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秋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优质教案.docx

上传人(卖家):1207392380yun 文档编号:3397507 上传时间:2022-08-27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37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秋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优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2022秋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优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2022秋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优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2022秋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优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2022秋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优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优质教案第一单元 认识空气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目标1.能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证明空气占据空间。2.能从具体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能依据证据概括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3.在玩注射器的活动中,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4.能够列举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空气占据空间、可以被压缩的性质。难点:认识压缩空气有弹性的性质。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教学课件学生分组材料:小口瓶、漏斗、橡皮泥、烧杯、水槽、玻璃杯、面巾纸、塑料瓶、气球、锥子、注射器、橡皮、水。教学过程:一、课前激趣:师:同学们,你们坐过公交车吗?刚上车的时候,你最关心什么事情呢?(

2、找空位)。(师:为什么别人坐下的位置你就不能坐了呢?别人坐好的位置,那么这个位置被他占据了)师:刚才是公交车的位置被别人占据了,那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其他事物占据事物的例子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空气占据空间吗?(板书课题)二、演示空间概念:师:大家来观察这个大杯子,杯子里是什么样的?(空的)它是用来干什么的?(装水的)好,我们就把水杯中空的部分叫做“空间”现在,老师在杯子里倒满水问:“现在杯子的空间被谁给占了?(被水占了)我们就说水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既然水占据了杯子的空间,大家想这个杯子还能装进别的东西了吗?(不能了)大家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一个石块,大家想老师要是把这个石块放入水杯中,会发生什么现

3、象呢?(水会冒出一些)真的吗?(演示)哦!大家猜的真对,那是为什么呢?(是水占据着杯子的空间,要是这个石块非要占据杯子的空间,那就必须挤掉一部分水)说的非常好!现在老师把杯中的水倒掉,杯子里还有东西吗?(没有了)到底有没有呢?(有,是空气)大家都知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是否也占据空间呢?(播放课件:空气占据空间吗?)三、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1、初步体验空气是否占据空间师:大家先来猜一猜空气是否占据空间呢?(指名回答,进行猜测)师: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这只是我们的猜测,要想知道谁说的正确我们就要用实验来证明。师: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播放课件:实验一:纸的奇遇)这是一个杯子,先在杯子的

4、底部塞上纸团,然后将杯子倒过来,竖直扣入水中,大家猜测一下,纸会不会湿?(生进行大胆猜测)师:同学们的猜测各不相同,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教师演示实验过程。师(让学生来摸一摸纸)纸湿了没有?生:没有。师:那如果我把杯子倾斜后,又会发生什么样的现象呢?(生大胆猜测)教师演示实验。师:你观察到了什么?(纸湿了,生摸一摸)师:杯子里的纸团为什么湿了?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杯子里的空气被水挤走了,水占据了空气的空间。2.创设情境引导深入探究:师: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生:听过)聪明的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生1分享故事)(播放课件)师:为什么放入小石子,水就会上升呢?(生:石子占据了水的

5、空间)师:乌鸦能利用小石子让瓶子里的水升上来了,如果没有石头,你能帮乌鸦喝到水吗?用吸管,一块橡皮泥,你能用空气把水给挤出来吗?(播放课件)师:怎样用这些材料利用空气把水给挤出来呢,先四人小组轻声地讨论一下,想想橡皮泥的作用,吸管的作用,然后想想怎样做?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怎样做?1)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记录。2)师生一起总结试验方法。3)领实验器材,进行试验,教师巡视并指导(实验二:自制小喷泉)4)小组分享实验过程。5)引导小结:这说明什么?(生:空气占据了空间。师板书)小结过渡:我们说水会占据空间,空气也会占据空间,那么它们占据空间的大小会变化吗?我们继续来研究。(板书:占据空间的大小会变化吗)

6、四、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1)简介注射器播放课件,介绍注射器的各部分,重点:刻度。A、水占据空间的大小会变化吗?(实验三:注射器推拉实验)师:用一只注射器,抽进10ml的水,然后用手指堵住管口,分别用适当的力向下压和向上拉注射器活塞。注意观察刻度的变化,并作好记录。(播放课件)2)生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3)生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注射器中水占据空间的大小没有变化。B、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会变化吗?1)师: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研究空气,比较空气和水有什么不一样?师:同样吸进10ml的空气,用手指堵住管口,分别用适当的力向下压和向上拉注射器活塞。注意观察刻度的变化,并作好记录。2)生动手实验,并做

