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他对唐诗作出的“盛唐气象”“少年精神”的经典概括,被学界广为接受。他曾说过:“人走路要昂着头,我一生都是昂着头的。”他就是著名的诗人、学者林庚。林庚先生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教授,著有春夜与窗、问路集、空间的驰想等六部诗集以及中国文学史、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诗人李白、唐诗综论等十一部文集。林庚(19102006)字静希,福建福州人。我国现当代著名学者,诗人,文史学家,诗歌研究家。192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中文系,曾参与创办文学月刊。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1933年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林庚说:“诗歌的语
2、言是艺术的语言、诗化的语言,它需要从日常生活的语言中不断进行提炼,既不能脱离生活语言,又要超过生活语言。”说“木叶”“木叶”是什么呢?课文中说,“木”就是“树”,“木叶”就是“树叶”,那么二者到底有怎样的区别呢?微观探究微观探究语言的涵泳语言的涵泳课文共七段,对课文共七段,对“木叶木叶”的解说主要集中在哪几的解说主要集中在哪几段?段?四五六段四五六段1.第四段“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与“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第六段“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与“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在以上两组句子中,高树和高木、落叶和木叶有何区别?高树和高木,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高树是
3、繁茂的枝叶,高木传达的则是落叶的景况、疏朗的形象。深入解读:曹植的“高树多悲风”更多采用的是寓情于景的手法,表达曹植看到朋友们受害而无力拯救的痛苦和愤懑,高树借叶茂风大来表达情感的饱满;吴恽的“寒风扫高木”则是借景抒情,借秋月下凄清幽冷的景色来表达送别友人的不舍与担忧,用落木空山来表达离别的感伤。落叶和木叶,落叶,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这里的落叶实际就是桑叶,这里通过写“美女”采桑的动作的优美,来烘托人物形象;木叶,微黄的叶子,疏朗的清秋的气息,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妖,美;“闲”通“娴”,娴静;冉,动貌,柔嫩的纸条轻轻摇动。
4、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融情入景,以景染情;秋水的绝唱,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袅袅(nio):绵长不绝的样子。波:生波。下:落。2.综合文章的四五六段,综合以上分析,树叶和木叶有何异同?明确:从概念上说,“木叶”就是“树叶”,可是到了诗歌的形象思维中,二者就有了很大的差别。树叶:繁茂的枝叶,层层浓阴,饱满,饱含水分。木叶:微黄和干燥的落叶,空阔,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同学们在做以上两个问题的时候,涉及到内容的筛选概括。内容概括有法可依方法点拨概括文章内容要点:(1)直接提取要点。可从原文中直接摘录关键词语或中心句、重点
5、句,提取出这样的词语和句子,经过删改,可转化为自己的答案。(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要点。有些文章,中心句、重点句并不明显,就需自己对内容进行条分缕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3)概括要全面。可分部分、分层次,把握脉络,分条作答。在以上的分析中,作者主要运用了一种什么样的表现手法?作者运用比较和对比,分析了“树叶”和“木叶”的不同,这种不同,体现了“木”的两个艺术特征。这两个艺术特征是什么?这两个艺术特征是什么?中观探究思维的提升3.“木”与“树”的不同,体现了“木”的哪两个艺术特征?明确:明确:“木木”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木木”还暗示了它的颜色,可能是透
6、着黄色,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还暗示了它的颜色,可能是透着黄色,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而清秋的气而不是湿润的,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而清秋的气息息4.这样的艺术特征,触及到了一种怎样的语言现象?诗歌语言中的暗示性。诗歌语言中的暗示性。关于诗歌语言的暗示性,课文中有一段理性的解释,请同学朗读,然后学生齐读。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修养的诗人们
7、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明白了语言的暗示性,也才能更好明白了语言的暗示性,也才能更好地解读诗歌,提高我们的诗歌鉴赏地解读诗歌,提高我们的诗歌鉴赏水平。水平。那么是不是古诗中所有的“木”都是暗示枯黄的干燥的落叶呢?5.请解释下面诗句中意象“木”的含义。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明确:欣欣,草木茂盛的样子;涓
8、涓,细水慢流的样子:茂盛的草木,潺缓的泉水,以此来烘托陶渊明回归田园的愉悦的心情。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写出了琅琊山风景的秀丽,抒发作者游玩的乐趣。这里的“木”是枝繁叶茂的;可见文章的“木”特指的是“木叶、落木”中的“木”,而上述诗句中的“木”则偏向春夏之交的“草木”。古人云:诗外有诗,方是好诗;词外有词,方是好词。这里说的“诗外有诗”“词外有词”指的就是诗歌丰富的言外之意,即丰富的暗示性。因此鉴赏诗歌,不仅要品尝言内的意思,而且要品尝言外意味宏观探究文化的传承6.学以致用:品读下列诗句,探究古代诗词中的“柳”经常出现在什么样的场景中,具有怎样的暗示
9、性。(1)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叫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2)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罗隐柳)(3)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4)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晏几道清平乐)明确:杨柳在古诗词中多用于写离别的场景中,一是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习俗,“柳”与“留”谐音,有挽留、留住之意,表达离愁别绪;二是触景生情,抒发相思之苦。7.链接高考: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诗春夜洛城闻笛(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请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明确:“折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意。像“杨柳”这样的具有暗示性的概念,不知不觉的影响着人们,感染着人们。正如王国维 人间词话中所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