汝)忘会稽之耻耶?”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赈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选自史记)【注释】种:越国大夫文种。翟:通“秋”,对居住在北方的部落的泛称。女:同“汝”,你。折节:放下架子。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年且九十( )(2)达于汉阴( )(3)喟然叹曰( )(4)其卒王霸(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2)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3乙文中列举“汤、文王、重耳、齐小白”四个人的目的是什么?4选出下列对两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A甲“如
3、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意在表现“其妻”忠厚、软弱的性格。B乙文“苦身焦思”及“卧薪尝胆”与甲文“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的精神是相通的。C乙文“厚遇宾客,贩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等都表明勾践不忘“会稽之耻”。D甲文“始一反焉”与乙文“越王勾践反国”之“反”意思并不完全相同。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桑中生李南顿张助于田中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灌溉,后人见桑中复生
4、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目痛乃小疾,亦行自愈。闻者传语:“盲者得视。”众犬吠声,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选自新辑搜神记)注释南顿:古县名,在今河南项城市。空桑:枯空的桑树,老桑树有枯空的树洞。李君:李先生。此指空桑里长出的李树。豚:小猪。行:不久。众犬吠声:是“一犬吠形,百犬吠声”的省略,意思:一只狗叫,其他的狗也跟着叫起来。形容众人盲目附和,众人随声传闻。翕赫:翕:聚集。赫:盛貌。此指轰动、惊动。5下面句子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一处,用“/”标出)有病目痛者息阴下
5、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及其家穿井_丁氏对曰_欲持去_间一岁余_7下面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丁氏穿井得一人盲者得视B后人见桑中复生李将复何及C闻者传语传不习乎D以余浆灌溉间一岁余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2)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9两段文字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传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
6、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10甲文出自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写的文言小说集_;乙文出自战国末年_(人名)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的吕氏春秋。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其一犬坐于前犬:_(2)屠自后断其股股:_(3)吾穿井得一人穿:_(4)国人道之道:_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13甲文通过屠户杀狼的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生活启示?14在
7、我们周围总有一些人相信不经调查的传言,学了乙文以后,你会怎样去劝导这些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8、,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胶鬲举于鱼盐之中举:_(2)杂然相许许:_(3)甚矣,汝之不惠!惠:_16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曾益其所不能曾不若孀妻弱子B行拂乱其所为是焉得为大丈夫乎C年且九十天子且至D河曲智
9、叟笑而止之曰汝心之固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18甲文列举的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等六位古代圣贤的共同特点是什么?19乙文中的愚公在挖山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
10、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乙】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惟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
11、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注】冀、雍:古代州名,在今冀陕甘一带。曩:过去。20解释加点的词语。惩山北之塞( )汝之不惠( )然未尝登泰山( )是山余亦未登( )21翻译句子。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毛,其如土石何?甲翁之妻子去乡,惟叟一人而已。22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甲文原文首先交代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为下文做铺垫。B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反对愚公移山。C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来突出文章主旨。D乙翁劝诫甲翁,只要有决心,年龄不是登泰山的障碍。23这两则故事给我们怎样的人生
12、启迪?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论语)乙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世说新语咏雪丙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
13、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杞人忧天)24用“/”给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日 月 星 宿 亦 积 气 中 之 有 光 耀 者 只 使 坠 亦 不 能 有 所 中 伤。2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切问而近思 切:_(2)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_(3)若屈伸呼吸 若:_2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27你怎样理解甲文中的“逝者如斯
14、夫,不舍昼夜”?28丙文讽刺了生活中的哪一类人?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答题。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选自愚公移山)乙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
15、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选自周亚夫军细柳)29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山北之塞( )荷担( )军士吏被甲( )不闻天子之诏( )3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6、语。惩山北之塞( )其妻献疑曰( )上自劳军( )天子且至( )3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32从愚公与周亚夫的身上,你各自汲取到了哪些精神营养?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春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
17、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节选自愚公移山)【乙】居卫河侧者言:河之将决,中流之水必凸起,然不知其在何处也。及棒椎鱼集于一处,则所集之处不一两日溃矣。棒椎鱼者,象其形而名,平时不知在何所,至河暴涨乃糜至。护堤者见其以首触岸,如万杵齐筑,传响不绝,则决在斯须间矣,此为数也!然唐尧洪水,天数也;神禹随刊,则人事也。惟圣人不委过于天,先事而筹谋,后事而补救。(节选自阅
18、微草堂笔记,有删改)注释:麋(qn):成群。筑:猛捣。须间:转瞬间。数:天数。神禹随刊:大禹实地勘察,因势利导。委:推卸。3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年且九十且:(2)始一反焉反:(3)固不可彻彻:(4)传响不绝响:34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35请选出对【乙】文画波浪线句子的翻译及理解最恰当的一项()A然不知其在何处也。翻译:但不知道它将在什么地方。理解:作者在此想告诉我们“将决之河”在什么地方。B象其形而名。翻译:像棒椎的形状而得名。理解:作者解释了鱼得名的原因。36面对困难时,有人采取保守的态度:【甲】文中的智叟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
19、”去移山是“_”(原文)之举;【乙】文中居卫河侧者与护堤者看到棒椎鱼聚集一处用头撞岸,便知大堤将决,但他们却无所作为,反而认为这是“_”(原文)。37愚公算得上【乙】文所说的“圣人”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20、乙】古人有学书于人者,自以为艺成,辞而去。师曰:“吾有一箧物不欲付他人愿托置于某山下。”其人受之,因其封题不甚密,乃启而视之,皆磨穴之砚也,数十枚,方知师夙用者。顿觉羞愧,乃反而学,至精其艺。【注释】箧:竹箱。封题:封条与封条上的字。3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2)但微颔之( )(3)辞而去( )(4)乃反而学( )39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吾 有 一 箧 物 不 欲 付 他 人 愿 托 置 于 某 山 下4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尝射于家圃/古人有学书于人者B卖油翁释担而立/而钱不湿C何陋之有/康肃笑而遣之D乃取一葫
21、芦置于地/蒙乃始就学4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2)乃启而视之,皆磨穴之砚也。42通过这两件事,康肃公和“学书者”分别悟到了什么道理?4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22、的意思。一食或尽粟一石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乙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北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
23、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选自列子,有删改)注:姓:指代家族,此处指子孙。担纆薪菜:即担柴挑菜,指干粗活。牝:雌性鸟兽,下文的“牡”是指雄性鸟兽。骊:纯黑色的马。(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可告以良马/潭中鱼可百许头B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者/选贤与能C召伯乐而谓之日/化而为鸟D见其所见/才美不外见(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5)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两文提到伯乐的用意有何不同?乙文中,