7、好记录,教师巡回指导3)生交实验单,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注射器中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有变化。师:由此我们得到这样一个图,(播放课件)空气和水的相同点是?生:都占据空间。师:不同的是:空气( )生:占据空间可以变化。师:而水?生:占据空间不能变化。五、总结延伸1你能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空气占据空间的例子吗?2.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生活中,你们还知道哪些地方运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吗?六、作业:1、生活中还有很多空气占据空间的例子,请同学们搜集并记录下来。下节课来汇报。2、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空气可被压缩的性质?请记下来,下节课与同学一起分享。板书设计:1.空气占

8、据空间吗?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可以改变,而水不可以2.空气有质量吗1.教学内容根据生活经验,学生已经知道了书本、水果、水等物体有质量,但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却很少思考过它是否有质量这一问题。本课从提出“空气有质量吗”的问题入手,通过搜集证据,证明空气有质量,从而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小棍平衡状态的变化,判断气球里的空气是否有质量,在此之前可以做一个猜测。第二部分,用电子天平分别称木块、小石块、水杯、夹子、回形针、羽毛等,知道物体都有质量。再称瘪皮球和充气30下以后的皮球质量,通过电子天平显示的数字,认识到空气也像其他物体一样有质量。第三部分,

9、提供阅读资料,帮助学生了解17世纪伽利略证明空气有质量的实验方法,从科学史中了解科学家为人类所做的贡献。2.教学目标能用实验和测量的方法证明空气有质量。能从具体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能依据证据概括空气有质量的性质。通过阅读伽利略的相关资料,感受科学家为人类所做的贡献。3.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空气有质量的性质。难点:用小棍平衡实验判断空气是否有质量的操作细节。(如何让小棍平稳、怎样给气球充气、怎样给充足气的气球打结、如何把气球挂在小棍上、如何放气等等)4.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教学课件。学生分组材料:各种称量物品、细长棍、线绳、支架、打气筒、气球、电子天平、皮球(或排球、篮球)。5.教学过程一、

10、情境导课,提出问题1师:同学们喜欢玩跷跷板吗?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想和我们一起玩跷跷板,咱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儿童卡通片:小宝宝与小动物们玩跷跷板)师:兔宝贝也想玩,可小孩子不能把两个小动物跷起来,为什呢?生:两个小动物比小孩子重。师:加了一桶沙子就能把两个小动物跷起来了,说明沙子也有生:重量师:你们有重量吗?(板书:重量)多重?师:噢,生活中我们常说的“重量”多少斤,多少千克,科学上应该说成“质量”(板书:质量)这两个量在科学上不是一回事。(播放视频:重量和质量)师:所以我们应该说沙子有质量。2出示两个黑色塑料袋(其中一袋比较重,另一袋是空而鼓的),让个别学生尝试提一下,说说感受。猜猜塑料袋

11、里是什么?打开看到重的塑料袋里是一个皮球,轻的塑料袋里空空的,引导说出里面有空气。师:刚才你的感觉是装有皮球的塑料袋比装有空气的塑料袋要重,说明皮球有生:质量师:那空气呢?有质量吗?(板书课题)。二、用平衡尺来证实空气是有质量的。1师:小朋友,你们觉得空气有质量吗?学生猜测,说说各自理由。2师:你们能想到哪些方法来证明咱们的猜测呢?学生想到的方法可能有:(1)拿个塑料袋装空气,然后用弹簧秤称(2)用塑料袋装了空气后感觉一下有没有质量(3)拿个塑料袋装空气,放在电子秤上,如果有显示读数就说明空气有质量等等)师:掂一掂空塑料袋和装满空气的塑料袋,说一说能否感知出空气是否质量?生师:有什么更好办法证

