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庚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洞庭始波,木叶微脱。陆厥临江王节士歌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王褒渡河北 目录课文导读课文导读第第一一章章课文导读课文导读林庚林庚(1910-2006)(1910-2006),福建闽侯,福建闽侯(今福建福州今福建福州)人。人。19331933年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同年秋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同年秋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诗集夜夜。19341934年后,他作为一名自由体新诗人尝年后,他作为一名自由体新诗人尝试新的格律体,先后出版了试新的格律体,先后出版了北平情歌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冬眠曲及其他其他。另有。另有春野与窗春野与窗问路集问路
2、集等六部新诗集。等六部新诗集。作者简介作者简介课文导读课文导读林庚先生作为一名学者,先后任教于厦门大学、燕京林庚先生作为一名学者,先后任教于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研究主要涉及唐诗、楚辞、文学史大学、北京大学,研究主要涉及唐诗、楚辞、文学史等方面,显示出诗人学者的独有特色。他将创作新诗等方面,显示出诗人学者的独有特色。他将创作新诗和研究唐诗完美地统一起来。和研究唐诗完美地统一起来。作者简介作者简介课文导读课文导读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了著名的论点,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了著名的论点,“盛唐气象盛唐气象”和和“少年精神少年精神”,其研究成果汇集在,其研究成果汇集在唐诗综论唐诗综论里。里。他
3、在楚辞方面的研究也较深刻透彻,他在楚辞方面的研究也较深刻透彻,诗人屈原及其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作品研究是他研究的结晶。他对明清小说也很关注,是他研究的结晶。他对明清小说也很关注,提出了颇多精辟的创见。古典文学专著有提出了颇多精辟的创见。古典文学专著有诗人李白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中国文学简史等。等。作者简介作者简介课文导读课文导读课文简介课文简介本文选自本文选自唐诗综论唐诗综论一书。作者林庚从中国古代传统诗歌中,一书。作者林庚从中国古代传统诗歌中,发现了诗人极少用发现了诗人极少用“树叶树叶”一词而大多用一词而大多用“木叶木叶”一词。对此一词。对此他展开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艺术欣赏的
4、大门,他展开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艺术欣赏的大门,令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貌似平常的简单用语的后面,是生动感令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貌似平常的简单用语的后面,是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是诗人的感情,是诗人精心遣词用语的良苦用人的艺术形象,是诗人的感情,是诗人精心遣词用语的良苦用心。本文作者在心。本文作者在“木叶木叶”上所下的工夫,对我们体察诗歌艺术上所下的工夫,对我们体察诗歌艺术中的精微之处颇有启发。它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该怎样欣赏古中的精微之处颇有启发。它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该怎样欣赏古诗词,推而广之,启发我们去思考该怎样欣赏文学作品。诗词,推而广之,启发我们去思考该怎样欣赏文学作品。字词学习字
5、词学习第第二二章章字词学习字词学习1词语认读 袅袅(nio)照浦(p)褒(bo)灼灼(zhu)亭皋(go)寒砧(zhn)涔(cn)阳 万应锭(dng)言筌(qun)窸窣(x s)迢(tio)远 2词语理解u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u 灼灼明亮鲜艳的样子。u 寒砧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凄凉萧瑟的景象。砧,捣衣石。u 亭皋水边的平地。亭,平;皋,水旁地。u 萧萧此处形容草木摇落的声音。字词学习字词学习u 窸窣象声词。此处指叶落的细小的声音。u 歧路岔路。u 冉冉形容枝条柔弱下垂的样子。u 翩翩飞舞的样子。u 缠绵文中形容叶对枝情深意厚,难以解脱,是活化的拟人辞 格的运用。u 绵密柔和紧密
6、的样子。字词学习字词学习u 万应锭:万能药。锭:锭药。u 相去无几:互相间存在的距离不大。u 不落于言筌: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u 得鱼忘筌:喻达到了目的后就忘记了原来的凭借。u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字词学习字词学习xinxin nnnn nnnn bp 袅娜枭雄凫水 金锭淀粉绽放 得鱼忘筌荃草诠释 铁砧粘贴拈轻怕重 字词学习字词学习课文赏析课文赏析第第三三章章课文赏析课文赏析阅读课文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流利、最有感情。思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课文赏析课文赏析古人常借深秋季节写离人、游子的愁绪,所以他们对古人常借深秋季节写离人、游子的愁绪,所以他们对“秋秋”有特殊有特殊的
