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作者简介一、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四川乐山人。他青少年时代接触了大量古典文学,喜欢屈原、李白、苏轼等人的诗,受到浪漫主义影响。1914年,他怀着报国济民改革社会的理想东渡日本留学。“五四”时期,郭沫若以极大的政治热情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1921年,他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成立了创造社。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思想逐步完成了从民主主义向马克思主义的飞跃。二、创作背景二、创作背景 【新诗的时代背景】“五四”时代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特定的时代。1919年5月4日,北京发生了一次以青年学生为主的爱国运动,这就是五四运动
2、一次政治运动。这一时期还发生了一次文化运动,由陈独秀、胡适、鲁迅、钱玄同等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反传统、反儒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史称新文化运动,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被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二、创作背景二、创作背景 新文化运动萌发于1915年9 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一次提出“科学”与“人权”,树起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这些“反传统”和“人的解放”的响亮口号,引领了人们追求自由、个性、权利、尊严的步伐。人的思想、个性与情感都得到了彻底解放,人的个体意识、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人们开始奋力追求人的放恣状态。这对于习惯于压抑自己的情感,
3、心灵不自由的中国人而言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青春时代,这正是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毫无节制地抒情的时代背景。二、创作背景二、创作背景 【新诗的艰难历程】新诗,就是白话诗,它的产生与白话文运动紧密相连。诗在中国是最为资深、显赫的文体,但这也成为新诗发展的沉重负担。胡适提出一个口号:诗体的大解放。就是把从前一切束缚自由的枷锁镣铐,一切打破。包括传统诗歌的格律、体式、音节、平仄、韵脚等等,追求诗歌的自由,所以新诗又被称为自由体诗。这自由既是形式上的,也是情感上的。二、创作背景二、创作背景 1921年7月创造社成立,才开启了中国新诗的崭新境界。郭沫若是创造社的缔造者之一,创造社诗人有着“破坏”与“创造的时代精
4、神、个性解放与表现自我的精神气度,这一点在郭沫若的身上显得尤为突出。郭沫若力倡内心情感、情绪的自我表现。他的诗想象异常活跃丰富大胆。二、创作背景二、创作背景 初中教材中有一首诗他的现代诗:天上的街市,开首的两句,“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文字简洁明了,意象朦胧,妙不可言,还有“请看那朵流星。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更是诗意满溢,优美动人。二、创作背景二、创作背景 郭沫若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卓著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情感自然流露,主张形式绝对自由,重视灵感,还归纳了一个公式:诗=(直觉+情调+想象)+(适当的文字),这使他的诗,读来流畅自
5、由,韵律和谐。二、创作背景二、创作背景 炉中煤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啊,我年青的女郎!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二、创作背景二、创作背景啊,我年青的女郎!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啊,我年青的女郎!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二、创作背景二、创作背景啊,我年青的女郎!我自从重见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二、创作背景二、创作背景【析】本诗用新颖的比喻,托物言
6、志,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另外,郭沫若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那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人。他对于国学、甲骨文、诗歌、小说等等都有所建树,尤其是他对于甲骨文的研究当之无愧的专家。二、创作背景二、创作背景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10月间。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于是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同学们知道有一个特殊的日子五四青年节,这是我们的节日。我们青年人是只