12、明空气有质量?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这样一个类似跷跷板的装置,叫平衡尺。(展示)老师在两边各挂了一个回形针。回形针上面做了一个钩子,可以用来挂东西。再挂上夹子。这个夹子可以加紧物体。现在平衡尺平衡吗?除了这些材料,我还给每个组准备了气球和打气筒。利用这些材料你们能设计一个方法来证明空气是否有质量吗?接下来就请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把你们想到的方法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3小组成员谈论交流,并画下实验的方法。4汇报交流实验方法。投影,一边汇报一边教师演示。5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收获。6汇报交流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空气有质量。7师:如果在吹大气球这边不动的情况下,怎么使平衡尺再达到平衡呢?引导

13、学生在瘪气球这边加重物,把大米粒放入瘪气球中,再次使平衡尺再达到平衡。体会到打入气球中空气的质量至少有十几粒大米粒那么重。(提醒:注意实验完成后,请清理好桌面,并用最优美的姿势坐好告诉老师你们组已经完成实验)三、用电子称称量皮球内空气的质量。1(出示充满气的皮球)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空气是有质量的,那么这个球里的空气到底有多重呢?你有办法知道吗?生2(出示电子秤)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能精确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电子秤,它的精确度很高,可以精确到0.1克。学习电子秤的使用方法:(1.将电子秤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源。(2.按一下“归零”按钮,确保在称重之前显示为“0”。(3.将要称的物体放在电子秤上,读取

14、显示数字即可。3演示实验:称量充满气的皮球质量(记录在黑板上)。这个质量是什么的质量?板书:球+空气。接下来怎样做?请两个学生放气,再称量球的质量(记录在黑板上)。这又是什么的质量?板书:球。那这两数之间的差是什么?(空气的质量)4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空气有质量。四、了解人类认识空气有质量的历程1阅读:古代,人们一度认为空气是没有质量的。到了17世纪,伽利略做了一个实验:用气泵向一个大玻璃瓶打足气,使瓶中尽可能多装一些空气,并封住瓶口,用天平称出瓶子的质量。然后把瓶口打开,再称,发现瓶子的质量减少了。伽利略认为,减少的质量就是把瓶口打开后跑出来的空气的质量,从而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后来

15、,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在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克,相当于3枚回形针的质量。教师出示1立方分米体积模型,学生体会1升体积有多大。2拓展:塑料袋里少量的空气并不重,所以我们感觉不明显。我们这样一间普通教室容纳的空气质量大约为200千克,大约相当于多少个小朋友的体重?(一个三年级小朋友大约重30千克),而弥漫在天空和地球周围的空气有多重呢?请大家回去查找一下资料。五、课堂小结1这节课大家都很棒,我们利用简易工具和精确工具帮助我们研究了“空气有质量吗”这个问题,看来工具的发明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科学研究。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3.又产生了什么新的问题?板书设计2.空气有质

16、量吗球+空气=( )克球=( )克空气=( )克说明;空气具有质量。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材分析】热空气和冷空气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第3课的内容。认识空气单元的内容是根据小学科学课标“物质科学”领域的重要概念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来建构的。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认识了空气在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的特征,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空气具有流动性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从空气的流动性引入空气受热和受冷时会怎样流动为话题,指导学生用实验、观察等方法,认识到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沉,进而认识地球各个地方冷热不同,造成空气冷热不均,导致了冷暖空气的循环

17、流动而形成风。教材安排了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供学生探究,第一,认识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第二,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研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第三,制作观察空气流动的简易装置;第四,解释现象,推想风的成因,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形成风的方法。【学情分析】学生是科学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到应用科学的方法认识物质性质的层面上来。通过二年的学习,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学习科学课的基础,也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学习方法。但对于“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的性质学生难以通过感官直接感知,所以本课的教学设计要围绕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进行,在教师的引导

18、下,通过实验和分析进行认知。【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2.知道当温度有冷热差别时,空气就会流动。科学探究:学会做热空气上升的实验。科学态度:1.对于温度带给空气的变化具有好奇心和探究欲,主动参与探究.积极分享成果。2.能够细致地观察,如实地记录和描述,理性地分析实验现象。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了解“热空气上升”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感受科学和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是因为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教学课件,视频(冷热空气对流、风的形成)