7、敏感。写秋莫过于写叶子凋零的树木。尽管的敏感。写秋莫过于写叶子凋零的树木。尽管“木木”与与“树树”含义差不含义差不多,但人们由多,但人们由“木木”和和“树树”这两个字所产生的联想却很不相同。这两个字所产生的联想却很不相同。(其联其联想和结果图示如下想和结果图示如下)(1)(1)木木木头、木料、木板木头、木料、木板树干树干落叶落叶秋天秋天离人、游子愁绪离人、游子愁绪(2)(2)树树满树的叶子满树的叶子浓阴浓阴不是秋天不是秋天综上所述,古人为了借秋景写愁绪,在诗中常用综上所述,古人为了借秋景写愁绪,在诗中常用“木木”(木叶木叶)而不而不用用“树树”(树叶树叶)。1按字义分析,“木”与“树”含义差不
8、多,可是古人为什么写诗多用“木叶”而不用“树叶”?请筛选相关信息。课文赏析课文赏析“木叶木叶”:“木木”具有一般具有一般“木头木头”“”“木料木料”“”“木板木板”的影子,使的影子,使人常想起树干,很少会想到叶子。人常想起树干,很少会想到叶子。“叶叶”常被排斥在常被排斥在“木木”的形象之外。的形象之外。“木木”与与“叶叶”的形象之间是不一致的。的形象之间是不一致的。“落木落木”与与“落叶落叶”的不同:的不同:以曹植美女篇为例,以曹植美女篇为例,“落叶落叶”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而而“落木落木”比比“木叶木叶”还进一层,不仅触觉上有干燥之感,而且连还
9、进一层,不仅触觉上有干燥之感,而且连“叶叶”字所保留的清秋气息和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字所保留的清秋气息和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2“木”与“树”、“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的意味有什么不同?课文赏析课文赏析“木木”就是就是“树树”,在概念上是一致的。但在意味上,在概念上是一致的。但在意味上,“木木”一般是在秋风叶落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而一般是在秋风叶落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而“树树”则要借助树则要借助树叶的多来表达饱满的感情。叶的多来表达饱满的感情。,“树叶树叶”,“树树”和和“叶叶”的形象之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十分一致,它们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间不但不相排斥,
10、而且十分一致,它们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因此因此“树叶树叶”可简化为可简化为“叶叶”。2“木”与“树”、“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的意味有什么不同?课文赏析课文赏析本文不仅仅是为了介绍本文不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木叶”的艺术特征,写的艺术特征,写“木叶木叶”是为了阐是为了阐述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这种暗示性述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这种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正在
11、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作者是以,作者是以“木叶木叶”为例,探究诗歌语言的感染力和启示性。为例,探究诗歌语言的感染力和启示性。3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课文赏析课文赏析 把标题定为把标题定为“说说木叶木叶”,就可以把古诗中的意象,就可以把古诗中的意象“木叶木叶”作为论题,围绕它展开全文。作者先排除古代诗人考虑文学洗练的作为论题,围绕它展开全文。作者先排除古代诗人考虑文学洗练的因素,再探寻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蕴含有落叶的
12、因素,最后从中得因素,再探寻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蕴含有落叶的因素,最后从中得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并加以阐发。从现象谈到本质,从个别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并加以阐发。从现象谈到本质,从个别谈到一般,从具体谈到抽象,既深入浅出地阐发了理论,又易于为谈到一般,从具体谈到抽象,既深入浅出地阐发了理论,又易于为广大读者所接受。如果把题目定为广大读者所接受。如果把题目定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也无不可,但那势必是另一种行文思路,大概是摆起架子大讲理论,也无不可,但那势必是另一种行文思路,大概是摆起架子大讲理论,不大容易写得深入浅出。不大容易写得深入浅出。4这篇文章实际上
13、是谈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为什么把“说木叶”作为标题?课文赏析课文赏析如果改动题目就偏大了,而且给人的感觉是一篇纯理性的文论,不如果改动题目就偏大了,而且给人的感觉是一篇纯理性的文论,不易引发读者的兴趣。而以易引发读者的兴趣。而以“说说木叶木叶”为题有如下好处:为题有如下好处:(1)(1)把深奥的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有关文学理论渗透于有关“木叶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理。(2)(2)逐层深入,探幽发微,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文章由引古诗到逐层深入,探幽发微,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文章由引古诗到探意蕴,先排除古诗人考虑文字洗练的因素,