7、争朝夕、奋发进取、拼搏向上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有这样一位青年,他的名字很特殊,取家乡两条河流的名字作自己的笔名,他就是郭沫若。今天我们就走近郭沫若,走进他的著名诗篇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任务一任务一 聚焦言语形式,体悟作者情感聚焦言语形式,体悟作者情感【提问】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号”究竞该如何读?【明确】ho:名称。名和字以外另起的别号。信号。排定的次第。等等。ho:号令。号筒。军队用的喇叭。ho:拖长声音大声叫唤。大声哭。任务一任务一 聚焦言语形式,体悟作者情感聚焦言语形式,体悟作者情感读“ho”,取“拖长声音大声呼叫”之义,意为“我立在地球边上热情地呼唤”。诗人立足于地球边上某个点,见到北冰洋
8、晴空中怒涌的白云和浩瀚的太平洋波涛滚滚,心潮澎湃,客观的自然景观与主观的生命情感交融互渗,使其忍不住将心中沸腾的激情喷涌出来。体现出这一时期革命青年勇敢进取、积极创造的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任务一任务一 聚焦言语形式,体悟作者情感聚焦言语形式,体悟作者情感【提问】初读这首诗,这首诗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明确】使用大量的感叹词。诗歌是语言的艺术。然而,诗歌的语言却不同于一般的语言,它常以非常规的言语形式来征服读者。任务一任务一 聚焦言语形式,体悟作者情感聚焦言语形式,体悟作者情感【提问】“啊啊”该如何读?句1:“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呦!啊啊!啊啊!啊啊!”【明确】如果是“啊”,那就是长
9、长的抒情,表示惊叹;如果是“啊,啊!”,也容易读得出并知晓它是表达赞叹、惊讶等情感的。任务一任务一 聚焦言语形式,体悟作者情感聚焦言语形式,体悟作者情感【追问】本诗中“啊啊”是紧密相连的,作者究竟要表达什么呢?【明确】“紧密相连”则表示中间不可停顿,阅读中不可换气,而且前一个“啊”要舒缓,后一个“啊”要短促,节奏要紧张,给人一种近乎窒息之感,十分急迫而强烈的,有一种喷薄欲出的感觉。任务一任务一 聚焦言语形式,体悟作者情感聚焦言语形式,体悟作者情感句2:“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提问】这句话究竟怎么读?中间能否停顿?【试读】“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10、”。(断开后朗读的气势与情感的感觉与上下文不符)【明确】此句不可断开,应该一气呵成,给人一种豪迈、冲破一切的力量感方可。任务一任务一 聚焦言语形式,体悟作者情感聚焦言语形式,体悟作者情感句3:“力哟!力哟!”【明确】像是在呐喊,又像是招呼,后一句比前一句,音更高。其实,在这首诗中,作者主要运用了一些仄声词来作韵脚,不押韵的尾字也多属“仄音”。“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仄音”有一种分明之感和激昂之情。传递出作者激烈的情感。苏轼曾言:“诗以奇趣为宗,以反常合道为趣。”在引导学生解读诗歌时,应该尤其留意诗歌的这些“反常”与“矛盾”的地方。任务二任务二 紧抓文本矛盾,透视情感逻辑紧抓文本矛
11、盾,透视情感逻辑【提问】“太平洋”要把“地球”推到,“太平洋”本来就是“地球”的一部分,如何推到“地球”?任务二任务二 紧抓文本矛盾,透视情感逻辑紧抓文本矛盾,透视情感逻辑2、“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努力”是“毁坏”和“创造”的前提和情感基础,是实施“毁坏”和“创造”的条件,因此,从逻辑上讲,是不是应该将诗歌的语序调整为“不断的努力,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任务二任务二 紧抓文本矛盾,透视情感逻辑紧抓文本矛盾,透视情感逻辑【提示】“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是对天姥山的侧面描写,十分夸张,显然与生活逻辑不符,现实的天姥山不仅没有天台山高,而且实际海拔只有七百多米,与一
12、万八千多丈相差甚远。然而,这种反逻辑的写法越是超出常规、越是反常、越是无理,就越显诗歌之奇妙、越是符合诗人之情思。任务二任务二 紧抓文本矛盾,透视情感逻辑紧抓文本矛盾,透视情感逻辑【明确】1、太平洋是地球的一部分,地球是孕育太平洋的母体,是太平洋的根。就好比“中国社会”是“我们”的根一样,是中国的旧文化、旧体制孕育了“我们”,但是“我们”却要把那孕育了“我们”的旧文化、旧体制连根拔起,这是“五四”精神的象征,也是“五四”那代人力量和情感的展现。任务二任务二 紧抓文本矛盾,透视情感逻辑紧抓文本矛盾,透视情感逻辑1919年的中国,积贫积弱,五四新青年们认为,只有和旧文化和旧制度做彻底地了断才能建设一个全新的富强的新中国。因此,此句的表达越无理越不通,就越能表现出“五四”一代新青年改造中国革新世界的强烈愿望和巨大信心。任务二任务二 紧抓文本矛盾,透视情感逻辑紧抓文本矛盾,透视情感逻辑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艺术上最大的特征:雄奇惊人的想象力。诗人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巨人,站在“地球边上”。早在明朝,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就把地球是圆的知识传到了中国,圆形的球体哪里有“边”呢?这就是诗人匪夷所思的惊人想象力,他设想站在一个超然独特的角度,俯瞰全球。左边一看,北冰洋万里晴波,何其壮丽;右边一看,太平洋上涌起惊涛骇浪,仿佛“提起全身的力量”,要把地球推倒。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