19、,集气瓶,毛玻璃片,香、热水、冷水等。学生材料:塑料袋儿、纸蛇、棉线、蜡烛、打火机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复习导入1.师:通过上两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空气的性质,空气除了能占据空间,有质量,还具有什么性质呢?2.在每个小组的实验盘中都有一支蜡烛,大家观察蜡烛的四周有什么?3.点燃蜡烛后,蜡烛周围的空气有什么变化?4.蜡烛周围的空气被加热了就变成了热空气,热空气会怎样流动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探究的内容热空气和冷空气(板书课题)。二、提出问题,合理猜测,实验探究1.师:蜡烛周围的空气被加热变成了热空气后会怎样流动呢?大家来猜一猜。预设:向上、向2.师:要怎样用实验证明我们的猜测呢

20、?请阅读课本P7页,小组讨论,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又好有多。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预设:生1:我们小组的想法是:点燃蜡烛,在蜡烛的火焰上方撤一些很轻的碎屑状的东西,观察它们是怎样运动的。生2:我们小组的想法是:点燃蜡烛,在蜡烛的火焰上方放一个会很轻的会转动的物体。生3:我们小组的想法是:点燃蜡烛,在蜡烛的火焰上方放一个很轻的塑料,看塑料袋会不会“飞起来”。3.师:大家的想法都不错,老师这也有一个想法: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把手放在蜡烛火焰周围的不同方位,感受热风往哪个方向流动。4.师: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想法,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方案进行实验。实验时请注意:不点燃蜡烛前,现将实验

21、物品放到蜡烛上方,观察现象,并进行记录;组员做好分工,密切合作;认真观察,用自己喜欢或擅长的方式如实记录实验现象;注意安全,准备一块湿毛巾,发生意外时迅速将湿毛巾盖在火焰上或将燃烧物丢在地上,然后远离燃烧物,不要伤到自己或引燃其他物品。学生进行实验:纸蛇转动的实验、感受热风流动的实验。5.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实验中进行指导。6.教师演示:模拟热气球上升的实验。7.师:通过刚才的实验你们发现什么?学生汇报实验结果预设:生1:我们发现不点燃蜡烛时,纸蛇不会转,点燃蜡烛后,纸蛇就转动起来了,说明热空气往上流动。生2:我们发现不点燃蜡烛时,塑料袋是瘪的,点燃蜡烛后塑料袋慢慢鼓起来,然后就飞起来了,说明热空

22、气往上流动。生3:我们发现不点燃蜡烛时,将手放在蜡烛周围,没有什么感觉,点燃蜡烛后,我们在火焰上方感受到了热风吹到手上的感觉,说明热空气往上流动。8.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纸蛇和塑料袋的运动,推测出了空气受热后会上升,我们能用眼睛看到热空气向上流动吗?为什么?预设:看不到,因为空气是透明的。分组实验:观察热空气的影子。三、探究热空气轻上升1.师:老师这有二个杯子,是空杯子吗?(里面有空气)这是二个大小相同并装满空气的杯子,这二杯空气一样多吗?(一样多)对,它们的体积相同。(出示PPT)等会儿请同学们用手调节木棒中间的线,让实验装置平衡,然后用点燃火柴加热一端纸杯内的空气,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交流

23、汇报。预设:(加热过的热杯子那端向上翘。)2.提问:火焰烤过的纸杯向上翘说明了什么?预设:一样多的空气,热空气比冷空气轻。3.小结:说的非常正确,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所以热空气就会上升,上升的热空气就推着纸杯往上翘了。第二课时一、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1.师:同学们,当热空气和冷空气相遇后会怎么样呢?请看课本P8页的实验,思考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玻璃片,烟会怎样流动?这说明了什么?将冷瓶与热瓶的位置上下对调后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呢?为什么?2.师:我们通过一段录制好的实验视频来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播放多媒体视频)3.师:看到了什么现象呢?预设:我们看到热瓶内的烟向上流动,冷

24、瓶内的烟向下流动,形成一个循环了。4.师:观察得很仔细,将热瓶放在冷瓶上面又是怎样的现象呢?预设:热瓶内的烟一动也不动。5.师:谁来解释为什么呢?预设:因为热空气向上流动,不会向下流动。二、联系生活、学以致用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现在杨老师家要安装暖气片,你觉得安装在什么位置合适呢?为什么?预设:墙的下方,因为热空气向上流动。2.师:为什么冷藏柜可以不加盖子?预设:因为冷空气向下流动。3.师:刚开始上课时,通过复习我们知道了空气流动就会形成风,请结合第一课空气占据空间的相关知识,根据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规律,看课本P9页的图说一说大自然中的风是怎么形成的。