14、再从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探意蕴,先排除古诗人考虑文字洗练的因素,再从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探寻其含有落叶等因素,最后才触及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问题并加以阐探寻其含有落叶等因素,最后才触及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问题并加以阐释。释。5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而标题却拟为“说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以为如何?课文赏析课文赏析(1)(1)使用了使用了“木木”字,黄色的树叶给人以空阔感。字,黄色的树叶给人以空阔感。(2)(2)使用了使用了“树树”字,绿色的树叶给人以饱满感。字,绿色的树叶给人以饱满感。(3)(3)使用了使用了“木叶木叶”二字,微黄的树叶给人以疏朗感。二字,微黄的树叶给人
15、以疏朗感。(4)(4)使用了使用了“落叶落叶”二字,绿色的树叶给人以繁润感。二字,绿色的树叶给人以繁润感。6不同暗示性的字词进入诗歌,就造成了大不相同的意味。请分析以下四句诗,说说它们分别体现了怎样的意境。(1)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2)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3)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4)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课文赏析课文赏析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屈原九歌九歌)洞庭始波,木叶微脱。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谢庄谢庄月赋月赋)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陆厥陆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
16、庭波。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王褒王褒渡河北渡河北)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屈原屈原橘颂橘颂)7作者在行文中信手拈来,引用了大量的古诗文,请找出几处所引用的材料,并体会一下引用的作用。课文赏析课文赏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登高)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吴均吴均答柳恽答柳恽)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司空曙)日暮风吹,叶落依枝。日暮风吹,叶落依枝。(吴均吴均青溪小姑歌青溪小姑歌)7作者在行文中信手拈来,引用了大量的古诗文,请找出几处所引用的材料,并体会一下引用的作用。作用:
17、作用:一方面对说理表情达意都很有帮助,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供一方面对说理表情达意都很有帮助,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另一方面可使所表达的语言简洁凝练、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另一方面可使所表达的语言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课文赏析课文赏析 文章谈到,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它与文章谈到,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它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所谓。所谓“概念中的意概念中的意义义”,大约是指在字典、辞典可以查得到的词语的意思。有人称之为言,大约是指在字典、辞
18、典可以查得到的词语的意思。有人称之为言内义,它明了确定。而作为概念的影子的暗示性,所指的是概念以外的内义,它明了确定。而作为概念的影子的暗示性,所指的是概念以外的意义,如象征义、深层义、言外义等,这样的意义是不确定的,有弹性意义,如象征义、深层义、言外义等,这样的意义是不确定的,有弹性的,是要依据上下文、整首诗来表达或理解的。在诗歌鉴赏中,不仅要的,是要依据上下文、整首诗来表达或理解的。在诗歌鉴赏中,不仅要玩味语言的言内义,而且要玩味语言以外的意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玩味语言的言内义,而且要玩味语言以外的意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鉴赏诗歌的旨趣。鉴赏诗歌的旨趣。8文章是怎样阐释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
19、题的?总结全文总结全文第第四四章章课文主旨课文主旨本文围绕本文围绕“木叶木叶”举出古典诗歌中的大量实例,举出古典诗歌中的大量实例,进行精到的比较分析,阐发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作进行精到的比较分析,阐发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作者对者对“木木”在形象上的艺术特征作了极为精细的辨析,在形象上的艺术特征作了极为精细的辨析,对我们体察诗歌艺术中的精微之处颇有启发。对我们体察诗歌艺术中的精微之处颇有启发。说“木叶”结构梳理结构梳理第一部分(1-3段)第二部分(4-6段)第三部分(7段)“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木”的两个艺术特征总结诗人钟爱的“木叶”(第1段)古诗少用“树叶”(第2段)“木叶”“树叶”形象有别(第3段)含有落叶的因素(第4-5段)暗示颜色(第6段)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去无几木叶与树叶在艺术形象上相去甚远反思小结反思小结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诸言外。鉴赏诗歌,不仅要品尝言内的意思,而且要品尝鉴赏诗歌,不仅要品尝言内的意思,而且要品尝言外意味。言外意味。同学们同学们下课下课!