24、伯乐评价九方皋比千里马还要宝贵,请分析其原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愚公移山(节选)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乙】卖蒜老叟 (清)袁枚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
25、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释堵:墙。睨:斜着眼睛看。揶揄:出言嘲笑、讽刺。纵:放开。44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叩石垦壤叩头曰:“晚生知
26、罪矣。”B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C跳往助之旁睨而揶揄之D杂然相许陷入尺许4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惩山北之塞_聚室而谋_老人白缚于树 _但见杨双膝跪地 _46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二处)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4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2)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48【甲】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_。【乙】文给你启示是_。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
27、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选自北冥有鱼)【乙】神异经曰:北海有大鸟,其高千里。头文曰“天”,胸文曰“鸡”,左翼文曰“鹭翟”,右翼文曰“勤”。左足在海北睚,右足在海南崕。其毛苍,其喙赤,其脚黑,名曰天鸡,一名骜勤。头向东,止海中央,惟捕鲸鱼,食则北海水流。利不犯触人,不干物。或时举翼飞,其两羽相初,如雷如风,惊动天地。(节选自太平御览)【注】神异经:中国古代神话志怪小说集。鹭(y):乌名。崕:同“崖”,高地的边缘。相初:刚开始。49解释下列
28、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l)志怪者也( )(2)亦若是则已矣( )(3)食则北海水流( )(4)或时举翼飞( )5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怒而飞而伯乐不常有B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C去以六月息者也以我酌油知之D其正色邪其真无马邪51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l)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2)其毛苍,其喙赤,其脚黑,名曰天鸡。52【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方法来写北海的“大鸟”,请具体分析。【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
29、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
30、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5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动心忍性( )(2)国恒亡( )(3)惩山北之塞( )(4)始一反焉( )5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55理解
31、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很多伟人都历经了磨难才取得成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给我们指出了经历磨炼的好处:“_”;愚公移山中的愚公则告诉我们,困难和磨炼就像是太行、王屋二山,持之以恒,“_”。56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技要求回答问题。【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乙】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3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注:鹓雏(yun ch)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习性高洁。醴(1)泉甘美的泉水。鸱(ch)一种凶猛的鸟,也叫鹞鹰。57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组是A仰而视之曰:“吓!”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B安知鱼之乐庄子往见之C非练实不食一食或尽粟一石D惠子相梁似与游者相乐5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2)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59
33、下面对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庄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惠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B乙文中,庄子面对惠子的猜忌,主动与惠子见面,可见他勇敢机智;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可见他淡泊名利、志向高洁。C甲文虽有庄子和惠子的辩论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深受这种诗意的感染。D乙文给我们的启迪是:在还未了解别人的真实意图,或还未了解事情的真相时,切不可妄加猜忌。60从【甲】【乙】两文庄子与惠子的对话中,我们学到了哪些应对技巧?请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
34、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同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乙】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注:“庞恭”作“庞葱”)6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家无井而出溉汲( )及其家
35、穿井( )闻之于宋君( )今一人言市有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 )6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A久之,目似瞑(狼)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C有闻而传之者(穿井得一人D夫君子之行(诫子书)6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64对于传言宋君和魏王的态度有何不同?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言?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
36、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坦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署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城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
37、阴,无陇断焉。【乙】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惠遗争者出,顾州纲纪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答者。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欠。”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注释】释:放下。结背:秭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惠:李惠,中山(今河北定县满城带)人,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本篇选自北史李惠传。纲纪:随从人员。州纲纪指州府的主簿。群下:部下,属员。实:事实,真相。65解释下列加点字。(1)惩山北之塞(2)惧其不已也(3)同释重担息树阴(4)以杖击之66翻译下列句子。(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
38、子。(2)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67下列对两文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杂然相许”和“邻人京城氏之霜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两句可以看出愚公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B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惩山北之骞,出入之迁也”。C乙文中的“人有负盐负薪者”中的“负”字,和“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的“负”字意思不相同。D恐公移山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是通过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68甲乙两文,分别告诉了我们哪些道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甲】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
39、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乙】三人成虎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注:“庞恭”一作“庞葱”)69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每句划分一处)。及其家穿井王信之乎70解释加点的词语(1)及其家
40、穿井( ) (2) 国人道之( )(3)寡人疑之矣( )(4)求闻之若此 ( )(5)谓魏王曰( ) (6)而出溉汲( )7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 /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B王信之乎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C寡人自为知 / 屠自后断其股 (狼)D而谗言先至/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7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A久之,目似瞑(狼)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C有闻而传之者(穿井得一人)D夫君子之行(诫子书)7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得一人之使,非得
41、一人于井中也。(2)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74对于传言宋君和魏王的态度有何不同?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愚公移山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
42、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乙】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