25、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预设:阳光使地表温度升高,温暖的地面加热它上方的空气,这时热空气就会上升,热空气上升后就会腾出空间,冷空气会补充到热空气上身后留下的空间里,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4.体验:设置一个场景,小组的桌子是蜡烛的火焰,组员是空气中的颗粒,加热时,空气颗粒受热离开桌子(火焰周围),这是就腾出了空位,空位周围的其他同学扮演冷空气颗粒,移动至腾出的空位上(代表冷空气的流动),但冷空气颗粒移动至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位时,形成了空气的流动,这样风就形成了。5.风是我们身边熟悉的自然现象,生活中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制造风?试一试。6.师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科学

26、无出不在,只要你有一颗好奇心,善于观察,动手动脑你们也能成为科学家。三、拓展提升阅读课本P10页,制作观察空气流动的简易装置,想一想实验说明了什么?【板书设计】3.热空气和冷空气第二单元 研究土壤4.土壤的成分教学目标通过实地观察和采集土壤,了解土壤在自然界中的样态。观察土壤样本,说出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通过实验,识别土壤中存在的空气、水等重要成分。重点与难点重点:发现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难点:做实验,认识土壤的主要成分。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教学课件,包含各种成分的土壤样本。学生分组材料:(1)采集土壤的工具:小铲子、瓶子等;(2)观察土壤的工具:托盘、培养皿、小棍、筛子、放大镜等;(3

27、)研究土壤的工具:纸巾、250mL烧杯(或一次性透明塑料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师:同学们,之所以地球能成为一个孕育生命的星球,离不开各种植物(出示PPT图片),那你知道植物都生长在哪里吗?生:土壤、水中等等。2.师: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植物,它们大多生长在土壤上面,那同学们想象一下没有土壤的世界会如何呢?(学生回答)3.师:所以土壤是我们地球上重要的资源,那你们知道土壤是由什么组成的吗?(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4.师: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土壤的成分。(板书课题:土壤的成分)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活动一:寻找土壤过渡:想知道你们说的对不对嘛?既然要了解土壤,那我们就需要去寻找它

28、们了,在上一节课我给大家布置的作业就是寻找土壤,你们找到了吗?活动一:寻找土壤展示你采集的土壤样本。1.说一说你的土壤来自哪里。2.分享一下你的采集过程。1.出示活动一,师:哪位同学来读一下活动要求?(学生阅读活动要求。)2.师:哪位同学愿意来分享一下?(学生回答)3.师:通过亲自去采集,可以看到每位同学都对土壤有了进一步的认识。4.师出示概念: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活动二:观察土壤过渡:有了土壤,我们就进入活动二来一起观察它吧!活动二:观察土壤1.观察你的土壤样本里有哪些东西。2.试着将不同的东西挑拣出来,分类摆放。(注意垫好

29、纸巾,保持卫生。)3.将你观察到的东西填写到活动手册第三页的图中。1.出示活动二,师:哪位同学来读一下活动要求?(学生阅读活动二要求。)2.师:接下来各小组按活动要求进行观察,注意保持卫生,做好记录。(学生实验)3.师:请同学们来分享一下你的观察。(生回答,师板书:成分小石子、沙子、黏土(教师解释黏土就是非常细的泥土)、树枝、树叶、小虫等等,将学生回答到都进行板书。)4.师:土壤里有这么多东西呢!那它们都是土壤的成分吗?(学生讨论回答,比如树叶、小虫、蜗牛壳等不是土壤的成分,教师在黑板上将其划掉,最后教师做好补充,将学生未说出来的进行讨论。)5.师总结:我们现在观察到的土壤的成分有:沙子、黏土

30、、小石子。活动三:探究土壤成分过渡:原来我们挖的土壤里面有这么多的东西,有没有我们没看到的东西呢?让我们进入活动三继续探索。活动三:探究土壤成分1.用干纸巾包住土壤,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看看纸巾有什么变化。2.将刚刚捏出的团状土块放入水中(注意选取泥土要适量),观察放入之后水中的现象。3.先用玻璃棒搅拌烧杯中的土壤,然后静置一段时间,观察土壤在水中的变化。注意:保持桌面清洁卫生。2.师:同学们都明白怎么去做了吗?注意这次我们用的土壤样本里只保留它的成分哦!最重要的还有玻璃棒的使用,使用时不能碰到烧杯,不能听到铛铛的声音。(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小组实验)3.师:哪个小组来分享一下你们观察到

31、的现象,并说一说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生回答,纸巾湿润有水分;产生气泡有空气;分层有大小不同的颗粒。师板书:水分、空气)4.师:看来土壤里面还藏了水和空气呢!有同学发现沉淀后的土壤大颗粒在下,小颗粒在上,这是为什么?大家小组里讨论一下。生:土壤不溶于水,静置过后,大的颗粒重先沉,小的颗粒轻后沉,就形成了上小下大的现象。(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的回答)三、课堂总结1.师:经过一节课的探索,谁来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有哪些?(学生说学习的收获)2.师:原来土壤里面藏了这么多东西,但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作为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土壤的成分可不止这些,后面我们将继续探索。板书设计4.土壤的成分5.土壤的类型【教

32、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土壤按颗粒大小分成沙土、黏土、壤土三类。2.知道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科学探究:1.运用多种感官研究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如摸、看、捻、握和搓等2.设计实验,比较三种类型的土壤的渗水性。科学态度:1.形成探究意识,意识到感官的作用。2.愿意亲近土壤。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通过知道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特点,挑选出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教学重点】知道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比较三种类型的土壤的渗水性。【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课件、视频。学生材料:一定量的土壤,另准备沙土、黏土、壤土三

33、种土样,烧杯、搅拌棒、纸巾、纱布、放大镜、漏斗、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1.出示花生、苹果、藕的图片.2.提问:你们喜欢吃花生、苹果、藕吗?那你知不知道哪里的的花生、苹果、藕最好吃?这些地方的花生、苹果、藕为什么最好吃了?有什么奥妙吗?3.预设:(1)与气候有关(2)与土壤有关(3)与光照有关4.是的,植物的生长不仅与气候、光照有关,还与土壤息息相关,今天老师专门托人从这些地方捎来了一些土壤,一起探究土壤的奥秘。二、合作学习,研究土壤种类。1.活动一:观察颗粒大小。那么我们来了解土壤吧,请同学们使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的颗粒,说说你们的发现。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

34、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根据颗粒的大小,可以把土壤分成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2.活动二:运用多种感官了解土壤的特点。那你们想知道不同类型的土壤有什么特点吗?想想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土壤的特点?认识一个事物可以用哪些感官?眼睛看、鼻子闻、耳朵听、舌头舔、手摸一摸等。那么认识土壤,用手来引导学生用捻一捻、握一握的方法来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差异。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齐体验,用手捻,发现沙土粗糙,黏土细腻。握成团,发现沙土不能握成团,黏土能,所以制作陶瓷,所以选用黏土为最好。3.活动三: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不同的土壤,渗水能力是否不同呢?想一想,哪种土壤类型的渗出来的水多?预设:沙质土渗

35、出来的水多。黏质土渗出来的水多。壤土渗出来的水多。4.提供给学生一组对比实验器材:沙土、黏土、壤土三种土样、烧杯、水、过滤器,(控制好条件进行实验操作)。5.活动过程:(1)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讨论需要控制哪些条件,在记录纸上记录自己的实验设计。(实验装置相同;土壤的量相同;水的量相同)(2)在此基础让学生预测,当水倒入土壤以后会出现什么现象。(3)学生领取材料实验。(4)让小组学生叙述看到的现象,比较盛水的容器里经过土壤过滤的数量,水多则说明土壤的保水性能差,渗水性能好,水少则相反。6.小结:土壤类型特点沙质土渗水性、透气性最好,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差黏质土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好,渗水性、透气性最

36、差壤土保水性、保肥能力、渗水性、透气性都较好7.请同学们根据花生、苹果树、藕植物的特点,想一想,属于哪种土壤?藕:同时荷花对失水十分敏感,夏季只要3小时不灌水,水缸所栽荷叶便萎靡,若停水一日,则荷叶边焦,花蕾回枯。花生:喜通气性、透水性良好的土壤,不喜潮湿。苹果树:需要适宜的水分、肥力和通气性。通过对土壤的了解,我们现在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了:花生对应、苹果树对应、藕对应。哪一种组刚刚猜测正确了,分发一枚大红星。三、学以致用,根据不同的土壤的特点,挑选出适合不同植物的土壤。1.提问:老师这里还有几种植物,你认为它们分别适合生长在什么样的土壤里?(2)仙人掌:耐高温、干旱、瘠薄,不喜潮湿。(3)水

37、稻:喜高温、潮湿,对土壤的保肥和供肥能力要求较高。2.你最喜欢的植物是什么,你知道它适合什么土壤吗?3.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5.土壤的类型6.肥沃的土壤1.教学内容对植物而言,腐殖质是它们的主要营养。本课围绕腐殖质说开去,引导学生认识腐殖质及其成因,了解改良贫瘠土壤的常用方法,从而加深学生对土壤的认识。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土壤表层、下层颜色等方面的差异,利用图片和文字,介绍腐殖质是什么,以及正是腐殖质的多少造成土壤颜色的深浅。第二部分,通过阅读资料,引导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土壤动物,了解土壤动物的活动对于腐殖质的形成所产生的促进作用。第三部分,通过阅

38、读资料,引导学生认识到土壤有肥沃和贫瘠之分,介绍生产生活中常用的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第四部分,制作一个肥料袋,让学生看到落叶等动植物的遗体是怎样一点点变成腐殖质的。通过连续五个星期观察肥料袋,学生将会发现腐烂的动植物随着时间在发生变化。2.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影响土壤的肥力。知道一些小动物和微生物在成肥过程中的作用。知道土壤贫瘠的原因和生产生活中常用的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3.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土壤中的腐殖质的形成过程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难点:连续五个星期观察腐殖质的形成过程。4.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教学课件。学生分组材料:做肥料袋的材料(透明塑料袋

39、、香蕉皮、菜叶、草根、土壤)。5.教学过程(一)观察比较土壤的颜色,探究表层土的形成。1.师出示土层剖面图:仔细观察土壤的表层和下层,你发现有什么不同?(学生发现表层土和下层土颜色不同。)表层土为什么比下层土的颜色黑呢?2.学生猜想,形成假设。3.老师带学生到指定地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落叶下面的土壤是什么颜色的?4.师出示落叶腐烂过程的图片,小结:长年累月的落叶积攒下来,加上雨水的作用,压在最下面的落叶会慢慢腐烂掉,变成土壤的一部分,使得土壤发生改变。5.明确“腐殖质”的概念: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越肥沃。(二)观看视

40、频,探究动物的生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1.师:除了落叶,土壤中的小动物在干什么呢?它们的这些活动对土壤的改变有影响吗?学生猜想、汇报。2.观看视频,了解一些常见的土壤动物。3.师小结: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小动物,科学家通过辛勤工作,迄今已经从土壤中发现1000多种不同的土壤动物。它们为形成腐殖质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在土壤中打洞,帮助土壤通气;通过吞吃和排泄食物,增加土壤的肥力;通过身体的活动,促进各种营养物质与土壤颗粒的混合,它们是植物生长的好帮手。(三)观察家乡贫瘠土壤照片,学习改良土壤。1.师出示家乡某山区土壤照片:这些土地肥沃吗?学生汇报。2.介绍家乡某地区土壤的特点,并分析原因:不是所有的表

41、层土都是肥沃的,如山体的表层土就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所以山上的土壤往往比较贫瘠。3.土壤经过改良才能适应多种植物的生长,你知道人们是怎么改良土壤的吗?学生汇报。如:施肥、换土、埋树叶、翻地等办法。4.小结:人们常用种植绿肥、施农家肥和收集落叶沤肥等方法改良贫瘠的土壤。我们家乡的绿化来之不易,是多少人辛勒耕耘的结果,我们要爱护家园,保护土壤。(四)制作肥料袋,坚持观察记录。1.师:想不想亲自观察一下枯死的植物在土壤中究竟会怎么变化,这可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得到结果的,要持续几个星期才行,能坚持下来吗?2.教师结合课本P19插图,讲解做肥料袋的方法。师:在做肥料袋中还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3.学

42、生讨论、汇报。如:选择香蕉皮、韭菜叶等容易腐烂的植物,并要记录好往塑料袋中放了哪些物品,以便今后查寻、对照。4.给学生分发透明塑料袋、土壤,学生拿出实验器材制作肥料袋。(1)学生将土壤和自己带来的一些果皮、菜叶等装进塑料袋。(2)用小棒将土壤和其他物品混合在一起。(3)往肥料袋里均匀洒一点水,扎好塑料袋。(4)填写好标签内容,并在肥料袋上贴上自己的标签。(5)将肥料袋放在阴暗的地方。5.师巡视、指导。6.小结:肥料袋制作好了,同学们要记得经常翻动肥料袋,并坚持观察五个星期,同时把你们的发现记录在活动手册上。板书设计6.肥沃的土壤腐殖质 改良土壤 肥沃7.保护土壤【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通过讨

43、论分析,知道土壤对动植物以及人类生活的重要性。2.通过分析各种人类活动,能够辨别并说出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益害及其原因。3.通过水土流失模拟实验,意识到植被和土壤保护的相关性科学探究:1.通过观察、比较水土流失实验现象,发现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2.通过讨论设计简单的实验步骤,初步树立对比实验地概念。科学态度:能够在好奇心地驱使下,探究水土流失与植被地关系。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土壤是人类的重要,树立保护土壤地意识。【教学重点】知道水土流失和有无植被有关【教学难点】根据材料公平地设计水土流失实验步骤【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学生材料:水土流失装置,水,花洒。【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44、.经过了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在我们生活起着重要作用的土壤。请小朋友们看几幅图片分别说一说,土壤到底有什么作用?2.出示雨林图片,这里植物的长势特别好,蚯蚓也在土壤里安了家。西瓜地以及制作陶瓷的陶土图片。3.请学生回答之后,再请各小组具体分析讨论:土壤对动物、植物、人类的不同贡献?4.小结: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养料、水分,为动物生存提供了栖息地。土壤与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粮食、蔬菜等食物息息相关,还为人类提供制造陶器等的原料。5.如果没有土壤,植物就没有养分。如果没有土壤,动物就没有了家园,人类也没有了资源。土壤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应该保护土壤。(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土壤对我

45、们来说非常重要,但是也非常容易遭到破坏。出示黄河和长江对比图片。你有什么发现?(黄河水比较黄)你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黄河岸边的土壤流进了黄河水内)2.为什么黄河附近的泥土会流进河水里,而长江附近的泥土没有被水冲走呢?提问: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水土流失。(下雨)下雨下到平坦的地上会产生水土流失吗?那就说明水土流失需要的条件还有坡度。(需要坡度)出示另两张图片,你有什么猜想?(一张是黄河附近土壤无植被,一张为长江边上有植被)植物像被子一样将土壤覆盖起来,我们称其为植被。(可能有无植被有关)3.刚刚小朋友们已经提到了黄河的土壤流失是否和其周边有无植被有关呢?那你怎么来验证这个猜想呢?如何证

46、明你的猜测是对的?可以一起做一做实验。但是这个实验怎么做呢?我们肯定需要一些东西来模拟降雨和坡度,你觉得你会怎样来模拟,用什么材料来模拟降雨和坡度呢?4.那么下面呢?我们还需要什么材料?(土壤,小草)土壤需要准备几份?首先黄河岸边可以如何模拟,长江岸边可以如何模拟?(黄河岸边可以用无植被的土壤模拟,长江岸边可以用有植被的土壤模拟)还需要哪些材料?出示材料:这些材料老师依据小朋友们的要求准备了土壤、植被、花洒、水等。5.为了保证实验的公平性,坡度可不可以一个高一点,一个低一点?那我在模拟雨水的时候有什么要求呢?可不可以一个雨水很大,一个雨水很小?(雨水的量需要一样多,且倾倒高度及角度需要一样)6.讲解实验步骤及实验记录要求。7.注意事项:(1)同样力度挤压瓶体。(2)仔细观察两份装置内土壤的变化情况。8.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现象?(有植被的水较为清澈)出示结论:有植被的土壤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有植被的水相对来说较少)9.但是在生活当中不仅会有雨天,还会有一些大风,暴晒天气,都会影响我们的土壤流失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科学 > 苏教版(2024) > 三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秋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优质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1207392380yun)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